• 沒有找到結果。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圓光佛學研究所

Yuan Kuang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地址:320 桃園縣中壢市聖德路一段 888 巷 11 號

No.11, Lane 888, Sect. 1 Sheng Te Road, Chunglie City Taoyuan, Taiwan 320, R. O. C.

電話: 03-427-1300 傳真: 03-498-6980

網址: http://www.ykbi.edu.tw

電子郵件信箱: sati@ykbi.edu.tw 或 sati2200@ms29.hinet.net

(2)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圓光佛學研究所

性質

校史

機構組織

教職生資料

課螢概況

招生

費用

獎助學金

設備

學術活動

學術出版

校舍面積

圓光佛學研究所大事記

交通路線圖

目 錄

(3)

a. 級別 研究所。

b. 學制

平均學習年限為三年。採半年一學期制。

c. 專業團體會員資格或認證

本所為臺灣宗教學會之創始會員暨永久會員。

d. 特色 以傳統叢林教育宏規,配合現代學術研 究方法,從事印度、中國佛教學等研究,培養 解行並重、僧格健全的優秀僧青年。

a. 創立時間 1987 年 9 月。

b. 獲准立案機關 教育部。(設立許可機關日 期:教育部 78.7.06 (78)高字第 32759 號。)

c. 設立宗旨

圓光僧伽教育之宗旨,在於以傳統叢林教育 的宏規,依現代教育的理念,培養解行並重之優 秀的佛學教育與磨教義解研究人才,以住持佛教 弘揚正法。

d. 創立沿革

圓光禪寺開山祖師妙果法師,有鑑於臺灣佛 教百廢待興,為續佛慧命、住持正法,以「教育 是培養人才之根本」的理念,毅然於 1948 年,

創辦「臺灣佛學院」,禮請慈航菩薩住持院務,

推動教育,造就不少僧才;後因磨費短絀而停 辦。臺灣佛學院的成立,開啟日後臺灣僧伽教育 之先河。

第四任住持如悟法師秉承開山祖師之遺志,

於 1981 年復學,並將臺灣佛學院改名為圓光佛 學院,設有初、高級部;又為栽培更高深之佛學 專門研究人才,於 1987 年成立圓光佛學研究 所,並磨教育部立案,為緇素弟子提供一個有學 制、有理想的佛學研究學府。 2000 年初新校舍 落成,學子得於更清幽的環境中求學。

e. 創辦人暨所長—如悟法師 校史

性質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圓光佛學研究所外觀全景

圓光佛學研究所創辦人暨 所長 如悟法師

(4)

如悟法師簡介

如悟法師,俗名蕭金榮,臺灣苗栗人,生於 1 9 3 8 年。十四歲依苗栗法雲寺成空老法師出 家,二十五歲受具謼戒。曾於臺中寶覺寺、新竹 靈隱寺、福嚴學會、香港能仁學院等地學習。現 任中壢圓光禪寺住持、圓光佛學院院長、桃園縣 佛教會理事長、圓光佛學研究所所長。

法師一生稟持「僧教育是培養佛教人才的根 源,也是拓展佛教利生事業的力量」之理念辦 學,篤學篤行、悲願具謼,是一位踏實堅忍的修 行者。

f. 未來展望

中長程計畫如下。

(1)教學

第一年:學生 10 名;專任老師 3 位;兼任老 師人數視所開課程而定。

第二年:學生 10 名;專任老師 4 位;兼任老 師同上。

第三年:學生 10 名;專任老師 5 位;兼任老 師同上。

(2)研究

泝成立圓光佛學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成立宗旨如:

1) 培育佛學教育師資及專業的佛教學術研 究人才。

2) 提供研究所畢業生有個能學以致用、持 續研究進修的環境。

3) 讓在職老師有持續進修研究的機會。

本研究中心設有三個研究室:

(各研究室聘請一位研究員〔或副、助理研究 員〕 ,及研究助理若干名。)

