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比較習近平前後的網際網路管制政策

第三節 習近平網際網路管制策略

中共自 1994 年正式連上網際網路以來,受全球化、資訊化的影響,大陸當 局為了維持經濟成長、提升國家競爭力,大力推展網際網路基礎建設。伴隨中國 大陸經濟、政治、軍事實力及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大,與世界連結性也越來越緊 密。統計至2016 年 6 月中國大陸網路用戶已達 7 億多人,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 網際網路的國家,如何管理網際網路已涉及到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

習近平自 2012 年成為總書記迄今,在中共黨史上是掌握最多權位的第一人

(董立文,2016)。習近平利用增加職位的方式來增強己身體制內的法令權,這 與中共前幾任領導人的領導方式有很大不同。現今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國大陸已是 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隨著中國大

90

陸在全球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遽增,發展資訊科技已是國家經濟成長不可缺少的動 力之一,中國大陸現正挑戰美國世界領導者地位,政治大學教授吳秀光等人認為 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取決於能否與全球資訊建設接軌,中共目前仍係一黨專政,

政權必須倚賴高壓的手段得以實現,資訊科技的推展,必然威脅到境內的網路安 全(吳秀光、吳宗憲,2004)。習近平面臨網路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 的,如何一方面保持經濟成長維持政權穩定,另一方面對破壞政權的網路言論和 人物進行管制。

2012 年習近平上任後至 2015 年中國大陸已成為全世界網路自由度最低的國 家,習近平管制網際網路比起歷任的中共領導人都更加來的嚴格。目前中共當局 在全球政治、經濟勢力重組之際,透過網路傳播媒體達到國家進步與加強政治控 制目的,但同時必須面對新興公共論域與自由表述空間導致大陸社會型態改變對 其政權形成的威脅。

以下探討並分析習近平管制網際網路使用的手段及策略,以說明習近平與前 幾任領導人對於網路所持有的態度不同之處。

1、 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訊息化領導小組

2014 年 2 月 27 日中央網絡安全和訊息化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由習近平、李 克強、劉雲山出任副組長,這是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由黨書記直接擔任組長,

由總理擔任第一副組長的第 3 個跨黨政軍的重要機構,探討為何要成立如此高規 格的領導小組,追溯自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中共領導階層高度關注資訊技術快 速發展。從全球化趨勢來看,資訊化對經濟、政治、社會等各領域的渗透、融合 趨勢越来越明顯,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強大動力。掌 握了先進的資訊技術,等於搶占了世界科技的先機。因此加快資訊化發展,已经 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努力方向。西方先進國家除早前制定國家層面的資訊化戰略 規畫,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的已開發國家把發展資訊化作為重振經濟

91

的重要國家戰略,當時中國大陸資訊化在世界排名下降的原因,在於資訊化管理 混亂且國家對於資訊化的領導力薄弱。在習近平上任之前,中國大陸管理資訊化 機構缺乏具有權威性、強而有力的管理機構,此外各部門之間協調機制不佳,為 加強管理國家資訊化工作,2001 年江澤民成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並由時任 總理朱鎔基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包含中共當局和國務院的主要部門首長,但由於 資訊化建設涉及中國大陸黨政軍和社會各領域,因此建立國家信息化辦公室。上 述資訊化管理機制解決中共領導人資訊化管理能力薄弱、長期困擾各部門之間各 自為政,難以協調的問題。

習近平設立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组,體制上沿襲國家信息化領導小 組整體格局,但實際上新建立的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並不是國家層 面的組織,而是中共黨中央層面上設置的高層領導與事務協調機構,此小組由黨 總書記直接擔任組長,並非由總理擔任該職務,習近平大力提高小組的整理規劃 能力和高層協調能力,改變以往難以協調黨中央、軍委及人大等單位弊端。此外 該小組並非單純為資訊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特別將網路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2003 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設置國家網路和資訊安全協調小組,但此設置造成 中國大陸網路安全協調與資訊化管理的分歧。因此習近平將網路安全和國家資訊 化視為共同戰略,中共中央設立該小組與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 會均由黨總書記擔任組長,因為這三個方面都關係到中國大陸國家戰略,因此必 須在組織架構上進行統籌協調,才能防止戰略失誤導致錯誤發生。

