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網際網路管制之研究 —以習近平建立網路主權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共網際網路管制之研究 —以習近平建立網路主權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平思寧博士. 中共網際網路管制之研究 —以習近平建立網路主權為例 Internet Governance in China: Internet Sovereignty under Xi Jinping. 研究生:賴哲偉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六月.

(2) 誌謝辭 106 年夏,在政大的日常隨著論文口試結束而告一段落。回想 103 年離開 熟悉的嘉義,參加警政署人事班考試分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一分局。當 時宿於木新派出所,隔著景美溪比鄰著政治大學,幸運地同年考上國安專班, 踏入政大的學術殿堂,過著日出上班、日落上課的生活,回想駐留臺北的日子 裡,雖然工作忙碌但生活富足充實。 雖然工作繁忙,幸得學業上遇到思寧老師和好夥伴們,燕如、美英學姐、 碩霖、子豪學長,大家一起從無到有,相互幫助完成碩士論文。由於工作因 素,大家能見面討論的時間並不多,使得思寧老師必須花多一倍的時間幫我們 潤飾文字,提供論文修改方向以及督促我們準時交稿,還要感謝唐欣偉及張文 揚老師,在論文上給予寶貴的建議。現在細想撰寫論文的日子雖然苦悶,但大 家能彼此加油打氣,團結合作完成這件大事,所有付出都是值得。 另外感謝文山第一分局人事室的同事,彥逸、國泰以及桂姐,協助我完成 每日交辦的業務,以至於能準時到政大上課。還要感謝兩位我最敬愛的長官, 欣麗主任以及光平股長,鼓勵我持續進修並追求自我成長。除了工作上的夥 伴,還要感謝政大結交的朋友,欣儀、永澤、安恬、德洋、小偉,讓我體驗到 期待已久的校園情懷。此外,感謝大學同窗,文智、介銘和佑升,雖然彼此不 在同一個單位服務,但在撰寫論文、奔波於課業和工作之間,時常電話關心及 提供意見,讓我在學業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績。 最後感謝一路陪伴我的家人,總是支持我的決定並給予祝福,鼓勵我追求 夢想,包容我北上工作,學習我所感興趣的專業,謝謝你們。 106.8 於臺中. i.

(3) 中文摘要 21 世紀是資訊化時代,資訊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中國大陸於 1994 年發展網際網路以來,目前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網路用戶的國家,政府如何管理這 群龐大的網民,以防止網路訊息和資訊危害共產政權,成為習近平面臨的重大挑 戰。 本研究首先說明中國大陸發展網際網路的原因,並藉由官方調查報告分析現 況以及產生的影響。接著比較習近平上任前後時期,中共當局對於網際網路管制 的政策有何不同,進而了解習近平自上任總書記後,為何強化中國大陸網際網路 管理規範,建立資訊傳播秩序並提倡網路主權,將網路安全納入國家戰略。研究 結果發現習近平透過控制境內、外網路資訊,推動建構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 網路主權對於管制網路頗有成效,影響全球網路架構及規範,成為其他國家相繼 模仿的網路管理趨勢。. 關鍵字:中共、網路管制、習近平、網路主權、網際網路. II.

(4)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of countries. China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netizens in the world in 2017, and it becomes a challenge of Chinese authorities. How this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 deals with such a group of large netizens to prevent information of internet against the Communist regime? Since Xi Jinping chaired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veral internet censoring standards, has been proposed helping establish an order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romote internet sovereignty and build internet security in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is thesis discusses how Xi Jinping promotes internet sovereignty through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rnet inform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socialism, and how it could be possible that China’s model become universal example for other political leaders when they are trying to control civil freedom via internet.. Keywords: China, Internet Sovereignty, Regulation, Xi Jinping, Internet. i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 .......................................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4. 第五節. 研究架構 ................................................. 25. 第二章.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興起、現況及發展.................................................. 27. 第一節.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興起................................... 27. 第二節.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現況 ................................... 37. 第三節. 網際網路發展對中國大陸的影響 ............................. 55. 第四節. 小結 ..................................................... 61. 第三章. 比較習近平前後的網際網路管制政策...................................................... 63. 第一節. 建立網路主權 ............................................. 63. 第二節. 習近平前中共網際網路管制政策及手段 ....................... 70. 第三節. 習近平網際網路管制策略 ................................... 89. 第四節. 習近平網際網路管制的挑戰和影響 ........................... 96. 第五節. 小結 .................................................... 103. 第四章. 結論............................................................................................................ 105. 參考書目.................................................................................................................... 109. iv.

(6) 表目錄. 表 2-1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四大基礎骨幹建設............................33 表 2-2 資訊化發展領先國家排名......................................54 表 2-3 網民各類網際網路應用的使用率................................57 表 3-1 近年中共中央黨政幹部關於網路輿論的相關發言..................66 表 3-2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管制相關法規................................79. v.

(7) 圖目錄. 圖 2-1 中國大陸網民規模............................................38 圖 2-2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普及率......................................39 圖 2-3 網際網路接入設備使用情況....................................40 圖 2-4 中國大陸網民城鄉結構........................................42 圖 2-5 中國大陸城鄉網際網路普及率..................................42 圖 2-6 農村非網民不上網原因........................................43 圖 2-7 中國大陸網民性別結構........................................44 圖 2-8 中國大陸網民年齡結構........................................45 圖 2-9 中國大陸網民學歷結構........................................46 圖 2-10 中國大陸網民職業結構.......................................48 圖 2-11. 中國大陸個人月收入結構.....................................49. 圖 2-12 網民使用電腦接入網際網路的場所.............................50 圖 2-13 網民網路接入場所...........................................51 圖 2-14 上網時間長短...............................................52 圖 3-1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監控機制....................................71 圖 3-2 中國大陸網路自由度排名(2012-2016).........................99. vi.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哈佛教授 Gary King 與他的學生 Jennifer Pan 及 Margaret E. Roberts 在 2013 年於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上發表「How Censorship in China Allows Government Criticism but Silences Collective Expression」一文,文中 Gary King 等 人透過大規模的網路數據,分析中國大陸網路審查制度,得到跟多數人研究中國 大陸網路審查不同的結論。根據分析的結果,中國大陸網民批評國家、政策和領 導人等議題的言論遭受中共當局審查的可能性並不高,但是對於加強或刺激社會 動員的言論則一概會被刪除。因此 GaryKing 認為中國大陸政府是有選擇性的進 行審查網民言論,中共當局目標是預先阻止當前或未來可能發生的群體性事件。 此研究結果令筆者不禁好奇中共當局對於網際網路的管制手段,以及習近平成為 中共領導人後對網路發展管理的態度為何。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 CNNIC)第 38 次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國大陸網路 用戶總數達 7 億 1 千萬人,網路普及率達 51.7%,超過全球平均 3.1 個百分點, 並且超過亞洲平均 8.1 個百分點。此外中國大陸在 2016 年,手機上網人數高達 6 億 5,600 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由 2015 年底的 90.1%提升至 92.5%,僅透過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達到 24.5%(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6) 。 從以上數據得知,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網路用戶的國家。現今中國大陸在 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以及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網際網路使得人民可以在第一時間 與國際政治與經濟接軌。但由於網路社群媒體興起以及手機互動軟體快速成長, 使得資訊在網際網路上可以快速在全世界流通,此影響對中共當局的政權帶來極 大的不安定性。 1.

