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49 年至 1978 年中國工業題材繪畫的發展

第三章 中國工業題材繪畫創作的出現與發展

第二節 1949 年至 1978 年中國工業題材繪畫的發展

文化生活。1951 年至 1952 年的文藝整風運動25,呼籲文藝界、美術界、音樂界 的重要性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56 年,吳作人(1908-1997)作品《黃河三 門峽》(圖 3-1),作品展現出黃河三門峽工程建設的重重困難,它是中國第一

圖 3-1:吳作人,《黃河三門峽》,1959-1960 年,布面油畫,160×220cm

二、特定歷史時期的工業繪畫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26開始,在這十年期間的工業題材繪畫,被稱 為特定歷史時期的工業題材繪畫。之所以說特定,因為在這段歷史時期的時代 烙印,是通過口號、標語、海報、連環畫、宣傳畫等帶著強烈政治色彩的形式 展現出來的。

「文革」時期所有的工業題材,融入大量時政性的內容,藝術家們紛紛進 行藝術創作,繪畫的主題都圍繞工人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雨露恩澤下,展現出 的光榮、幸福、無私、敬業的精神面貌,都是為宣傳積極、正面、健康的工人 形象服務。通過宣傳固定工人形象模式的這種獨特造型手法,表現出來的主題 特徵也更加具有視覺衝突,再加上在繪畫形式上還要與蘇聯寫實主義和民間藝 術完美融合,在這麼多要求下的繪畫創作必然缺乏個性、特點。

「文革」時期的工業題材繪畫作為政治宣傳的視窗,創作模式主要都循序 了「紅光亮」、「高大全」和「三突出」的三種表現形式。「紅光亮」中的

26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又稱「十年動亂」「十年浩劫」,指 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在中國 的政治運動。

「紅」指的是繪畫作品在描繪領袖、英雄人物、工農兵、群眾等形象時面目要 紅光滿面、神采飛揚、光彩照人。「光」是指繪畫技巧要循序寫實的原則,畫 面要光滑、逼真、工整。「亮」是指畫面顏色要鮮豔、漂亮。「高大全」指作 品描繪主題表現人物要形象高大、氣概豪邁、胸懷寬廣,還要具有全面的特 點。「三突出」原則指的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 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27

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的畫家吳雲華(1944-),他的工業題材作品,

在当时的全国范围内有着很大影响。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吳雲華在 1969 年創作的作品《采銅尖兵》(圖 3-2)遵循了「文革」美術創作原則,作 品繪畫的視覺效果基本上是「紅亮光」的基調氛圍,畫面描繪采銅工人艱苦勞 動的場面。兩個工人位於畫面的中心集中體現,尤為突出,勞動中的采銅工人 具有十足英雄主義氣概,代表那個艱苦創業年代中國工業鐵人的形象,為了國 家建設奮鬥獻身的勞動精神。畫面光滑平整,顏色乾淨,工人形象紅光滿面、

表情專注、奮進高昂,這些特點、肢體語言,都體現出「文革」美術繪畫「紅 光亮」、「高大全」和「三突出」的創作模式。這幅作品被印製為宣傳畫去廣 泛傳播,在當時影響深遠。

圖 3-2:吳雲華,《采銅尖兵》,1973 年,布面油畫,53×36.5cm

油畫《東方紅》(圖 3-3),這幅工業題材紅色經典人物群像畫中,毛澤東 位於畫面中央,是核心,是最突出的人物,群眾簇擁在周圍,臉上喜悅和光榮 之情不言而喻。畫面顏色光亮,以紅色為基調,金光閃閃彰顯出偉人無窮的力 量,後面也沿用繪製工業題材畫家使用的,很能配合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所這種 基調。油畫《好鋼》(圖 3-4)在爐火通紅的鋼爐前的工人,被煉鋼爐裏流淌而 出的鐵水映照得紅光滿面,光彩照人,描繪出典型的工廠環境、典型工業場景 中英姿颯爽的工人形象,典型「紅亮光」作品。

3-3:上海工人美術團體,《東方紅》, 1953 年, 圖 3-4:顧永斌,《好鋼》,1967 年,布面油畫,13×18cm 布面油畫,56×60cm

《一絲不苟》(圖 3-5)描述的是工人階級在生產車間無私帶徒的場景,人 物表情歡樂、認真、謙遜,面目紅潤。《自力更生造大船》(圖 3-6)工人們開 天闢地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向前的動作等肢體語言,體現了無不可為的豪情 壯志和創造決心。後面的兩片比描繪的人物都要醒目的巨大槳葉,像插在勞動 者身上的翅膀,體現出神奇的樂觀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這兩幅圖一個是 機器零件、一個是海景中的船隻,「紅」的要素無法充分體現,就通過將人物 的面部和肌膚都處理得又紅又亮又飽滿,來彌補這一不足。

圖 3-5:張文濤,《一絲不苟》,1960 年,宣傳畫,13×8cm 圖 3-6:《自力更生造大船》,文革期間,宣傳畫,26×37.5cm

這時期中國不僅在工業、農業模式上效仿蘇聯,而且在文藝上也全面向他 們學習,採取了全盤吸取,一面倒的措施。在繪畫方面不僅有出國留學的中國 學生,還有來中國授課的蘇聯美術教育專家。在蘇聯繪畫教學授課的框架下,

中國的繪畫創作在技法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但在這種教條式的授課理念 下,形成了以蘇聯美術教育為基礎的繪畫創作單一的風格。創作還是以「紅光 亮」、「高大全」的美術思路來表現畫面。工人人物形象往往是這一時期文化

這一切源自於當時的中國國情。為了轉變停滯不前、支離破碎的舊中國,為了 頌揚社會主義工人的時代風采,美術就是極好的大眾傳播方式。由於受到當時 拍照技術的局限,照片處理的方法還是存在技術性滿足不了需要的現象,在表 現一定的人物形象時,繪畫藝術創作就顯露出來其特有的優越性,繪畫創作作 為視覺效果的圖像,展現出的方式給了畫家充足的想象空間和個人感情的表 達,適時的順應了時代需求。在中國成立的前三十年裏,宣傳畫裏經常出現的 都是工人形象和英雄人物的畫面,繪畫的人物動作姿勢誇張,面容忠誠、表情 不屈不撓、眼神堅定,再配合畫面「紅光亮」的藝術處理手法,給觀者生命生 生不息、奮鬥不止的一種感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