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學習工作單的設計

三、學習工作單的設計

現在我們將逐步分析本單元中所使用的工作單,並期能進一步對此學習工作 單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有更有趣、更熟練的教學展現。

(1)Workcard1:無限多的概念。

季諾(Zeno)是義大利南部的依利亞人,約生於紀元前 495 年和 480 年之間,

他不僅是個數學家,更是個出色的哲學家。據說他與他的老師巴曼尼迪斯

(Parmenides),均曾在畢氏門派中研究,他提出評多詭辯,其中有四個是關於 運動方面的。由於希臘哲學史資料不足,無法清楚他提出這些詭辯的動機。有人

極限概念

理論架構

邏輯思考方 面的領域

數學史方 面的領域 數學教育方

面的領域

數學概念 發 展 學生數學

學 習

學習工作單 數學講義

教材講解

教程活動設計

說他是為巴曼尼迪斯辯護。

葉。由自然推想可知;上兩者皆為有限數目,只因其難數,難思量,故古人以此 喻“無限多”。因此,以此喻“無限多”可以理解,但其實非真“無限多”矣!

(2)Workcard2:極限的概念(一)

歐多克索斯是古希臘時代成就卓著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生於尼多斯﹝今土耳其 西南角﹞,卒於同地。曾受教於柏拉圖及阿爾希塔斯。

歐多克索斯對數學的最大功績是創立了關於比例的一個新理論。他首先引 入『量』的概念,將『量』和『數』區別開來。用現代術語來說,他的『量』指 的是連續量,而『數』是離散的,僅限於有理數。其次,改變『比』的定義為:

『比』是同類量之間的大小關係。從這一定義出發可以推出有關比例的若干命 題,而不必考慮這些量是否可公度。這在希臘數學史上是一個大突破。其創立之 比例論,成為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特別是其中五、六、十二卷的主要內容。

事實上,19 世紀的無理數理論是歐多克索斯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不過歐多克索 斯理論是建立在幾何量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廻避了把無理數作為數來處理。儘管 如此歐多克索斯的這些定義無疑給不可公度比提供了邏輯基礎。為了防止在處理 這些量時出錯,他進一步建立了以明確公理為依據的演譯體系,從而大大推進了 幾何學的發展。從他以後,幾何學成了希臘數學的主流。

現今數學中盛稱的『阿基米德公理』﹝對於任意二正數 a,b,必存在自然 數n,使得 na>b﹞,阿基米德明確地把它歸功於歐多克索斯。後者還證明了一個 十分重要的命題:取去一量之半,再取去所餘之半,這樣繼續下去,可使所餘的 量小於另一任給的小量。這是近代極限論的前驅。他還研究了『中末比』和『倍 立方』問題。做出一種作圖工具得到倍立方的解。在應用窮竭法時代獲得極大成 功,借用歸謬法証明了兩圓面積之比,等於其半徑平方之比,兩球體積之比等於 其半徑立方之比,棱錐與圓錐的體積分別是等底等高的棱柱、圓柱體積的1/3 等 命題。

歐多克索斯在天文學方面最有影響的工作,在於把球面幾何用於天文研 究。他的同心球模型,是建立數學化的天立理論的第一次嘗試,也是顯示了天才 的獨創性的一次嘗試。

由學習工作單中,可以真接推導出圓周長的公式。在證明過程中,極限乃用 在邊數n的值,n值很大時,便可展現正n邊形之周長與圓周之間誤差愈小。就 是因為其誤差將趨近於零,故可以保證其證明過程無誤!

由幾何看出:

an πn sin

=2 A D B

O

tan sin tan lim sin(

) limsin(

lim sin

0

的正六邊形開始,由正192 邊形的面積得到 π=151/50 或 3.14。不過他更進一步

論1的問題,作為引進極限的討論。

3.請學生回答問題與討論2,並引導其對此問題的理解。

(3)Workcard3:

(a)、使用時間:約20分鐘。

(b)、使用說明:

1.先以直觀割圓、接合之的手法,讓學生大略理解圓面積的來源。

2.簡單介紹中國數學家劉徽之大略生平。

3.說明劉徽證明圓面積公式的過程,並提出問題與討論1,與學 生互相討論其古文本之大意為何。

4.提出問題與討論2,並和學生一起討論其幾何意義。

上述對極限概念單元,筆者設計了三張工作學習單,是利用模組(module)

方式編排;故此每張工作單本身即有完整的意義及概念的闡述,而同時整份也有 一個統一的主旨。在此,筆者將這些工作單的特質及設計理念條列提出,以供給 有緣者參考:

1、各工作單有單一概念的引導,加強學生學習此單元的動機。

2、運用模組的方式編排,以便整合全體單元的基模概念。

3、設計內容和形式以配合數學科該單元的教學目標為主,並且合符學習者 的程度。

4、運用古人對極限概念的想法,引起學習者學習的動機;另一方面使學習 者對於古人極限概念的推導方式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進而得以對古今推 導過程作一深入的比較。