(9) 習近平自 2012 年成為中共領導人以來,旋於 2013 年 11 月舉行的中國共產 黨第 18 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三中全會)公布 60 項改革方案,其 推出的政策,包含反貪及加強管制網路言論等,是歷任中共領導人上任後從所未 見(林中斌,2014)。中共當局對網際網路向來採嚴格管制,凡是涉及政治敏感 或可能引起群眾效應的資訊、言論,即有可能遭受監管機構封鎖。習近平自上任 後,中共當局對網際網路管制的力道有增無減,無論是言論自由亦或內容審查, 其嚴格程度都達到自開革開放以來的高峰,令人不禁好奇是何種原因造成習近平 對於中國大陸網路採取強硬的管制態度? 習近平為提高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戰略,使擁有 6 億網民的中國大陸從網路大 國加速成為網路強國,成立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並親自擔任小 組長。該小組於 2014 年 2 月正式成立,成為有史以來中國大陸最高領導人親自 掌管的網路安全決策機構,統合過去事權分散的行政怠惰,確立網路資訊部門擁 有最高決策和指揮權(羅世宏,2015)。除了設立網路管制的最高決策機構外, 2015 年 6 月,中國大陸第 12 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 15 次初次審議「中華人民共 和國網路安全法(草案)」 ,並於 2016 年 11 月通過,此法明確制定網路營運者違 法資訊的義務,規定不得出售個人資訊,且將網路實名制度法制化,賦予網路監 控部門處置違法資訊、阻斷資訊傳播的權力,在突發事件可採取網路通訊管制。 緊接著當局於 2015 年 7 月開始實施國家安全法,明確定義何種網路技術和服務 行為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建立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制度和機制。習近平通 過法令建立了中國大陸「網路主權」的合法性(關鍵評論,2015),藉由制定法 律和一連串的行政措施規範大陸網民上網行為,由此可見習近平絲毫沒有要鬆綁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管制跡象。 2015 年 12 月,習近平在浙江省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網大會」 中提出「網路主權」,要求各國尊重中國大陸的網路發展自主權。人權運動者批 評,網路主權治理模式與全球將網路視為「開放性公共財」的理念背道而馳,國 際特赦組織則指出,中共當局試圖建立中國式的網路監管與審查規則,將嚴重侵 2.

(10) 犯網路自由(自由時報,2015) 。此外習近平在 2016 年 2 月於北京召開的「黨的 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 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 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 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 (新華網,2016) ,從中共當局長期集權統治的歷 史來看,當局領導者利用傳播媒介以及各種象徵性符號與活動,傳播一套既定的 價值觀,藉此達成社會意識形態的一致,習近平延續了傳統中共當局對於媒體管 制的一貫手法。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 2016 年 4 月 20 日公布「2016 年新聞自由指數」 (2016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排名(無國界記者組織,2016),中國大陸在受調查 的 180 個國家與地區之間位列第 176 名,只贏敘利亞、土庫曼、北韓和厄利垂亞 等國。中國大陸現已擠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時電子報,2016),為何在新 聞自由和資訊管制上卻與未開發或是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相似?多數研究 結果指出中共當局係為避免毫無節制的網路言論引發社會不穩定性,但隨著習近 平的領導地位越來越鞏固,對於網路管制的手段卻趨向專制且嚴苛。針對網路的 安全管理,除了頒布多項法令賦予強制性規範,也增設專門的網路糾察部門負責 監控、查緝網路上任何會危害國家安全或是意圖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活動。習近 平的統治手段與網際網路自由化之間產生的衝突性,也是筆者想探討的問題。 2005 年聯合國重新定義三類新世紀文盲標準,第一類是不能讀書識字的人, 第二類是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的人,第三類就是不能使用電腦進行學習、交流 和管理的人。培根說過: 「知識就是力量。」 ,透過網際網路可以快速獲得知識且 與世界接軌,藉由資訊的傳遞讓全世界變成名副其實的地球村。而中國大陸現今 是全世界使用網際網路最多人的國家(每日頭條,2016),根據中國大陸官方數 據,其網路用戶統計至 2016 年 6 月已達 7 億用戶,如果把這些網路用戶當作國 家的人口數,則會僅次於中國大陸、印度,且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國,對於 習近平來說,如何管制網際網路已涉及到國家安全層面的重要問題。 3.

(11) 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自 2011 年開始評比全球國家網 路自由度,而中國大陸自習近平 2012 年上任後,在 2015 年成為全世界網路自由 度最低的國家,可見習近平在網際網路的管制上比起中共歷任領導人都更加嚴格。 隨著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和政治影響力遽增,發展資訊科技已是國家經濟成長不 可缺少的動力之一。中國大陸現正挑戰美國世界領導者的地位,其未來的發展取 決於能否與全球資訊建設接軌(吳秀光、吳宗憲,2004)。對中共當局而言,經 濟成長維持了社會穩定及鞏固共產政權,若欲延續共產意識形態,經濟繁榮扮演 了重要的角色。但中國大陸目前仍是全世界管制與審查網際網路最嚴格的國家之 一,當局不但賦予監控部門更多的執法權力,更透過法律禁止的方式,限制人民 使用網際網路等諸多行為。 自習近平掌權後,中國大陸在全球政治、經濟地位及影響力已來到共產黨執 政後的新高峰,當現今各國莫不致力於使企業和人民掌握最新資訊的傳遞,以增 加其競爭力,中國大陸至今仍對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網站及網路社群1採取封鎖策 略,令人不禁好奇管制背後的態度與目的。中國大陸係現在世界上少數仍施行社 會主義的國家,在共產黨以黨領政的憲政體制下,面臨世界政治和經濟劇烈變動, 為何習近平堅持網路主權,不開放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自由化,而持續嚴密管制網 路資訊傳播及箝制言論自由,這是筆者撰寫本文的主要動機。. 二、研究目的 本文將聚焦習近平嚴密管制網路資訊傳播的原因,以及箝制言論自由的手段, 探討自習近平上任後進一步強化網際網路空間治理規範及網路資訊傳播秩序,如 何針對網際網路的安全管理進行多方的控制策略,以了解習近平堅持網路主權的 動機。 比較習近平上任前後,中共當局對於網際網路發展的管理政策、管制態度、 根據 Alexa 網站統計,目前世界前三大使用網站分別是 Google.com、Youtube.com 及 Facebook.com(筆者於 2017 年 3 月 31 日查詢),http://www.alexa.com/topsites。 1. 4.

(12) 採取措施及手段,探討當局管制網際網路的作法是否會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相繼模 仿的管理趨勢。.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中國大陸作為目前世界上少數仍採取社會主義的國家,其內部管制措施較不 公開、透明,但現因科技進步及受到國際政經的交互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完全 停止與他國相互交流。隨著經濟和資訊在大部分地區的自由流通,訊息傳遞的速 度前所未見。但是中國大陸其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與民主國家迥然相異,造就當 局對於網際網路管制的政策及內容審查的範圍、力度和標準等,都與民主國家所 進行的審查制度有極大差別。中共當局不容許有損害其政治體系與共產主義相悖 的資訊在境內傳遞,影響當局領導的正當性,造就出中國大陸在發展網際網路管 制上不同於民主國家的態樣。中共當局一方面受全球化、資訊化的影響,大力推 展網際網路,另一方面領導階層則擔心西方的民主化、自由化價值會透過網路傳 遞至境內,進而影響當局統治政權,因此透過訂定各種嚴厲法規及設置防火牆等 手段,加強控制境內網民上網的行為。然而網際網路的成長已影響了中國大陸政 治、經濟和社會層面,成為中共當局必須立即控制的「領土」,這也成為習近平 主張「網路主權」的戰略目的之一。 習近平自 2012 年接替胡錦濤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家主席,開始實施一連串的新政。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 三次全體會議後,習近平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 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並親自擔任各小組的小組 長。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公報提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组的內涵是全面深 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共中央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 核心作用,提高習近平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共當局藉 5.

