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學習重點之研究-以國中童軍科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學習重點之研究-以國中童軍科為例"

Copied!
2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居澤 博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 學習重點之研究-以國中童軍科為例. 研究生: 范瀛方 撰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2) 謝誌 終於要畢業了!還記得在寫完論文的那一個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還記 得學位考試拿到口試委員通過簽名的那個午後,感動得難以言喻。還記得論文 修正後獲得指導教授首肯的那一刻,想大聲地說:「謝謝老師!」回顧這一段 碩士生生涯,從一開始的全職學生,中途休學去實習、考教甄,到後來成為老 師後復學重啟論文作業,才體會到一邊工作一邊寫論文的日子原來這麼辛苦, 如今我完成了,人生於此刻立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謝謝蔡居澤老師擔任我的論文指導教授,謝謝您在這段日子的指導,總是 給予我無盡的包容和許多工作上的鼓勵。謝謝顏妙桂老師與田耐青老師擔任我 的口試委員,給予我肯定,以及提供論文寶貴的修改建議。 謝謝臺灣師範大學,謝謝公領系,謝謝公領系所有的教授、助教和公領系 友,謝謝這個栽培我成長的地方。謝謝公領一條龍的俞任、阿翔、珍瑜、覺、 汪、曾爸,我的碩士生活因為有你們而精采。謝謝論文考試的幫手立旻、珮 華、筱茹,協助口試順利進行。謝謝所有研究受訪者教授、老師、學長姊。謝 謝學校同事的鼓勵與支持。 謝謝我的家人和俊賢,在這段寫論文的日子總是時時鞭策我、包容我、幫 助我、提供我心理上與食物上的滿足,讓我可以全心全意地完成它,我愛你 們!.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國中童軍科的 學習重點,為正在發展的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提供補充參考。本研究透過半 結構式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二種方式,訪問綜合活動領域的專家學者、非十二 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的綜合活動領域地方輔導團童軍專長教 師、和現職國中童軍教師各二位,合計共六名。. 本研究提出二項結論: 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國中童軍科學習表現的設定需 考量的原則:學習表現的文字敘寫單條內勿涵蓋過多學習結果、課程組織 須符合順序性、新領綱修改的部分應加以說明。據此,受訪者建議學習表 現修改五條,新增一條。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國中童軍科學習表現對應學習 內容的選擇需考量的原則:傳統童軍課程在新領綱不宜佔太多的內容、應 加入符合社會需求與國際議題的課程內容、應避免列入有實施障礙的課 程、學習表現對應學習內容的方式應彈性。據此,學習內容被受訪者建議 修改的學習表現共十八條。. 依據結論,分別對發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國中童 軍科學習重點,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為正在發展的新領綱提供補充參 考。. 關鍵字: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學習重點、綜合童軍科 I.

(4) A Study of the Learning Point i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in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Scout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as Sampl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scout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at the learning point i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in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Furthermore, it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researching team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as well.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two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Curriculum’s experts, and two of the scout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a local Integrative Activities consulting team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Moreover,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two of the school scout education teachers through focus groups interviewing. There are totally 6 samples in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 The considerations of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learning behavior i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in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are “the statements of the learning behavior should not have too much learning goals”, “the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sequence of the principle”, and “the modified contents in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s should be explain.” The researcher gathered 3 modified items and a new added item.. II.

(5) 2.. The considerations of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learning contents i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in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are “the traditional scout curriculum should not be included too much in new guidelines”, “the global and local new issues should be added in new guidelines”, “the obstacle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avoided”, and “the way that the learning content relates to the learning behavior should be flexible.” The researcher gathered 18 modified items of learning behaviors which the related learning contents wer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the purpose offers references to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researching team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The researcher would advi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point in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and further study of the Twelve-Year Public Education Program.. Key words: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learning point, scout education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III.

