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方式,希冀在個案實習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實習輔導教師中 取得最大值的平衡,同時,研究場域雖不屬於研究範圍,但研究場域將提供所有硬體設 備、軟體資源,且每個場域將會與活動範圍內之人、事、物等,共構出特有的風俗文化,

因此,研究者將研究場域納入介紹,希冀為整體研究提供一個背景圖像,作為了解研究 進行過程以及分析的可循脈絡。爰此,以下將先介紹立意取樣過程,再者依序介紹研究 參與者之三方角色以及研究場域,最後介紹研究者的質性研究背景。

一、立意取樣 (sampling purposive)

依據研究之設計,研究參與者為個案實習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實習輔導教師是以 協助實習學生成長之角色而協助此研究之進行,因此,關注的關注焦點以個案實習學生 為主,企盼了解個案實習學生之教學專業發展。「立意的順序」,個案實習學生將是第一 個選擇的對象,二位教師則依照個案實習學生之確立後,向二位教師提出邀請,而在顧 及過去文獻提及之「實習輔導教師」之重要性,故會以具有實習輔導經驗之教師為佳。

實習指導教師的部分,則是以擔任過去個案實習學生在師資培育課程之授課教師為優先 考量。確立研究參與者選擇的順序後,「立意的內容」將依照研究之設計,對即將進行教 育實習課程之實習學生,依照「教學反思」、「空間」以及「教學熱忱」之順序進行篩選。

首先研究者必須了解 9 所培育中等體育科師資之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單位之授課型 態,因「教學反思」是本研究欲進行探討的主軸之一,在「教與學」是一體兩面之前提 下,如果個案實習學生在養成階段即接受「反思式學習」,透過自身教學影片之分析與討 論,了解自我在教學時的畫面,由此學習如何教學一事,將可提升研究進行之順暢性。

了解研究之核心概念與研究參與者之相互關係後,與研究設計作一交叉思考。為深入了 解個案實習學生在此階段之發展,研究設計含有「連續性」、「立即性」,藉由連續的教學 影片拍攝,即時整理研究資料,提供個案實習學生作為下一次教學之教學反省及修正之 參考。據此,產生第二個篩選條件:「空間」,此空間乃指研究者移動至實習場域以及師

資培育機構之距離,研究者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消弭空間距離,與三方達成互動,故 在此考量之下,將空間限定在桃園以北之北台灣。將條件一「反思學習」與條件二「空 間」之交集萃取而出後,4 個中等體育科師資培育單位有 1 個單位在師資生「教學實習」

課中使用反思學習的教學方式、1 個單位使用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問題 導向教學。基於研究設計之考量,研究者選取反思學習導向的師資培育單位進入探究,

並進一步了解此單位於 101 學年度教育實習課程之實習概況,全部 20 名學生中有 9 名符 合「空間」之限制,至此,研究者完成第一部份之選擇。縮小研究範圍後,研究者方將 第三個條件「教學熱忱」納入考量。研究者曾於 101 年 2~5 月間,探討「體育科師資生 對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之知覺」,過程中使用「半結構訪談」作為研究方法,了解大學四年 級之師資生在教學實習課程中之知覺。研究進行時,研究者雖受過訪談者訓練,但是對 於第一次單獨進行訪談之工作仍略感生疏,訪談過程時而順利、時而阻礙。為解決此問 題,研究者反思自身訪談技巧需要精進之處,同時利用人際關係鍊,間接了解研究參與 者之個性以及對於教職之抱負。經由此層了解後,研究者發現,對於教職工作較缺乏信 心的研究參與者,恰與研究資料豐富度較平凡的部分是雷同的。林梅琴 (2012) 認為,

高中以下之學校教育是化育青年學子的重要階段,若缺乏熱情與使命感,從事教育工作 之教師將會失去奉獻之心力,僅將教職作為職業而非志業。基於上述兩點考量,研究者 與遴選而出之師資培育單位的授課教師聯繫,在表達邀請參與研究之意時,亦希望能就 過去學習表現、以及教學熱忱為依據,提供 9 位學生之推薦順序。第三步驟,研究者依 此順序詢問參與本研究之意願,同時了解實習狀況以及實習場域。推薦順序第一位之實 習學生在實習階段擁有 3 個月的教學時間,其實習輔導教師擁有 2 次輔導經驗,輔導之 學生皆已考取正式教師一職,實習場域軟硬體設施皆備,體育組氣氛融洽。至此,完成 個案之篩選,以下將分就研究參與者─個案實習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實習輔導教師,

實習場域以及研究者背景分作敘述。

二、研究參與者 (一) 個案實習學生

個案實習學生於 101 年 8 月─102 年 1 月至實習學校進行教育實習課程,歷經 1 個 月之觀摩教學後,將於 101 年 10 月─12 月擔任兩個一年級班級之主要教學教師。以下 分就個案實習學生之「體育課程學習、運動代表隊經歷、體育教學之學習、服務學習、

