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紀現代與後現代繪畫中的工業題材

第二章 西方工業題材繪畫創作的變革

第三節 20 世紀現代與後現代繪畫中的工業題材

現手法愈來愈豐富,這時期的藝術排斥傳統學院的藝術,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虛 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1987-1968)是 20 世紀現代藝術史上最有名望的 藝術家之一。他使整個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發生了大轉變。早期杜象用機械製 圖的方式構建似是而非的機器世界,他覺得人的思想和內心應該是感性的,而 不是冷冰冰的工業框架。所以他畫中人物都以機械構建的形態呈現,伴隨著強 烈的荒誕感,用他奇特的思想在畫布上表現對工業文明的思考。作品《自行車 輪》(Marcel Duchamp)(圖 2-42)是用一件極為常見且普通的現成品創作的,

自行車的車輪,被略作更改,翻轉著置放在了另外一件物品——廚房用的高凳

對其物品原功能的否定後,再賦予它截然不同的意義,使這樣一件偉大的作品 出現在歷史中,也開啟一個新的「藝術時代」。杜象取用成品的藝術作品,是 工業製造的產物。

圖 2-42:馬塞爾•杜象(Duchamp),《腳踏車輪》(Marcel Duchamp),1913 年,金屬/彩繪/木料,32×127×65cm

20 世紀初的巴黎畫壇極為活躍,繼後印象主義、象徵主義之後,青年藝術 家們廣泛關心的是怎樣創造新形式,來表達人們身處快速發展的工業進程中的 內心情感。新的流派在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相續出現,在法國一群文藝家 建立起立體派社團,立體主義的藝術革新是對畫面的形式和結構,提出了全面 創新的觀點,主張把自然形象還原為幾何圖形,在重新組合成畫面,尋求純粹 的圓像意義,以表達內在情懷,追求一種幾何構造的形式,以及在組合陳列中 所形成的結構美感,立體主義並成為現代的藝術主流之一。

機械立體主義大師費爾南多•雷捷(Fernand Léger,1881-1955)是法國畫 家、雕塑家和電影製片人,是一位獨具特色的藝術家,更是立體派風格的重要 人物之一。臺灣藝術家許汝紘在《你不可不知道的 300 幅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

中說:「自從 1913 年,雷捷向瓦裏西裏埃學院建議其源自塞尚的『色彩和形式

的對比強度』主張後,便慢慢遠離了狹義的立體主義畫風,走向他對工業革命 的反思,並在作品中呈現其影響力。」13最終形成了屬於雷捷的立體主義。

雷捷把不同樣式的半圓形、正方體、長方體、錐形體等幾何圖形作為主要 元素,他大膽地簡化了對現代題材的處理,使他被認為是普普藝術的先驅。在 雷捷看來,既然現代生活中每件物品都與機器產生著不可避免的關聯,那麼藝 術也有必要體現這一現狀,把器械的美在生活中提煉出來。他巧妙的運用這些 個像器械產品一樣的幾何形體,構成作品中符號語言,創造出了新的藝術表現 形式。雷捷從來不分解物體,沒有講描繪對象抽象化,他的創作是對真實形態 的描寫,一直尋求在藝術中捕捉現代生活的活力和不斷變化的條件,具有一種 率真的機械感。他表達那些象徵著人類進步的工業樣貌,如實展現了平常的工 人形象,並嘗試了繪畫、紙上作品、壁畫、書籍插圖、陶瓷和電影等多種媒 介。作為一名藝術家和藝術教師,他對現代主義的審視和審問對 20 世紀後世的 藝術家有著重要的意義。

雷捷在一戰期間徵召入軍隊,成為了一名工兵。這段時期的閱歷,令他之 後創作形式了發生了變化。他曾回想說:

我突然被拋人一個令人目眩的、新奇的現實之中。……我在機械兵團的新 同伴是礦工、挖路工,鐵工廠和木工廠的工人,我在他們中間發現了法蘭 西人民。同時,我被—個在陽光下豎著的、沒有掩蔽的、75 毫米口徑的大 炮弄得眼花撩亂:那個照耀在銀白色金屬上的光的魔力。這足夠使我忘卻