(6)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Abstract ............................................................................................................ II 目次 ................................................................................................................................. IV 圖表目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課程理論 ................................................................................................10.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綱要發展 ...........................................................16. 第三節. 中國與日本的綜合活動課程綱要現況 ..............................................59. 第四節. 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之相關研究...................................................7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82.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8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9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9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93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綜合活動新領域課程綱要之學習表現的建議調整. 內容 .........................................................................................................................93. IV.

(7)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教育綜合活動新領域課程綱要學習表現對應之學習內. 容的建議調整內容 ..............................................................................................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4 第一節. 結論 ....................................................................................................... 144. 第二節. 建議 ....................................................................................................... 152. 參考文獻 ....................................................................................................................... 154 中文部分 ............................................................................................................... 154 外文部分 ............................................................................................................... 158 附錄 ................................................................................................................................ 159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 159. 附錄二. 受訪教師基本資料表.......................................................................... 160. 附錄三. 訪談大綱 .............................................................................................. 162. 附錄四. 訪談記錄表 .......................................................................................... 192. 附錄五. 訪談資料檢核函 .................................................................................. 193. 附錄六. 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國小階段的學習重點 ............................ 194. V.

(8) 圖表目次 一、. 表次. 表 2-2-1. 97 年《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 架構……………………………………………………….………………………………………………18. 表 2-2-2. 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新領綱之內涵架構………………………………..………25. 表 2-2-3. 83 年《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之教材綱要……………..…………….27. 表 2-2-4 97 年《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與十二項核心 素養之關係……………………………………………………………………………………….…..39 表 2-2-5. 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新領綱國中階段的學習重點…………………………….43. 表 2-2-6. 十二年國教新領綱國中階段核心素養具體內涵……………………..…….…..54. 表 2-4-1. 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之相關研究整理表……………………………………..…72. 表 2-4-2. 童軍教育內涵適合編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主題軸看法………….……..79. 表 3-2-1. 訪談對象一覽表………………………………………………………………………..…………87. 表 3-5-1. 訪談對象和訪談問記錄編碼.……………………………………………………..……….92. 表 4-1-1. 學習內容與建議調整內容對照表……………………………………………..………..94. 表 4-2-1. 學習表現對應之學習內容與其建議調整內容對照表……………………….105. 二、. 圖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84. 圖 3-4-1. 研究步驟圖……………………………………………………………………………………..……90. VI.

(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國中童軍科的 學習重點,首先思考目前最新版本的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的學習表現(原能力指 標)要如何調整,其次探討與修改後的學習表現對應之國中童軍科的學習內容 要如何調整,為正在發展的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提供補充參考。本章共有四 節,依序分別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重要名詞釋義以及研究範 圍與限制等四部分詳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頒布,到 103 學年度開始實施以來,教育 部持續在進行新課程綱要的研議。本研究背景包括從課程標準到課程綱要的演 變,以及能力指標(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關係。. 一、從課程標準到課程綱要的演變 我國的中小學課程決策由教育部負責修訂、公布及實施監督(黃光雄, 1990),課程標準的概念始於民國 18 年,政府訂定國家課程規範,其後歷經數 次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務求課程能與時俱進(教育部,2014),形式上力求 格式統一、內容上加強科目的統整與連貫,各個有關的學校必須依照課程標準 的內容去進行教育工作。 課程發展是一種斷續增進的決定過程(黃政傑,1991)。1990 年代左右, 隨著政治解嚴與社會開放,民間對教育鬆綁與教育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政府 推動教育改革的決心也日益積極(秦夢群,2004)。然而標準與彈性有其兩難. 1.

