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希望感與學習態度的差異情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希望感與學習態度的差異情

一、性別

(一)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無性別差異,故研究假設 1-1 不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國中生在整體知覺父母期望無顯著差異,故研究 假設 1-1 未獲得支持。

部分研究表示,性別與知覺父母期望存在顯著差異,林俊瑩(2001)、呂虹霖 (2004)、楊珮妤(2005)、蕭伊就(2007) 及林彥岑(2009)的研究發現,國中生知 覺父母期望有性別差異,然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男生知覺父母對其社交人際 期望較女生來的高,但就整體知覺父母期望並無性別上的不同,此研究結果與部 分研究結果相同(沈璋傑,2009;林文乾,2007;邱愉容,2008;柯銀德,

2003;孫靖婷,2015;張怡貞,1998b;郭惠雯,2006;陳江瑞,2012;蔡淑 芳,2007)。

研究者推測,因著社會的變遷,性別平等意識的改變,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不 再如過去受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再加上少子化現象,父母對子女的重視已不因 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究竟是否為研究者所推測,仍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的實證 研究加以探討。

(二)國中生希望感有性別差異,故研究假設 1-2 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在整體希望感及「目標設定」層面會因不同性別而

62

有差異,故研究假設 1-2 獲得部分支持。

過去研究中,有部分學者的研究發現,學生的希望感無性別差異(Synder 等 人,1999;黃德祥等人,2003)。本研究結果顯示,國中女生之希望感顯著高於 男生,此結果與沈怡吟(2011)的研究結果類似,但與邵惠玲(2008)及伍淑玉 (2015)的研究結果恰為相反。

性別與希望感的關聯尚無定論,研究者推測性別並非直接影響其希望感的因 素,而在於應有其他中介變項的調節,但究竟是否為研究所所推測,仍有待後續 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探究。

(三)國中生學習態度有性別差異,故研究假設 1-3 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在整體學習態度及「支持力」層面會因不同性別而 有顯著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故研究假設 1-3 獲得部分支持。

本研究的性別差異情形,女生的表現優於男生,此結果與過去國內關於國中 生學習態度的研究結果相同,過去研究多數皆指出在學習態度的表現上女生顯著 優於男生(林志全,2010;林芷伃,2016;張新仁,1982;劉雅菁,2014;劉毓 婷,2012;蔡文套,2009;蔡宛蓉,2013;蘇榮彬,2013)。

學習態度是否因性別不同而造成差異,目前尚無定論。葉麗珠(2006)的研究 指出,男生的數學學習態度較女生積極;黃佳雯(2014)針對大台北地區國中生學 習態度的研究中指出,男生的學習態度優於女生;魏頡(2015)針對台東地區國中 生學習態度的研究則顯示男女生並無顯著差異。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各項學習事 物的心理反應傾向,不完全因性別而有所差異,仍可能存在其他影響因素,須待 更多的實證研究進行探討。

二、年級

(一)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無年級差異,故研究假設 2-1 不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國中生在整體知覺父母期望無年級上的差異,故 研究假設 2-1 未獲得支持。

63

過去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顯示,知覺父母期望會因年級而有所差異,

Helling(1993)及黃淑惠(2005)的研究結果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隨年級而逐 漸升高;Miller(1986)、Sun(1994)、林俊瑩(2001)、呂虹霖(2004)、楊珮妤 (2005)、蔡添旺(2007)、楊環華(2010)、陳江瑞(2012)及孫靖婷(2015)的研究結 果則發現,較低年級的父母,其教育態度較為積極,且投入較高的教育關注。然 而本研究結果顯示,七年級學生在「生活品德期望」、「社交人際期望」的得分皆 高於九年級學生,在知覺父母期望整體上並無年級上的差異,此研究結果與部分 研究結果相同(吳孟錞,2004;林淑娥,2004;侯世昌,2002;許茜雯,2009;

曾建章,1996)。

研究者推測,學生在學習歷程中,每個階段皆有其重要的發展任務,在少子 化的社會現象中,父母重視每位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對於子女的每一個成長 階段無不積極關注。國中七年級剛入學,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是希望子女能快速適 應學校生活並維持良好品德;國中八年級階段,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及未來升學開 始寄予厚望;國中九年級階段,因升學考試緣故,家長對子女的課業學習及升學 期待更加以重視。無論年級,子女皆乘載著家長的期望,故知覺父母期望整體上 無差異。但究竟是否為研究者所推測,仍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的實證研究加以探 討。

(二)國中生希望感有年級差異,故研究假設 2-2 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在整體希望感及三個層面會因不同年級而有差異,

故研究假設 2-2 獲得支持。

過去實證研究中已發現,不同年級學生其希望感有所差異,黃德祥等人 (2003)及錢靜怡(2006)的研究結果指出,年級越高則希望感也越高。而本研究結 果亦顯示國中生希望感有年級差異,但僅在「未來期望」部分,九年級學生高於 七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及「目標設定」部分,皆是七年級學生高於八年級 學生。

