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角色對於個案實習學生課堂教學的觀點

本研究共拍攝 22 堂課的課堂教學影片,分別為游泳 2 堂、排球 10 堂、足壘 2 堂、

羽球 8 堂。本研究的各堂教學觀點係指以下分就個案實習學生 (以下簡稱 PT)、實習指 導教師 (以下簡稱 UT)、實習輔導教師 (以下簡稱 CT) 對於各種項目的觀點進行描述。

一、個案實習學生 (以下簡稱 PT)

PT 於 101 年 8 月開始進行教育實習,9 月開始進行教學實習,10 月開始進行課堂教 學,PT 在觀摩 CT 一個月的教學之後,接手其中二個班的主要教學任務。教學班級係 PT 自行決定,接著依據學校行事曆、實習學生返校座談時間表等之篩選,選定 A 班與 B 班學生作為教學班級。A 班體育課時間為週一上午第一節與週四上午第四節;B 班體育 課時間為週一下午第二節與週三下午第一節。換言之,在每一個新進度開始的第一節課,

係由 PT 先進行教學,接著方有機會看到 CT 之教學,教學內容分別是游泳、排球、足壘 球以及羽球課程。

三個月的教學過程中,PT 對於自我教學的觀點內容以班級經營、教師口語指令是否 清晰、學生學習狀況以及時間管理為主。

(一) 班級經營

首先是班級經營的部分,PT 在課堂的準備活動時,以進行班級經營為主,建立師生 之互動默契。

在做蹬牆漂浮打水的時候,我有特別跟康樂說我要幹嘛,因為我跟康樂算熟,

然後有學生問我的話,我都會回。

(PT_1003_A_游泳_自我觀點_p7)

集合、整隊、帶操通常都是康樂負責,由他們自己選出來的股長帶,如果都是 我帶的話,他們可能會變成依賴,我則是用這段時間點名、看服儀。

(PT_1022_B_排球_自我觀點_p26)

我在教高遠擊球握拍的方式時,我點了一位同學回來我的問題,因為這位同學 坐在椅子上,所以我才叫他出來回答。

(PT_1217_B_羽球_自我觀點_p92)

時間、安全管理是 PT 在研究期程中,相當關注的焦點之一。

排球低手自拋自打的練習時間太長了,好多人坐在旁邊休息。

(PT_1024_A_排球_自我觀點_p48)

足壘球比賽中,我會要求還沒輪到打擊的人要站在側面的跑道上,讓打擊的人 跟沒有打擊的人作一個區隔,確認比賽人員的安全。

(PT_1105_B_足壘球_自我觀點_p69)

(二) 教師口語指令

經歷班級經營的建立期,PT 進入主要活動的教學講解,講解過程 PT 以動作示範、

口訣引導等方式進行。PT 在此關注的焦點主要是「教師的口語表達是否清楚?」、「教師 的指令是否能讓學生了解?」

學生在做蹬牆漂浮打水前進時,我沒有很清楚地跟他們說手要放前面。所以很 多人在做的時候,手都是放在大腿前面,我也沒有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PT_1003_A_游泳_自我觀點_p5)

我有個很致命的缺點是我講話很快,很多人跟我講,包括試教也是,其實我不 是緊張,就是很自然講話就很快,所以我不知道學生懂不懂。

(PT_1004_B_游泳_自我觀點_p11)

我讓同學做高遠球的時候,我忘記跟同學說打完之後腳要向前跟隨。

(PT_1217_B_自我觀點_p93)

(三) 學生學習狀況

學生實際操作之後,PT 感受到「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能力」的落差,並嘗試了解落 差產生的原因。

我根本不知道學生為什麼不會打 (自拋自打),所以我在後來的課程會很明確地 跟學生說要打在手腕上方 10 公分處。

(PT_1022_B_排球_自我觀點_p31)

我覺得我設計太多東西了,我設計是 3 樣,自拋自打、單拋接傳、互相對打,

可是我一次給太多東西了,學生不知道要做什麼。

(PT_1022_B_排球_自我觀點_p32)

這一堂羽球課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很多人在 2 人一組的時候是可以對打超過 10 顆的,我不知道為什麼變成多人之後他們做不到。

(PT_1224_B_羽球_自我觀點_p120) PT 的關注焦點由教師與學生兩個方向出發,從班級經營、教師口語指令以及學生學 習狀況等角度,希望了解學生是否能聽懂自己說的內容?如何在教學之中能達到預期設 定的學習標準?