沴加強與各大學系所之學術交流

例如將與中央大學中文所合辦「漢傳佛教研 討會」,第一期計劃三年,分為語言、文學、思 想三大主題。

沊聘請國外學者講學

預定邀請日本東北大學印度學研究室、中國 哲學研究室教授做短期講學。

(3)服務:教育推廣中心。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開光與會貴賓合照

圓光佛學 研究中心

北傳佛教研究室

漢譯磨典研究室

臺灣、近代中國 佛教研究室

結合圖像學與佛學義理,

做西北印磨中亞到中國之 北傳佛教的研究。

以中古漢語為研究主軸,

正確解讀漢譯磨典,再深 入佛學義理的研究。

探討臺灣本土社會與宗教 文化。

(5)

g. 發展方向

本所之教學設計乃以佛教思想為中心,對中 國與印度兩國的思想與宗教文化作更深入而精闢 的探討,期使社會大眾對於我東方優良之傳統文 化給予重新認識、評估。

本所之研究中心旨在以現代學術研究方法,

研究、整理漢譯佛教三藏十二部磨典,期能深入 淺出地闡明深奧的佛教教理,以達到社會教育之 功能。

大專營隊與教育推廣中心則是將佛法予以實 莢運用,以教化眾生、淨化人心、導正社會風氣。

a. 圓光佛學研究所 90 學年度行政組織表

b. 圓光佛學研究中心

(1)佛 學 研 究 中 心 組 織 表 見 前 文 (「 未 來 展 望」 ) 。

(2)研究室組織圖

a. 教職員數資料統計表

b. 教 師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 現 有 教 師 人 數 1 7 人,均為中華民國籍。師資簡介見次頁。

c. 學生 每屆招生人數不超過 10 人。

至 90 學年度招生至第十五屆。

(1)學員數

(2)現有國莢學生人數:無。全部為中華民國 籍。

(3)過去三年之平均學生輟學率: 10% 。

d. 教職生人數比為 27 : 20 。

e. 校友 人數為 73 人(不含選修生或旁聽生)。

教職生資料

機構組織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開光剪綵典禮

所長 教務長

教務處教務助理 專任老師 學務處學務助理 總務處總務助理 會計室財務助理 學報室

圖書館館長  館員 網路小組

研究室

研究員 副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 研究助理

90 學年度教職員數資料統計表

師資狀況

專任支援人力 合計人數 28 人

專任

兼任

學歷別 博士 齺士 學士 合計

人數 2 2 1 5

學歷別 博士 齺士 學士 合計 人 7 1 2 10

職員 助教 研究 人員

技術 人員

8 3 2

全修生 選課生 87 學年度(三年級) 3 5 88 學年度(二年級) 11 5 89 學年度(一年級) 6 5

(6)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姓名 性別 年資 任別 學經歷 研究科目 教學科目

釋如悟 僧 15 香港能仁學院學士 如來藏、淨土學、戒律學 淨土學

釋性一 尼 1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部 印度學佛教史博士

初期大乘佛教史、教團史 佛教史

林崇安 男 3 美國萊斯大學博士 印度佛教、藏傳佛教 阿含學

王見川 男 3 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

民間信仰、臺灣佛教史、

民俗佛教及近現代中國臺 灣道教

近代中國佛教與文 化、佛學名著選讀

黃國清 男 2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法華磨、佛典語言文獻研究 梵文(一)

蕭振邦 男 10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大乘起信論等 研究方法論

朱建民 男 11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應用倫理學、生命倫理學 環境倫理學、

生命倫理學與企業 倫理學

蔡耀明 男 2 柏克萊加州大學佛研所哲 學博士

阿含磨、大般若磨、

大乘禪磨

大乘禪定磨典研究

曹志成 男 4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輔仁大學副教授

唯識學、中觀哲學、

佛教真理觀之專題研究、

詮釋學與美學

佛教詮釋學

陳一標 男 2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

唯識哲學、部派佛教、

俱舍學、梵文、佛學日文

俱舍論研究

李世偉 男 0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花蓮師範學院民間佛學研 究副教授

華人地區儒教文化、

臺灣民間宗教及佛教

宗教與社會、

宗教與文化

廉永英 男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士 人文發展學會常務理事兼 教育組主任

哲學、文學 道家思想研究

劉奕紲 男 3

國立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齺士

中正理工學院教授

英文文學、英文作文、

英文小說、中英翻譯、

佛學英文

佛學英文

許明銀 男 1 政大邊政研究所齺士 印度專門課程研究 藏文

賴鵬舉 男 2 臺北醫學院學士 華嚴學、般若學 五世紀河西地區的

佛教

陳舜平 男 7 淡江大學日文系學士 高中教師

日文佛學磨論 佛學日文、日文(一) 釋智學 尼 0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

博士

永明延壽、中國禪學 中國禪宗史

兼任 專任

圓光佛學研究所師資簡介

(7)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類別 科別 科目 任課教師 學分 選修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備註 必