(13) 由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 落實(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習近平打破自鄧小平、江澤民與胡錦濤以來 所建立的多數決規則及集體領導的共產黨政治共識,從集體領導轉為集權領導。 習近平的領導方式不同於中共前幾任領導人,儘管習近平紅二代的背景讓他在權 力鬥爭中套用較多毛澤東的模式,但是習近平與毛澤東的統治方式仍有很大差別。 毛澤東不太重視自己在黨內有何職稱,甚至反對黨內其他人創立新的職稱來套用 在自己身上;習近平則想要鉅細靡遺的控制黨內各個領域與運作,利用增加職位 取得體制內的法令權、獎賞權與強制權(董立文,2016),習近平「一把抓」的 領導風格使得權力更加集中。 網際網路使得網路社會、虛擬國家快速興起,各國無法不正視科技發展所造 成之社會問題(林恩瑋,2000) 。2015 年習近平訪問美國時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 華爾街日報針對中國政府近年來對於網際網路相關政策和法律進行調整和強化, 出現許多反對中共當局管制網路的言論,許多外國網站在中國大陸境內陸續被封 鎖,北京政府發布的相關法律草案也讓國外非營利組織機構擔憂其在中國大陸的 活動是否會進一步受到限制,或是中國大陸政府擔心開放網路會導致社會動盪等 問題,習近平提到,當網際網路作為 20 世纪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把世界變成了 「地球村」,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着社會發展,具有高度全球 化的特性。但是,這塊「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 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華爾街日報,2015)。從習近平的言論中得知他 在網際網路議題上以國家主權為中心,不容許破壞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體制。 有關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和管制之研究,已有不少學者從事該方面的研究, 但因切入點不盡相同,以下針對相關研究的專書、論文、研究報告及網路資料, 分別摘要論述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管制成效與手段、統治衝擊及衍生問題, 另外從習近平講話及官方公開資料,論述習近平對於網際網路管制的態度及政策:. 6.

(14) (一)有關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及管制方面: 中國大陸對於網際網路管制可追溯至 1996 年 1 月中國大陸國務院發佈「中 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與「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 聯網出入口通道管理辦法」 ,辦法規定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若要使用國際網路, 必須到相關單位辦理申請和登記,需要連到國際網路的用戶,必須使用郵電部國 家公用電信網所提供的通道,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自行建立或使用其他通道進行 國際聯網。 整理學者對於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及管制的研究,中共自 1994 年正式連 上網際網路,受全球化、資訊化的影響,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持經濟成長,大 力推展網際網路,另一方面中共領導階層認為網路發展間接影響其統治政治及社 會層面,擔心西方大量流通的自由化資訊會影響中共當局統治政權、國家安全並 引起社會不穩定,因此藉由訂定及施行各種嚴厲管制手段,加強控制網民上網行 為。但網路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如何一方面保持經濟成長維持政權穩 定,另一方面對破壞政權的網際網路言論和人物進行管制,是習近平近年來重要 的管理議題。 有關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發展,整理江振昌及歐陽新宜研究,1986 年中國 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最早接觸網際網路,當時以國際電話線路聯通國際的網際 網路,算是中國大陸網路硬體建設第一階段的開始,1990 年代初步形成區域網 路,直到 1994 年中國大陸才正式連上網際網路,其發展速度卻頗為驚人(歐陽 新宜,1998),是進入國際網路的第 71 個國家。1995 年 3 月,中共郵電部開通 北京和上海兩個網路的國際出口,同年 5 月開始提供網際網路服務,成為官方的 網路供應商。其後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開始迅速發展,並且形成四大網路(江振 昌,2003) 。由此可知,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於 1994 年,經過政府全力扶持建 設,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現有多條國際線路連結到美國及日本,許多國 際網路協定與中文相關的標準都由中國大陸主導制定。 余紹逖、陳嘉正及林正豐認為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先期發展過程與臺灣相當類 7.

(15) 似,都是以學術網路作為先驅,但在管理上有相當大的差異。中國大陸網路的發 展,概可劃分兩個時期,前期以學術性實驗網路為主,建網單位也侷限於北京地 區,後期之建網單位逐漸多元,範圍亦擴及全國(余紹逖、陳嘉正、林正豐,1996) 。 在網際網路科技發達的時代,中國大陸為求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全力推動資訊 化產業基礎建設、推廣網際網路的應用。1993 年的三金工程帶動中國大陸電腦 網路市場的發展,除網路工程建設,當局也批准了四條可直接連接網際網路的網 路公司,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網路(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 CERNET )、 中 國 公 用 計 算 機 互 聯 網 ( CHINANET ) 及 中 國 金 橋 信 息 網 (CHIANGBN),成為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骨幹,並於 1997 年將這些原本獨立 的網路公司相連,方便資訊傳遞。當時中國大陸網路普及率比起世界進步國家低 落的重要原因,一是上網費用超出用戶承受能力;二是網路上資訊受限、缺乏特 色;三是大陸重要網路服務公司都是國營,其發展網路的因素是建立網路國防(曾 東亮,1999)。 21 世紀是資訊流通的時代,各種訊息和資訊可藉由網路快速傳遞,儼然成 為政治、文化、經濟乃至於意識形態的載體。資訊成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之一, 同時也是國家進步發展的重要支柱,資訊是否充足及取得難易與否,往往也是評 定國家現代化等級的指標。劉家凱認為知識經濟是當前國家與個人謀求未來發展 的一個重要概念,而網際網路則是當今體現知識經濟最有力的工具之ㄧ(劉家凱, 2003)。現今各國莫不以國家力量建設網路資源,中國大陸為求在網路科技時代 中提升國家競爭力,大力推動資訊化產業基礎建設,網站數量也隨之快速增加且 類型多元,受網際網路的影響,知識經濟使得中國大陸市場可無限延伸,交易成 本降低,技術變革增快。 近年來隨著網路使用人口的急遽增長以及網際網路其無遠弗屆的特性,中共 當局意識到正確掌握網路使用狀況對於政策制定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當局對於網 路媒體秉持兩手策略,一方面讓資本成為網路成長的動力,另一方面將網路媒體 劃入管制範圍使其言論符合黨國利益。有鑑於網路日漸普及化和資訊傳播自由、 8.

(16) 多元化之興起和變革,已經逐漸削弱中共對於社會的掌控能力並危及政治穩定, 迫使中共當局不得不正視網際網路所產生的安全疑慮,因此開始著手對網際網路 進行多方控制。目前中共當局在全球政治、經濟勢力重組之際,欲藉由網路此新 興傳播媒體達到國家進步與加強政治掌控的目的,但同時也必須面對網際網路所 塑造的新興公共論壇產生網民自由表述空間,導致中國大陸社會型態改變、人民 思想解放並對其政權形成威脅,因此,梁正清認為網際網路對中國大陸既可富國 強兵,亦會動搖其政治統治基礎(梁正清,2003)。 吳秀光及吳宗憲認為中國大陸在發展網際網路的同時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 局面(吳秀光、吳宗憲,2004),中共當局一方面相信網路科技對發展經濟而言 是一個關鍵動力,有助維持經濟成長同時穩定共產政權對社會的影響力,除可延 續共產意識形態,更可以維持中共執政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目前仍係 集權政治,一黨專政必須仰賴高壓的管制手段剷除異己,資訊科技的發展造成民 主資訊傳遞至中國大陸境內,網民可以在網路空間自由的針砭時事,必然威脅中 共當局的統治力量。自經濟改革後,隨著經濟發展、資訊流通使得中國大陸境內 的網路使用人口已超過總人口半數,網路上大量的訊息不斷傳遞,其中不乏有許 多係批評共產主義或專政獨裁的言論及影片,對中共當局來說都是影響其政權穩 定的有害因子。此外胡詠認為在中國並不存在傳統媒體作為獨立的政府制衡機構 的概念,因此網際網路潛在的政治意義變得十分突出。網路構成了一種新的傳播 方式,為公民提供了非等級制、互動和全球性的媒介,繞過施加於傳統大眾媒體 的控制和束縛的能力,成為仍在發展中參與性最強的大眾表達方式(胡詠,2010) 。 因此中共當局對網際網路上自由流動的資訊和言論制定嚴格的管制法律,當 局對於網際網路的處理方式還是等同傳統媒體,在某些方面,對網路資訊傳播的 監管和限制,遠超過傳統媒體的監管和限制的力度。1997 年 3 月第八屆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新增「非法侵入國家重要計算機信 息系統罪」及「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罪」等有關電腦犯罪的條款,同年 6 月 成立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做為網際網路管理的最高行政機構。中共公安部於同年 9.