二、實習指導教師 (以下簡稱 UT)

UT 在看教學影片的過程中,首先要求研究者將攝影的角度定位在「全景」,期盼能 看到場域空間、場地配置、全部學生的練習情形。當進入觀察影片時,UT 以「問題」

作為開場白,希望了解 PT 課程設計之緣由、進行決策的考量因素為何,並提供自己在 相同活動下之想法。

(一) 課程設計之緣由

UT 期盼了解 PT 課程設計的緣由,釐清 PT 的思考內容為何,方能進一步思考如何 提供觀點給 PT。

PT 現在在做扶牆打水,而他要瞭解的東西是:「我在想什麼?」、「我要學生做 什麼?」、「做這些練習的動作想要瞭解的是?」就我的觀點,我會從這裡去看 學生的程度為何?例如:他可不可以推進?可以推進的距離是多少?

(UT_1003_A_游泳_觀摩觀點_p1)

學生正在做伏地挺身,不曉得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體適能融入教學?

(UT_1022_B_排球_觀摩觀點_p26)

我會想要了解 PT 在學生練習打排球自拋自打的時候,站在高點是在想什麼呢?

(UT_1024_A_排球_觀摩觀點_p46)

這堂課是要上排球的低手擊球,基礎體能是學校例行公事,但是可以搭配課程 做變化,EX:屈伸起的動作,跳起來後做 HIGH FIVE 或 HIGH TEN。

(UT_1206_B_排球_觀摩觀點_p76)

(二) 學生學習能力結構分析

進入主要活動的課程時,UT 由關注學生的角度出發,包含男女性別比例、起點行 為、教學後的操作情形。

現在進行完第二輪了,從水道繩的標誌,藍色 5 公尺、白色 10 公尺,然後可 以看學生游幾公尺。我觀察到的學生有五成可以游 5 公尺,有五成可以游 10 公尺,有一~二位學生 (一男一女),他們的推進是有困難的 (低於 5 公尺)。

(UT_1003_A_游泳_觀摩觀點_p7)

我觀察到這一班的男同學比較多。

(UT_1004_B_游泳_觀摩觀點_p11)

我觀察到少數的同學有屈肘打球的情形,這時候我會把幾個學生都找過來,透 過我的示範,讓學生了解正確動作與錯誤動作之間的差異。

(UT_1024_A_排球_觀摩觀點_p46)

羽球課,我目前看到的是,女同學他們都在無網子這邊,本來不是的也過來了,

女同學真的是不需要網子還是說什麼原因,這是可以了解一下。是他們必須這 樣,還是因為網子都被男同學佔據了?

(UT_1220_B_羽球_觀摩觀點_p110)

(三) 教材分析與目標連結

當了解學生的情形後,PT 關注教學目標以及教材特性的連結,並提出自我之觀點。

我覺得游泳有是由三個東西組成的,水中推進、呼吸、平衡。這三個東西下去 組合,推進─呼吸、推進─平衡、呼吸─平衡,或是也可以兩個相加然後再組 合,這樣配對下來,就可以產生很多的教學活動。

(UT_1003_A_游泳_觀摩觀點_p8)

如果兩人個對打排球是有困難的,可以先從打牆壁開始。因為原本練習的自拋 自打是向上打,而打牆壁是向前打,跟兩人對打的方向性比較相似。

(UT_1206_B_排球_觀摩觀點_p78)

羽球運動,在球場是可以聽到很多的急停、煞車、揮拍、球聲,這對於學生而 言,是很容易引起興趣的。(UT_1219_A_羽球_觀摩觀點_p108)