1912—13 年的抽象藝術。14

雷捷擅於把機械融入繪畫主題,以展現 20 世紀初工業時代的風貌。作品

《圓盤》(Il Disco)(圖 2-43)這是用顏色和幾何圖形組合出的工業革命新時 代的象徵物——機器輪子,為繪畫史上一個歷史悠久的主題提供了一個機器時 代的更新。這幅畫中,雷捷擺脫了立體主義的裂解方法,將抽象的形式,還有 幾何平面重新賦予意義,將許多立體圓象融合起來。作品《機械部件》(

Elementi Meccanici)(圖 2-44),以一些聯結起來的幾何體構成機械要素,以表 現出機械形象。機械零件、主題、形狀、顏色、構圖都是取自自身思想的深 處,他按照機械的幾何形狀描繪對象,把鋼架、管道、標牌、燈柱、鐵塔、勞 工等各色各樣的工業素材,精煉成輪廓純粹、顏色鮮亮的符號元素,傳遞了工 業文明所帶來的信念與希望。

圖 2-43:費爾南•雷捷(Fernan Léger),《圓盤》(Il Disco),圖 2-44:費爾南•雷捷(Fernan Léger),《機械部件》

1918 年,布面油畫,65×54cm (Elementi Meccanici),1918-1923 年,布面油畫,211×167cm

14Herbert Read 著,劉萍君譯,《現代繪畫簡史》,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頁 47。

雷捷於 1940 年受到電工在高壓電線塔上工作情形的啟發,開始對建築工人 這一主題產生興趣。1950 年代創作出許多以建築工人在鷹架上工作為主題的作 品。「他渴望每天上下班工作的老百姓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巴黎附近有個雷諾 工廠,雷捷就把許多幅以建築工人為主題的作品,設置在雷諾工廠中的福利社 作品,也得到了各式各樣的回應。」15作品《學習構造函數:休息的隊伍》

(Study for 'The Constructors' : The Team atRest)(圖 2-44)、《建築工和繩子》

(Builders with Rope)(圖 2-45)透露出對繁忙都市中工人階級的同情,並認定 藝術應當接近社會民眾,接近人民日常。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施工現場,刻 畫出勞工們在大樓的鋼筋架上,借助繩索在鏈條與鐵架間忙碌工作的場景,將 人物與鋼鐵設備形成對比。

圖 2-45:費爾南•雷捷(FernanLéger),《學習構造函數:休息的隊伍》 圖 2-46:費爾南•雷捷(Fernan Léger),《建築工

(Study for 'The Constructors' :The Team atRest),1950 年, 和繩子》(Builders with Rope),1950 年,布面油畫,

布面油畫,162×129.5cm 161.3×114cm

15“Eager for these to be seen by ordinary working people,he installed sever of the Builders paintings in the canteen at the Renault factory near Paris, where they met miexed reactions”The Grove Dictionary of Art,ed. by Jane

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結構主義都可以說是現代文明形態在視覺形式上的 反應。而到了 1920 年,美國的工業程度已超過其他的歐洲國家,工業化的社會 形態已經非常典型,工業產品和工業產量急劇增加,那個時期被稱為美國的機 器時代。「一件藝術作品中的每一個形式必須有它具有審美的意味,每個形式 也必須成為有意味的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16以包括查爾斯•席勒(Charles Sheeler,1883-1965)、查爾斯•德姆斯(Charles Demuth,1883-1935)、約瑟夫•

斯特拉(Joseph Stella,1877-1946)、喬治亞•奧吉夫(Georgia O'Keeffe,1887-1986)等人為代表的精確主義畫家出現了。精確主義(Precisionism)是美國發 起的首場現代藝術運動,由一群鬆散的畫家組成的。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特 別是 18 世紀 20 到 30 年代盛行,創作的題材主要是美國的現代建築、橋樑、廠 房機器,弗雷德曼(Martin Friedman)在《美國藝術中的精確主義視角》中寫道:

