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深度訪談

第一節 不同層面因素如何影響電視編輯編排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五章 深度訪談

本研究首先透過量化問卷調查,了解影響台灣 24 小時電視編輯編排時的各 項因素及其程度,但這部份的資料無法了解,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電視編輯的編 排操作。為了彌補量化問卷這部份的不足,本研究另外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詢問 編輯「個人層面的因素」、「常規層面的因素」、「組織層面的因素」、「媒介外層面 的因素」及「社會層面的因素」是如何影響其編排。另外本研究也將從與電視編 輯的深度訪談中,了解編輯在怎樣的情境下,會採用何種編排策略。本研究總共 訪問七位不同電視台、不同職位、不同時段的編輯人員,希望能藉此了解電視新 聞編輯的操作策略及思考模式。

第一節 不同層面因素如何影響電視編輯編排

一、個人層面因素

影響編輯的五個守門層次當中,個人是評估訊息最基礎的層次,因為編輯在 選擇及編排新聞的過程中,個人的思考模式、新聞價值觀、喜好、背景及經驗等 等是最直接也最主觀的影響了新聞的判斷。在本研究的問卷調查部份也顯示,編 輯認為個人層面的因素是影響其新聞選擇第二重要的因素,僅次於媒介外層面。

而個人層面的因素是如何影響編輯的編排,本文將從新聞價值判斷、何謂好畫 面、個人喜好、年齡與資歷、頭條新聞的選取、及獨家新聞六個項目探討。

(1) 新聞價值判斷

雖然編輯普遍認為電視新聞的價值判斷最重要的是畫面及影響性,但落實到 實際操作上,每個人對於畫面優劣及新聞影響性的判斷標準亦有所不同。《東森》

的製作人賴婉琳就認為,「選新聞的判斷標準其實很主觀,而這個主觀的判別來 自於判斷這個新聞觀眾會不會有認同感,或者是事件對他們來說是有震撼性。」

而《TVBS》主編林建宇則更明確的說明他考量新聞重要性的標準,「像小社會大 概都不會挑了,像小車禍、打打殺殺,如果不是很大,大概都不會挑,我比較會 考量這個新聞訊息和觀眾有沒有關係。」

除了議題及新聞性的選擇之外,編輯認為「畫面」在電視新聞的特性中,也 是影響新聞價值判斷的重要因素。《中天》主編陳嘉仁:「因為是電視新聞,所以 畫面性的選擇是考慮的重點,所以比如說這個新聞畫面好的話,通常就會往前面 擺。」但是要在一天一百多則新聞裡面,挑出三十條或五十條新聞播出,畫面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然會是選取的重點,不過如果是要決定頭條新聞,畫面就不一定是唯一的考量。

《三立》總編輯陳雅琳認為新聞內容以電視新聞來說,新聞最好還是要有畫面,

但是如果是選擇頭條新聞,還是會以議題為取向,因為新聞內容本身比畫面更重 要。「今天一開始如果給人家看一個新聞,人家會覺得說,哇,怎麼會有這種事 情,例如那個弒親案的新聞,就是殺了父母也殺了妻子跟小孩,這種就是很聳動 阿,這麼會有這種事,所以一般來講我選新聞會重視他的重要性跟衝突性,例如 說很重要、或畫面非常好,但畫面好有可能是小新聞,或非公共利益的新聞,就 比較不會上前面。」《TVBS》製作人方念華也表示他選擇新聞也是會同樣考量重 要性及新聞畫面,而所謂重要性,主要是考量「在一般觀看電視新聞的經驗裡面 比較會意外的新聞」,但是新聞重要畫面可能不是那麼重要,那麼就會用第二個 補救方式,就是個別跟主管或記者溝通,請他們盡量用修飾的方式,設法讓新聞 畫面能夠更好看。

不過除了新聞畫面及議題衝突性之外,《年代》的製作人高榮聰則認為,他 決定新聞排序的第一選擇是獨家新聞。「例如說過年前有一個小女孩跟家人去看 101 煙火,後來走失後,就失蹤了,因為那種事情許多民眾會有觸動。這新聞見 報後後來我們就去追蹤獨家後續,然後把他放頭條。」

由上述可見,編輯的新聞價值判斷,最主要的因素除了新聞議題本身是否吸 引人之外,畫面是電視新聞不可或缺的元素,另外還包括獨家新聞也是影響其新 聞價值判斷的考量。

(2) 何謂好畫面

在本研究的問卷調查部份,編輯認為影響其編排因素最主要的個人層面因素 就是新聞畫面,但什麼叫好的新聞畫面?《TVBS》製作人方念華認為「有電視 動感的畫面就是好畫面,首先就是要有人感的有人的畫面在裡面。」對此,同樣 是《TVBS》的主編林建宇也表示「新聞主角人物一定要有互動才能叫做有畫面 的新聞。當然如果是意外災害,像是天災之類的新聞,如果能夠捕捉倒事發當時 那刻的畫面是最好的。」《民視》編輯高銀穗更進一步指出,社會新聞要的就是 有動態的,「比方說有些社會新聞是起獲多少批槍械,那你可能只看到警察把幾 支槍擺在桌上,那我就會適量的選用;那比如說有人走在路上被撞飛,有動態性 的畫面,那我就會優先考慮。」