(17) 12 月發布施行「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專門規範網際網 路安全保護管理工作。儘管中共當局持續對網際網路進行管制,並加強維護網路 的使用秩序,但是中共官員相信,電腦網路有助於提昇國際競爭力(行政院大陸 委員會,1998)。 2013 年 12 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議,為提高 中國大陸網路安全和實現資訊化戰略,使中國大陸從網路大國加速成為網路強國, 中共當局決定成立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並由習近平擔任小組長, 隔年 2 月該小組正式成立,成為中國大陸最高領導人親自掌管的網路安全決策機 構,統合過去分散在各機構的資訊安全管理事權,確立網信部門擁有最高決策和 指揮權。習近平於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網路安 全和資訊化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和廣大的人民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沒有 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等言論。魏澤民認為,中共 高層認為網路發展,如果處於無秩序狀態,將對資訊化發展產生極大威脅,也將 嚴重危害國家安全(魏澤民,2000) 。其次於 2015 年 7 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國家安全法,此法明確當局維護國家網路空間主權、 安全和發展利益,實現資訊和網路核心技術、重要領域資訊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 及資料的安全可控制性,顯示中國大陸已將網路安全和網路主權視為國家戰略。 中國大陸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網路上出現大量各種論壇型態,其具有民主政 治性質的特性使得網民對於政治參與的管道隨之擴張。中國大陸網民藉由網際網 路得以針對不同政治議題抒發個人意見,有別於傳統媒體「一對多」和電子郵件 「一對一」形式,網站論壇特色在於「多對多」的傳播。由於熱門的論壇彙集大 量人氣,交流範圍不斷擴大,形成具有深厚民意基礎與群眾監督功能的網路輿論, 為中共當局帶來隱憂。為避免毫無節制的網路言論引發群眾效應,北京政府制定 各類法令規章、並動員大量人力過濾防堵「有害訊息」在境內網際網路蔓延發展。 近 20 年來中國大陸網路管制的變遷已被大致描繪出來,此一軌跡顯示中國大陸 的網路管制兼顧行政監控與產業發展(朱灼文、單文婷,2014)。北京政府的行 10.

(18) 政監控透過網路硬體的層級化管制及網路內容的源頭管制來維持官方管控網路 的常態能力,資訊產業發展則旨在建立一個商業和技術上足以和國外網路媒體匹 敵的本土網路產業。此外中國大陸國有的媒體與電信企業也能因為當局的行政監 控而增加市場競爭上的優勢,從而面對網路產業化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 (二)有關中國大陸網路管制手段及成效: 中國大陸面對網際科技的推陳出新建立各種網路管制措施作為因應,例如建 立國家防火牆「防火長城」用來阻斷網民與世界的資訊流通。鑑於全球的中文網 站新聞資訊對中國大陸網民具有極大吸引力,因此中共當局設立專責的網路監視 和資訊過濾部門,監視境內外中文網站的動態,並且以各種手段阻擋對政權有害 的議題及網站,其阻擋對象包括涉及政治、暴力、色情、宗教及批評政府言論等 等,當局視控制人民獲取資訊途徑為其保持一黨統治的基礎,但黃煜、郝曉鳴認 為中國大陸所有的技術面、查禁與封鎖手段及嚴格的法律規範只能管理可見的傳 播管道(黃煜、郝曉鳴,2001) 。網際網路上許多的知識分子需要自我表達及自由 言論空間,越來越多的網民能繞過政府管制獲得有關境外的真實資訊,使得當局的 資訊輿論控制陷入困境,歷來實行的資訊管制方式受到挑戰。 中國大陸自 1979 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新聞界開始享有越來越多的新聞報 導自主權,但離真正的資訊和新聞自由仍有相當大的距離,因為中共當局將人民 獲得資訊來源視為意識形態傳遞的重要途徑。在傳統媒體受到政府控制的情況下, 網際網路和行動裝置等新媒體的興起,為大陸網民創造一種新的溝通渠道。但是 網路環境受到中共當局嚴密監控,新媒體影響政治形勢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張強,2005)。胡泳認為中國大陸是少數以獨立的法律控制網上言論的國家之 一,這些法律實際上還是把網路視同於傳統媒體。北京政府立法監管網際網路的 時候缺乏憲法思維,忽視網路在實現民主政治、促進公民表達自由及開展輿論監 督的作用(胡泳,2010)。依據中國大陸現行憲法第 35 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 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中國大陸網民不僅享 11.

(19) 有憲法第 35 條所保護的言論自由,還可以依據第 41 條,對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 職行為擁有批評建議乃至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然而近年中共當局所頒布有 關管制網路的法律,常常對公民言論自由設定事先行政許可,與憲法保護公民基 本權利的規定相互抵觸。 中國大陸在過去幾年以來除頒布法令管控網路資訊傳播之外,更積極地大力 充實官方新聞網站的內容與各項設備,不僅出資補助官方各級新聞網路媒體,藉 以推動網路的軟、硬體建設工作,還極力協助扶持官方新聞部門,藉由這些手段 企圖在網路世界之中搶先一步掌握言論主導權(王耀煒,2011)。此種作法除可 消極地防止批評中共當局的網路輿論傳播,更可以藉由掌握官方網站大量提供官 方所認同的新聞報導,達到控制網路新聞傳播的文宣主導權。在習近平擔任總書 記之前,中共當局除了直接對挑戰中共執政權威的社會力量進行打擊外,仍然留 給社會輿論與公民社會行動相當程度的發展空間,自習近平上任後對社會輿論發 展進行更強勢的干預手段,並且展開積極的管制作為,藉由提高對網路與論的管 制力度,將控制網路輿論視為意識形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制度安 排上則是著重強化網路空間的領導體制與法律規範,除持續強化網路輿情監控外, 更積極打擊批評中共政權的網路意見領袖與相關言論,達到自身統治地位的穩定 性(徐斯儉、王占璽,2016)。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伯克曼網路及社會研究中心(The 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 Society)的研究人員以 6 個月時間,透過不同的中國網路服務業者與 開放代理伺服器(Open Proxy Server)進入中國大陸境內網路測試超過 20 萬個 網站的連結情況,發現北京當局封鎖臺灣超過 3,284 個非色情網站,以及全球瀏 覽率最高的新聞、宗教、政治、教育、娛樂與衛生等相關議題網站,包括英國廣 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時代雜誌、網路搜尋引擎及多數美國大學網站均 遭到封鎖,有些網站只有部分網頁內容含有敏感資訊,但北京政府通常會採取整 體封殺的監管手段(自由電子新聞網,2002) 。2004 年 4 月哈佛法學院、劍橋大 學和多倫多大學共同組建的開放網路促進會(OpenNet Initiative)發表一份關於 12.

(20) 中國大陸網路封鎖的研究報告,報告內容提及中國大陸的網路過濾範圍廣並且效 果顯著,整個制度包括多層次的法律限制和技術控制,牽扯到數量為多的國家機 構,以及成千上萬的企業員工和政府職員。除主動地封鎖網路之外,也利用政府 資源大力發展官方網站進行網路宣傳工作。香港城市大學李金銓教授認為中國大 陸全部網站的 10%是由政府直接建立和經營的,各級政府共建立了 150 多個主要 新聞網站(BBC 中文網,2005)。 根據非營利組織 GreatFire2統計,中國大陸封鎖的 URL 數量多達 65,526 條, 另外封鎖的 IP 地址多達 8,241 個、域名 5,992 個、微博搜尋 3,141 及 876 個維 基百科頁面。當中國大陸防火牆「防火長城」偵測到網站涉及不恰當言論或是批 評共產主義政治態樣的內容時,防火長城便會主動封鎖這些網站,像是 Facebook 及 Twitter 等網站便是明顯的例子。同時防火長城也會主動封鎖含有或經常使用 特定關鍵字眼的網站,例如法輪功、六四天安門等關鍵字。中共當局近年來對境 外網路政策轉守為攻,利用龐大的國家資源發動網路攻擊來癱瘓含有批評中共政 權的國外網站,使得網路用戶無法瀏覽到這些資訊。中共當局對境內網站的審核 更為嚴苛,只要網路言論稍微包含政治敏感內容、色情、暴力或煽動群眾言論等 敏感話題,便會立即遭受取締並關閉的懲罰(科技新報,2015)。 中國大陸與世界多數國家對網路控制最基本的不同在於以國家政治權力對網 民言論自由的限制,中共當局將整個網路視為一個傳播媒介進行控制。這些管制措 施使得網際網路在中國大陸社會引起的變化與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不同,同樣的 網路工具及技術形式在中國大陸有不同的應用和發展,中國政府的網路監控與其 它方面的社會控制是相類似的,發展科技技術只是附屬作用並不是最主要的層面, 更多表現在法律和政治上的懲罰,中共當局在這兩方面構成一個氛圍,目的是讓網 民產生自我審查,使網民不敢把網路當做真正言論自由的工具(大紀元,2004) 。 除此之外,中共當局提高新版防火牆等級,大型 VPN 的使用者都無法進行網路. 2. GreatFire 是一家監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火牆封鎖中國大陸境內網際網路狀況的非營利組織,網 站地址:https://zh.greatfire.org/。 13.