(10) 之處,標準之下統一的教學內容,原本的美意是能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讓全國 各地學生都能獲得相當程度的教育品質,但卻也限制了潛能的發展,造成人民 思想一元化,標準若變成了「標準化」,每個學校都以達到標準為最終目標, 則所有該出現的變化或多元現象,一概消失,教育便僵化了。建立標準是有利 於教育的,但標準與彈性如何拿捏,一直是課程設計者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黃政傑,1991)。 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社會的來臨,以期提升國民的素質及國家競爭 力,政府於民國 92 年頒布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2003),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國民中學教科書正式揮別過去根據《國民中學課 程標準》 (教育部,1994)之下統一編印的「國定本」時代,從原本制式化、 統一化的「課程標準」,調整成有彈性、更多元、讓各校得以發展特色、和教 師得以充分展現專業自主的「課程綱要」。九年一貫課程乃臺灣教育史上的重 大變革,其強化了「鬆綁」與「專業自主」的理念(李坤崇,2011)。其課程 架構、內容與發展歷程上都與傳統課程標準有所差異,課程的發展朝向民間教 育改革團體和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詢報告書》所提出的建議,致力促進課程 的改革、決策的鬆綁,凸顯綱要發展歷程中活潑、多元與彈性的樣貌(歐用 生,2009)。然而,如何紓解過度的升學壓力、落實五育均衡的教育,以及近 年新興議題─少子女化、人口結構高齡化、族群互動日益多元、網路資訊發展 快速、新興工作不斷增加、民主參與更趨蓬勃、社會正義的意識覺醒、生態永 續發展益受重視、全球化與國際化帶來的轉變等,使得學校教育面臨諸多挑戰 (教育部,2014b),新的一波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民國 92 年 9 月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達成「階段性推動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之結論,希望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年限,將高中、高職及五專前三年 予以納入並加入統整,藉以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實力。民國 100 年,總統於元 旦宣示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同年 9 月行政院正式核定「十二年國民基本 2.

(11) 教育實施計畫」,明訂民國 103 年 8 月 1 日全面實施。此次綱要研修乃就現行 課程實施成效進行檢視,並本於憲法所定的教育宗旨,盱衡社會變遷、全球化 趨勢,以及未來人才培育需求,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 導向之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培養具有終 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教育部,2014b)。. 二、能力指標(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關係 九年一貫課程最大的特色是將原本分散的科目進行整合,期望教師能落實 協同教學,實施統整課程,讓各科的知識不再零散且重複性高,將相關的科目 橫向連結,整合在同一個「學習領域」。九年一貫強調教育必須給孩子帶得走 的能力,課程應建立在主題軸的核心素養之下針對各學習領域以螺旋式1的方式 規畫「能力指標」,依照不同學習階段安排合適的能力指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主軸, 以進行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考量領域/科目的理念 與目標,結合或呼應核心素養具體內涵,轉化及發展出「各領域/科目之核心 素養」及「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與「各領域/科 目學習重點」之間,需彼此呼應,雙向互動(教育部,2014b)。各領域/科目學 習重點由「學習表現」(即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兩個向度所組成。但如 有特殊情形者,得僅擇一採用。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的架構提供各領域/科目教 材設計的彈性,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對應關 係。學習表現重視認知、情意與技能之學習展現,代表該領域/科目的非「內 容」向度;而學習內容是該領域/科目重要的、基礎的內容,地方政府或出版 社得依其專業需求與特性將學習內容做適當的轉化,以發展適當的教材(教育. 1. 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為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J. S. Bruner)所提出,是指以與兒 童思維相符合的方式,及早將學科基本結構安排在課程中心位置,隨年級、程度提升,不斷將 學科基本結構加深、加廣,猶如螺旋般上升。 3.

