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3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其學習態度有顯著不同。

研究假設五: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其所知覺父母期望、希望感、學習態度 有顯著不同。

5-1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其所知覺父母期望有顯著不同。

5-2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其希望感有顯著不同。

5-3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其學習態度有顯著不同。

研究假設六:不同家庭結構之國中生其所知覺父母期望、希望感、學習態度有顯 著不同。

6-1 不同家庭結構之國中生其所知覺父母期望有顯著不同。

6-2 不同家庭結構之國中生其所希望感有顯著不同。

6-3 不同家庭結構之國中生其所學習態度有顯著不同。

研究假設七:國中生的知覺父母期望、希望感與學習態度之間有顯著關聯。

7-1 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希望感有顯著關聯。

7-2 國中生希望感與學習態度有顯著關聯。

7-3 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學習態度有顯著關聯

研究假設八:國中生的知覺父母期望與希望感對學習態度具有預測力。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之重要變項及觀念明確,茲將研究中的重要名詞定義分述如下:

一、國中生(juior high school student)

本研究所指的國中生為 104 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公私立學校之國中生。

二、知覺父母期望(perception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父母期望是指「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透過親子互動關係表現出對子女

7

的學業表現、道德品格、社交關係、升學成就、未來職業各方面之期待,而此期 待是指父母希望子女接受何種教育,並獲得預期中的成效,所抱持的一種態度或 心向。」(孫靖婷,2015)

本研究採用孫靖婷(2015)所編製的「國中生知覺父母期望量表」,量表得分 越高者,代表國中生知覺到的父母期望程度越高。該量表內涵包括「課業升學期 望」、「職業成就期望」、「生活品德期望」、「社交人際期望」與「互動回饋期望」

五項層面,以下就各層面說明:

1.課業升學期望:

父母對子女在校的課業學習成績、未來升學及最高學歷之期望。

2.職業成就期望:

父母對子女在未來職業類別、職位地位及社會地位之期望。

3.生活品德期望:

父母對子女在品德修養、品格操守、道德觀念及行為表現之期望。

4.社交人際期望:

父母對子女在人際互動、交友狀況、在校受歡迎的程度之期望。

5.互動回饋期望:

父母對子女表達期望時的意見溝通、支持接納與行為表現。

三、希望感(sense of hope)

希望感是一種以目標導向思考的歷程,可引導人們採取積極性的行動,來克 服和解決困難,並能隨不同狀況來調整其因應對策,其中包含目標(goals)、動力 思考(agency thinking)與路徑思考(pathways thinking)三種成分(Snyder,2002)。目 標是指長期或短期可達成且有價值的指標;路徑思考是指個體會想出各種有用的 途徑和策略來達成目標;動力思考是者指個體在遇到困境時,會積極地運用其他 可替代的策略。

本研究採用陳依璇(2012)所編製「國中學生學校希望感量表」做為研究工

8

具,該量表共 25 題,得分越高表示有較高的希望感;反之,則表示希望感較 低。該量表內涵分為五項因素,分別為「生涯目標性」、「課業自我評價」、「生涯 自我評價」、「可能性」及「課業目標性」,本研究經預試後進行因素分析,並依 因素分析的結果,將量表內涵分為三項因素,分述如下:

1.未來期望:個人對未來生涯目標的設定,以及達成未來期望的可能性。

2.學習過程: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挫折的態度。

3.目標設定: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會為自己設定目標,並會訂定計畫。

四、學習態度(learning attitude)

本研究採用魏頡(2015)改編陳李綢編製中的「青少年學習態度量表」做為學

習態度測量指標,該量表共分二個面向,在各面向得分越高代表越具備該項學習 態度,反之,則代表該項學習態度越差。以下就各層面說明:

(一)學習動力:包括學習動機和學習情緒兩個向度,分述如下:

1.學習動機:個人具有學習動力和目標,對課業表現出積極不逃避的行為。

2.學習情緒:個人在情感與生活上抱持正向的認知,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以 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學校生活。

(二)學習復原力:包含責任感、樂觀積極及支持力三個向度,分述如下:

1.責任感:個人能善用資源,承擔責任與承諾,自我面對問題。

2.樂觀積極:個人能積極樂觀面對生活,接受挫折與挑戰困難,對未來有目標與 希望感。

3.支持力:指個人的安全依附及接受他人支持的程度,能夠懂得感恩、幫助他 人,並與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關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