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語文程度讀者之比較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不同語文程度讀者之比較

本節旨在比較三位不同語文程度者在閱讀差異類型、閱讀歷程、文章 類型對讀者之影響、重述訪談分析、以及口語閱讀現象五點上的差別,以 下將所整理的資料加以分析討論。

壹、閱讀差異類型

倒,研究者統計了三位研究對象在三次的文章閱讀中,所產生的閱讀差異 類型與數量,整理成表 4-19 以作討論,如下:

表 4-19 閱讀差異統計結果

初級程度者 中級程度者 高級程度者 總計 省略 6 65 15 86

插入 4 7 6 17

取代 16 35 48 99 不完整 10 6 12 28

顛倒 0 2 1 3

總計 36 115 82 233

從整體看來,三位研究對象出現比例最高的是取代,最低的是顛倒。取代 的產生是由於三位研究對象面對無法認讀的字詞,或不注意的口誤時,最 常採用的策略是依據偏旁、部首唸讀,以及形近字的取代,使得在分析上 為另一個字所取代。例如:

〈途程〉(懷→壞;捧→奉)

例句的第一個「懷」字為「壞」所取代,此為形近字;第二個「捧」字為

「奉」所取代,此則為依據偏旁、部首唸讀。此外有時也會有因口語習慣 而取代的出現,例如:

1.〈途程〉(您→你)

2.〈途程〉(身邊→身體)

例句 1 中的「您」為「你」所取代;例句 2 的「身邊」被「身體」所取 代。至於顛倒情形只有三次,且一旦出現時,三位研究對象會給予立即 改正,因此並不會影響文章的理解。

若比較初級、中級以及高級三位日籍生的閱讀差異類型,初級程度 者出現最多的是依據偏旁、部首唸讀的取代差異;中級程度者出現最多 的是不懂的字詞以省略不讀帶過;高級程度者則最常以「什麼」來取代 原字詞。其結果與陳秋蘭(1994)討論母語閱讀與外語閱讀的文獻資料 相符,她整理了 Oller(1972)、Macnamara(1970)Hosenfeld(1977)Hayne

(1984)等學者的研究,指出學習者在進行第二語言閱讀的處理程序時,

大多是先從低層次的字彙理解開始,進而才會達到較高層次的文章理 解。而本研究初、中、高程度者常出現之閱讀差異正好顯示其閱讀歷程 是由低層次逐漸發展到高層次閱讀。

三位日籍生閱讀差異類型的使用差別是由於程度不同所導致,初級 程度者對於陌生字詞仍停留在解字技巧上,會試圖以自己認得的部分去 作解讀、猜測。而中級程度者雖然也會以解字技巧去猜測,但她認為有

些無法推測時,她寧可選擇省略也不亂讀。至於高級程度者則直接跳脫 認字階段,以「什麼」來代替原字詞,著重於理解層面。Nassaji(2004)

為了想了解以英語為外語(EFL)學習者的字彙在知識的深度、詞彙推理 策略上的使用,對於從上下文了解單字意義效率的相關性,曾作了一些 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對字彙知識的瞭解程度,在閱讀上會比讀者利用解 字策略技巧來得有意義,也就是說,豐富的字彙知識,勝過高超的解字 技巧,此點正好能說明中級程度與高級程度者在閱讀策略使用上的特殊 現象。

貳、閱讀歷程

根據三位日籍生出聲閱讀的記錄,「重複」、「更正」、「重複時放棄了 原本正確的閱讀(repeating and abandoning a correct form,簡稱 ac)」和「即 使重複仍無法正確讀出(repeating and unsuccessfully attempting to correct,簡 稱 uc)」是最常出現的差異,只是閱讀重在理解,且上述這些差異類型出 現頻率遠超過其他閱讀差異,所以研究者並未將其納入數值計算中。不過 歸納這些口語表現的差異,卻能看出研究對象整體閱讀歷程中的端倪與現 象。

在幸子的閱讀歷程裡,她能藉由語法的知識概念進行字彙、詞彙辨 識,即便是不懂的生字、生詞,也不影響其判斷能力。其次,在不瞭解的 字詞部分,會以反覆唸讀來思考、猜測;若是句子無法理解時,則是停頓 並重讀前文幾句,以幫助語義推測、理解。當然,段落中假使有太多生字 生詞,影響句子理解時,「長時間的停頓」(7 至 37 秒不等)差異有時也會 出現於較難文章中的各段落後面。幸子通常會先採取只管讀音並掠過句子 理解,待一個段落後再回頭默讀,這也是幸子閱讀時常出現段落長時間停 頓的原因。

比較幸子的閱讀歷程,聰美並無太多的停頓現象,且「重複」、「更正」、

「ac」與「uc」的差異數量數比幸子少了一些,唯有在不確定讀音的詞彙

上,才會有較多的重複、更正情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聰美常會藉由出 聲閱讀時,於字詞或句尾加入「ㄟ!」、「ㄟ…」、「ㄜ!」、「ㄜ…」或「嗯…」

這類的嘆詞或思考性口吻,透露出邊閱讀邊思考的歷程訊息,例如:

1.〈李煒鈞的故事〉

2. 〈途程〉

由例 1 的「ㄜ…」和例二「嗯…」、「ㄟ…」顯示,聰美對於前文的理解尚 未完成,經由口語暫時性的等待,讓讀者能更多時間進行閱讀理解。其次,

例一的「ㄟ!」說明了聰美理解時的修正過程;例二的「啊!」是聰美比 對文本與預測的結果,因有所出入,所以發出意味著「原來如此」意涵之 嘆詞。

至於陽子的閱讀歷程,讀者已進入高層次閱讀階段,儘管偶爾也有短 暫停留、句子重讀與嘆詞出現的情形,但整體閱讀歷程是流暢且表情豐富 的,例如:

1.〈廁所的故事〉

2.〈廁所的故事〉

由陽子的反應呈現,閱讀不再只是口語表達,能隨著文章內容、情節發笑、

提問,才是真正的理解。

總結三位日籍學生的閱讀歷程,出聲閱讀干擾理解現象隨著語文程度 而降低。幸子多著眼於字句上的重複與停留,且有時會於段落後做長時間 的停頓,重新默讀。聰美常在出聲閱讀時,於字詞或句尾加入嘆詞或思考 性的詞語,透露邊閱讀邊思考的歷程訊息。而陽子整體閱讀歷程是流暢且

表情豐富的,已進入高層次閱讀階段。

參、文章類型對讀者之影響

研究過程裡,研究者嘗試讓三位研究對象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一方 面避免重覆,另一方面也可藉此探討文章類型、主題對讀者的影響有哪 些,表 4-20 整理出本研究所使用的文本與類型:

表 4-20 文章類型統計表

文 章 類型 初級 最後一片葉子 抒情

艾瑪姑媽的金魚 詼諧幽默 專訪口足畫家-楊恩典 傳記

中級 腳踏車 詼諧幽默

途 程 抒情

李煒鈞的故事 傳記

高級 廁所的故事 詼諧幽默

小桔燈 抒情

李煒鈞的故事 傳記

在初級程度者幸子所閱讀的三篇文章中,以〈艾瑪姑媽的金魚〉的語 言程度最為適中,而另外兩篇的文章難度就研究者判斷,事實上已超過幸 子的閱讀能力許多,然而由於其情節發展大體上可以推測得到,且研究前 的訪談曾提及,幸子喜歡閱讀感人的故事內容,因此理解上可以依據閱讀 者本身的基模來作輔助,達到閱讀理解。尤其在幸子的閱讀研究裡曾出現 過兩次的失敗,當時所選取的文章是童話故事,適合低年級幼童閱讀,文 章難易度實際上是低於幸子的閱讀程度,但卻因為故事情節無法和生活經 驗作連結,基模不足,導致閱讀失敗。

而就中級程度者聰美所閱讀之文章而言,〈李煒鈞的故事〉的文章難 易度最為適中,不過由於她表示對於宇宙科學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不常 涉略這類題材,使得在回溯(retelling)文章內容時特別辛苦,容易忘記。

此外,就〈途程〉的故事情節裡,聰美雖然能成功理解故事內容,但第一 段作者自述性的抒發語句裡,由於過多的生字、生詞,導致第一段的閱讀 上完全不瞭解,縱使採取從後文推測的策略,然而推測範圍有限,關鍵字 仍舊無法理解。

最後,針對高級程度者陽子所閱讀的文章,〈廁所的故事〉內容和平 時所閱讀旅遊日誌性質相近,且詼諧有趣,雖然是九篇文章中字數最多的 一篇,但在重述故事的過程中,印象卻最深刻,記得的細節也最多。而反 觀〈李煒鈞的故事〉,文章難易度其實應屬於中級,較陽子的程度低落許 多,然而同聰美反應,陽子本身對這類文章不感興趣,平時不太閱讀這類 題材,研究時儘管已重讀三次文章內容,卻仍無法確實掌握每個情節的關 鍵。

綜合上述,閱讀時文章類型的選取關係到讀者的閱讀經驗、喜好、基 模以及常閱讀的文章類型,進而影響了閱讀理解的成功與否。

肆、重述訪談分析

在重述訪談的部分,從三位研究對象的回應中發現,「故事的主旨為 何?」對她們而言最難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必須在確實了解整個故事後,

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而其正確度也與閱讀程度成正比。其次在閱讀內容 的延伸上,針對讀者有回應部分的提問,例如:「故事中是否有那個部分 讓您感覺,快樂、悲傷?」三位皆回答得最完整,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 法與感受;然而遇到關於讀者文化上的認知方面的問題時,例如:「故事 中是否有哪個部分對您而言毫無意義?」、「您認為故事中是否有哪些特殊 的場景?」,研究對象常常以沒有或不知道作為回應。不過陽子(高級程 度者)曾在〈小桔燈〉的閱讀時,主動與研究者討論關於國、共內戰歷史 與文章背景的關聯性;且當研究最後被問及是否有任何疑問時,初、中級 程度的幸子和聰美三次接回答沒有,唯有陽子會針對文章提出疑問。例 如:〈廁所的故事〉,陽子提出「這是多久以前發生的事情?」、「現在的台

灣鄉下還有這樣的情形嗎?」兩個疑問;在〈小桔燈〉裡則提出政治方面 的議題與研究者作討論分享。由此可知,陽子的閱讀已屬於高層次的閱 讀,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在文章理解後能更進一步地提出自己的 疑問與看法,這是其他兩位所尚未達到的閱讀層次。

其次,研究者發現口語閱讀發音上的正確性和取代、省略等差異數 量,與閱讀理解間的關係並非必然相關。三位日籍學生於口語閱讀時,常

其次,研究者發現口語閱讀發音上的正確性和取代、省略等差異數 量,與閱讀理解間的關係並非必然相關。三位日籍學生於口語閱讀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