教學經歷」依序介紹。

在體育課程之學習方面,國、高中階段就讀於新北市一所私立中學,該學校具備良 善學習環境、充實的體育課程,學習內容以球類運動及田徑等 6 個運動種類為主。大學 階段,個案實習學生就讀體育科系,修習球類、田徑、體操、游泳、舞蹈、民俗運動、

瑜珈等 16 種運動種類,修讀時間 1 至 3 年不等;在運動代表隊經歷方面,個案實習學生 在高中階段為學校田徑代表隊一員,參加縣中運田徑比賽榮獲 100 欄第六名、200M 第 七名、400M 欄第七名、4x100M 接力第六名以及 4x400M 第六名。大學階段參與龍舟與 田徑運動,榮獲 2009 國際龍舟協會韓國龍舟錦標賽公開女子組 500M 第二名、2000M 第 一、200M 第二名,2010 國際龍舟協會香港邀請賽公開女子組 500M 第二名,田徑項目 則於三重國際馬拉松 19 歲青少年組奪得第二名之佳績。在體育教學之學習方面,修讀各 種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課程,並透過體育教材教法、體育課程設以及教學實 習課程,將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結合,並透過實務操作進行學習;在服務學習方面,

個案實習學生在大學階段曾擔任甲組游泳運動代表隊之管理一職,全國大專運動會場地 器材組志工、聖火隊隊員,學生議會議員,體育表演會股長、節目負責人、主持人,聽 障奧運志工、2012 香港國際馬拉松路跑人員,2012 書卷獎─紐西蘭語言遊學研習,99 學年度第二學期書卷獎,並多次獲得獎學金。在教學經歷方面,曾經擔任游泳教練、體 適能指導員、高中籃球社指導教師,健走,毛巾操、有氧舞蹈指導老師,2012 年外交部 青年大使帛琉團─推展民俗運動,並到南投仁愛國中、大陸西安希望小學擔任偏鄉課輔 服務之體育教師。

上述所及之「體育課程學習、運動代表隊經歷、體育教學之學習、服務學習、教學 經歷」等,涵括各個面向,顯現個案實習學生具有廣泛學習、多元發展之特質,並將運

動與教學相加結合,展露於學習、服務、教學等面向之中。實習指導教師提及:「我會第 一個推薦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位學生具有『改變』的特質,他會聽別人的建議,

會去思考,然後去調整自己。」因此,基於成長背景之豐富性與實習指導教師之推薦,

並在以此為個案實習學生為主體之下,應運而生之實習指導教師、實習輔導教師以及實 習場域之條件亦皆表達友善之意,故確認此位學生為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

(二) 實習輔導教師

實習輔導教師現職服務於臺北市公立高中,擔任體育科專任教師,一週 19 節課,

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共計 10 個班級。10 個班級之中,8 個班級是普通班,男女性別 比例為 3:1,另外 2 個班級之性別比例為 1:1。以下分就術科專長、教職經歷、教學理 念、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經驗以及相關輔導策略進行介紹。

在術科專長方面,實習輔導教師之專長項目為橄欖球,來自南臺灣,以選手之身分,

共同參與橄欖球締造區運會連霸紀錄。在教職經歷方面,投入教職迄今邁入第 25 年,77 學年度分發至第一國中 (匿名處理) 擔任「牛頭班」導師。民國 78~80 年進入軍中服役。

80 學年度考取第二國中 (匿名處理) ,第 1 學期擔任副生活教育組組長,第 2 學期擔任 因原組長身體狀況堪憂,故接任生活教育組組長。81~83 學年度間服務於陽光高中 (匿 名處理) ,三年皆為專任教師。84 學年度迄今,服務於現職學校 (即為本研究之實習場 域) ,除 84~86 學年度擔任體育組長、99~100 學年度擔任體育班導師之外,其餘時間皆 擔任體育科專任教師,並協助指導桌球代表隊。在教學理念方面,首重學生「興趣」之 培養,認為沒有「興趣」將難以引發「學習」,因此在教學之中會運用「誘因、勸導、同 儕、考試」等方式,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興趣。接次,「信任」是促進教學的一大利 器。當師生之間透過課堂教學、課間互動、關懷等方式,逐步建立雙方之信任模式時,

不僅消弭師生之間的溝通隔閡,教師更可運用這樣的「無距離」,進而了解學生對於教學、

學習之想法,這樣的資料將可提供教師在課程安排、教學設計上之參酌,形成一個互動 式、動態式的教學─學習模式。歷經 15 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後,實習輔導教師有了第一次 的實習輔導經驗,指導實習學生學習教學實務,緊接著在 99 學年度開啟第二度輔導經 驗,101 學年度的個案實習學生是老師所輔導的第三位實習學生。前兩位已經在 1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