(21) 翻牆,中共工信部表示在中國大陸的 VPN 公司都要採取註冊登記,中共當局緊縮 網路言論自由使得境內上網環境日益嚴峻(新唐人,2015) 。 關於網際網路操作部分,由於中國大陸管制境內網路伺服器,使得多數國外網 路平台被中共當局封鎖,因此網路用戶主要使用功能與 Facebook 類似的社群軟體, 如微博、微信等等,但此類網路討論平台會自動過濾關鍵字、隱藏文章及利用網路 訊息與服務器網路預測網民行動,中共相關監管機構利用微博取締異議份子,同時 以國家防火牆審查網路言論,多數中國大陸的網路控制手段是使網路使用者不知 道自己的網路言論將在何時被審查,時間一久大多數人就假定自己都會被審查,產 生「自我審查」的狀況發生(林雨蒼,2011) 。 中共當局為求確保掌控網路主權、網路輿論空間及有效管理言論方向,除積極 擴編網路警察的編制與人數外,更從中央到省與直轄市的各級單位中,雇用網路糾 察部隊加強對網路的監視,設立不同層級的網路管理機關,管理者分別來自公安、 國家安全、新聞管理、通信管理、文化管理、廣播電影電視、出版等部門。中國大 陸在發展與管制並行的方向中,對網路資訊展開各種主動與被動的查緝與防堵行 動,達到網路言論控管的目的。中國大陸面對巨量產生的網路內容及瞬息萬變的網 路輿情,2012 年中共宣傳部門下令在大陸各微博成立共產黨組織直接監管微博, 2014 年 6 月中央組織部也要求黨員訂閱及使用微信與易信以改變用戶當中黨員與 非黨員的比例,可以發現這個政策的背後可能也有影響網路言論與資訊的考量(王 佳煌,2014) 。 中國大陸是目前對網際網路管制與審查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增設專門的網路 警察及糾察部門負責監控及查緝網路上的一切活動。目前中國大陸網路警察的編 制人數多達 30 多萬人,其人員多由具備網路專業知識與了解電腦技能的幹部所組 成,主要任務即在打擊「反動」網站、過濾危害資訊和封殺中國大陸境外涉及政治 的網站與社群媒體,例如民運電子刊物、多維新聞網、大參考、中央通訊社、中時 電子報等若干新聞自由度較高的網路媒體都在其封鎖範圍,同時安全部門也有 3 萬 多名的國安監控人員,專責監視網路的內容與封鎖網頁,阻止所謂的「有害信息」 14.

(22) 在網路上傳播與散佈,並同時對各地的網路咖啡館採取不定期的突擊檢查勤務,打 擊違反法律的上網行為(曾淳良,2003) 。 根據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 2016 年 6 月 28 日公布的「移動互連網應 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自同年 8 月 1 日起嚴格要求 App 內容提供者必須履行 6 大義務,其中包含向 App 內容使用者進行真實身分認證,並且需要針對 App 內 容使用資訊進行審核與管理,同時相關資料必須保存 60 天以備查驗。此規範使未 來在中國大陸推行的 App 內容必須嚴格執行「後台實名」原則,即在 App 後台資 料庫內記錄資訊必須可對應網路使用者真實身分,以利執法機構偵辦案件時可以 調閱資料。針對 App 內容施行實名制制度,中國大陸政府主要是用以避免內容提 供者或異議人士透過 App 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或進行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但不少 使用者仍傾向認為中共當局將以更高壓方式監控人民網路言論自由,甚至以合法 方式密集監控網路使用者行為及言論(聯合新聞網,2016) 。 中共當局傳統上利用傳播媒介輸出一套既定的價值觀,因此如早期的報章雜 誌、廣播、電視到現今的網路社群等,都是一種階級鬥爭的工具,這些媒介必須 為政治服務。中共領導者堅信在共產黨領導統治下的各種傳播媒體都是屬於黨的 一種政治性工具(梁正清,2003)。中共當局試圖在基礎設施、服務與內容層面 全面控制網際網路,儘管進行網路控制註定會遭到各種挑戰,而然當局始終相信 通過嚴厲的管制規範和「佔領網路陣地的預先因應」可以創造一個資訊得到「淨 化」的網路環境(胡泳,2010)。. (三)有關網際網路對中國大陸衝擊方面: 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半個世紀後,仍在摸索最適宜的發展道路。然而隨著全 球化的過程中,可預見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正提升主導力量,除在國際環境裡 的國際建制與非政府組織外,人民與企業體也藉由其自身的力量而增強對政府的 影響力,而社會的自主力量有越來越強大的趨勢,在內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中國 大陸過去傳統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正面臨轉型與調整(吳家煌,1996) 。網際網路 15.

(23) 無遠弗屆的穿透性,挑戰中共當局利用媒體進行社會控制的管控制度,隨著中國 大陸網路用戶迅速增加,網路媒體已逐漸成為強勢媒體,不僅影響幾億人民的生 活,也形成一股新的社會力量。張振興認為網路多元資訊自由傳播與流通,使中 共當局在政治、社會、媒體及言論控制等諸多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換 言之,在網路民主論述甚囂塵上的同時,中國大陸似乎可能陷入網路發展與網路 管制的兩難困境(張振興,2001)。 根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調查,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發展將至少面臨幾個因素 的影響︰一是基於政治的考量,中共將會持續封鎖部分境外網址,並在網路上設 置網路警察,打擊政治意識形態的網站,並封殺涉及政治的電子佈告欄﹔二是網 路語言的障礙﹔三是軟體盜版問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網際網路造成 媒體關係和受眾地位的改變,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受眾將主動掌握大眾傳媒 傳遞的信息,將可能參與新聞資訊採集和發布,因此隨著網路社群及資訊傳播的 興起和發展,已經逐漸削弱中共當局對於社會的掌控能力並危及到政治上的穩定 性。中共當局欲藉由網路新興傳播媒體達到加強政治掌控力度與國家進步的目的, 同時必須面對網際網路所塑造的新興公共論域,導致社會型態改變及人民思想解 放對其政權所形成的威脅(梁正清,2003)。 現因網路普及化造成中共當局在宣傳工作上面臨極大的威脅與挑戰,由於擔 心喪失網際網路輿論這個新興重要陣地,中共當局始終沒有讓其自由發展,反而 將網路上的空間當成宣傳國家政策的另一項工具,並藉以延伸其政治力量控制的 版圖(曾淳良,2003)。魏澤民認為網際網路對中國大陸社會模式的改變,主要 的特色在於去中心化、匿名化和去階層化,影響所及包括所有實體世界既有體系 與傳統有形的疆域限制,提供網路使用者一個可自由參與及選擇的場域(魏澤民, 2003)。在這些特徵上固然不等同民主,然而網路論壇及社群軟體重新發展溝通 的社會權力關係甚至分散既有的權力結構,間接為中國大陸的民主化創造有利的 發展環境。相對於過去中共當局獨攬大眾媒體輿論的情況,在網路上的組織和個 人能夠掌握重要的發言位置,並使其溝通權力的再生關係直接參與、介入和實踐 16.