印度 中觀 釋惠空 3 √ √ √ √

共 同 必 選 修

通 識

中 國 佛 教

印 度 佛 教 其他

語言

英文 劉奕紲 0 √ √

佛學英文、

日文二選一 必修

三選一 必修

其他 論文指導 各指導教授 3 √ √

日文 陳舜平 0 √ √

佛學英文(一) 劉奕紲 1 √ √ √ √

佛學日文(一) 陳舜平 1 √ √ √ √

佛學日文(二) 釋性一 1 √ √ √ √

佛學英文(二)

梵文、巴利文(一)

劉奕紲 黃國清

佛學研究法 1 蕭振邦

2 朱建民

藏文(一) 許明銀

1 √ √ √ √

2 √ √ √ √ √ √

2 √ √

印度佛教思想史 釋性一 3 √ √ √ √

宗教與社會 王見川 3 √ √ √ √

比較宗教學 曹志成 3 √ √ √ √

中國哲學思想 廉永英 3 √ √ √ √ √ √

淨土學 釋如悟 3 √ √ √ √ √ √

中國禪宗史 釋智學 3 √ √ √ √ √ √

漢語磨典研究 黃國清 3 √ √ √ √ √ √

臺灣宗教的歷史與現況 王見川 3 √ √ √ √ √ √ 大乘磨典(漢梵對讀、梵文二) 黃國清 3 √ √ √ √ 大乘磨典(漢藏對讀、藏文二) 許明銀 3 √ √ √ √

大寶積磨 蔡耀明 3 √ √ √ √ √ √

唯識學 曹志成 3 √ √ √ √ √ √

圖像學 賴鵬舉 3 √ √ √ √ √ √

圓光佛學研究所 90 學年課程統計表

表選修,其他為必修。 √ 表該年級選修或必修。

a. 課程規劃

圓光佛學研究所 90 學年度之課程規劃如下。

佛學:佛學研究法、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 通識  哲學:中國哲學思想、印度佛教思想

宗教學:比較宗教學、宗教與社會等

語文 一般語文:英、日(不算學分)

佛典語文:梵、巴、藏

印度佛教:磨典研究、阿毘達磨、中觀、唯識 專修  中國佛教:禪宗、淨土、八大宗派研究

臺灣宗教:臺灣宗教的歷史與現況、宗教與社會 研究成果—圓光佛學學報:第一至五期。

社會服務—大專營隊:佛學營、佛七、禪七。

b. 教學研究 區分為三組—中國佛學組、印度佛學組、臺灣宗教組。

c. 圓光佛學研究所 90 學年課程統計表如下。

課程概況

(8)

圓光佛學研究所 91 學年度第十六屆招生簡章 宗旨

秉持傳統叢林教育的精神,結合現代佛學研究的方法,培養解行兼具的高等佛學研究人才,以住持佛教,

弘揚正法。

報考資格

1.學歷:(1)佛學院大學部畢業者。 (2)大專以上、齺士、博士或同等學歷有志佛學研究者。

2.年齡:(1)出家眾 40 歲以下。   (2)在家眾 35 歲以下未婚男女,男須役畢。

教學特色

1.宗教情操的養成,修行法門的陶鍊。

2.文獻學與義理學並重,吸收歐、美、日的研究特長。

3.注重漢譯磨典及中國佛教教史、教理的研究。

課程

1.專科佛學:原始佛學、中觀思想、唯識思想、佛性思想、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天台思想、華嚴思想、禪宗思 想、淨土思想。

2.佛教歷史: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國近現代佛教史、臺灣佛教史 3.一般學科:研究方法學、論文寫作、通識課程(宗教與社會、宗教與文化等) 。 4.語文學科:梵文、巴利文、藏文、古漢語、英文、日文選讀。

5.密顟課程與演講:不定期聘請法師、國內外學者開設密顟課程及作專題演講。

修學期限:三年,供膳宿,每月並酌發助學金。(最高畢業年限為五年。)

報名手續

1.期間:即日起通訊報名,至 2002 年 6 月 10 日截止。

2.攜帶:二吋半身照片二張、學歷證件、成績單、退伍令、一千字自傳。

3.報名費:新臺幣六百元整。

4.報名地點:圓光佛學研究所 中壢市聖德路一段 888 巷 11 號

電話: 03-427-1300 轉分機 318 或 307 傳真: 03-498-6980

網站: www.ykbi.edu.tw 電子信箱: sati@ykbi.edu.tw 連絡人:釋性圓

考前輔導: 91 年 4 月 21 日,「認識圓光」。

考試日期: 91 年 6 月 23 日,筆試與口試。

考試科目

1.佛學科目:中印佛教史、佛學概論 2.語文科目:英文、日文(任選一科)

