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興起、現況及發展

第一節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興起

「網際網路」翻譯自英文「Internet」,中國大陸翻譯為「互聯網」、「網絡」

或「互聯網絡」3,為結合電腦科技及訊息而在電腦系統上使用的數位化、互動式

3本文為避免混淆,將互聯網絡、互聯網、網絡等譯名,統稱為網際網路及網路。

28

新媒體,將資訊的儲存、處理和傳送數碼化,通過衛星通訊電腦、光纖電腦和電 話通訊線路,以光的速度把世界各地的用戶連結起來,形成一個全球範圍的電子 互通網路和數字化資訊平臺,提供聲音、文字、圖像等交互式服務。1995 年 5 月,

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將網際網路定義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人類歷史上第四 種傳播媒體,簡稱「第四媒體」。網際網路剛開始發展傳播時,是以傳輸文字為 主,之後發展加入聲音及影像,成為集多項媒體功能於一身的「超媒體」,而世 界先進國家了解網際網路對未來各方面之發展影響甚鉅,紛紛投入資源大力推動,

包括建立國家資訊基礎建設、資訊高速公路、全球資訊網、網路搜尋引擎、電子 郵件、新聞群組及電子布告欄等為一般的網路工具(王宗安,2008)。

網際網路的起源於冷戰時期的氛圍,當時美國為保護國家安全,在國防部之 下成立了先進研究計畫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 ARPA),

1961 年 ARPA 所支持的重要研究計畫當中,其中一個內容牽涉到技術以及連結 各式各樣電腦網路科技的研究,這計畫有雙重目標,一是希望參與ARPA 研究計 畫的機構之間建立起能夠快速交換訊息的通訊網路,其次,允許網路的使用者分 享珍貴的電腦資源,被稱為先進研究計畫署網(ARPANET)的網路系統於 1969 年設立,而先進研究計畫署網也被廣泛成認為網際網路的起源。

由於人類對於資料與訊息的傳遞,最早由口耳相傳、文字流傳、以至於運用 類比電波以傳遞聲音影像,再利用電腦的儲存、處理並配合通訊網路的建立而迅 速傳遞訊息。當科技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利用電腦處理與儲存資料時,同時也尋求 如何使各電腦之間的資料能夠共享的解決方法,同樣的動力也驅使人們追尋著如 何將網路與網路之間相互連結,而使得網際網路成為 20 世紀末資訊傳播最大的 革新發展。

網際網路所涵蓋的技術層面及應用層面與過去傳統傳播媒體的差異甚大,余 紹逖、陳嘉正及林永豐(余紹逖、陳嘉正、林永豐,1996)等學者將其特性概分 如下:

1、互動性:網際網路的訊息發送與收受者之間存在有一對一、一對多、及多

29

對多的互動性。

2、角色多重性:以忘記網際網路而言,事實上對於傳播過程中具相同功能 的角色與區分出所謂的傳播人、守門人、法規人等不同角色之劃分並無 明確區分。

3、即時性:網際網路所提供的即時線上交談功能在網路及電腦科技的配合 下,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強勢之競爭能力。

4、低廉性:網際網路的成本屬於現有電腦及網路之附加成本,若配合網際 網路之經濟規模,網際網路之低廉成本對經濟弱勢團體甚具使用價值。

5、分眾性:基於網際網路之平等之參與精神,其使用者對論壇之選擇不僅 具有選擇性,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更具有積極之創造性。

6、親和性: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全球資訊網,為使用者提供了易於使用、

開發的親和屬性。

7、商業性:美國依其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的增加及網際資源使用者屬性的 原多,而在1991 年後逐漸形成商業化網際網路之趨勢。

由於網際網路具有主動性、群體性與雙向性,因此與傳統的傳播媒體一樣,

具有社區解放效果,使得空間的接近性不在那麼重要,個人得以跨越地域的限制,

與遠距離的朋友形成相互支持的團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網際網路所提供 的溝通管道對現實世界溝通管道的取代性,所以以整個社會為單元的社區難以形 成,個人將會依照其興趣與意願參加多個團體,因此一個人可能擁有不同身分,

參與多個副文化。

整理梁正清等學者對於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興起相關研究,本文將網際網路在 中國大陸的發展歸納分為四個階段(梁正清,2003):

第一階段:1983 年至 1987 年

此階段為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的創始起步期,1983 年中國大陸開始與德

30

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大學(University Karlsruhe)電腦中心進行連線,至 1985 年,

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正式開始與卡爾斯魯厄大學大學的電腦中心合作,

透過中國國家功用數據網路(Chain National Public Data Network,簡稱

CNPAN)的 X.25 專用線路連接上網路,正式建立起中國學術網路(The Chain Academic Network,CANET),並於 1987 年 9 月由 CANET 的負責人錢天白教 授4對外發出第一封「越過長城、通向世界」的電子郵件,揭開中國大陸使用網 際網路的序幕。

1988 年 12 月,清華大學故道元教授正式引進 X400 協議的電子郵件軟件包,

與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相連接,中國大 陸正式開始應用電子郵件。在中國大陸內部的其他地區,需要透過電話線已撥接 項目,通過與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大學(University Karlsruhe)成功對外實現電子郵件的儲存功 能。