習近平主持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網路安全和資 訊化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題,努力把我國建設 成為網路強國……網路資訊是跨國界流動的,資訊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 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習近平設置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是為建立中國大 陸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戰略,從網路大國加速成為網路強國,統合過去事權分散的 網路管理單位,透過黨的力量控制中國大陸網路發展,確立網路資訊部門擁有最

92

高決策和指揮權。習近平利用增加職位控制黨內各個領域與運作,此領導風格使 得權力更加集中(董立文,2016),網際網路發展使得網路社會、虛擬國家快速 興起,因此各國無法不正視科技發展所可能造成之社會問題(林恩瑋,2000)。

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多使用網際網路人口的國家,每天高達7 億多人會使用網際 網路,如何管理龐大人口的虛擬世界,設立一個親自掌管的機構成為習近平實現 網路主權的必要手段。

2、 推動網路實名制

習近平推動網路實名制深化前,原有針對人民上網身分的規範主要規定在 2000年國務院公布的「互聯網訊息服務管理辦法」,以及2005年訊息產業部公布 的「非經營性互聯網訊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等規定,上開法規原本規範對象主 要是網站業者、電子郵件服務商與網吧等,而在移動通訊網路興起之後,當局進 而將此規範落實在網路論壇以及手機用戶。

2012年底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網絡訊息保護的決定」,第六 條規定電信業者與網路用戶必須以真實身分註冊,僅允許在網路上匿名。2013年 7月,中共工信部發布「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訊息登記規定」,規範辦理固定電話 裝機、行動電話開戶、開通網路等,必須出示有效證件並提供真實身分訊息,如 果拒絕出示有效證件,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為其辦理上網手續。

2014年8月,中共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發布了「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 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規定共有十條,用於規範即時通信工具,因此被稱為微 信十條),第六條規定即時通訊軟體供應商應按照「後臺實名、前臺自願」原則,

網民必須以真實身分認證後並註冊帳號,並應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

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訊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 此規定原本係針對在網路社群「微博」上有名的用戶,而後擴及到手機網民,同 規定第七條進一步規範,即時通訊用戶若開設公眾帳號,應通過軟體供應商審核,

93

並向主管部門分類備案,僅有新聞單位、新聞網站開設的公眾帳號可以發布、轉 載時政類新聞,而取得網路新聞訊息服務資格的非新聞單位開設的公眾帳號可以 轉載時政類新聞,其他公眾帳號未經批准不得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

習近平除延續中共當局對網路用戶的身分管理制度外,並嚴格控制網路真實 身分,除用戶連入網路必須使用真實身分,並將用戶網路上使用的虛擬身分都必 須遵守「自願」使用真實身分的規定納入法律規範,中共當局可以了解每個網路 用戶言論和傳遞資料,對「有害」言論和資訊進行刪除和逮捕發布者。有關網路 新聞部分,若不是經過當局審核過的新聞單位,不能發布、轉載或是評論時政新 聞,習近平用此規定佔領網路意識形態的控制權。2015年3月1日,中共網信辦正 式施行「互聯網用戶帳號名稱管理規定」,將實名制實行範圍涵蓋博客、微博、

即時通訊軟體(包括微信、QQ、Skype等)、論壇等各類網路平台,凡是涉及手 機訊息或是網際網路註冊所使用的帳號,都必須實行「後台實名、前台自願」規 定。中共當局規劃出「九大禁區」17,強調任何機構或個人註冊和使用的網絡用 戶帳號名稱,不得有違反中國大陸憲法、法律及法規規定。

習近平逐步加強中國大陸網路用戶的身分控制,發布「七條底線」、「微信 十條」到「九大禁區」等規定,一方面反覆宣示延續中共所劃定之網絡輿論紅線,

另一方面逐步將管制對象擴及到使用率最高的網路平台。習近平未上台之前網路 實名制主要規範對象是網路論壇,而當 2013 年智慧型手機逐漸成為中國大陸上 網使用率最高之設備後,手機上的即時通訊軟體立刻成為規範標的。中共當局針

另一方面逐步將管制對象擴及到使用率最高的網路平台。習近平未上台之前網路 實名制主要規範對象是網路論壇,而當 2013 年智慧型手機逐漸成為中國大陸上 網使用率最高之設備後,手機上的即時通訊軟體立刻成為規範標的。中共當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