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中國與日本的綜合活動課程綱要現況

網路與交通方式的進步,拉近了世界的距離,增加了人們的接觸,我們正 處在這個國際化、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為了跟上世界的腳步,教育不能只是閉 門造車。我國教育傳統的優點當然要保留,但我們仍必須透過借鏡他國的經驗 讓教育更加完整、創新。數十年來我國教育師法對象以歐美為主,卻顯忽略同 屬亞洲的日本,亦未深入覺察中國大陸的課程變革(李坤崇,2011)。因此,

本研究選擇探討地域和民族性皆為相近中國和日本,討論兩者類似於我國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綜合學習時間」。

壹、 中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中國大陸自 2001 年開始大力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 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以建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李坤崇,2011)。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畫綱要(2010-2020 年)》,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 有效實施,特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6a)。中國的《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 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小學 3-6 年級和初中 7-9 年 級的一門必修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b,2006c)。本研究的範圍為 國中階段,故下列內容以探討中國 7-9 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主。

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緣由

中國認為兒童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兒 童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因此,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 的重要使命便是兒童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設,深化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

60

踐能力之素質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反映了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需要,體現了科 技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 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 式,他們的發展不僅僅是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而獲得的,而綜合實踐活動為每 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 問題提供了機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c)。

中國學者郭元祥(2001)指出中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由係因以往 活動課程停留於低層次的技藝訓練,學生與生活、社會脫節;學生學習活動依 然是接受性學習與簡單的模仿性學習,缺乏課題研究性學習、社會參與性學 習、體驗性學習和生活學習;活動空間侷限在教室或學校之內,未能超越教室 教學空間和學校生活空間。可見,興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乃為突破以往課 程缺失,此課程乃一種實踐性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著重發展學生的綜合實 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發展性與經驗性課程(轉引自李坤崇,

2011)。

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目標

中國 7-9 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標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部,2006a,2006c):

(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

1.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實踐和各種實際操作 活動。突出學生主體,意味著把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一切從學生的 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著發揮學生在活動過 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61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

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 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積極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主動 發展。

2. 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克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自 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密切聯繫現實 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 空間。

面向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是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或體系化 的教材,超越單一的、封閉的課堂時空,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學習生 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 主題、專案或課題;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 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活活潑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 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

3.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注重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開 發與實施強調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 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 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學生 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通過密切學 生與生活的聯繫、學校與社會的聯繫,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實踐的過

62

程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 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 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注重發展學生搜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自 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發 展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7-9 年級的具體目標包括:

1. 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 思想意識和能力。

2. 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 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

3.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 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4. 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探究的態度,瞭解並 學習運用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發展資訊素養和技術素養、探究 能力和創造精神。

三、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c)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國家設置、由 地方指導和學校根據實際開發與實施的課程。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著眼於宏觀指 導而研製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管理並提供必要的專 業支援。學校要根據綱要所設定的基本框架規劃學生活動的基本類型、基本內 容和具體活動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a)當中說明:綜 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真實需要為核心,尊重每一 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體現每一所學校的文化特色,反映學校所在社區

63

的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組織圍繞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和社會、

學生與自我的關係三條線索整體設計,以學生活動主題或探究主題的型態呈 現。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內容包括下列四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6c):

(一) 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 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 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 和創新意識,學習科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通 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方式。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有以下四點原則:

1. 重視與學生個人經驗的聯繫。

2. 重視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繫。

3. 重視與現代科學發展的聯繫。

4. 重視與各科知識的聯繫。

(二)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超越單一的教室 空間,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

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設置社區服 務和社會實踐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強化課 堂、學校與生活、社會的聯繫的重要紐帶,是增強學生對他人、對集 體、對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重要舉措。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課程內容的選擇有以下五點原則:

1. 密切聯繫社會生活。

2.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

64

3. 注重本土性。

4. 注重各學習領域的融通。

5. 內容的選擇應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應有助於學生形 成對周圍世界的完整認識。

(三) 勞動與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 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它強 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 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通過該領域使學生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 分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課程內容有以下七種形式:

1. 勞動實踐活動。

2. 技能練習活動。

3. 工藝製作活動。

4. 簡易設計活動。

5. 技術試驗活動。

6. 發明創造活動。

7. 職業體驗活動。

(四) 資訊技術教育

資訊技術教育是為了適應技術迅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提

資訊技術教育是為了適應技術迅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對人才培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