5、融入一些數學家故事,引發學生的數學人文面向的涵養;期望從中提昇 學生數學的文化素養,避免學生對數學產生僵硬、無趣、枯燥無味,艱 澀難學的負面感覺。

6、提出問題討論,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有適當的互動;使學生能參與學 習討論的過程,期望能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

7、密切留意教學過程的正常化,不可偏向過份強調數學歷史,造成學習目 標的偏差;使學生偏離學習重心。更要明白數學史並不是教學目標;它 只是教學過程中,為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加強數學人文面向維度的工 具之一而已。切不可反賓為主,而失去了數學教學的真義;進而產生與 現實須求背道而馳的重大缺失。因此,在實施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過 程中,教師本身的尺度拿捏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恰到好處的情況下,

使數學史發揮其最強大的力量。

8、分析古今推導極限概念的異同處,進一步與學生討論何者感覺較為自 然。由於古人心思直接了當,常以通俗自然之法解決問題,常可見到其 運用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概念去探討數學原理及公式。這“自然”的精神 展現,其實也是為何要引進“數學史”最無形難見的重要目的所在。因 為,當今所見的數學推導過程大都已經經過相當完美的潤飾,看起來很

美;然而在這很美的面相上,較不易看到古代數學家從無到有的辛苦研 究、探討、思考過程;故此,若能融入適當的“數學史”,應該可以對古 代數學家原創思考過程有進一步的了解,而其原創過程即是吾人作學 問、作研究的重大啟發,它可以給我們許多探討、思考的參考,這些寶 貴的原始探究過程說不定就是我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立足點所在。

四、實施情況分析

筆者將工作單,實際在兩個班實施教學,一個班是自己任教的班級(308),

另一個班級為學校甄選出來的數學資優班。經過教學之後,再以以下問卷作調 查,進而將結果作一分析:

(A)、問卷部分:

1、經過上述的介紹,你對於極限的概念是否有另一種體會?請寫下你的心 得。

2、這種上課方式你喜歡嗎?把數學史融入數學課程中是否能幫助你更能掌 握極限的概念?不管你的答案肯定與否,請說明你的理由。

(B)、結果分析:

(1)對於持正面與反面的人數分別統計如下:

班 級 308 數資班 正 面 ( 人 數 ) 35 21 非正面(含中性) 3 3

對於數學史融入教學的方式持正面意見者兩班之比例分別為92%,87.5%。

(2)正面意見者:

1、可以增加思考方法,又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

2、可以幫助我更能掌握極限的概念。

3、讓我見識到古人探求真知的智慧;不像平常算數學,只會解題,而 無法真正了解抽象的極限概念。

4、能引入中國的智慧,不只能加深印象,亦能傳承中國數學的博大精 深。

5、現在制式填鴨的教育下學數學似乎已失去了那一點「真」,不必了 解緣由,不必了解公式背後的原始意義,只有熟練的演算,只有現 實的分數。但若能以此另類卻又似復古的方法,不僅帶給學生多吞 發,也許亦能造就真正屬於中國人的數學、科學模式。

6、數學奧義在於基本概念,而不是複雜的公式運算。經數學史的引導 教學,使學生一步一步進入庖丁解牛般精密解剖的極限世界;使我 在簡易的日常生活問題中,也能深究到隱微精闢的地步。古人的智 慧令人讚賞。

7、聽了融入歷史的數學,彷彿分享著古人的喜悅,好像自己置身在其 中的那種喜悅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不僅促成學習動機,也讓我們

有種莫名的成就感。一旦自我的內心受到肯定,便有了維護自身的 榮譽感,史家的智慧是千年來的累積,文化的傳承是不可磨滅的,

一代一代的數學人才是造就數學史上,輝煌的果實,所有科學的根 源及一切學問的基礎就是數學,如果沒有數學就不會有物理的發 展,沒有數學的話,就不會有…的成就!數學是智慧之母!

8、由上課的內容和資料中,能夠發現許多前人的智慧和發展歷程,對 於極限的觀念也更容易掌握。看看古代數學的演進,創造出現代先 進的教學基礎,奠定了科技的基石,再想想自己對於數學這領域的 理解,發覺自己真的是非常的藐小,應該要更加努力去追求數學這 個一切知識的根源。

9、教學內容伴隨著數學史的發展,確實能讓學生加深印象,更容易記 憶住上課內容。其實如果每次上課時都能以數學歷史或發展的故事 來開場,一定能更加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10、此種教學可使人了解該領域的最初目的及根源,得知該領域非屬 於象牙塔裡的課程。

11、由於透過數學史,經由一些新觀念的輸入,讓我能夠在更短的時

11、由於透過數學史,經由一些新觀念的輸入,讓我能夠在更短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