(12) 部,2014b)。.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課程綱要總綱甫公布,各領域/科目的綱要正在如 火如荼地發展中,我國過去的課程經歷過「課程標準」的保守限制與「課程綱 要」的開放彈性,政府希望十二年國民教育能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融合兩者 的特色,因此,目前各領域/科目的綱要發展面臨最大的挑戰便是為學習表現 (原能力指標)找到其對應的學習內容,本研究的價值即是為綜合活動領域綱 要學習重點的發展提供參考與補充。. 貳、研究動機 研究者的國中求學階段為課程標準的倒數第二屆,到民國 99 年大學畢 業,初次於國中任教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當時課程為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 一直到今年 103 學年度第一屆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上路,總共歷經了三個時 期。隨著即將在 107 年上路的新課程綱要的調整,課程規劃也隨之改變,故激 發研究者探討目前最新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的學習表現(能 力指標)要如何調整,以及新領綱草案學習表現其對應的學習內容要如何調 整。. 一、探討新領綱草案的學習表現要如何調整 九年一貫課程自 2000 年推動以來,歷經了四次的變革,這十年來各界褒 貶不一,九年一貫強調的「鬆綁與專業自主」、「連貫統整」、「能力指標」等理 念,實施至今已出現理念鬆動或倒退的情況,國中領域自編教材的理想淪為分 科編書,賴以縱向貫串與橫向統整的能力指標卻在國中小現場遭受漠視或批判 (李坤崇,2011)。原先應該是以能力指標為目標來設計的課程活動,變成先 設計活動再去對應能力指標,本末受到了倒置,甚至不知道哪些能力指標被遺. 4.

(13) 漏了、沒有被融入課程。故研究者想探討綜合活動領域的當中與童軍相關的主 題軸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能力指標。. 二、新領綱草案學習表現其對應的學習內容要如何調整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綜合活動領域依照領域的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 踐的能力」來發展出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 之下發展出能力指標。在九年一貫課程的「鬆綁與專業自主」理念之下,綜合 活動領域不明定課程的主題,開放教科書自由編輯,各出版者為了配合將童 軍、家政、輔導三科統整在綜合活動一科之中,用多樣化的活動將三科性質串 聯起來,綜合活動課確實與生活更加接近了,但逐漸消失的科目特色卻也受到 外界投以綜合活動課沒有專業的眼光。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結合課程標準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特色,繼續採用 學習表現(能力指標)為教學目標,希望發展出能與之對應的學習內容,為了 能夠回歸各科專業,當然,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師應該從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做 起,但面對包山包海的綜合活動課中央如果能給予更具體的方向,相信我國的 綜合活動課更能增加強度與深度,因此研究者欲探討新領綱草案中學習表現其 對應的學習內容要如何調整,亦是激發研究者探討的動機之一。. 5.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之學習重點─ 以國中童軍科為例,本節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目的,第二部分 則根據研究目的形成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之學習重 點─以國中童軍科為例。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當中國中童軍科的學 習表現(原能力指標)需要調整的內容與調整原則。 二、探討新領綱修改後的國中童軍科學習表現所對應的學習內容需要調整的內 容與調整原則。.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形成研究問題如下: 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當中國中童軍科的學習表 現(原能力指標)需要調整的內容與調整原則有哪些? 二、新領綱修改後的國中童軍科學習表現對應的學習內容需要調整的內容與調 整原則有哪些?. 6.

(1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為釐清本研究各項之概念,以便於結果之分析與討論,以下將針對本研究 重要名詞加以說明。. 壹、綜合活動領域 本研究所指綜合活動領域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八大領域之一,探討的 部分為第四學習階段,即國民中學階段,此階段包括家政、童軍、輔導等科 目。綜合活動領域源起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而十二年國教的綜合活動領域總目標在培養學生具備「價值探索、經驗 統整與實踐創新」的能力,以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落 實社會與環境關懷,達成個人身心靈健全,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追求幸福的 生活,進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自然的永續發展(教育部,2015)。. 貳、課程綱要 本研究所稱課程綱要係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之課程綱要, 內容包括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時間分配及科目組合、核心素養、學習重點、 實施要點等。. 參、學習重點 本研究所指學習重點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當中揭示的各領 域/科目學習重點,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由「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個 向度所組成,但如有特殊情形者,得僅就「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擇一採 用。學習重點用以引導課程設計、教材發展、教科書審查及學習評量等,並配 合教學加以實踐。學習重點係由該領域/科目理念、目標與特性發展而來,其 7.

