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研究者應避免過於急躁

研究者於本研究過程中,常會因為耐性不足而過於急躁,導致與研究 對象搶話的情形發生。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應於研究前與研究對象進行溝 通,研究的目的是在於瞭解其閱讀理解的過程、情形,而非華語會話之練 習,一旦無法以華語表達時,應改以其他語言替代,以求研究的嚴謹與精 確。當然,研究者本身也必須盡量保持適度的耐性和統整的能力,以幫助 研究對象完整表達其欲言之語。

二、研究者應留意研究時間的安排

質性研究的特性之一是關注研究歷程,而不僅是成果或結果(吳芝 儀、李奉儒,1999),因此本研究為深入探討影響讀者閱讀歷程之因素,加 入了回顧性訪談分析法作為輔助,然而這也使得每次研究進行的時間過於 冗長,容易造成研究對象疲累、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進而影響研究的結 果。所以建議未來研究者能留意研究時間的安排,於允許的時間範圍內作 有效的調整。

三、研究者應避免出聲閱讀對於研究對象文章理解的影響

研究者於研究後的第二次訪談時,曾與三位研究對象談及出聲閱讀的困難所 在。三位日籍學生皆表示邊朗讀邊理解的方式,常會造成思緒干擾的現象:

初級程度者:邊唸邊閱讀文章,對我來說很複雜,因為要邊想聲調邊 看內容,人不會同時做兩件事情。(資料:訪二-07-1718)

中級程度者:我認為讀出聲音會分散注意力,造成內容理解的障礙,

比起默讀,理解度也隨之下降。(資料:訪二-05-0607)

高級程度者:邊唸邊理解還要注意發音,理解力較低,可能自己看比 較容易懂。(資料:訪二-04-2223)

為避免出聲閱讀影響研究對象的文章理解,未來針對閱讀差異分析法所進 行方式,可以嘗試加入二次默讀部分或比較出聲閱讀與默讀兩種方式對於 文章理解的影響,有助於本研究方法的周延。

四、研究者可考慮多嘗試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之文章

經由本研究結果得知,文章類型的選取會影響其閱讀理解的成功與 否,本研究只選取了詼諧幽默類、抒情情感類和傳記類各一篇,其數量上 略顯不足。未來可考慮多嘗試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之文章比較,有助於文 章選取與閱讀理解關係之探究。

五、未來應發展適合中文的閱讀差異分析模式

本研究在分析閱讀差異時,接受王明通教授之建議,以《語法與修辭》

(2002)的分類方法作為華語句子判斷之依據,然而其分類方式仍有部分 涉及了漢語語法之爭議問題,就華語句子的斷定上仍有許多討論的空間。

因此,未來應發展適合中文的閱讀差異分析模式(RMI)工具,輔助華語 閱讀研究上的研究。但在研究工具尚未完備前,未來在進行此部分分析 時,建議可多參閱漢語語法相關書籍,以及參考多家說法,以達研究之嚴 謹態度。

六、未來研究分析時可多與相關人員進行討論,增加可信度

本研究的分析方法採取非標準化的評量方式,起因於閱讀差異分析原 本的設計即是在教室情境裡由教師一人做判斷,因此分析時,對於語法、

語義、句意是否可被接受以及字音字形的分析,多是研究者一人自行判 斷,當遇到困難時才請益指導教授與相關研究領域教授,研究上有時會呈 現研究者的主觀,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分析時,可多與二∼三位相關研究人 員作討論,增加研究可信度。

七、閱讀差異分析與回顧性訪談分析相隔的時間不宜過長

本研究方法採取閱讀差異分析與回顧性訪談分析交互進行。儘管研究 對象皆為成人,能清楚表達研究問題,然而兩種分析方法之間相隔的時間 假使過長,在進行回顧性訪談時,研究對象則常會有遺忘之現象產生。研 究者建議兩種研究分析法間相隔的時間最多不應超過兩天,如此才能確實 掌握研究對象的研究歷程與研究結果。

貳、對國內華語閱讀教學之建議

一、教師應學習使用閱讀差異分析法來瞭解學生的閱讀情形

教師可透過閱讀差異分析的應用,瞭解學生閱讀時語音、語法與語義 的表現,以及策略使用和閱讀困難,有效掌握學生整體閱讀歷程與閱讀狀

讀困難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幫學生建立一套自己的閱讀理解策略,如何 教導讓他們能善用閱讀策略、增進閱讀能力,才是教學的目的之所在。

二、教學上應加強學生對自我閱讀能力後設認知之發展,可培養自我閱讀 學習

本研究旨在藉由閱讀差異分析方法探討日籍學生華語閱讀之情形,並 探究閱讀差異分析對於研究對象的啟示與影響為何。而從研究結果顯示,

三位研究對象於研究後能釐清自我華語閱讀時的優、缺點,並提出實際改 進方法,幫助自我閱讀學習更有效率,更有系統。教學之目的在於培養學 生自我學習能力,藉由閱讀差異分析過程,加強學生閱讀後設認知的發 展,有助於學生自我閱讀學習之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