(24) 公共領域。 中共自 1949 年建政以來,其社會控制能力幾乎都是透過深入社會內部的基 層組織來運作,當局在完成對社會結構與經濟基礎的政治改革後,確定這種在社會 中進行滲透、控制和動員的模式,透過嚴格的新聞審查對傳播媒體的掌控向來是中 共進行社會控制很重要的一環,中共當局得以決定民眾所能得到的訊息內容,並藉 此灌輸官方意識形態。網際網路對政府來說已經開始成為一股能影響政治和決策 的新生力量,儘管中央政策制定者不會依照民意來決策,但也無法迴避網際網路 上興起的輿論群體。中共當局在發展網際網路的過程中,面對網際網路可能影響 政權對社會控制的鬆動,建立全面性的管制措施,過濾所謂有害資訊的流通同時 也達到威嚇、限制的效果,因此可以據此推測,網際網路的發展已使中共統治權 威日漸式微,社會因此得到更多相對的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發展(呂麗淑,2006) 。 以往中國大陸傳統媒體產製過程中,中共當局大多透過黨委介入守門的形式 掌握宣傳工作的優勢,傳統媒體成為維護意識型態的力量。根據傳統媒體的報導 框架,人民無法聽到不同於當權者的聲音,甚至有些真相是被矇蔽、欺騙的訊息。 中共當局透過資訊防堵策略達到中共中央宣傳工作的目標。但是由於網路傳遞的 特性,中國大陸的傳統媒體趨向商業化營利模式,傳統媒介開始出現「擦邊球」 現象,中共當局無法完全掌控商業化的傳統媒體。面對網路科技的發展與管制不 易,使得中國大陸民眾在資訊獲得與詮釋上開始產生變化,網路資訊的表達方式 打破過去單元化的資訊解讀與方式,網民透過參與網路論壇可以修正或重新建構 互動,形成另一種主動性的社會情境認知網路,這與傳統中共當局上對下式的宣 傳不同,網際網路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歷史文化格局與意義建構系統(王毓莉, 2007)。 現今中國大陸網路民意已滲透到社會各層面,如醫療、教育、房產以及分配 收入改革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政策制定領域,網民通過網路媒體與新聞 媒體的強力傳播對政府部門施加影響。從 2003 年開始網際網路已經開始對中 國大陸輿論生態產生巨大衝擊,形成網路媒體的輿論監督比傳統媒體來得更猛烈 17.

(25) 的局面,這無疑會促進公共討論的發達和公共論壇的形成。由於傳統媒體作為政 府制衡機構的概念在傳統中國大陸並不存在,網際網路潛在的政治意義便構成這 一種新的傳播方式,為人民提供互動、非等級制和全球性相連結的媒介,繞過施 加於傳統大眾媒體的束縛和控制的能力。隨著中國大陸網路用戶迅速增加,網路 媒體已逐漸成為強勢媒體,傳統媒體的閱報率、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不但被網路媒 體分食,在許多議題上還會受到網路輿論的影響,網路媒體上形成一批具有影響 力的「公共知識分子」,透過網路社群或部落格宣揚自己的理念,而其言論通常 都對中共當權者帶有明顯的批判性。此外網路得以迅速反映公眾真實的看法與意 見,成為人民監督政府的有效工具,也迫使中共當局不得不重視網路的輿論壓力。 寇健文認為網際網路的科技特性已逐漸普遍發展,使訊息可以快速流通,造 成國家引導輿論、對傳播媒體與民眾進行政治和意識形態控制的缺口,民眾可經由 網際網路接收和閱讀批評官方的訊息進而影響政局的穩定,而執政者即使採取各 種措施來管制和阻撓異議訊息的流通,如法律處罰、網路防火牆、網路自動監控 系統等手段,也不可能全面阻絕是類資訊的傳遞(寇健文,2001) 。網路媒體現今 已成為中國大陸民意表達和公民參與的重要管道,在公共議題的論述和輿論監督 中具有明顯的影響力量。朱灼文及單文婷把透過網路等新媒體發表言論的群體稱 為「新意見階層」,認為其所蘊含的巨大輿論能量將有助於中共當局走出政治改 革的困境(朱灼文、單文婷,2014),由此可見網路論述已經對傳統媒體和主流 輿論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延伸到中國大陸一貫獨立的外交領域,牽動中共當局面 對外國的態度和立場。 中國大陸對網路與網路輿論的控制已經形成龐大且錯綜複雜的運作機制,涵 蓋法規、人員、機構、技術、產業發展與網民的網路活動,目前難以改變中共當 局對網際網路的監管模式。中國大陸境內的網路仍受到全面的控制、檢查與監視, 在短期內中共當局的統治很難因網路而有重大的改變(王佳煌,2014)。對習近 平而言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像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中國大陸要取得數位經濟利 益,另一方面開放式的網路自由言論將威脅共產黨以黨領政的統治模式,因此網 18.

(26) 路管制無非是預防網路空間可能引發的危險,以確保習近平政治權力的穩定性。 美國由於在資訊技術上的壟斷,幾乎掌握全球電信市場,同時也在全球資訊產業 中佔有重要位置(單文婷,2012)。面對西方資訊殖民主義的可能威脅,中國大 陸除積極提升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效控制網路上的資訊流動,習 近平積極以資訊民族主義推動建構符合中國特色的網路主權,反制長期以來遭到 西方國家壟斷的資訊技術與電信產業市場。. (四)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管制延生問題: 中共當局藉由嚴厲的管制措施限制網際網路的資訊流通及言論自由,學者及 報章評論認為其對政治、社會及經濟層面都帶來深刻的影響。在政治層面上由於 當局嚴格的控管與監視,而不會展現網路世界自由民主的多元面,而存在明顯的 地區性;在社會層面上由於當局對於網路言論的管控方法非常全面且有效率,使 得網民得到的資訊受到局限,另外透過建立「網路實名制」等管理規範,網路媒 體為避免受到強制關閉網站,成為中共當局宣傳和製造和諧輿論的角色;在經濟 層面上由於中國大陸網路過濾和攔截系統帶給外國網路公司巨大負擔,中國大陸 藉此培養一批繁榮的本土網路公司,而這種因事制宜的特點也成為當局網路管制 政策轉變的重要特徵。 網路媒體既是社會變革的產物同時也對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深刻的影響,因 此中國大陸的網路媒體在強調發揮各自特色與風格的同時,仍將受到極為嚴格的 控管與監視,而不會展現出真正自由民主的多元面貌(梁正清,2003)。李治安 認為中國政府對於網路言論自由的管控方法非常全面而且有效率,當局藉由發行 合法執照來限制網路公司只能提供篩選過的資訊,進一步控制網民言論,因此網 路公司只能選擇接受中共當局的監管或放棄進入中國大陸網路市場。現今中國大 陸網際網路存在明顯的地區性,網民因受到中共當局的控制所以能得到的資訊非 常有限。但由於中國大陸具有全球最大的網路市場,因此中共當局嚴格管控網路 產業的結果,可能造成國際網路公司傾向根據中國大陸政府要求設計網路架構, 19.

(27) 再將整個模式搬到其他國家,而部分國家也開始模仿中國管控言論自由,以參考 中國政府政策為名作為國家管控言論自由正當化的基礎,因此中國大陸的網路管 制模式可能發生明顯的外溢效果進而影響全球網路架構及規範(李治安,2014) 。 雖然中共當局的管制法規及控制能力頗為繁複細緻,但基本上仍然採取有限 管制的立場,以防止違禁資訊的傳遞或是異議分子藉由網路的便利性而進行動員。 至於對中國大陸網路的整體發展以及將帶來的潛在的民主意涵,中共當局的管制 措施對於公共領域的未來發展各有利弊,有限管制的作為形同接受「鳥籠中的公 共領域」的存在,因此帶來非政治性的公共領域及網路論壇上的民主討論氛圍, 或可深化社會的民主精神促成實質的和平演變。但在同時,管制措施可能造成網 路言論的兩種轉向,一種轉向是既然政治言論可能動輒入罪,網路言論遂朝向娛 樂化與八卦化去發展;另一種轉向則是造成網路上的政治言論變得更委婉或更激 進,而後者可能引來更澈底的管制手段(賴祥蔚,2007)。王宗安從中國大陸的 「知識分子網路論壇」現象看到一個社會逐步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集權逐步走向 民主化的過程中間的一環(王宗安,2008)。 網路通訊是現代商業活動的重要工具,政府部門不可能全面阻絕,而老一輩 的言論管理者又無法理解,只能由年輕一代人去管理,因而使用新科技者的思維 方式與年紀較大的舊官僚有思想上會產生差距,顯示網路的發展將有幾個趨勢特 別值得注意,言論空間的擴大、知識分子網站的崛起、民主討論的深化、以即時 新聞挑戰司法權威及知識分子與社會對話。網際網路發展後,中國大陸網民的求 知慾已成一股潮流,雖然網際網路遭受層層的管制,但仍時有敏感的政治新聞或 抨擊政府統治的言論出現,中共當局為防止是類資訊傳遞,藉由增加人力、物力 及財力封鎖及限制資訊交流,不僅讓網民反感也會阻礙中國大陸的網路發展。 中國大陸網路管制在各層面引起了巨大挑戰,在中共當局網路言論管控下以 娛樂內容為主的網路文學,為了避免遭到官方強制關站及影響其整體商業利益, 學習到「犧牲部分利益,服從國家大局」的重要性。從而影響原創文學網站會避 免觸碰具有政治敏感性的題材,或者具有爭議性的內容,網路寫作也會在創作時 20.