(16) 需能展現該領域/科目的具體內涵,並能呼應該領域/科目核心素養(教育部, 2014a)。. 肆、學習表現(能力指標) 本研究所指學習表現為原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使用之專有名詞「能力指 標」 ,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更名為學習表現。能力指標(學習表 現)係指將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轉化為可以觀察評量的具體數據(李坤 崇,2011),藉以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表現(能力指標)是強調以學習 者為中心的概念,重視認知、情意與技能之學習展現,代表該領域/科目的非 內容向度,應能具體展現或呼應該領域/科目的核心素養(教育部,2014a)。. 伍、學習內容 本研究所指學習內容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各領域/科目學習重 點之下的學習內容,其需能涵蓋該領域/科目之重要事實、概念、原理原則、 技能、態度與後設認知等知識。學習內容是該領域/科目重要的、基礎的內 容,學校、地方政府或出版社得依其專業需求與特性,將學習內容做適當的轉 化,以發展適當的教材(教育部,2014a)。. 8.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各領域/科目綱要發展,同步 進行研究,期能為綜合活動新領域綱要之國中童軍科提供補充參考。茲將本研 究的範圍與限制敘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為我國綜合活動領域的專家學者、綜合活動領域童軍專長地 方輔導團員、及現職國中童軍科教師,從三個母群當中各選出二位進行研究, 其中綜合活動領域專家學者和綜合活動領域童軍專長地方輔導團員進行訪談, 現職童軍科教師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由於國內研究綜合活動領域的專家學者人 數較少,故本研究的受訪對象將請新課綱研修小組之專家學者推薦對綜合活動 領域課程熟悉的專家學者,以及非新領域課程綱要之研修小組成員並足以代表 綜合活動領域之地方輔導團和現職國中童軍教師之人選,再由研究者調查被推 薦人的受訪意願,選取最終的研究對象。. 貳、研究限制 由於本研究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各領域/科目綱要發展同步 進行,時程會受到領域綱要發展之影響,故研究時間與內容都必須密切跟隨研 修小組的最新進度,以確保本研究能及時提供領域綱要發展之參考與補充。此 外,受限於時間有限、研究經費與人力不足,故本研究受訪者僅有六位,其中 二位專家學者的部分考量綜合活動領域童軍專長的專家學者人數較少,為了能 夠獲得更符合研究目的的建議,無法完全排除研修小組的身分,故專家學者之 一為現任研修小組成員;而另外四位地方輔導團與現職童軍教師受訪者則以臺 中市教師為主,僅能收集到地區性的意見。 9.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課程理論. 壹、課程的層次 課程存在許多層次,美國課程學者古德拉(Goodlad)將課程依層級由上而 下的順序分為五個層次(黃光雄,楊龍立,2000;方德隆,2005;黃政傑, 2008;黃光雄,蔡清田,2015):. 一、理想課程(ideal curriculum) 理想課程又稱作理念課程、意識形態課程,意指學校及教育體系外,社會 層次及學者專家所持之見解、理想和企圖。例如政府、基金會和特定利益團體 成立委員會,探討課程問題,彙集他們認為對學生最有用的內容,提出課程改 革新方向。理想課程反映了某些價值觀念或特殊利益團體的課程理想,理想課 程是否具有影響力,端視其建議能否被採納,並付諸實施而定。. 二、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正式課程意指理想課程經過修正、整合,以至於較能適應各地區、各教育 體系或學校之需求,由國家或地方政府核准,正式成為文件上敘明的課程。例 如:課程標準(綱要)、課程指引、教科書等。. 三、知覺課程(perceived curriculum) 知覺課程意指學校教師對於正式課程加以解釋後所認定的課程。正式課程 不見得被所有人所接受,知覺課程可以說是存在個人心中的課程,是預期的課 程。課程的執行者─教師不一定能把握到正式課程之精神、要求與重點,對於 正式課程也有不同的論釋,故教師面對正式課程的觀點及態度也會影響課程內. 10.

