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組別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比較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組別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比較分析

本節主要目的在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研究的實驗處理中,在英語 學習動機前、後測得分變化情形,藉此以了解實驗處理的教學效果。

一、 實驗組與控制組英語學習動機前、後測之得分分析

本研究以教學方法為自變項,以「學習動機量表」之前測得分為共變項,

後測得分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其分析結果以下分項說明之。

(一)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

為了瞭解排除前測得分之影響後,在依變項得分的差異情形,研究者將 使用共變數分析以做進一步考驗。研究者於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實 驗組與控制組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之迴歸係數同質性的考驗,結果如表 4-8所示。

表 4-8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得分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組間

(迴歸係數) 9.15 1 9.15 .69 .41 組內

(誤差) 529.66 40 13.24

由表4-8可知,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得分之迴歸係數同質性的考 驗,F值為.69(p=.41),未達.05顯著水準,代表兩組學生未達顯著差異,兩組 學生同質性相等,亦即符合共變數分析中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之假設,可以 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92

(二)共變數分析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帄均數與標準差,

如表4-9所示:

表 4-9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前、後測之帄均數與標準差 組別 n

前測得分 後測得分

M SD M SD

實驗組 22 43.14 5.96 49.77 4. 54 控制組 22 44.14 4.75 45.00 4.74

由表4-9可知,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的帄均分數都有進步,實驗組進步 分數為6.63分,控制組為0.86分,實驗組進步的幅度比對照組還要大,亦即接 受「任務型教學法」的實驗組學生,在動機量表分數進步的比較上,高於接 受「一般講述教學法」的控制組學生。

為了進一步瞭解排除前測得分之影響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的得分 上是否有差異,以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為共變項,後測為依變項進行共變 數分析。統計結果如表4-10所示。

表 4-10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n =44)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間(實驗處理) 308.49 1 308.49 23.48***

組內(誤差) 538.81 41 13.14

***p<.001

由表4-10可知,排除共變項(前測得分)對依變項(後測得分)的影響力後,

自變項(不同教學法)對依變項所造成的實驗處理效果,F值為23.48 (p<.001),

93

已達.001顯著水準,表示學習動機後測得分的高低會因受詴者所接受的實驗 處理(自變項)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學生在英語 學習動機方面,有顯著的差異,且實驗組在英語動機量表後測的帄均數高於 控制組,此一研究結果與其他採用任務型教學法來提升學生之英語學習動機 的研究結果相同(宋美瑩,2014;林加振,2005;范姜怡君,2006;莊訓齊,

2013;陳怡妏,2009;黃士育,2014;湯宜家,2012;覃怡華,2011;賀彩 利,2006;曾禎雅,2006;謝舒薇,2013;顧展瑜,2013)。

二、 實驗組「英語學習動機前、後測」之得分分析

為了瞭解任務型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在實驗 教學前,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而在教學實驗十週後,

再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前後測的題目相同,藉以瞭 解實驗組學生在實驗教學前後之英語學習動機方面是否有顯著差異。表4-11 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任務型教學法教學後,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配 對層面帄均數差異的t檢定結果。

表 4-11

實驗組在英語學習動機前、後測之相依樣本的t 統計量

配對變項 M n SD t

前測得分 43.14 22 5.96 -6.61***

後測得分 49.77 22 4.54

***p<.001

由表4-11可知,實驗組學生在接收任務型教學法教學後,其英語學習動 機量表後測帄均數(49.77)高於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帄均數(43.14),帄均數 差異值為6.63(49.77-43.14),差異值檢定之t值等於-6.61 (p<.001),達到.001的 顯著水準,表示實驗組學生在接受任務型教學法教學後,在英語學習動機量

94

表後測與前測的帄均數差異有顯著差異存在。可見任務型教學法對提升國小 三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具有良好的成效。

三、 實驗組與控制組「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前、

後測」之得分分析

研究者想瞭解在教學實驗十週後,實驗組與控制組高分組學生,在「英 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將兩組的英語學習動機 量表前、後測」之得分當作依變項,進行考驗。由於高分組學生樣本數總和 小於30人(n=12),因此採用無母數統計方法之Mann-Whitney U統計量比較兩 組「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

見表4-12。

表 4-12

實驗組與控制組「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得分之比較 檢定變項 統計量 後測進

步分數

等級帄均數 等級總和 Z p 實驗組-控

制組得分 之變化情 形

Mann-Whitney U 2.50 9.08 54.50 -2.536* .011

Wilcoxon W 23.50 3.92 23.50

* p<.05

根據表4-12,實驗組與控制組「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成尌前、後 測」之得分的Mann-Whitney U統計量中,Z為-2.536 (p<.05),已達0.5顯著水 準,表示兩組「高分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間有顯著 差異。

95

四、 實驗組與控制組「中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前、

後測」之得分分析

研究者想瞭解在教學實驗十週後,實驗組與控制組中分組學生,在「英 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將兩組的英語學習動機 量表前、後測」之得分當作依變項,進行考驗。由於中分組學生樣本數總和 小於30人(n=12),因此採用無母數統計方法之Mann-Whitney U統計量比較兩 組「中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

見表4-13。

表 4-13

實驗組與控制組「中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得分之比較 檢定變項 統計量 後測進

步分數

等級帄均數 等級總和 Z p 實驗組-控

制組得分 之變化情 形

Mann-Whitney U 22.50 13.25 132.50 -2.084* .037

Wilcoxon W 77.50 7.75 77.50

*p<.05

根據表4-13,實驗組與控制組「中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

後測」之得分的Mann-Whitney U統計量中,Z為-2.084 (p<.05),已達0.5顯著 水準,表示兩組「中分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間有顯 著差異。

五、 實驗組與控制組「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前、

後測」之得分分析

研究者想瞭解在教學實驗十週後,實驗組與控制組低分組學生,在「英 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將兩組的英語學習動機

96

量表前、後測」之得分當作依變項,進行考驗。由於低分組學生樣本數總和 小於30人(n=12),因此採用無母數統計方法之Mann-Whitney U統計量比較兩 組「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

見表4-14。

表 4-14

實驗組與控制組「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得分之比較 檢定變項 統計量 後測進

步分數

等級帄均數 等級總和 Z p

實驗組-控制組得 分之變化 情形

Mann-Whitney U 1.00 9.33 56.00 -2.761** .006

Wilcoxon W 22.00 3.67 22.00

**p<.01

根據表4-14,實驗組與控制組「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

後測」之得分的Mann-Whitney U統計量中,Z為-2.761 (p<.01),已達0.1顯著 水準,表示兩組「低分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得分間有顯 著差異。

六、 小結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知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之英語學習 動機的影響也不相同,分述如下:

1. 排除前測成績的影響力後,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前、

後測方面,有顯著差異。

2. 實驗組學生在接受任務型教學法教學後,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與 前測的帄均數有顯著差異。

3. 實驗組與控制組「高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 分數間有顯著差異。

97

4. 實驗組與控制組「中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 分數間有顯著差異。

5. 實驗組與控制組「低分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之 分數間有顯著差異。

此結果與某些任務型教學法融入英語教學研究之成果一致(宋美瑩,2014;

林加振,2005;范姜怡君,2006;莊訓齊,2013;陳怡妏,2009;黃士育,

2014;湯宜家,2012;覃怡華,2011;賀彩利,2006;曾禎雅,2006;謝舒 薇,2013;顧展瑜,2013)。推測其原因,和一般講述教學相比較,任務活動 更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加上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採用小組方式,讓 學生進行異質分組,透過彼此協助、合作的方式,提升其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