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藉由閱讀差異分析方法探討日籍學生華語閱讀之情形,並 探究閱讀差異分析對於研究對象的啟示與影響為何。以下將從全球華語學 習熱潮,政府有計畫的研究政策推行,以及大量閱讀有助於語文能力之提 升三點來論述本研究的動機,並說明選擇以日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之原 由,進而提出研究目的。

壹、全球華語熱潮的崛起與挑戰

隨著中國開放改革政策的推動,以及 21 世紀大陸市場之崛起,中國近 年來的政治、經濟發展掀起了全球一股華語學習風潮,使以往較少為人所 關注的華語文教學反躍昇成炙手可熱的研究要點之一。

藤淑芬(2004)談及過去台灣的華語文教學史時,詳盡地說明了世界 上教授中文的機構幾乎是以台灣作為發展根據地的歷程。1956 年創辦的台 灣師大國語文中心,是最早開設教授外國人學中文課程之機構;1961 年臺 大史丹佛中心成立,成為美國教育總署培養漢學家的人才庫;1963 年美國 十所大學基於學術界的中文人才共同需求,組成了「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 聯合研習所」,將學生送往臺大史丹佛中心學習。台灣的華語教學市場在 維持三十多年的優勢後,90 年代的「中國熱」吸引了全球外資匯集,也促 使中國大陸政府對華語教學的正視,開啟了兩岸華語市場的競逐。但終究

「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於 1997 年棄「臺」登「陸」,由臺北 的臺大移往北京的清華大學,史丹佛中心由臺大接收,就此改名為「國際 華語研習所」。

龔鵬程(2001)觀察近年來的世界華文教育,發現了兩個現象。第一 在教材上,過去以採用香港《漢語課本》和台灣的教本為主,不過近幾年 大陸漢語教本卻越來越流行;且各地也不斷展開自編教材工作,或自行組

織,或藉助居留海外的大陸人士。其次,就中文程度檢測方式而言,中國 大陸於 1990 年發佈了「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查辦法」,成立對外漢語教師 培訓中心,並研製初、中級漢語水平考試及其標準,編寫《漢語水平字彙 和漢字等級大綱》,目前大陸所舉辦的漢語水平考試(HSK)已在各國行使 多年,幾乎成了外籍人士華語檢定的標準測驗之一。

全球華語熱潮的興起促使兩岸華語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面對中 國大陸有制度、有系統、有規劃的強勢對外漢語教學,國內仍有許多努力 的空間,龔鵬程(2001)認為台灣教育政策的本土化與國際化趨勢,多少 也影響了華語的發展。本土化,使研究華語的人才轉入台灣文學或鄉土語 言研究,鄉土文化逐漸取代了中華文化的地位;國際化,為了和世界接軌,

全民英語的努力目標致使國人忽視了華語市場的重要性。當全球都陷入學 習華語的狂熱時,我們卻極力想擺脫中文的束縛,這也正是目前國內華語 教育的困境之一。

貳、配合政策進行研究

行政院 2004 年 9 月指示成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由 教育部會同文建會、僑委會與學者專家等,成立「對外華語文工作小組」,

並將「對外華語文教學」列為行政院人才培訓服務業發展的三大計畫之 一。目前國內現有設在各公私立大學院校的華語文研習中心、華語僑校共 有十七所。包括北部:師大、台大、中央、輔仁、政大、淡江、文化、銘 傳、佛光;中部:逢甲、東海、靜宜;南部:成大、中山、文藻;以及東 部的慈濟,請參見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教育部研議利用現有 的機構招訓各國對華語文有興趣的外籍人士,並編修現有的華語文教材,

讓內容更貼近臺灣現代的生活面貌,讓外國人認識台灣的多元文化,預計 四年內讓來臺學習華語的外國人士增加到十萬人(劉偉瑩,2005)。

由現階段的華語市場而言,比較近幾年來台灣學習華語者人數,如圖

陸,每年卻有約 6、7 萬的學習人口。劉偉瑩(2005)報導指出,教育部認 為大陸的策略是以「量」取勝,此外大陸的簡體字和拼音系統也佔有優勢;

而台灣則靠的是以師資、口碑,以「質」作為吸引外籍人士的籌碼。然而 國內華語教學專業的蓬勃發展極需的是政策上的支持,無論是師資培訓、

教材教法的沿革等等,若能透過政府有計畫的領導與學者們積極的專業研 究相輔相成,相信必能帶動國內華語教學之進步、擴大臺灣市場之版圖。

參、大量閱讀有助於語文能力之提升

李家同(2005)觀察國內學子的語文能力,認為菁英份子的孩子們,國 文程度並不差,弱勢團體的孩子,才是問題之所在。國語文能力差,不只是寫字 的問題,嚴重的還會影響文章閱讀,因此針對國內學子國語文程度低落,提 出了四項語文能力:

一、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而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二、可以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表達想法時合乎邏輯,不會自相矛盾。

圖1-1 1954-2000 外國學生來華統計人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文教處網站(http://www.edu.tw/,2005 年 3 月 29 日)

四、表達的想法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李家同認為要得到這些能力必須透過大量閱讀,閱讀不夠的孩子,文章不是詞不 達意就是前後矛盾,更遑論描繪自己的想法。相對地,閱讀可以提升語文能力,

良好的語文能力也能幫助閱讀理解,大量閱讀可以增益語文知識,充實生活,啟 發思想,語文能力不好的人,學習任何學門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本研究 基於閱讀可以有效提升語文能力之觀點,讓讀者對於自我的閱讀情形與語文能力 有所認知、瞭解,以協助其自我閱讀能力、語文能力的提升。

肆、為何選定日籍學生來研究 一、來華外籍生以日本人居多

根據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統計,2001-2002 外國學生來華 人數裡(圖 1-2;1-3),有三分之二是來自亞洲,美洲居次;若從國別分析,

日本學生則高居第一。本研究之所以想以日本人作為研究對象,除了方便 取材外,還考慮到在華語閱讀研究裡,儘管每年來華學習的日籍學生人數 眾多,但能夠專門針對日籍學生的學習狀況作研究者,幾乎微乎其微。因 此,倘若能藉由此研究使我們更了解日籍學生的閱讀情形,也能作為教學 上的參考。

亞洲 美洲 歐洲 非洲 大洋洲 總計 4490 1140 546 79 125 6380

圖 1-2 2001-2002 外國學生來華統計人數(以洲別分類)

資料來源:教育部文教處(http://www.edu.tw/,2005 年 3 月 29 日)

印 尼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泰 國 1158 1521 1038 180 162 美 國 加拿大 巴西 宏都拉

「閱讀差異分析法」(Reading Miscue Analysis)是一種藉由分析讀者閱 讀過程的差異型態,來探討讀者的閱讀能力、技巧與困難的研究工具(Y.

Goodman, Watson&Burke, 1987)。從差異線索的分析,除了可幫助研究人員 更瞭解受試讀者的閱讀歷程,也可提供教學者在教學上之參考;而輔之以

「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Retrospective Miscue Analysis)則可以幫助受試者 的思緒整理,也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研究者期望能透過「閱讀 差異分析法」的分析結果與「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的開放性問答,幫助

研究對象對自我閱讀狀態的認知與再評估,有助於其語文能力的提升。

縱上所述,由於全球華語學習帶動、行政院華語政策的訂定與大量閱 讀有助於語文能力之提升三點因素,引起研究者對本研究方向的動機;而 根據研究者背景和目前台灣外國留學生的人數比,決定了研究對象;最後 基於「閱讀差異分析法」的深入、彈性等研究特點,最後確定研究的目的 與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