(19) 容的選擇及教學。比較教師與家長對於課程的認知差異,有助於瞭解學校與社 區之間的關係。. 四、運作課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 運作課程係指教師在教學時實際執行的課程。教師所知覺的課程,其表現 出來的又與教學前知覺的有落差,尤其是教學涉及與學生的互動及環境的配 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區分教學的內容與教學的方法,因此教師真正教學中 運作的才稱為運作課程。. 五、經驗課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經驗課程又可稱作實現的課程,係指學生實際學習或經驗的課程。學生在 教學中形成之經驗課程與教師真正運作的課程未必切合,因為學生會在學習中 尋找自己的意義,形成自己獨特的經驗。. 貳、課程目標的敘寫 課程目標如果敘寫不當,不但對於課程和教學沒有指引作用,反而白白浪 費尋找目標所花的種種努力。泰勒(R. W. Tyler)指出,通常在界定「內容」 層面時,課程設計人員所遭遇的困難較少,因為內容標題上的抽象語詞較少。 但是「行為」層面則不然,行為的標題諸如批判性思考、社會態度、欣賞、敏 感度、適應等,很難找到具體而且一致同意的定義(黃政傑,2008)。葛隆蘭 (N. E. Gronlund)提出兩點目標敘寫常犯的錯誤,其一為「就學習歷程而非學 習結果敘述」,例如:學習氣象圖上的符號,可以是「回憶」、「指出」、「繪 製」、「使用」等。其二為「一個目標中包含太多學習結果」,例如:「知道科學 方法並有效地應用」,不如「使用適當的實驗程序解決問題」為適當(黃政 傑,2008)。 目標的功用在於指名方向與重點,目前課程與教學學界對於課程目標的敘 11.

(20) 寫有一些共識,黃光雄、楊龍立(2000)將學者們對目標敘寫的觀點整理如 下: 一、依課程實施之時間長度、空間範圍及層次,決定目標的具體程度。 二、上位目標(宗旨及目的)較廣泛與抽象,下位目標較明確與具體。 三、依課程實施之時間長度及目標具體程度來決定目標數量。 四、目標有階層時,可予以編號,以使目標便於辨識。 五、目標應兼顧認知、技能及情意三大領域,不宜集中認知領域。 六、目標具體依目標分類法敘寫,宜分布在不同層次,不宜侷限在低層次。 七、運用雙向分析表對目標之內容與行為(或活動)進行整體規劃。 八、目標指出學生之行為表現而非教師行為或內容重點。 九、目標最好只有一項結果、行為表現(或活動)。. 參、課程組織的規準 課程學者對於課程組織的規準有不同見解,以下針對常見的順序性、繼續 性、統整性三者加以探討(黃光雄,楊龍立,2000;方德隆,2005;黃政傑, 2008;黃光雄,蔡清田,2015):. 一、順序性 順序性又稱作程序性、次序性,根據泰勒的說法,係指「每一繼續的經驗 雖建立在前一經驗之上,但應對同一題材作更廣、更深的處理。」即課程的 「深度」範圍之內的垂直組織原則,由單純到複雜、由熟悉到不熟悉、由具體 到抽象。. 二、繼續性 繼續性又稱作重複性,係指課程中包含的因素在不同學習階段予以重複。 即課程組織的「廣度」範圍之內的水平組織。課程重複地出現不僅是為了要加 12.

