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程序如圖 3-1 所示,包括相關文獻探討、確定研究方向與架構、

進行試探性研究、整理並檢討試探性研究缺失、確定研究工具、正式研究、

整理資料分析及撰寫研究論文,本節分別就重點步驟作說明。此外,依據 質性研究方法之步驟,分別就形成問題到論文撰寫完成之各階段,進行時 程規劃如下。

相關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方向與架構

閱讀相關文獻 暫定研究工具 選擇研究對象

進行試探性研究

整理並檢討試探性研究之缺失

確定研究工具

閱讀差異分析法、回顧性閱讀差異分 析法、訪談、閱讀理解測驗

撰寫研究報告

提出研究報告 圖 3-1 研究架構圖

選取研究對象 正式研究

整理分析資料

研究工具

1 閱讀差異分析法:選取 文章、retelling。

2 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 法:開放性的對話問 題。

3 訪談:訪談問題。

4 閱讀理解測驗:閱讀理

壹、相關文獻探討

研究者憑藉著過去幫助日籍友人學習中文的經驗,對華語文教學產生 了研究興趣,於民國九十三年九月開始蒐集華語文閱讀相關文獻,並曾針 對華語文的閱讀策略做了一概略性的初探,作為確立研究方向與架構的基 礎。之後,相關文獻探討之工作仍不斷在進行,除了進行國內華語文教學 之相關文獻的蒐集與閱讀,也試圖從文獻中了解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學習 上的影響,並且將資料加以整理、分析,以了解外籍生在學習中文上的概 況以及差異。

貳、確定研究方向與架構

研究者經過初步華語文相關文獻的閱讀、歸納和整理後,確立研究方 向與架構。雖然近年來國內有不少學者進行閱讀相關的研究,然而針對國 內華語文的閱讀進行研究者仍為少數,如葉德明、陳純音(1998)、信世昌

(2001)、許芳菁(2002)、謝瑜苓(2002)、徐筠惠(2002)等,尤其目前 尚未有專就國內學習華語人數居多的日籍人士進行研究。至於中國大陸的 對外漢語研究,由於文獻品質良莠不齊,且學習情境與國內不同,因此在 多次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主題。在研究架構上,決定以閱讀差異 分析法、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法和訪談進行研究,研究所需的工具為錄音 機、文章和預擬問題,研究對象為日籍成人,程度暫時不設限,進行試探 性的研究。

參、進行試探性研究

由於質性個案研究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的模式,研究者必須具備敏 銳的洞察力和熟練的訪談技巧,因此作為一個初學者,研究者接受指導教 授的建議,在正式研究前做了一個試探性研究,作為正式研究前的練習和 確定研究工具與資料的信效度修正依據。

研究者在整理以閱讀為研究主題與方法的相關文獻後,於 94 年 2 月

圍、尋找問題焦點、評估研究設計之適切性、以及研究者研究技術上的盲 點。

該試探性研究採立意抽樣,選取一男一女曾就學於語言中心之日籍人 士作為研究對象。男生學習華語的時間有一年九個月,程度約在中級,目 前為日語補習班教師;女生學習時間長達三年,屬於高級程度,目前任職 於國內某貿易公司。研究者於 2 月中旬開始進行試探性研究,於 2 月 18、

19 日晚上 7 至 9 時,分別與兩位研究對象進行訪談,除了對研究內容作簡 短說明,也針對研究對象之學習背景、閱讀習慣作初步了解;於 3 月 5 日 下午 3 至 6 時,以及 3 月 6 日下午 1 至 4 時,分別做了閱讀差異分析資料 蒐集,同時進行個人閱讀策略使用的訪談;於 3 月 20 日下午 2 至 3 時、7 至 8 時,根據前一次的閱讀差異分析結果,作深入問題分析訪談。

此次兩位研究對象所閱讀的文章為網路笑話以及兒童讀物版之民間 故事,以民間故事為主,網路笑話則是研究者為了解讀者閱讀基模之測 試。程序上是先讓受試者出聲閱讀文章,之後研究者輔以開放性問題,確 認朗讀所發現的差異線索。而後再讓受試者默讀一次,詢問受試者不懂或 閱讀困難點為何。

經試探性研究後獲得的啟示如下:

一、樣本選取方面

在樣本選取方面,應注意研究對象對研究主題的表達能力,以及自我 後設認知的覺知能力,以確切瞭解研究對象的閱讀過程中,所透露出的每 個訊息所代表的涵義:是否達到閱讀理解,是否能對文章內容作判斷、討 論,是否能清楚地說明閱讀的困難、採用的策略與理解上的難易處等等。

因此在選取研究對象時,應事先評估其表達能力的好壞,再進行研究。

二、訪談場所的選擇方面

訪談場所應盡量選擇安靜、適合訪談之環境,並在訪談前先確定錄音 機之收音效果。以試探性研究為例,研究者曾和研究對象在 Is Coffee 作訪

談,但鄰座吵雜的交談聲,再加上研製咖啡的機器聲,使得訪談效果不佳。

三、問題訪談技巧方面

在問題訪談技巧上,研究者應更確切掌握問題的核心,語句使用應更 加精準,且等候回答時應具有耐心,並在訪談過程中視受訪者的反應而機 動調整問題順序。尤其是訪談前,最好能先擬定大概的訪談大綱和預設問 題,以免研究者過於緊張而遺漏問題。

