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跨世紀的校長具學校行政領導和專業領導的重責大任,如何發揮專業的影響 力來因應時代及課程的變革,需賴校長的專業成長及良好策略的應用,使學校的 效能提昇,並引導教師專業成長,增進學生學習成就。因而,課程領導者策略的 實施,對學校課程的推展、校務的運作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

Sergiovanni(1984)曾提出校長在課程領導時,可以運用五種領導的力量,這五 種領導的力量可以形成五種領導的角色。此五種領導角色為技術的(the technical leader)、人際的(the human leader)、教育的(the educational leader)、象徵的(the symbolic leader)、文化的(the culture leader)。

技術的課程領導者,視自己為管理的工程師(management engineer),重視如何 運用技術,監督管理課程發展的計畫、時間和資源。人際的課程領導者,自許為 人際的工程師(human engineer),強調課程發展過程中人際關係的維持,並提供學 校成員支援和鼓勵。教育的課程領導者,將自己定義為臨床的實踐者(clinical practitioner),會將專業的課程發展和技術帶入學校,能診斷問題,並協助教師發 展課程。以上三種型式同時出現時可以促進課程的發展,但是如果僅有其中的任 一種,都會使課程發展缺乏效率、效能。

象徵性的領導者,把自己想像為一位首領(chief),會將時間投注於了解課程

如何在各個班級中運作,並努力激發成員探索學校教育本質的意識,為學校建立 願景。文化的領導者,把自己看作是一位宗教的高僧(high priest),會努力去定義、

強化和形塑學校中長久的價值、信念和文化。

Bradly(1990)提出成為有效課程領導者的十二項策略如下:

1、課程領導者的研究行動必須遵循課程的模式。

2、課程領導者運用課程管理檔案,以界定與釐清課程視導過程 中所有課程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n)的定位角色及責任。

3、課程領導者創造和運用與學區指引檔案符合的課程與教材。

4、課程領導者能實際瞭解課程建構與課程視導間之異同並能有效地運用 領導技能。

5、課程領導者瞭解課程發展是一個持續性的歷程。

6、課程領導者在課程建構與課程視導過程中授權其他成員。

7、課程領導者瞭解課程視導與全體成員的發展二者間是相互聯繫的。

8、課程領導者是受過訓練的,而並非天生即有的。

9、課程領導者接受決策制定過程研究的指引。

10、課程領導者顯露於學區內所有課程利害關係人層級中。

11、課程領導者自我改善、全體成員發展與視導是課程改良的工具。

12、課程領導者是促進者,並尋求全體一致性的共識重於承諾。

Krug (1992) 認為校長的課程領導表現在五方面:

1、確定任務:確實與師生及家長溝通學校目標。

2、管理課程與教學:協助教師設計規劃課程與支持課程發展。

3、教學視導:時常評鑑教師教學表現並重視同儕發展。

4、檢視學生學習過程:關心學生各方面發展並予以評鑑。

5、提升教學氣氛:鼓勵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精神。

Ghtthorn(1997)並指出校長實施課程領導的具體作為計有以下五點:

1、鼓勵與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

2、建立積極而開放的學校氣氛。

3、和教師同仁們共同合作建立學校課程的願景。

4、以專業發展來帶動教師的成長。

5、以身作則,作為教師同仁在課程領導方面的典範。

Horenstein 和 Ornstein (1999) 指出一個有效能的校長之課程領導行為有五:

1、塑造一種對於實際課程內容過程之瞭解。

2、協助教師修正課程之意涵。

3、鼓勵教師取得以實際課程內容為知識基礎的實務與技能。

4、鼓勵教師能批判檢視自己的教學與行為間之一致性。

5、提升對鉅觀課程之瞭解。

徐超聖(1999)提出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的策略如下:

1、校長本身加強課程與教學的領導知能。

2、溝通推動新課程綱要的相關理念。

3、研擬相關的執行要點。

4、成立相關的課程委員會或小組。

5、規劃課程綱要的宣導與研習:使教師對課程綱要的深層結構,有較深刻 而正確的認識。

林明地(2000)指出從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校長課程領導的策略主要包括:

1、身先士卒、帶頭示範。

2、塑造與闡述共享願景。

3、邀請家長與社區參與。

4、推動持續性的專業發展。

5、建立適當的組織並使其運作良好。

6、促進成員課程領導。

7、推動課程試驗實施。

8、鼓勵課程與教學專業分享。

9、持續地進行課程與教學之回饋與校正,進行課程聯結。

10、展現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成果。

潘慧貞(2001)歸納校長實施課程領導的策略有十三項:

1、塑造學校願景並達成願景共識。

2、善用學校現有資源並整合人力資源,以進行學校課程總體營造。

3、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與各學習領域小組並確實發揮其應有功能。

4、課程參與的成員多元化。

5、鼓勵教師進修、協助教師成長轉型。

6、提昇各項課程相關政策間的一致性。

7、廣泛而充分地宣導課程的知識及訊息。

8、給予課程參與相關人員誘因。

9、增加課程彈性以提昇教師的課程自主。

10、適時運用領導人物的忠告勸導、採取民主化與人性化的領導風格。

11、校長自我增進課程領導相關知能。

12、建立課程與行政二者間開放與彈性的雙向溝通管道。

13、建立學校與社區家長的夥伴關係並與社區家長建立雙向溝通管道。

研究指出,學生學習的失敗可能是教師缺乏效能所致,而教師專業的成長,

需學校領導者的引導與激勵,因此,課程管理、教學領導,應被學校領導者列為 研究的重心。又學校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會直接影響學校內部成員的配合態度,

因而,學校領導者應多方面充實並熟練各種領導的策略,善用各種領導方法,倡 導與關懷並重,激勵教師潛能,鼓勵教師自我實現,確保課程教學品質,助長學 生學習氣氛,創造優質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