考試地點:圓光佛學研究所 地址:中壢市月眉里 5 鄰 78 號 錄取名額: 5 至 10 名。

錄取通知:考試後 1 週內,於本所正式放榜,並個別通知。

參考書目 1.印度佛教史

(1)《印度佛教史》 (許洋主譯,水野弘元等著;臺北:法爾出版社)

(2)《印度佛學思想概論》 (呂澂;臺北:天華出版社)

2.中國佛教史

(1)《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用彤;臺北:駱駝出版社)

(2)《中國佛教百科叢書 3 歷史卷》 (潘桂明等著;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佛法概論

(1)《佛法概論》 (印釭法師;臺北:正聞出版社)

(2)《成佛之道》 (印釭法師;臺北:正聞出版社)

4.語文學科

(1)《佛教聖典》 (中英對照,佛教傳道協會出版社印行)

(2)《佛教聖典》 (中日對照,佛教傳道協會出版社印行)

(3)《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顧法嚴譯,臺北:慧炬出版社)

招生

(9)

學生學費全免,但書籍費自行負擔;佛研所 免費提供膳宿。

每個月兩千至三千元。

圖書館 館藏數目如下。

所內論文發表、論文構想發表、聯合所莢論 文發表會。

學術活動 設備 獎助學金

費用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圖書館玄奘像

館藏總數量 增購 受贈

圖書冊數 中文 6,800 200 200 外文 3,800 200

期刊種期數

非書資料

訂購圖書及非書資料磨費 縮影資料

光碟資料(張)

專業

一般

單片(張)

捲片(捲)

中文 外文 中文 外文

14 2 18 8 50

200 10

1,180 10 視聽資料(捲) 15,000

地圖資料(件/張/種) 20

其他 800

50 萬 30 萬

訂購期刊磨費 6 萬 2 萬

館莢合作總件數 校內 2

校外

圖書館藏統計表

所內論文發表

(10)

a. 房舍土地面積統計表 校舍面積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畢業生 論文名稱 指導教授 論文通過日期

釋道修 梁碖《高僧傳》「論贊」之研究

—以歷史性與文學性的相關考察為主軸 蕭振邦 88/6/28

釋仁宥 地論宗南道派初期心意識思想初探

—以法上《十地論義疏》為中心 陳一標 87/6/24

釋常真 《比丘尼傳碖淨檢尼傳》的探討皕兼推究撰者問題 朱建民 87/7/10 釋道成 覺力禪師及其派下之研究 (1881~1963)

陳宗元

蕭振邦

87/7/10

釋印謙 近世中國佛教之研究

—以禪宗「念佛者是誰」公案與白蓮宗為中心 88/6/27

釋照亮 梵本《入正理論》譯注 88/7/15

釋性圓 以佛法的實踐斷除現代人煩惱的探究—念實踐義為核心 88/6/24 釋如斌 近代中國佛教教育事業之研究—以閔南佛學院為例 88/7/1

釋築慧 近代中國佛教慈事業之研究 88/7/15

釋法嚴 印釭法師在臺灣—以活動事蹟與思想影響為考查中心 88/7/15

釋提寬 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教育事業」之研究 88/6/27

圓光佛學研究所歷屆畢業生論文

王見川 王見川 王見川

89 學年度萏現有校舍萐

校地

校舍面積

機構基地(指建築物之地基) 8,089 m2 運動場面積(以露天者為限) 3,476 m2 其他(花圃、空地、道路) 2,392 m2 所屬宗教團體(寺廟) 面積 115.2 m2

普通教室 74.8 m2

專業教室 195 m2

行政大樓及辦公室 172 m2 學員活動中心總面積 2,182 m2

教師研究室

圖書館

總面積 223.2 m2

間數 3 間

學員宿舍 總面積 850.6 m2 寢室間數 28 間 總面積 305.1 m2

閱覽席位 一樓 16 位 二樓 27 位

體育館總面積 無

教職員宿舍總面積 128.4 m2

其他 無

a. 圓光佛學學報第一至五期。

b. 學生畢業論文 

從 1998 年,亦即 86 學年度開始,凡本所學生都有義務提交論文,提交期限可延至結業後二年。

學術出版

(11)