(28) 過程中以自我審讀或主動接受審讀來遮蔽特定言論,受影響的網路寫手則紛紛謀 求寫作轉型。整體而言,中共的網路言論管控對網路文學創作,在初期已經產生 一定程度的監控效應與嚇阻作用,透過網路文學作者的實名化、標識申領、作品 登記識別及存儲分類等管理規範建立,網路文學未來恐怕要擔負更多製造和諧文 明輿論的角色(謝奇任,2015)。 美國貿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USTR)於 2016 年公布的貿易評估報告(2016 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報告中美國 貿易官員首次將中國大陸的網路過濾和攔截系統列入貿易障礙年度清單。在過去 10 年以來這種限制給外國供應商帶來了巨大負擔,特別在 2015 年網站被中國大 陸徹底封鎖的現象似乎有所惡化,全球 25 個人氣最高的網站中,有 8 個在中國 遭到封鎖。這可能會削弱外國公司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的能力。美國貿易官員過 去就對中國大陸網路防火牆「防火長城」進行審視,並稱中國大陸的過濾機制屬 於商業壁壘,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近年來中國大陸和美國不斷在科技業貿易領 域發生衝突,中國大陸認為對網路進行嚴密控制事關國家安全,主要是因為網路 可以幫助人們組織抗議活動、散播異見,令中共當局感到擔憂。 中國大陸的網路過濾機制營造出一個與世界嚴重隔離的網際網路,反對者認 為這種做法是違反商業競爭,限制言論自由而且阻礙人民獲取資訊的權利,最終 會損害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但支持者認為,這使得中國大陸有機會培養了一批 本土網際網路公司,有利於在網際網路原則制定及網路商業營利上對抗西方國際 網路公司(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單文婷認為在權衡權力與利益考量下,中 國大陸不得不調整網路管制政策,而調整的幅度多重比大小的結果呈現出某些時 候鬆手管理與保持政策彈性,但是在某些緊急突發或危及國家安全的情況中又可 以隨時拉緊網路管制線的靈活彈性,而這種間歇式、因事制宜的特點也成為中國 大陸網路管制政策轉變的重要特徵,也有助於公民社會興起與發展(單文婷, 2012)。. 21.

(2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 (一)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是透過文獻的蒐集、分析、研究來提取所需資料的方法,並 且對文獻作客觀而有系統的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分析在方法上是注 重客觀,系統及量化的一種研究方法,在範圍上,不僅分析文獻內容,並 且是分析整個文獻的學術傳播過程。文獻分析可以幫助研究者釐清研究的 背景事實、理論的發展狀況、研究的具體方向、適當的研究設計方式及研 究工具的使用方式,其分析步驟有四,分別為閱讀與整理、描述、分類及 詮釋。 本研究針對近年來習近平及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管制的議題,收集相關 的學術著作、研究報告、報章期刊及網路資源等資料歸納分析,以期對問 題有更宏觀的理解,透過中國大陸在網際網路興起、發展、進而管制的背 景資料,分析習近平如何以國家力量控制網際網路。 2、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係指,當必須在兩個或多個事件間,建構出一種關係時, 便需要採取一種提綱挈領式的觀點,這便需要採用比較研究的方式,對相 同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同一性質事物的不同種類,透過比較而找出其中的共 同點或差異點,來深入認識事物本質的一種方法。其過程通常可分為四個 階段,分別是敘述、解釋、並列和比較。 透過中國大陸各階段對於網際網路發展的管制政策及法規,比較分析 中共當局以國家力量逐步控制網際網路使用的背景及管制措施,並加以分 析習近平上任前中共當局對網路採取的管制措施及習近平建立網路主權的 管制態樣上的差異。 22.

(30) 本文主要透過學術著作、網路資料及圖書館作為蒐集文獻的主要途徑,從學 術論文、研究報告、國內外期刊、新聞媒體報導,並從習近平及中國大陸政府官 員於公共場合發表的演說及國家報告等相關資料,進而分析中國大陸當局及習近 平對於網際網路管制的目的、思維,有助於筆者更全面了解習近平對於網際網路 管制的過去、現在及預測未來發展。. (二)研究途徑 為了研究習近平為何要嚴密管制信息傳播及箝制言論自由,以及採取強 勢的網際網路管制作為,基於實證研究的理論,解釋習近平想通過箝制網際 網路的機制達到什麼目的,多數學者傾向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共當局,對於網 際網路的管制是為了維持政權,避免引起群眾效應而導致政權被推翻。本文 透過哈佛大學教授 Gary King 與他的學生 Jennifer Pan 及 Margaret E. Roberts 撰寫的「How Censorship in China Allows Government Criticism but Silences Collective Expression」 ,文中提出的國家批評論及潛在群體行為論兩個理論進 行問題的探究及分析: 1、國家批評論: 假定習近平所領導的共產黨是為了鎮壓反對中央意見並約束指責中國 大陸政府、政策或領導的言論,結果是讓看得到的公眾言論對掌權者更有 利。 2、潛在群體行為論: 該觀點認為潛在群體行為即不受政府控制的群體表達出現類似於派系 鬥爭,最終會導致混亂和脫序行為,群體表達就如同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 就同一問題交流涉及真實的群體行為,一但國家頻繁遭遇群體行為,政府 的行動和觀念也受到影響,中共當局嚴密管制網路資訊傳播以及箝制言論 是為防止有影響力的網民聯合對政府施壓,要求其改變政策, 23.

(31) 但此研究引起極大爭議,中共官方媒體環球時報評論,GaryKing 團隊的研 究結果受到美國主流媒體的積極傳播,對於中國大陸國情不甚了解,混淆了官方 威權訊息、官方媒體消息以及普通網上發言之區別,也不了解「輿論引導」在中 國大陸體制中的正當性(環球網,20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中國大陸在經濟改革後積極從事網路建設,使用網際網路人口快速增加,但 因網際網路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許多軟體和網路科技不斷地推陳出新,故 對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管制的研究界定於近 10 年內的發展演變。另因習近平現今 仍為中國大陸領導人,任期尚未結束,故本文對其網際網路政策及管制措施研究 界定於 2012 年至 2016 年底,期以對當前發展的現狀深入分析。. (二)研究限制 本文於研究過程中應保持價值中立的客觀標準,但在撰寫及運用資料分析的 過程可能會牽涉到作者主觀的價值判斷,故在寫作當中,將竭盡所能避免影響客 觀事實的分析及描述。 中國大陸係為社會主義國家,由共產黨以黨領政,故凡牽涉到國家軍事、政 治、科技、安全、情報等相關文件、書籍、資料均蒐集不易。另習近平現為中國 大陸領導人,探討其政策背後目的只能從官方紀錄、專家學者研究著作及網路評 論進行分析,以至於在蒐集、過濾資料及研判事實真偽的過程中,會產生難以取 捨及無法判斷真相的困擾,影響價值取向。 網際網路管制在中國大陸內部為涉及國家安全研究的議題,作者現為警職人 24.