以社會新聞而言,早期的時候大家覺得社會新聞一定要有 VCR 才叫有畫 面,但現在久了,觀眾也麻痺了,而且畫質也不佳,觀眾不見得看得清楚,因此 社會新聞是否有監視器畫面,已經不再是編輯選擇的主要考量了。《東森》製作 人賴婉琳就表示,好畫面的標準就是要讓別人有共鳴,「像小社會就算有監視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我也不見得會排。舉例如果是抓毒品跟一個人坐在 85 度 C 前面被搶劫的新聞,

那我一定會選坐在 85 度 C 前面被搶的新聞,即便就算抓毒品是有畫面,而 85 度 C 的沒有畫面,我還是會選 85 度 C 這則新聞,因為這個新聞觀眾會有共鳴,

而抓毒品就算有蒐證帶,其實現在蒐證帶很氾濫,其實那種畫面對觀眾來說已經 沒有吸引力了,所以我不太會使用。」

當然新聞的種類很多,除了社會新聞以外,政治或財經議題,除非是像立法 院打架或吵架,否則生硬的議題是很難有動感的畫面,因此目前編輯的判斷標準 就是新聞的包裝。「像消費新聞或財經類的新聞,過去一般來說都只是刷畫面,

而現在主要注重的就是包裝,怎麼樣讓生硬的東西講得淺顯易懂,讓觀眾容易 懂,就要靠記者的包裝功力了〈TVBS,林建宇〉。」

(3) 個人喜好

在本研究的問卷調查當中發現,個人喜好會影響新聞編排,在年齡、資歷及 負責時段有顯著差異。意即,年紀越輕、資歷越淺、及負責一般時段的編輯再編 排新聞時,較容易受到個人喜好影響。這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年輕或資淺編輯 其人生經驗及議題進入性不夠所致。《中天》主編陳嘉仁即點出,「以前剛進這行 的時候,不太會選政治、房地產及國際新聞,政治是因為它的門檻高,年輕的時 候比較不懂它背後的意涵;房地產則是人生經驗不夠,那東西對我來說太深了;

國際新聞以前比較容易忽略,因為那對我個人經驗來說也太遠了。」目前只有六 年電視新聞資歷的《民視》編輯高銀穗也提出佐證,他認為自己的喜好確實會影 響編排,「比如說柯賜海之類的,可能就會放掉他,寧願不播,因為對於這種人,

播不播對我來說沒什麼差別,那何必幫他作秀。但如果你是 prime time 的話,

就比較沒有辦法這樣去選取,因為我現在是離峰時段的,就可以這樣。」

如本研究的問卷調查結果一樣,「一般時段」的編輯確實較「黃金時段」編 輯容易受個人喜好影響,目前在《TVBS》負責早上及下午整點的主編林建宇就 表示,「一般整點除了突發以外,編輯應該是比較可以篩選新聞,決定你想要在 一個小時之內想要給觀眾看的訊息,所以比較會有自己的喜好跟價值觀認定在裡 面。而中午新聞,第一個就是供稿本來量就是那些,而且又要供給觀眾所有新的 訊息,所以通常有什麼新聞都會排上去。」《三立》總編輯陳雅琳也佐證這樣的 看法,她認為「隨著年紀越增長,會越來越不喜歡小新聞,但是因為 1819 兩個 小時的時間,新聞取向就是比較綜合性,什麼新聞都會有,不會全部都是涉及公 共議題的新聞,所以像一些小社會,我還是會播。」目前各台黃金時段都是兩個 小時,新聞需求量大,而且收視的閱聽人都是一天當中最為大眾的群眾,因此為 了迎合黃金時段的大眾口味,新聞也較包羅萬象,所以個人喜好較難融入其中,

頂多就是編排位置的輕重取捨而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而所謂的個人喜好不單純只是偏見的問題,也與經驗累積有關。《TVBS》製 作人方念華就認為,「編排的時候個人的喜好當然會涉入其中,那個喜好是客觀 的累積跟潛意識交錯的,比方說如果收視率有勝負的話,那過去勝的經驗,會有 幾次深刻的經驗告訴你,我一定不能這樣編排,不然必死,就是這樣的經驗一直 累積,到後來就會不加思索地去選擇你的新聞。」

(4) 年齡及資歷

如前所述,本研究發現年齡及資歷對於編輯編排確實是有影響,至於如何影 響,《東森》製作人賴婉琳認為,所謂的新聞 sense 不只是一種天賦,主要也跟個 人資歷有關,「在我比較年輕的時候,剛進這行的時候,我會覺得我喜歡的新聞 一定要排,但隨著我比較資深了,我會覺得我想要給他們一些觀感,所以我覺得 資歷對於我選擇新聞是有差別的。」因為年齡及新聞資歷與進入新聞的門檻有

如前所述,本研究發現年齡及資歷對於編輯編排確實是有影響,至於如何影 響,《東森》製作人賴婉琳認為,所謂的新聞 sense 不只是一種天賦,主要也跟個 人資歷有關,「在我比較年輕的時候,剛進這行的時候,我會覺得我喜歡的新聞 一定要排,但隨著我比較資深了,我會覺得我想要給他們一些觀感,所以我覺得 資歷對於我選擇新聞是有差別的。」因為年齡及新聞資歷與進入新聞的門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