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的學習與啟示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研究者的學習與啟示

Y. Goodman(1996)認為閱讀差異分析提供了教師一面透視鏡,能夠 觀察學生的閱讀過程。經由本章前幾節的分析與討論,研究結果呈現了三 位日籍學生的閱讀情形,並透過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的自我覺知與省思,

幫助他們洞悉自己是如何作為一個讀者與閱讀現象。然而閱讀差異分析與 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的主要研究精神,除了研究對象能從研究中獲得什麼 樣的啟示和影響外,還包括了研究者本身的學習與啟示。因此,研究者身 為一個學習研究的初學者,嘗試就本研究給予研究者的學習與啟發作論 述,可供未來研究者作參考,也有助於我們更瞭解閱讀差異分析法的主要 精神。

壹、閱讀相關理論之再認知

研究者於研究之前,曾就課堂上所學與查閱過的資料,整理了閱讀相 關理論的基礎文獻,如本文文獻探討第二章第一節所示,但實際上對整體 理論的瞭解卻僅止於書面理解。藉由本研究的進行,理論與實際相互運 用,研究者對於閱讀理論的陳述有了更深的體會。例如:幸子兩次閱讀童 話類文章失敗的原因,聰美和陽子對於科學類文章回溯(retelling)困難的 因素,都是由於基模不足所引起;在閱讀過程、策略使用和後設認知能力 的啟動,初、中、高不同程度的呈現,正好勾勒出好讀者(good reader)

與不好讀者(poor reader)兩者特質的輪廓。真實的探究幫助研究者在閱讀 領域上有更完備的學習,有助於研究者本身閱讀時的自我覺察能力,以及 改善閱讀學習之參考。

貳、瞭解閱讀差異之意涵

本研究選取省略、插入、取代、顛倒和不完整五種閱讀差異類型,作

為探討研究對象閱讀過程的分析、討論依據。研究過程中,文獻閱讀、與 指導教授的討論以及口委教授的建議,幫助研究者不斷修正對閱讀差異相 關概念和閱讀差異分析研究精神之認知。尤其分析時發現到,初級程度者 和高級程度者兩者最常出現的皆是取代差異,但初級程度者對於陌生字詞 仍停留在解字技巧上,會試圖以自己認得的部分去作解讀、猜測,而高級 程度者則直接跳脫認字階段,以「什麼」來代替原字詞,著重於理解層面。

相同類型的閱讀差異卻反映出不同的心理語言建構過程,使研究者對於 K.

Goodman 以「閱讀差異」取代「錯誤」的意涵,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與體認。

參、觀念的釐清

研究者在訂定訪談問題時,常會基於過去與日籍人士相處經驗,預設 問題的結果。例如:研究前的訪談中,提及「你是一位好讀者嗎」,研究 者依據個人經驗和葉德明、陳純音(1998)的研究,認為日本學生含蓄保 守且缺乏自信心,因而作出否定之預設。不過結果卻出乎研究者所預期,

三位研究對象作了肯定的回應,使研究者在觀念上必須釐清。

肆、環境對於語言學習的影響

從本次研究除了探究日籍學生的華語閱讀情形外,研究者也發現日籍 學生學習華語受到環境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口語閱讀時的表現,初級程度 者仍受到母語語音影響,中級程度者發音日趨成熟,到了高級程度者則形 成台灣式國語現象,出現「ㄓ、ㄔ、ㄕ變成ㄗ、ㄘ、ㄙ」,「ㄖ變成ㄌ」,「ㄥ 變成ㄣ」,「ㄦ變成ㄜ」情形。不過如此的現象,對於國內的華語教學或外 籍生來台學習華語的意願有何影響,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與討論。

伍、科學性的研究精神

質性研究是透過研究者的觀察與分析,深入、全面性地了解研究主 體,有時會因其過於主觀而讓人詬病,但主觀中也有科學性的研究精神存 在,如何達到嚴謹、負責、盡可能客觀的研究精神,也是研究者的收穫之 一。

陸、結論

本研究的設計、實施到分析結論,研究者能重新認識以往所學的閱讀 相關理論,體會閱讀差異之意涵,釐清既定之觀念,發現環境對語言學習 的影響,並學習科學性的研究精神,從中獲得研究的樂趣。此外,研究者 也可藉由運用本次研究經驗與學習到的研究方法,瞭解如何觀察自我的整 體閱讀歷程與閱讀情形,選擇有效閱讀策略,設立閱讀計劃,以提升自我 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