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Pick(1980)的研究是決定樣本中被察覺的校長是否如同教育專業文獻中 所描述的實踐理想角色的教學領導,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顯示校長及教師都察 覺到有需要對整體課程實施過程做改進,而教師察覺到介於理想及現實間有一道 顯著的鴻溝,然而校長卻未察覺。

2、Noronha (1985) 的研究

Noronha (1985) 的研究顯示近年來的小學校長似乎遭遇統合危機。從文獻上 來看,對於學校管理及行政層次的重視遠勝於課程層次,校長無法充分實踐課程 領導的角色。因此,此研究目的在探討對於何種課程規畫模式的要件使得校長足 以實踐課程領導的角色的觀點。研究採取描述性的問卷調查方法。

3、Hayes (1989) 的研究

Hayes (1989) 的研究目的旨在調查現有的奧克拉荷瑪公立學校的課程領導者 未來需要何種訓練以增進有效率的教學視導或課程發展。特別是此研究嘗試回答 以下問題:在準備成為課程領導者期間,未來有關教學服務的改變,何種訓練必 須提供以實現責任,對於畢業方案的評鑑何種標準及指示。

4、Johnson (1991) 的研究

Johnson (1991) 的研究性質上屬於自傳性質的個案研究,主角是一位隸屬軍 校系統,負責課程與教學的中學女性副校長。為了平衡男性校長的直接領導,女 性副校長基於背景及信念採取養育及授權的領導方式。

經由研究者的觀察發現課程領導者藉由自身的承諾與別人共同合作,其中傾 聽是決定性的技巧,傳達了信任、尊重與支持,可幫助學校成員的自我成長。

5、Lynne & Wayne(1991)的研究研究方法採用自然的典範(naturalistic

paradigm),包括觀察、錄音、轉譯等,針對兩所採取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委員會 進行調查,兩位研究人員分別到兩個現場,其中一人採取參與觀察,另一人則單 純觀察而不參與。其目的在研究課程領導的本質。研究發現,如果能同時具備這 五種領導力的話,將使具有競爭力的學校更加卓越。

6、Gray (1992) 的研究

Gray (1992) 的研究目的旨在檢視高中校長對教學領導的承諾及他們需要什 麼的能力來實踐教學領導的觀點。研究採取三部分調查工具。第一部份調查有關 專業準備度及經驗。第二部份調查有效能學校的研究及校長對教學領導的承諾,

同時也包括校長對於把教學領導授權給當地學校的領導者,所屬的上級長官及教 師的觀點。第三部份包括校長需要何種能力來實踐教學領導的角色。並使用電話 訪談,隨機選取 20 位校長描述他們在校時所扮演的教學領導角色。

7、Solow(1995)的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研究問題聚焦在校長對於課 程的發展及實施上的角色及責任。

8、Hall(1997)的研究比較了對於校長擔任課程領導者時,校長與教師二者 之間的觀點。在課程領導的實務方面,包括了課程歷史觀、課程哲學觀、課程設 計、課程發展、課程評鑑以及課程的一般議題等六個面向。在研究方法上,資料 的蒐集採用二種調查工具。

9、John 和 Clive(1999)的研究採用質性的個案研究法,研究發現校長對於 課程領導的直接影響力不大,反倒是非直接的影響力較大。校長主要是關心學生 的成績表現,但對於課程的事務比較沒有直接干涉。另一方面,資深老師承擔了 比較多的課程領導與管理,而校長也期望資深老師成為課程領導者。

10、 Van de Grift 和 Houtveen(1999)的研究

Van de Grift 和 Houtveen(1999)以 600 所荷蘭小學的校長為對象作問卷調查,

探討校長領導與學生學習成就的關係。研究發現,校長具有主導改善學校、創造 一種學習型的教育氣氛,校長的教育領導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其運用改革學 校、創造學習導向的教育氣氛、激勵教師及視導教師等四個向度來領導。

11、 Dimmock 和 Clive(1999)的研究

Dimmock 和 Clive(1999)的研究題目是「中學的課程領導與管理,一個香港的 個案研究」,採用質性的個案研究法,選定香港兩所一流的初中進行研究,研究 目的為分析二所著名中學在課程領導及管理方面的比較。研究發現,校長對於課 程領導的直接影響力不大,反倒是非直接的影響力較大。校長主要是關心學生的

成績表現,但對於課程的事務比較沒有直接干涉。另一方面,資深老師承擔了比

Trengove 1983

校長課程領導的

2、教師專業發展計畫有助於被選擇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