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壹

壹. .. .行動歷程一 行動歷程一 行動歷程一 行動歷程一

(2005 年 3 月中-2005 年 4 月中)

一.課程設計階段

(一)教學情境分析

本課程改編自南一版四下自然生活科技領域課本第二單元「美麗的彩虹」,

教學者與行動團隊在設計本階段課程之前,曾依據教學指引內容分析如下:

◎核心概念:「光色散」

單元相關知識:

1.光進入新介質會產生折射,並以斜交角離開介質。

2.彩虹成因係陽光經由空氣穿過透鏡(新介質)再回到空氣中,因光折射後形 成的色散現象。

3.陽光(白光)色散後所產生的各種色光,其偏折角大小各有不同:

紫光>藍光>綠光>黃光>橙光>紅光。

◎預設教學目標:

1.觀察日光的光束以合適的角度照過三稜鏡後,折射產生彩色光。

2.驗證陽光經過不同的介質時,會產生偏折形成彩色光。

3.藉由觀察投影機照射水族箱,形成人造彩虹的折射路徑,驗證前述彩色光 成因的推論。

◎先前學習經驗:

由於學生在四上曾學過「光折射」的概念,本單元內容係將「光折射」概 念延伸,並指導學生藉由實驗操作認識「光色散」的概念。

(二)課程設計構想

一般問題本位學習(簡稱 PBL)的流程,是由教學者先拋出待解問題,並引 導學習者產生自我驅動,先針對問題內容進行評估,而後收集相關資訊產出暫 行解決方案,經由實作評估方案缺失所在,再收集相關資訊以進行改良。然行 動團隊評估課程理論應用於國小中年級教學現場時,認為既有流程過於繁複,

因此在課程設計時,須掌握關鍵理念予以簡化流程。同時在課程轉化階段亦需 克服以下幾項衝突點:

1.學習者先備知識與待解問題的關連:

PBL 目的在於促使學生經歷問題解決過程,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真實情境中,

形成有意義的學習,而課程的核心問題(problem)所牽涉概念,也必須與學習 者舊經驗(即先備知識)產生關連。然國小中年級自然生活領域的課程單元,

並非每個單元內容皆與學生先前學習經驗有所連結,一旦學生遭遇到與舊經驗 完全脫節的內容時,何以落實知識應用?因此教學者在過程中必須針對單元內 容,提供學習者適當的學習鷹架,以便其建構基礎概念、了解問題內容,繼而 應用內容知識以解決問題。

2.解決方案的內容與單元知識的關連:

PBL 課程其中一項特點在於:課程重心不同於傳統教學依賴的課本內容,而 是透過單元相關問題的引導,鼓勵學習者透過合作討論引發多面向思考,產生 不同面貌的方案內容,學習者則依照自我需求建構相關知識內容;換言之,課 本只是學習的一部分,並給予學習者更為彈性寬廣、甚至是跨領域的學習空間。

即便希望讓學習者有更多自我建構的學習空間,然於國小中年級實際教學 現場,仍不得不考慮在既有學校課程架構下,亦須兼顧既有學習目標的達成,

倘若學習者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完全不觸及既有單元的知識範疇,而朝向另 類思考方向,如此課程恐有脫離既定教學目標的風險。

基於以上考量,教學者與行動團隊均以為:若不針對教學現況調整而是全 然將 PBL 既定流程一成不變地套用於教學,不但風險極大也確有窒礙難行之處。

3.課程內容與網路教學的關連:

行動團隊於課程轉化階段另一關注要點,便是重新思考網路教學在 PBL 課 程的定位。傳統 PBL 課程固未強調網路應用,而網路科技運用於問題解決教學 也是行動團隊未曾觸及的經驗層面,如何將 PBL 課程架構重新剖析,評估當中 適合網路應用的切入點,發展出一套兼顧 PBL 理念與網路學習特色的課程模組,

攸關日後課程推動成敗。對學生而言,PBL 與網路應用皆為完全陌生的學習策 略,教學者也須考量如何協助學生於問題解決過程建立相關網路技能與素養。

行動團隊剖析以上課程轉化的衝突與關連後,更進一步將具體作法聚焦在 以下幾項思考面向:

1.待解問題的內容設定:

「問題本位學習」-顧名思義是指教學者藉由發布一個課程內涵蓋的待解 問題(problem),引導學習者投入自發性問題解決的情境。而問題的定位在於 形成一種學習情境(situation)或是提示一種學習任務(task),學習者基於 關注問題解決的自發性或義務性,驅動自身參與各項知識性建構的學習活動。

教學者與行動團隊最初分析課程需求,認為「待解問題」的內容必須符合 以下條件:(1)該問題必須能引起學習者的關注。(2)該問題必須是存在真 實生活中可藉由操作呈現。(3)問題預期的解決方案須應用單元相關知識。經 反覆磋商結果,行動團隊最終決定將本階段課程的待解問題設定為:如何呈現

「室內彩虹」的現象。

2.網路化學習平台的構築:

基於課程結合網路科技的需要,行動團隊特地建立一教學網站配合實施 PBL 課程,教學網站於課程中的定位有三:其一作為學習者的認知工具,以利從事 知識探究,其二構築學習鷹架,協助學習者建構以問題為中心的相關概念,其 三形成學習社群,使學習者投入合作解決問題的情境。此外學習者在網站的發 表內容,不僅呈現其學習歷程,亦有助教學者作為形成性評量的依據。

3.方案設計活動的操作

學習者歷經前半階段的網路探究,對單元概念已有基礎認知;教學者則於 後續方案設計課程,指導學生透過合作討論,針對待解問題產生定義、分析相 關概念,並蒐集資訊加以評估應用,以產生解決方案。最後透過分組發表評鑑,

讓學習者針對方案思慮未及或不妥之處加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