31

導政權也開始正式重視網際網路發展。

1989 年 5 月中國研究網通過郵電部的 X.25 試驗網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的聯 結,網際網路正式接通,中國大陸開始應用高速網際網路。1990 年 4 月中關村 地區教育與科技研究示範網路(NCFC)6工程啟動,成為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網 際網路,同年10 月,中國正式向國際網際網路資訊中心(InterNIC)的前身 DDN-NIC 註冊登記中國的網域名稱「CN」,代表中國大陸正式開通以 CN 為網域的國

32

網(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並通過美國的 Sprint 電信公司國際連網的專線連結,開通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全功能,同年 9 月中國公電腦網際網路正式啟用,提供中文化的網路資訊,並應用到學校、企 業及地方政府等,中國大陸正式出現中文化網站,同年中共當局對於網際網路 連入中國大陸表示許可,中國大陸的網路區域名稱也確定為「CN.」。

第三階段:從1995 年至 2002 年

此一階段為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應用發展階段,其特徵在於中國大陸領導階 層開始重視網際網路在大陸地區的發展與影響,並積極致力於資訊化的相關軟、

硬體基礎建設。

中國大陸在1995 年透過通由日本的海底電纜進入全球網際網路。同年 5 月 北京清華大學正式啟用 BBS 站,同年 11 月相繼開通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CERNET)8,並與「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建立起三個校園網路,

分別為中國科學院網絡(CASNET)、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以及北京大學 校園網(PUNET),且開始實施所謂「百所聯網」與「百校聯網」的計畫,並且 正式在北京清華大學校園網中啟用第一個 BBS 站,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網際網 路上的BBS 站。

1995 年 5 月,中國大陸郵電部開通了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通信網,隔年 9 月,公眾商用電腦網路「金橋網」也相繼開通。至此中國大陸已完成共擁有四個 基礎的骨幹網路(如表 1),分別為中國科學技術網路、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 路、中國公用電腦互聯通信網以及中國金橋經濟信息網路,由於上述各個全國性

8CERNET 的網路中心設在北京清華大學,下轄網路資訊中心(NIC)網路運行中心(NOC)、

通信技術室、超級計算室、發展研究室、教育培訓室、用戶支持室等。其設計原則與建設策略 是在採用的技術與設備上,參考國外已有之成功案例,堅持技術先進性、連網開放性、及規格 標準化的原則;在經費上,由中央出資建設主幹、網路中心、地區網點,而地區網與各高級校 園網的建設經費由地方自行籌備。其建設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規劃日起至 1996 年,完成 主幹網與各級網路中心的硬體建設並設計出一套網路管理方法,預計連接 100 餘所高等學校入 網;第二階段是 1996 年至 2000 年,建成各地區網路,連接中國大陸大部分高等學校入網,並 且提供更豐富的網路應用資源。

33

34

網提供網路服務,提供專線供用戶或個人用戶使用單點上網服務,開啟中國大陸個 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1997 年 4 月,中共國務院在廣東深圳召開首次「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通過 國家信息化九五規畫和2000 年遠景目標,會議中不僅提出中國大陸推動資訊化的 定義,並提議計劃建立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以及網路交換中心,並且訂定「統籌規 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之主要發展方針,此 次會議亦是中共官方層級首次針對網際網路發展所召開的會議,並將網際網路置 於國家發展重要目標。同年5 月,中共進一步修訂網際網路法規「國務院計算機訊 息網路國際聯網暫行規定」,本次網路法令修訂增加國際網路經營需要經過中共官 方批准,而中共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為使大陸四大網路發展順利,隨後即 於 1997 年 6 月在北京成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同時發布「中國互 聯網路域名註冊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且於同年12 月發布「計算機信息網 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本法主要目的在於約束政治顛覆、色情暴力、國 家機密及危害國家社會安全相關資訊,此法令實施後,限制了政治異議人士及反對 者在網路上的言論自由,網路服務供應商亦得受到中共政府的管制,限制中國大陸

1997 年 4 月,中共國務院在廣東深圳召開首次「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通過 國家信息化九五規畫和2000 年遠景目標,會議中不僅提出中國大陸推動資訊化的 定義,並提議計劃建立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以及網路交換中心,並且訂定「統籌規 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之主要發展方針,此 次會議亦是中共官方層級首次針對網際網路發展所召開的會議,並將網際網路置 於國家發展重要目標。同年5 月,中共進一步修訂網際網路法規「國務院計算機訊 息網路國際聯網暫行規定」,本次網路法令修訂增加國際網路經營需要經過中共官 方批准,而中共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為使大陸四大網路發展順利,隨後即 於 1997 年 6 月在北京成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同時發布「中國互 聯網路域名註冊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且於同年12 月發布「計算機信息網 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本法主要目的在於約束政治顛覆、色情暴力、國 家機密及危害國家社會安全相關資訊,此法令實施後,限制了政治異議人士及反對 者在網路上的言論自由,網路服務供應商亦得受到中共政府的管制,限制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