四、研究者角色方面

由於其中一位研究對象為研究者多年友人,因此在被研究者與朋友的 角色界定上容易混淆不清,無法客觀地進行研究,所以研究者應盡量避免 角色混淆之情形發生,必要時可隨時更換研究對象,以避免研究受到干擾。

五、研究對象程度之界定方面

在界定程度方面,研究者應提出一套有理論依據的界定方法,不能全 憑藉感覺和研究對象的自我認定。以男性受訪者為例,其真實閱讀程度為 初級,但自我的認定程度為中級,造成研究時的多次失敗,因此若能透過 有效的檢測工具,方能解決也減少研究上的變相。

六、閱讀文本選擇方面

該試探性研究原本設計將閱讀材料分為:網路笑話、民間故事(寓言、

童話)、剪報和小說選讀,不過礙於時間因素,只進行了前兩項的部分。

儘管如此,研究者在選擇文章時發現到,閱讀材料的差異不一定會對研究 對象造成太大影響。無論選擇民間故事、剪報或小說,文章仍以故事體居 多、記敘文為主,無從瞭解研究對象在閱讀其他文體時的情形,因此正式 研究時若改以文體分類來選取文章,或許能幫助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閱讀 情形更加瞭解。

七、閱讀差異分析法的流程方面

兩位研究對象皆反應出聲閱讀對於文章理解上有干擾作用,原因是注

由於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皆為成人,閱讀層次均已提高至默讀階段,所以研 究者於正式研究時應視情形定奪,當研究對象要求再次閱讀或回想不出文 章內容時,給予再次默讀機會,以確定其真正之閱讀差異。

八、分析方法方面

研究者必須對於檢測之分析技術更加熟練,才能正確無誤地計算出閱 讀差異之相關數值。此外,中、英文語言不同,對於差異線索的認定與歸 類方面容易有所出入,所以研究者應適時與指導教授、研究對象保持聯 絡,一旦發現疑問或出入處,才能透過訪談、詢問來幫助釐清問題。

肆、確定研究工具

透過試探性研究的練習與結果,研究決定將研究工具設定為閱讀差異 分析、訪談和使用閱讀理解測驗三個層面的探討,說明如下:

一、閱讀差異分析工具

(一)何謂閱讀差異分析

「閱讀差異分析」(Reading Miscue Analysis)是 K. Goodman 於 1969 年 提出的閱讀檢測方式,藉由分析讀者閱讀過程的差異型態,來探討讀者的 閱讀能力、技巧與困難,以提供教學者在教學上之參考(Y. Goodman, Watson

&Burke, 1987)。Goodman 認為,閱讀差異不是錯誤,而是一種語言線索的 誤用,經由差異線索的分析,可幫助我們更瞭解讀者的閱讀歷程(洪月女 譯,1998)。爾後,Y. Goodman 和 Marek 也根據「閱讀差異分析」提出了

「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Retrospective Miscue Analysis)。相較於前者,後 者更重視受試後的訪談與深度了解,因為讀者的認知與閱讀信念皆會影響 其閱讀理解,所以「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會藉由開放性的問答來幫助受 試者的思緒整理,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提升(Y. Goodman,1996)。

由於本研究旨在探討日籍學生華語閱讀之情形,並期望透過本研究過 程,研究對象能對於自我閱讀有所認知與發現,以幫助其閱讀能力之提 升。是故,本研究採用 Goodman 的「閱讀差異分析」作為研究工具,再輔

之以「回顧性閱讀差異分析」的開放性問答,與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分析 其閱讀過程及使用策略,作為研究分析時資料來源。分析時採取 Y.

Goodman 等人(1987)提出的 Procedure Ⅲ分析模式來計算各項相關數值。

(二)實施流程

研究者在研究地點的選擇上,基於試探性研究之經驗,以安靜、舒適 又不受打擾為原則,選擇輔大校園附近包廂式的咖啡廳,採取一對一方式 進行研究。為達成本研究目的,藉由閱讀差異分析方法探討日籍學生華語 閱讀之情形,並探究閱讀差異分析對於研究對象的啟示與影響為何,本研 究的實施程序如下。

研究者依照研究對象的程度高低,選擇一篇內容完整且不曾看過之文 章,請受試者出聲朗讀,並詳實記錄受試者的朗讀過程。在朗讀前,研究 者明確告知受試者重點在於閱讀理解而不在於朗讀表現,依平時的閱讀習 慣進行即可。朗讀後,受試者依據自我的閱讀理解進行文章內容的回溯

研究者依照研究對象的程度高低,選擇一篇內容完整且不曾看過之文 章,請受試者出聲朗讀,並詳實記錄受試者的朗讀過程。在朗讀前,研究 者明確告知受試者重點在於閱讀理解而不在於朗讀表現,依平時的閱讀習 慣進行即可。朗讀後,受試者依據自我的閱讀理解進行文章內容的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