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表現主義手法-代表作品分析

第四章 當代中國工業題材繪畫創作的形式分析

第二節 表現主義手法-代表作品分析

圖 4-6:趙曉佳,《永不停息》,1997 年,木板油彩,110×170cm 圖 4-7:趙曉佳,《寂寞大工廠》,2001 年,布面油畫,150×160cm

許江(1955-)在 1988-1989 年德國藝術學院作訪學期間,對德國新表現主 義藝術思想、表現手法進行深造,反映出表現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新態勢。作品

《車間》(圖 4-8)是其繪畫思想深受西方藝術思潮影響的體現。高大的車間內 彰顯出場面弘大、氣勢磅礴的空間感。陳舊的機車軌道,見證著曾經的光耀。

畫面上半部分金黃色的頂部與下半部暗沉的灰褐色底部形成明顯的對比,抒發 出一種對曾經的工業繁華已逝的歷史蒼傷感。作品《紅橋》(圖 4-9)畫面佈局 展現出氣勢恢弘、場面盛大的構圖。畫中的橋刻畫成鏽跡斑駁泛紅的色彩,橋 上框架線條描繪的真實細膩,橋下的倒影扭曲變形。緻密的單色線建構的大橋 既讓人覺得牢固,也會讓人產生一種極易扭斷的錯亂感覺。現實、文化與歷史 並存在其畫面中,彰顯出畫家對中西方藝術思想的融會貫通,以當代人的身份 關注當今社會發展、生態發展、文化發展和人類發展。藝術家在傳達後現代思 想與人文同時,也傳達出了對中國傳統繪畫思想的新意象,展現了別有韻味的 新表現手法。

圖 4-8:許江,《車間》,1996 年,布面油畫,160×150cm 圖 4-9:許江,《紅橋》,2004 年,布面油畫,180×200cm

巫俊(1954-),前期受到蘇聯寫實主義繪畫的薰陶和中國古典繪畫的訓 練,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後期 2000 年巫俊在趕赴法國巴黎藝術學院進修期 間,對其繪畫藝術道路中產生的困惑和思想指明了新的方向,特別是站在德國 畫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的作品前,基弗畫作中傳遞的對社 會、歷史、人生的思索,使巫俊心裏一直尋求藝術繪畫的社會功能和當下意義 的情結被快速開啟。前所未有的工業化建設的浪潮所帶來生機活力情不自禁的 成了他尋求的精神意志和方向。立足於《大編組站》(圖 4-10)大幅畫作前,

濃烈的視覺衝擊力撲面而來。這幅畫作從表現手法,到氣勢恢宏的構圖,再到 微觀刻畫都帶給觀者一種震撼力。畫家採用仰視的角度來全力拓寬觀看的視 線,地面軌道線路錯綜複雜極具感染力。粗獷的筆觸與肌理、與顏色的流動融 為一處,其將顏色、筆觸、構圖做到了有機的結合,充分顯示出巫俊對藝術和 生活的思索與探究。是東西方藝術理論學說、傳統與當代繪畫精神之間相融合 的成功作品。可以看出巫俊打破了自己以往繪畫的條條框框,從意識深處顯現 出對當前社會工業發展的態勢。《繁忙的大江碼頭》(圖 4-11),畫面呈現的

是忙碌工業大機器正在建設新社會的一片繁忙景象,一排排鋼架器材聳入雲 天,雄偉壯麗,好像熱情高昂、永不停息的運轉著。畫面中凸顯了現代的工業 化建設,引起的不僅是人們對繪畫藝術表現手法的觀賞,更是一種對工業化進 程快速發展勢態的歌頌,彰顯出廣為普遍和更為深遠的社會意義。

圖 4-10:巫俊,《大編組站》,2004 年,布面油畫,180×210cm 圖 4-11:巫俊,《繁忙的大江碼頭》,2014 年,布面油畫,

160×1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