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國中童軍科的 學習重點,首先思考目前最新版本的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的學習表現(原能力指 標)要如何調整,其次探討與修改後的學習表現對應之國中童軍科的學習內容 要如何調整,為正在發展的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提供補充參考。本章共有四 節,依序分別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重要名詞釋義以及研究範 圍與限制等四部分詳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頒布,到 103 學年度開始實施以來,教育 部持續在進行新課程綱要的研議。本研究背景包括從課程標準到課程綱要的演 變,以及能力指標(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關係。

一、從課程標準到課程綱要的演變

我國的中小學課程決策由教育部負責修訂、公布及實施監督(黃光雄,

1990),課程標準的概念始於民國 18 年,政府訂定國家課程規範,其後歷經數 次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務求課程能與時俱進(教育部,2014),形式上力求 格式統一、內容上加強科目的統整與連貫,各個有關的學校必須依照課程標準 的內容去進行教育工作。

課程發展是一種斷續增進的決定過程(黃政傑,1991)。1990 年代左右,

隨著政治解嚴與社會開放,民間對教育鬆綁與教育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政府 推動教育改革的決心也日益積極(秦夢群,2004)。然而標準與彈性有其兩難

2

之處,標準之下統一的教學內容,原本的美意是能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讓全國 各地學生都能獲得相當程度的教育品質,但卻也限制了潛能的發展,造成人民 思想一元化,標準若變成了「標準化」,每個學校都以達到標準為最終目標,

則所有該出現的變化或多元現象,一概消失,教育便僵化了。建立標準是有利 於教育的,但標準與彈性如何拿捏,一直是課程設計者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黃政傑,1991)。

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社會的來臨,以期提升國民的素質及國家競爭 力,政府於民國 92 年頒布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2003),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國民中學教科書正式揮別過去根據《國民中學課 程標準》(教育部,1994)之下統一編印的「國定本」時代,從原本制式化、

統一化的「課程標準」,調整成有彈性、更多元、讓各校得以發展特色、和教 師得以充分展現專業自主的「課程綱要」。九年一貫課程乃臺灣教育史上的重 大變革,其強化了「鬆綁」與「專業自主」的理念(李坤崇,2011)。其課程 架構、內容與發展歷程上都與傳統課程標準有所差異,課程的發展朝向民間教 育改革團體和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詢報告書》所提出的建議,致力促進課程 的改革、決策的鬆綁,凸顯綱要發展歷程中活潑、多元與彈性的樣貌(歐用 生,2009)。然而,如何紓解過度的升學壓力、落實五育均衡的教育,以及近 年新興議題─少子女化、人口結構高齡化、族群互動日益多元、網路資訊發展 快速、新興工作不斷增加、民主參與更趨蓬勃、社會正義的意識覺醒、生態永 續發展益受重視、全球化與國際化帶來的轉變等,使得學校教育面臨諸多挑戰

(教育部,2014b),新的一波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民國 92 年 9 月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達成「階段性推動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之結論,希望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年限,將高中、高職及五專前三年 予以納入並加入統整,藉以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實力。民國 100 年,總統於元 旦宣示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同年 9 月行政院正式核定「十二年國民基本

3

教育實施計畫」,明訂民國 103 年 8 月 1 日全面實施。此次綱要研修乃就現行 課程實施成效進行檢視,並本於憲法所定的教育宗旨,盱衡社會變遷、全球化 趨勢,以及未來人才培育需求,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 導向之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培養具有終 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教育部,2014b)。

二、能力指標(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關係

九年一貫課程最大的特色是將原本分散的科目進行整合,期望教師能落實 協同教學,實施統整課程,讓各科的知識不再零散且重複性高,將相關的科目 橫向連結,整合在同一個「學習領域」。九年一貫強調教育必須給孩子帶得走 的能力,課程應建立在主題軸的核心素養之下針對各學習領域以螺旋式1的方式 規畫「能力指標」,依照不同學習階段安排合適的能力指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主軸,

以進行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考量領域/科目的理念 與目標,結合或呼應核心素養具體內涵,轉化及發展出「各領域/科目之核心 素養」及「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與「各領域/科 目學習重點」之間,需彼此呼應,雙向互動(教育部,2014b)。各領域/科目學 習重點由「學習表現」(即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兩個向度所組成。但如 有特殊情形者,得僅擇一採用。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的架構提供各領域/科目教 材設計的彈性,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對應關 係。學習表現重視認知、情意與技能之學習展現,代表該領域/科目的非「內 容」向度;而學習內容是該領域/科目重要的、基礎的內容,地方政府或出版 社得依其專業需求與特性將學習內容做適當的轉化,以發展適當的教材(教育

1 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為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J. S. Bruner)所提出,是指以與兒 童思維相符合的方式,及早將學科基本結構安排在課程中心位置,隨年級、程度提升,不斷將 學科基本結構加深、加廣,猶如螺旋般上升。

4

部,2014b)。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課程綱要總綱甫公布,各領域/科目的綱要正在如 火如荼地發展中,我國過去的課程經歷過「課程標準」的保守限制與「課程綱 要」的開放彈性,政府希望十二年國民教育能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融合兩者 的特色,因此,目前各領域/科目的綱要發展面臨最大的挑戰便是為學習表現

(原能力指標)找到其對應的學習內容,本研究的價值即是為綜合活動領域綱 要學習重點的發展提供參考與補充。

貳、研究動機

研究者的國中求學階段為課程標準的倒數第二屆,到民國 99 年大學畢 業,初次於國中任教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當時課程為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

一直到今年 103 學年度第一屆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上路,總共歷經了三個時 期。隨著即將在 107 年上路的新課程綱要的調整,課程規劃也隨之改變,故激 發研究者探討目前最新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的學習表現(能 力指標)要如何調整,以及新領綱草案學習表現其對應的學習內容要如何調 整。

一、探討新領綱草案的學習表現要如何調整

九年一貫課程自 2000 年推動以來,歷經了四次的變革,這十年來各界褒 貶不一,九年一貫強調的「鬆綁與專業自主」、「連貫統整」、「能力指標」等理 念,實施至今已出現理念鬆動或倒退的情況,國中領域自編教材的理想淪為分 科編書,賴以縱向貫串與橫向統整的能力指標卻在國中小現場遭受漠視或批判

(李坤崇,2011)。原先應該是以能力指標為目標來設計的課程活動,變成先 設計活動再去對應能力指標,本末受到了倒置,甚至不知道哪些能力指標被遺

5

漏了、沒有被融入課程。故研究者想探討綜合活動領域的當中與童軍相關的主 題軸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能力指標。

二、新領綱草案學習表現其對應的學習內容要如何調整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綜合活動領域依照領域的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 踐的能力」來發展出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 之下發展出能力指標。在九年一貫課程的「鬆綁與專業自主」理念之下,綜合 活動領域不明定課程的主題,開放教科書自由編輯,各出版者為了配合將童 軍、家政、輔導三科統整在綜合活動一科之中,用多樣化的活動將三科性質串 聯起來,綜合活動課確實與生活更加接近了,但逐漸消失的科目特色卻也受到 外界投以綜合活動課沒有專業的眼光。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結合課程標準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特色,繼續採用 學習表現(能力指標)為教學目標,希望發展出能與之對應的學習內容,為了 能夠回歸各科專業,當然,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師應該從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做 起,但面對包山包海的綜合活動課中央如果能給予更具體的方向,相信我國的 綜合活動課更能增加強度與深度,因此研究者欲探討新領綱草案中學習表現其 對應的學習內容要如何調整,亦是激發研究者探討的動機之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