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量表信、效度考驗

信任 1、2、4、11、

12、18 3 7

母親依附量表

疏離 6、8、9、10 4

(三) 量表信、效度考驗

在信度考驗方面,張芝鳳(2000)以 248 名國中學生進行內部一致性之信 度考驗,得出「父親依附」與「母親依附」二個分量表之Cronbach α 係數分別 為.95 與.93。

在效度考驗方面,張芝鳳(2000)以因素分析法來考驗本量表之「建構效 度」。結果顯示三個因素其特徵質均大於 1。「父親依附」分量表各項因素分析 負荷量介於.39~.83 之間,三個因素總共累積解釋量達 64.80%。「母親依附」

分量表各項因素分析負荷量介於.36~.84 之間,三個因素總共累積解釋量達 56.82%。

第三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之實施程序分為以下五大步驟:

一、 蒐集相關文獻與題目擬定

研究初期,研究者蒐集相關文獻進行評閱,並與指導教授討論,於九十六 年八月確定研究主題、研究問題與範圍。

二、 撰寫研究計畫並選用研究工具

確定研究主題後,廣泛閱讀相關文獻、論文與期刊資料,加以評閱彙整後,

研究者依文獻分析的結果形成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其後開始撰寫研究計畫及 選用研究工具。本研究在研究題目確定後,參酌相關文獻及現有工具,編製自 我設限量表,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興雅國中八年級學生共34 位同學以及 3 位國中教師進行修改,彙整後作為題目修正的參考。草擬自我設限量表題目後,

請指導教授提供意見及修正,於九十六年十二月底完成「國中學生生活經驗問 卷—預試版」(國中學生生活經驗問卷—預試版,請見附錄 A)後進行預試。

三、 研究工具正式施測

以臺灣區七至九年級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邀請國中教師於課堂上進行施 測,並於九十七年四月完成「國中學生生活經驗問卷—正式版」施測(國中學

生生活經驗問卷—正式版,請見附錄 B)。施測時,由主試者帶領受試者閱讀問 卷作答說明後,即開始作答(問卷指導語及作答說明,請見附錄G)。

四、 資料分析

本研究針對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於正式施測完成後開始進行資料 分析。

五、 歸納研究結果並撰寫研究報告

九十七年四月進行研究結果分析並撰寫研究報告,於九十八年二月正式完 成研究報告。

第四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待正式問卷收齊後,剔除作答不全與明顯反應心向,確認資料無誤 後,加以登錄建檔,以SPSS 13.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研究假設,

本研究以下列各項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一、 描述統計

進行各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及次數分配等描述統計分析,以瞭解目前國 中學生的自我設限與親子依附關係之情形。

二、 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驗國中學生在不同自我設限與親子依附 關係是否有差異存在,考驗假設一。

三、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驗下列各變項的差異情形: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之四種自我設限(取得性內在自我設限、宣稱 性內在自我設限、取得性外在自我設限、宣稱性外在自我設限及整 體性自我設限)與親子依附關係(父親依附關係和母親依附關係)

有顯著差異存在,考驗假設2-1、2-3。

(二)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之四種自我設限(取得性內在自我設限、宣稱 性內在自我設限、取得性外在自我設限、宣稱性外在自我設限及整 體性自我設限)與親子依附關係(父親依附關係和母親依附關係)

有顯著差異存在,考驗假設2-2、2-4。

(三)不同親子依附品質(高父/母依附品質、中父/母依附品質和低父

/母依附品質)的國中學生在四種自我設限有差異存在,考驗假設 三。

四、 逐步迴歸

進行逐步迴歸考驗假設四,以瞭解國中學生之不同背景變項與親子依附關 係各因素對其整體性自我設限的預測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