(32) 員,赴中國大陸依法須經過許可,故無法至中國大陸實地訪視探查,與研究相關 議題的學者、執行政策的官員進行面談,獲得第一手資料,但幸於現今科技發達, 網際網路資料豐富且來源多元可彌補部分的不足。. 第五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透過官方調查報告分析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現況以及產生的影響,了解 習近平自上任總書記後,建立資訊傳播秩序並提倡網路主權的原因。本研究共分 為四章,各章節大綱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採取的研究途徑和方法,以及界定研 究範圍及可能遭遇的限制,並說明各章節的架構重點,摘要探討中國大陸發展現 況、管制策略及執行成效相關研究報告、網路資料的重點,進而歸納說明習近平 自上任施行的網際網路管制對中國大陸社會、政治、經濟各層面產生的影響。. 第二章說明中國大陸發展網際網路的原因,探討發展背景、動機、過程至現 今所帶來的效應。引用國內、外學者的學術著作、中共官方公布的調查報告以及 各機構所調查的資料,分析中國大陸發展網際網路所產生的影響,進而論述這些 影響所衍生出來的議題。. 第三章說明習近平面臨上述衝擊所制定的政策及網路管制手段與前幾任領 導人有何不同,藉此對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管制有更深入的認識。另探討中國大陸 實施網際網路管制後延生而出的問題,進而了解中共管理網路的方式是否會成為 世界各國群以效法的管理手段。. 25.

(33) 第四章總結前述習近平對於網際網路帶給統治政權及經濟發展的衝擊,如何 制定政策及進行管制,藉由歸納分析中國大陸現行網際網路管制的作法,對政府 提出建議及未來研究方向。. 26.

(34) 第二章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興起、現況及發展 在探討習近平如何管制中國大陸網路前,必須先了解中國大陸發展網際網 路的背景。中共當局如何利用網際網路讓中國大陸與全世界連結,從一開始藉 由美國、歐洲、日本等技術發展國家網路,經過 20 多年,成為現在世界上最多 使用網路人口的國家。藉由了解中國大陸網路發展過程,以及網路如何影響人 民生活,對政府管理帶來的衝擊,才能進一步窺探中共當局為何對網路採取嚴 格的管制措施,防堵網路資訊和言論自由流通。 本章首先說明中國大陸政府如何建立網際網路以及建設的原因,有助了解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興起的時空背景。有關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興起已有眾多學 者進行研究,因此本章第一節歸納眾學者的研究重點,說明中國大陸發展網際 網路各階段的過程,如何推動資訊化產業基礎建設並推廣網際網路的應用。本 章第二節則藉由中國大陸資訊管理機關,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所發布的「中 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說明目前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在社會各層面發展 的現況,如何影響中國大陸社會、人民生活。本章第三節說明網際網路對中國 大陸社會、國防安全以及經濟層面的影響,了解當局如何因應不同的影響而採 取不同的管制手段。 藉由分析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興起過程、發展現況以及影響,能進一步了解 中共當局管制網際網路的態度以及習近平採取網路主權成為國家戰略的動機。. 第一節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興起 「網際網路」翻譯自英文「Internet」,中國大陸翻譯為「互聯網」、「網絡」 或「互聯網絡」3,為結合電腦科技及訊息而在電腦系統上使用的數位化、互動式 3. 本文為避免混淆,將互聯網絡、互聯網、網絡等譯名,統稱為網際網路及網路。 27.

(35) 新媒體,將資訊的儲存、處理和傳送數碼化,通過衛星通訊電腦、光纖電腦和電 話通訊線路,以光的速度把世界各地的用戶連結起來,形成一個全球範圍的電子 互通網路和數字化資訊平臺,提供聲音、文字、圖像等交互式服務。1995 年 5 月, 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將網際網路定義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人類歷史上第四 種傳播媒體,簡稱「第四媒體」。網際網路剛開始發展傳播時,是以傳輸文字為 主,之後發展加入聲音及影像,成為集多項媒體功能於一身的「超媒體」,而世 界先進國家了解網際網路對未來各方面之發展影響甚鉅,紛紛投入資源大力推動, 包括建立國家資訊基礎建設、資訊高速公路、全球資訊網、網路搜尋引擎、電子 郵件、新聞群組及電子布告欄等為一般的網路工具(王宗安,2008)。 網際網路的起源於冷戰時期的氛圍,當時美國為保護國家安全,在國防部之 下成立了先進研究計畫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 ARPA), 1961 年 ARPA 所支持的重要研究計畫當中,其中一個內容牽涉到技術以及連結 各式各樣電腦網路科技的研究,這計畫有雙重目標,一是希望參與 ARPA 研究計 畫的機構之間建立起能夠快速交換訊息的通訊網路,其次,允許網路的使用者分 享珍貴的電腦資源,被稱為先進研究計畫署網(ARPANET)的網路系統於 1969 年設立,而先進研究計畫署網也被廣泛成認為網際網路的起源。 由於人類對於資料與訊息的傳遞,最早由口耳相傳、文字流傳、以至於運用 類比電波以傳遞聲音影像,再利用電腦的儲存、處理並配合通訊網路的建立而迅 速傳遞訊息。當科技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利用電腦處理與儲存資料時,同時也尋求 如何使各電腦之間的資料能夠共享的解決方法,同樣的動力也驅使人們追尋著如 何將網路與網路之間相互連結,而使得網際網路成為 20 世紀末資訊傳播最大的 革新發展。 網際網路所涵蓋的技術層面及應用層面與過去傳統傳播媒體的差異甚大,余 紹逖、陳嘉正及林永豐(余紹逖、陳嘉正、林永豐,1996)等學者將其特性概分 如下: 1、互動性:網際網路的訊息發送與收受者之間存在有一對一、一對多、及多 28.

(36) 對多的互動性。 2、角色多重性:以忘記網際網路而言,事實上對於傳播過程中具相同功能 的角色與區分出所謂的傳播人、守門人、法規人等不同角色之劃分並無 明確區分。 3、即時性:網際網路所提供的即時線上交談功能在網路及電腦科技的配合 下,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強勢之競爭能力。 4、低廉性:網際網路的成本屬於現有電腦及網路之附加成本,若配合網際 網路之經濟規模,網際網路之低廉成本對經濟弱勢團體甚具使用價值。 5、分眾性:基於網際網路之平等之參與精神,其使用者對論壇之選擇不僅 具有選擇性,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更具有積極之創造性。 6、親和性: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全球資訊網,為使用者提供了易於使用、 開發的親和屬性。 7、商業性:美國依其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的增加及網際資源使用者屬性的 原多,而在 1991 年後逐漸形成商業化網際網路之趨勢。. 由於網際網路具有主動性、群體性與雙向性,因此與傳統的傳播媒體一樣, 具有社區解放效果,使得空間的接近性不在那麼重要,個人得以跨越地域的限制, 與遠距離的朋友形成相互支持的團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網際網路所提供 的溝通管道對現實世界溝通管道的取代性,所以以整個社會為單元的社區難以形 成,個人將會依照其興趣與意願參加多個團體,因此一個人可能擁有不同身分, 參與多個副文化。 整理梁正清等學者對於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興起相關研究,本文將網際網路在 中國大陸的發展歸納分為四個階段(梁正清,2003):. 第一階段:1983 年至 1987 年 此階段為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的創始起步期,1983 年中國大陸開始與德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計畫推動持續在學科建立團隊共識。專業研習 的部分則以PLC核心成員為主做課程研發,再

1、 網路管理與通信技術整合實務、機電控制、網拍多媒體行銷及物流從業人員

以前參加科展時,在網路上看過水果發電的研究,覺得很好奇,便到網路上查相關的資

由於較大型網路的 規劃必須考慮到資料傳 輸效率的問題,所以在 規劃時必須將網路切割 成多個子網路,稱為網 際網路。橋接器是最早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所以 10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pattern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10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 每一橫 每一橫 每一橫

熟悉 MS-OFFICE

加强中文能力建設,有利於使中文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程度上融入高質量共 建 “一帶一路” 的進程,承擔應有的國際交流責任;有利於破解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