畫面的主體設計為具有現代特徵的東西——機器,以及機器的產物。機器 不但能提供給他們創作的素材,也能提供給他們一種新的美學觀念。這批 畫家手中的畫幾乎朝機器的效果靠近,講究畫面平整光滑,邊線精確挺直,

形體簡練幾何化。在他們的畫上沒有細節、沒有氣氛,正象席勒所說的,

在畫中除了絕對必要的物理形態,我們不想看見別的東西。17

查爾斯•席勒(Charles Sheeler,1883-1965)美國精確主義畫家,同時也是 攝影師。他的繪畫作品同攝影作品一樣,強烈地受到新時代巨變的影響,清楚

16Daniel Belll,Art,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14,P228-229。

17Martin Friedman,The Preci-sionist View in Ameirican,Mineapolis:Walker Art Center,1960,P13。

而直接的反映著工業題材,創作多以工廠、水壩、火車等機器時代的物品為主 題,更多展現對當代都市生活的熱愛和機器的美感。如作品《美國風景》(

American Landscape)(圖 2-47),看到這個標題,會讓我們很自然而然地聯想 到一幅有農舍有莊稼,甚至可能會有山有樹的寧靜畫面。實則,席勒向我們展 現的是工廠、高爐和煙囪,畫面著重描繪大型機械設備和廠房建築、火車等運 輸工具。他用照片輔助,組構畫面,使畫面像照片一樣精准銳利,創造出完美 機器形式的世界,描繪日新月異的工業發展時代。他對工業風景的安排與組合 略去了物象的枝節細部,有的地方甚至大膽平塗,這一切使他的作品,具有了 節奏分明的設計意識。

圖 2-47:查爾斯•席勒(Charles Sheeler),《美國風景》(American Landscape),1930 年,石油/石墨,61×79cm

美國藝術家查爾斯•德穆斯(Charles Demuth,1883-1935),他運用立體主 義和未來主義的元素創立了被稱作「精確主義」的繪畫風格。1927 年創作的

《我的埃及》(My Egypt)(圖 2-48),是精確主義繪畫的典型代表作。畫中是一 種穀物升降機,右邊是一個稀薄的黑色煙囪,其高度甚至比最高建築物還高。

煙囪裏冒出濃濃的淺灰色煙霧,但它不是以逼真的樣式繪製的,以精確的樣式

起來也很平整——混凝土塔、通風孔和煙囪,將繪畫中的對象簡化為幾何設計 的最重要元素,但是仍然可以分辨出對象是什麼。他還強調使用油漆時的平整 度。這幅畫的表面是如此光滑,以至於即使靠近也很難找尋到畫筆的筆觸,它 幾乎看起來像照片的表面。繪畫中還有一個元素強調構圖的平整度,對角線的 兩種圖案使繪畫交叉並破碎。這些線條暗示著光線或陽光直射。但是,就像畫 面中的所有其他東西一樣,它們是平坦的,幾乎看起來像一塊玻璃,被切開並 鋪在整個構圖上。一組白色斜角線,光條從左上方開始,一直向下延伸到畫面 的右下邊緣。另一組淡藍色的對角線,光線從繪畫的右邊緣向下大約三分之 一處開始,並沿對角線延伸到畫面的左下邊緣,光線在畫的中心附近穿過。

起來也很平整——混凝土塔、通風孔和煙囪,將繪畫中的對象簡化為幾何設計 的最重要元素,但是仍然可以分辨出對象是什麼。他還強調使用油漆時的平整 度。這幅畫的表面是如此光滑,以至於即使靠近也很難找尋到畫筆的筆觸,它 幾乎看起來像照片的表面。繪畫中還有一個元素強調構圖的平整度,對角線的 兩種圖案使繪畫交叉並破碎。這些線條暗示著光線或陽光直射。但是,就像畫 面中的所有其他東西一樣,它們是平坦的,幾乎看起來像一塊玻璃,被切開並 鋪在整個構圖上。一組白色斜角線,光條從左上方開始,一直向下延伸到畫面 的右下邊緣。另一組淡藍色的對角線,光線從繪畫的右邊緣向下大約三分之 一處開始,並沿對角線延伸到畫面的左下邊緣,光線在畫的中心附近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