研究者推論造成此結果可能的原因為:七年級學生初進入國中,尚在適應中

64

學學習生活,因此抱持著較高的學習希望,願意訂定學習目標,挑戰種種挫折,

以努力達成目標;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習挑戰,八年級的學生在遭遇種種學習 挫折後可能因缺乏意志力而陷入悲觀消極的情緒中,對未來抱持較少希望;而九 年級學生面對自己未來生涯目標的設定,以及達成未來期望的可能性,相較於其 他年級則抱持著較高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機會能達成生涯目標。

(三)國中生學習態度無年級差異,故研究假設 2-3 不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在整體學習態度無年級上的差異,故研究假設 2-3 未獲得支持。

過去國內關於國中生學習態度的研究中,多數皆指出學習態度會因不同年級 而有差異,許定邦(2002)研究指出,七、八年級學生有較佳的學習態的;賴政宏 (2005)的研究則顯示九年級學生有較佳的學習動機和態度;魏頡(2015)的研究指 出八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表現最佳,優於七年級及九年級學生;本研究結果與黃 佳雯(2014)的研究結果類似,學習態度無年級差異。學習態度可能受到學生的認 知、情意和技能的影響,也可能因為學習科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年級是 否為影響因素之一,仍有待更多的實證研究進行探討。

三、學制

(一)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有學制差異,故研究假設 3-1 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學制國中生在整體知覺父母期望及「課業升學期 望」、「職業成就期望」及「生活品德期望」層面有顯著不同,研究假設 3-1 獲得 部分支持。回顧相關文獻,目前並無針對公私立學校的知覺父母期望差異進行研 究。

本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為:願意將子女送至私立中學就讀的家長,心中對私 立學校的辦學有著一定的認同,認為私立學校不僅在生活教育上有較嚴謹的管 教,更包含對課業學習的要求。因此,無論是在學業學習表現、社交人際亦或行 為品德等,就讀私校學生的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普遍偏高,此與研究者近十年來在

65

私校任教的觀察有所雷同。

(二)國中生希望感無學制差異,故研究假設 3-2 不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學制國中生在整體希望感無顯著差異,故研究假設 3-2 不成立。回顧相關文獻,目前並無針對不同學制的希望感差異進行研究。

本研究假設希望感應有學制上的差異,然而研究結果推翻假設,研究者推測 公私立學制並非直接影響其希望感的因素,而在於應有其他中介變項的調節,但 究竟是否為研究所所推測,仍有待後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探究。

(三)國中生學習態度有學制差異,故研究假設 3-3 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學制國中生在整體學習態度達顯著差異,而在其他層 面則無學制上的不同,故研究假設 3-3 獲得部分支持。回顧相關文獻,目前並無 針對公私立學制的學習態度差異進行研究。

研究者推測,私立學校學生可能來自於父母期望、同儕競爭或對自身的期 許,而有較佳的學習態度。然而,是否為研究者所推測,尚待更多的實證研究進 行探討。

四、父母教育程度

(一)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有父母教育程度差異,故研究假設 4-1 及 5-1 成立。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整體知覺父母期望及「課業升學期望」會因父母教 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故研究假設 4-1 及 5-1 獲得部分支持。

國內相關研究中,多數研究皆發現,高教育程度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較 高(林俊瑩,2001;林彥岑,2009;侯世昌,2002;楊景堯,1993;楊瑩,

1995;楊環華,2010)。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專院校以上之國 中生,知覺父母對其課業升學期望具顯著差異,此結果與過去的研究發現類似。

研究者推測,此結果可能是因為高學歷的父母,期望子女未來亦能有所成 就,因此,對子女投入較多的心力與栽培,對子女有較高的期望。

(二)國中生希望感無父母教育程度差異,故研究假設 4-2 及 5-2 不成立。

66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在整體希望感的表現無父母教育程度差異,故研究 假設 4-2 及 5-2 不成立。

目前針對父母教育程度與希望感的相關研究結果不盡相同,沈怡吟(2011)的 研究指出,國中學生的父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學畢業者,其希望感顯著高於父母親 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下的學生。陳怡君(2012)的研究則發現,國中生父親教育程 度為大專以上者,其希望感顯著高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下者,但不同母親教 育程度與希望感則無顯著不同。而本研究結果與過去的研究發現恰為相反,因 此,研究者推測父母教育程度並非直接影響子女希望感的因素,而在於應有其他 中介變項的調節,但究竟是否為研究所所推測,仍有待後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探

目前針對父母教育程度與希望感的相關研究結果不盡相同,沈怡吟(2011)的 研究指出,國中學生的父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學畢業者,其希望感顯著高於父母親 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下的學生。陳怡君(2012)的研究則發現,國中生父親教育程 度為大專以上者,其希望感顯著高於父親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下者,但不同母親教 育程度與希望感則無顯著不同。而本研究結果與過去的研究發現恰為相反,因 此,研究者推測父母教育程度並非直接影響子女希望感的因素,而在於應有其他 中介變項的調節,但究竟是否為研究所所推測,仍有待後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