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一

一、 、 、 、面對問題 面對問題 面對問題 面對問題

本階段描述的是 M26對於上學期輔導的自省歷程與接續的輔導策略,因此個 人將其區分為「回顧與自省」、「展望未來」、「多班級教學的初體驗」、「其 他輔導活動」和「多班級教學的再進化」這五個主題。

(一)回顧與自省

在上一個階段中 M26最後的一個輔導活動是,參考 T-TECOP 所建議的「讓 A26到接下來要上台的那個班級去和學生分享自己專長的活動」。M26表示,打算 讓 A26在導師班上課,而 A26對那個班級的學生並不熟悉,所以 M26根據 T1的建 議,找了一節自習課讓 A26與學生分享生活經驗,不過那一節課並不是完整的一 節課,M26說「之前只在 1 個班上課,那另外一個班就是照老師的講法,有讓他 上台去講一些他所擅長的事,但是其實只有半節課左右…因為那是導師班,所以 其實時間上不好抓,我通常會處理導師的事情,然後最後可能光導師的事情就處 理 20 分鐘什麼樣的,對啊。所以連檢討考卷都沒有讓他在那個班上台(M26,訪 談,960320)」。M26表示其實看不太出來成效如何,因為時間有點短,M26說「其 實只半節看不出來,至少有讓他在那個台上有講過(M26,訪談,960320)」。

A26 的表現雖然常常讓 M26 失望,但是只要有練習,人總是會進步的。M26 在讓 A26和學生分享的那半節課之後,也讓 A26在那個班級檢討考卷。在台下看 著 A26檢討考卷的 M26突然發現:他的板書進步了。M26說「我也是一樣,考卷 就是檢討讓 A26上台,雖然次數不多,因為進度的關係…正好 1-4 有機會,…那 一節課就讓他上,我就發現其實他的其實他的其實他的其實他的板書板書板書板書進步很多進步很多進步很多進步很多…他一開始的板書其實很不穩 定,然後尤其是在上學期的時候,如果隔個一陣子再讓他上台,板書又回到以前 那種混亂的狀態,但是這次讓他上台我忽然發現他的板書已經 OK,我說的 OK 是跟他以前比,至少是水平的、至少字看的清楚,不會忽大忽小,也不會中間這 樣子冒冒冒,他也是很順的這樣子下來就換這邊,就是這樣子。他的板書的狀況 跟以前比,好多了(M26,訪談,960320)」。看到 A26的成長,M26很感動,他想 知道為什麼在上學期板書一直有問題的 A26可以進步這麼多,後來 M26問了 A26 原因,在知道源由之後,M26 有了很深的感觸,M26說「有一個滿深的體驗…那 我後來去想,我發現主要有個原因,我有去問他,因為他禮拜一、禮拜四會幫學

121

校那些體育體保生上課。那我有問說他的上課方式,一樣用教室、用黑板,所以 我忽然發現他只要有去做練習…經驗很重要,我忽然發現這樣講也對,經驗真的經驗真的經驗真的經驗真的 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那我忽然發現:他常操作他常操作他常操作他常操作!!!!他如果一個禮拜兩次的練板書,而且也是有 學生在下面的情況,就是跟那些體育班上課,對啊!然後他再回來,在正,在其 他的課堂上,他的板書也會有一定的水準(M26,訪談,960320)」。除了板書之 外,M26也發現 A26的信心也回來一點了,以下是 M26和個人的一段對話:

R6:那除了板書之外,你覺得他上台的那種信心啊那種?

M26:都有吧。

R6:都有增加?

M26:我覺得都有。

摘錄自(M26,訪談,960320)

另外,M26還提到 A26知道自己仍然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比如說對一個題 目的教學呈現方式,M26說「那當然他有提到他沒有辦法像我一樣對題目作太多 的聯想…他自己有提到就是或許他能夠解題,帶著同學解題,但是可能他還是沒 辦法像我們會想到這麼多這樣子(M26,訪談,960320)」。對於 A26提出的這個問 題,M26直接告訴 A26自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先去想清楚這個題目到底目的是 什麼、學生可能的思考方式是什麼,和這個題目隱含的概念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 又是什麼,然後再去回想自己的學習過程,最後找出最適合的教學呈現方式。

M26說「我們會把題目作一個整理跟歸類的動作,就是說,其實題目,這個題目 你要學的是什麼樣的東西…其實也有提醒他就是典型的作法就是去回想他自己 以前的學習狀況嘛!然後就是 T1 之前有提的,然後去猜測那邊學生可能會怎麼 去想的嘛!當然,還有一個,就是去看這整個數學嘛!先看數學的內容架構,然 後去回想自己以前當學生的學習情況,去猜測學習,那些學生可能的學習情況,

然後再去想你要怎麼去安排你的教學(M26,訪談,960320)」。當然,除了直接 告知 A26自己的作法以外,M26也告訴了 A26自己為什麼會那麼做的理由,主要是 跟 M26自己過去的學習經驗有關。M26提到他不只是對 A26傳達這個想法,在教 學中他也一直向學生傳達這個觀念。M26說「我也跟他講,我會告訴學生那些東 西,是我自己以前在當學生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因為我的習慣是我會對題目有 我自己的方式去解釋,那我也跟我的學生一直講:對數學你要用你自己的話去作 解釋,它才會變你的東西(M26,訪談,960320)」。M26雖然告訴了 A26自己的作 法和這麼做的理由,但是 M26也表示他並沒有辦法再多做什麼,他只能給 A26建 議,因為他並沒有辦法知道 A26過去學習數學的情況是什麼,M26說「那我只是 給他建議,去回想他之前的學習,但我不是我不可能知道他以前數學的學習方式 (M26,訪談,960320)」。