(四) 教學設計與思考

結合學生以及教材的特性,UT 思考如何應用場地、器材的改變與使用,以利貼近 學生的學習。

要馬上讓學生做到標準的泳姿是有一些困難的,學生會恐懼,因此可以用浮 板、浮球,讓學生可以連續,然後再修正動作。

(UT_1004_B_游泳_觀摩觀點_p19)

以羽球運動的特性來看,羽球需要左─右以及前─後的移動,現在學生比較是 站在原地打球,如果要增加這方面的概念,改變場地也是一種方法,將現在的

羽球場,運用角錐標示成狹長型的場地,讓學生知道他現在所擁有的空間大小 是多少。

(UT_1219_A_羽球_觀摩觀點_p104)

(五) 分組方式

學習的方式多樣化,分組學習是體育課程常見的方式,UT 提供不同的分組方式作 為分享,提供 PT 之參考,並進一步據此分組,進行學生學習目標值設定與調整。

在上課前已經將班上同學分成三大組,那現在這一個「不會換氣」的組別,又 可以在把它分成「高、中、低」三個組別,依照學生能力的不同,給予不同的 目標。像是可以推進 10 公尺的人,可以跟他說:試試看能不能再多游 2 公尺;

那像能力中間的,就是他可以直線的前進,不要晃來晃去的;能力最低的呢,

要讓他們做推進的練習,一次修正一個動作,專注在一個點上,然後再慢慢加 其他的東西。讓每個學生的目標很明確,讓他知道他在這堂課可以做什麼。

(UT_1003_A_游泳_觀摩觀點_p8)

足壘球課程,如果現在將現在的分組再對拆一次,增加學生輪轉的機會,也可 以從這樣的方式中看到學生的初始能力。

(UT_1105_B_足壘球_觀摩觀點_p69)

如果有依照學生的程度分成 2 大組的話,可以讓能力比較不好的那一組,在一 個場地內同時有 2 組比賽,因為他們並不會用到這麼多的場地空間,所以我們 將空間切割,比較符合學生的能力,也可以增加輪轉的次數。

(UT_1226_A_羽球_觀摩觀點_p132)

UT 由學生觀點切入,首先了解課程設計緣由,接著藉由觀察學生的各式動態進行

學生學習能力結構分系,思量如何由學生「原本會的」、「想要做的」東西,加入教師的 教材分析與目標連結的思考,並以教學設計以及分組策略等方式促進有效教學,使學生 達到有效學習。

三、實習輔導教師 (以下簡稱 CT)

CT 認為在教育實習階段,是屬於學生到教師的過渡期,此階段所需要培養的能力,

首重術科能力的養成,第二是班級經營,最後是看教學內容。以下依序介紹:

(一) 術科能力:

體育課屬於身體活動的課程,教師示範能力是教學的基礎,因此 CT 利用課餘時間,

培養 PT 的術科能力,經由評估 PT 的起始能力之後,PT 將重心放在持拍類的活動,以 桌球、羽球為主。

他們現在的術科都還要練,跟我們以前不一樣,以前我們可以當老師再慢慢 練,可是他們現在不行。我一有時間就找他出來練術科,羽球、排球都要練,

一次打都是打幾百顆的,我有看 PT 的游泳,他的蝶式就游得不錯。

(CT_1004_B_游泳_觀摩觀點_p24)

(二) 班級經營:

在有班級經營的情況下,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因此,CT 在 PT 的教學過程中,首先 會注意到班級集合隊形、整體秩序。

現在是排球課程的集合,這邊的集合比較亂。

(CT_1022_B_排球_觀摩觀點_p1)

因為還不是正式教師的階段,所以在集合這邊會比較辛苦一些,有時候學生看 到我是不得不乖,那我就會盡量走開一點。

(CT_1022_B_排球_觀摩觀點_p26)

第一堂課都會比較挫折,因為不知道要怎麼做、隊形要怎麼排,那就是看盡量 給個案實習學生帶,學生盡量不要來找我,找我的話個案實習學生的威嚴就不

第一堂課都會比較挫折,因為不知道要怎麼做、隊形要怎麼排,那就是看盡量 給個案實習學生帶,學生盡量不要來找我,找我的話個案實習學生的威嚴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