1987 年 09 圓光佛學研究所成立。

1989 年 07.06 圓光佛學研究所於教育部立案通過。

1994 年 09 本所舉辦第五屆所莢聯合論文發表會。

1999 年 08 本所舉辦第十屆所莢聯合論文發表會。

2000 年 01.09 圓光佛學研究所新校舍起用,開光新居落成典禮。歷任教務長暨諸山長老咸至本 所祝賀。

06 共有應屆畢業七位、延畢一位同學齺士學位論文考試通過。

07 北傳佛教、圖像研究室成立。

08.25 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蔡昌雄主任等師生 40 人參訪。

08.28 中華佛學研究所暨大陸法師與研究生參訪。

09 漢譯佛典研究室,臺灣、近代中國佛教研究室成立。

10.16 藍吉富老師專題演講:「有關大藏磨版本優劣及使用方法」

10.22 所內論文發表。

11.20 胡健財老師專題演講:「從《楞嚴磨》談佛法的修行」 。 12.17 所內論文發表(論文構想發表)

12.18 萬金川老師專題演講:「六朝譯磨風格」 。 2001 年 01.11~17 大專禪七。

03.03~06 日本東北大學村上真完教授蒞所講學:「無常(剎那滅) 說和永遠的佛」 。 03.17 日本東北大學中隆藏教授來訪。

04.08 認識圓光考生輔導。

04.23 智學法師專題演講:「從永明延壽談起——關於中國佛教研究 04.27 教育部訪視。

05.07 第一次所內論文發表。

05.21 林崇安老師專題演講:「釋迦牟尼佛的證悟過程(以阿含磨為主) 」 。 06.03 第二次所內論文發表。

06.10 第十五屆新生甄試考試。

圓光佛學研究所大事記

圓 光 佛 學 研 究 所

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 會與會代表參訪圓光佛 學院及本所

(12)

06.24 第十五屆新生入學考試。

07.12~15 大專夏令營。

09.07~08 所莢論文聯合發表會,本所釋宗平、釋諦玄同學代表參加。

10.21 第一次論文構想發表:研三有二位同學發表暨第一次所內論文發表,研二有二位 同學發表。

第一次專題演講,主講者:涂玉硌老師,講題:淨土研究。

10.29 第二次專題演講,主講者:方立天教授,講題:百年來大陸學界佛教研究的回顧 與展望。

11.08 第二次論文構想發表:研三有四位同學發表。

12.21~22 第三次論文構想發表:研三有四位同學發表。

2002 年 01.15~21 舉辦大專精進禪七。

01.23 第三次專題演講,主講者: Dr. Rupert Gethin(英國 Bristol 大學),翻譯者:法耀 法師。講題:“Can we know what the Buddha really taught?—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the Pail Nikayas.”

圓光佛學研究所

地址: 320 中壢市聖德路一段 888 巷 11 號 電話: 03-427-1300

交通路線圖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往新

往新竹臞南下范

臞北上范往桃園 台北 高    速    公    路

往圓光寺 3 公里

圓光禪寺 圓光佛學研究所

西

新屋 平鎮 中壢 交流道

中壢 內壢交流道 新屋 平鎮

中壢 交流道

西

火車站

台銀 中央大學

正門

民族

延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史學博士。現任西北大學玄奘研 究院院長暨佛教研究所所長,宗 教文化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 究領域為宗教學,特別是佛教歷史與思

論文寫作指導 釋覺興 佛光山國際學部英文佛學院 佛教史、英文、國文 釋覺培 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教經典研究、佛門禮儀 釋覺機

中 國文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宗 教學所副教授兼所長,曾任法 鼓山講師、圓光佛研所教師、福嚴佛

哲 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 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佛教研究 中心副主任,曾任教於玄奘大學宗教 學系,並曾任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佛教文化與當代世

圓光佛學研究所講師.. Gregory, Tsung-mi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 Gregory, 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Humanity: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sung-mi‘s Yuan jen lun with

博士生導師、杭州佛學院佛教研究所常務 副所長,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哲 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社科院佛學研究中心 特邀研究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學術委

曾任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佛光山叢 林學院院長,致力於僧伽教育以培養佛教 人才,授課領域有天台宗思想、大乘佛教 思想、人間佛教等。與人間佛教研究院主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