因為 M26從 A26這一次「檢討考卷」的活動中發現到只要 A26有練習就會進

122

步,不管是板書還是信心都會有增強的作用。所以 M26覺得對 A26來說,那些上 台的經驗重要性似乎遠遠超過自己在實習一開始給他的那些專業知識與理論,

M26說「我覺得常上台就習慣了,我忽然發現對他來講經驗或許比那些理論什麼 還重要(M26,訪談,960320)」。此外,M26表示其實從下學期開始他就一直在想 一個問題「為什麼 A26這麼沒信心?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他這麼沒信心的?只是 準備不夠嗎?還是個性問題?或者是其他的因素?」,M26說「應該是這學期啦!

我一直在想他到底在怕什麼東西(M26,訪談,960320)」。後來 M26慢慢地自我反 省,他開始去回想上學期初對 A26的輔導方式,去感覺那時候 A26的反應,同時,

剛好 T-TECOP 中其他研究個案也發生類似的狀況,這些反省和其他研究個案的刺 激,再加上自己過去的學習經驗,重新思考過後的 M26得到和以往不太一樣的體 認,M26說「後來我自己有感覺啦!我自己的感覺就是我帶的那種太理論化的東 西過不來,或許理論是一個很理想的狀況…在上學期,一來我就是帶理論進來,

因為我本來認為他無法去接受理論的原因是,通常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理論的原因 是因為我們沒有實務,有實務在應該很好印證,但現在我忽然發現理論還是不能 在實務之前…從 A21那邊我也感受到,其實只要你沒辦法達到,心情怎麼樣的,

就很難去作調整的動作(M26,訪談,960320)」。

這樣的結果也讓 M26開始去想或許不全然是 A26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是自 己做錯了?」這樣的念頭在 M26的腦中浮現,最後,M26說「我覺得我剛開始作我覺得我剛開始作我覺得我剛開始作我覺得我剛開始作 錯了

錯了 錯了

錯了(M26,訪談,960320)」。反思過後的 M26仔細思考 A26的狀況之後,除了覺 得自己剛開始的作法有問題之外,他也發現到如果直接先從經驗著手可能會比較 好,因為「教學」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M26說「因為他的實務並不是很輕鬆能 上手的,所以他還是沒辦法把理論直接放在實務當中,所以我跟他解釋了很多東 西,其實沒有什麼用…。我覺得我先給他經驗,不管他經驗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從他的經驗當中再帶他去看,可能或許會,或許會比較容易吸收啦(M26,訪談,

960320)」。

因為看到 A26的困難,M26表示自己曾經回想當初學習的經驗,發現到其實 擁有實務上的經驗之後對理論會更有感覺,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因為至少有例 子可以讓自己去感受。M26說「我想一下,其實當我們教學經驗比較多跟比較少,

不同的老師,同樣在學習數學教育的時候,只要你是經驗比較多的人,你一定體 會會比人家深!那我們這種在職進修就是這種反過來的情況,我先有經驗,再學 理論,我忽然發現我們這樣子是可以接得更好的。因為我們都可以作即時的聯想,

「啊!對!那個東西其實我學生那邊發生過」其實那個狀況效果的加強其實是更 好的…我自己的經驗我本來就知道這一點,經驗好的情況一定對理論會有更深刻 的體會(M26,訪談,960320)」。但是,其實一開始 M26想嘗試的是理論和實務並 行,因為他想先提醒 A26要注意的地方,讓他可以避免發生那樣的問題,並且他 希望 A26如果真的有遇到問題的話,也可以不用那麼擔心,因為那是很自然的。

123

不過,M26沒想到的是,真正施行的情況和他預想的那一切還是有落差,因為他 所預想的情況是要 A26能夠快速的吸收那些理論的內容才做的到的,M26說「我 本來是想要並行,我給你理論的原因是希望你先注意到有哪幾個方面是可以特別 注意的,也提醒你現在可能會怎麼樣,不要擔心!那是人家研究的結果,有什麼 樣的事情。後來我忽然發現其實要並行也很難,因為你要並行還是要看那一個人 的吸收跟能夠直接使用的情況,或許對他的,對他本來就非常投入的人來講,他 有辦法並行,就是在他設計教案的時候,把他剛學到的東西也加入。但是這種人 畢竟是少數,所以,我的感覺是並行有狀況啦!因為我以前就認為你有經驗一定 比較好,但是我也發現你要同時一起來還是有狀況,(M26,訪談,960320)」。

因此,到最後 M26覺得還是要看實習老師本身的情況來決定「理論和實務配合使 用的方式」,只是就目前自己的輔導對象 A26而言,M26決定還是先從經驗著手

因此,到最後 M26覺得還是要看實習老師本身的情況來決定「理論和實務配合使 用的方式」,只是就目前自己的輔導對象 A26而言,M26決定還是先從經驗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