(21) 強學習者學它的效果,也是因為要靠它來學習其他的內容。但是過多不必要的 重複和繼續只是占了課程和學習寶貴的時間,且延緩了學生學習的進度,因此 妥善的評估是否要使課程內容繼續及重複的出現,亦考驗了課程設計者的智 慧。. 三、統整性 統整性是把課程當中各種不同的學習經驗與課程內容之間,建立適當的關 聯,以及統合分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狀態,以企圖達到最大的學習 累積效果,換言之,統整性係指課程經驗「橫」的聯繫之水平組織,可用於科 目與科目之間、理論與實際之間、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之間,也可用於認知、 技能與情意之間。. 肆、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 課程學者對於課程內容提出不同的選擇原則與規準,黃政傑(2008)舉出 九項內容選擇的原則:目標、範圍、重要性、正確性、難度、實用、缺乏、彈 性、資源和時間。黃光雄、楊龍立(2000)則指出五項原則:需求與目標、知 識本身、社會、學生、時間與資源。黃光雄、蔡清田(2015)列舉六項課程選 擇的規準:內容的有效性與重要性、可學習性、適合於學生的需求及興趣、廣 度與深度的平衡、能達成範圍寬廣的課程目標、與社會相互一致。 綜合這些學者的見解,我們可以歸納出幾項共同選擇課程的原則,包含: 符合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本身的重要性、符合學生的需求與興趣、難度與廣度 必須循序漸進、課程範圍應符合學習時間、能與社會接軌等。. 伍、能力本位的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試圖鬆動原有權力結構,其中運用不少課程理念,而有四項. 13.

(22) 是「最受矚目與爭議最大的」,即統整課程、學校本位、能力本位、留白課 程,以下針對「能力本位」進行理論基礎的探討(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 2010)。 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最主要的訴求是「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這句話 便揭示了這波課程改革將以能力本位為核心概念,簡言之,能力本位是出於 「反知識本位」、「反菁英教育」的想法,過去國中小課程較有利於社會菁英之 培養,規劃出的課程內容較著重知識性,忽略經驗性,不夠生活化(張芬芬, 陳麗華、楊國揚,2010)。 「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一詞早於 1970 年代即盛行於美國教育界 (黃政傑,1991),它是課程設計「科學化運動」的具體表現,臺灣當時亦跟 隨之(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2010)。所謂「能力」意旨「能夠勝任某一 工作」,或者是「擁有從事某一工作必備之知識、技能與態度等」。因此能力不 是知識的同義詞,而是能實行或從事。能力本位的教學是目標導向的(goaloriented),強調的是一套以「能力」為核心的課程與教學模式(黃政傑, 1991),而「能力」係經科學分析而得、清晰且詳盡的一套表現於外的行為, 由於學習者學習速率快慢不一,能力本位的教學亦講求個別化的學習。在能力 本位的教學中,教學評鑑結果的解釋是採用「標準參照」,而不是「常模參 照」的,所體現的正是當時美國教育界的主流思潮:「講效率、重目標、愛精 準、論成果」的技術層次(黃政傑,1991)。而臺灣的九年一貫課程,雖然也 採用「能力本位」一詞,但與 1970 年代的能力本位不盡相同,兩者相似處是 均強調學生應習得「活能力」。唯九年一貫課程所謂的「能力」更強調「基本 能力」,因此較為抽象、概括,不像 1970 年代那樣具體、詳盡;最大的差異是 背後的價值觀已大大翻轉,由「講效率」走向「講效果」,「重目標」走向「兼 重目標」,「愛精準」走向「愛彈性」,「論成果」走向「論歷程」;落實在課程 設計時,九年一貫課程所列「能力」雖是教材規劃的參考依據,但因較為基 14.

(23) 礎、概括,相對而言,也就較具彈性與開放性,給予教材規劃者較大的課程詮 釋空間(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2010)。. 陸、總結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國中童軍科之 學習重點,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學習表現即為學習目標,本節 藉由探討與課程綱要核心概念相關的課程層次、目標、組織、內容選擇以及能 力本位的教育,促進訪談時與受訪對象之間的對話,並且將訪談內容與上述理 論相互驗證,以提供課綱研修之參考。. 15.

(24)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綱要發展.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一詞首度出現於 1998 年 9 月 30 日公布的「國民教 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教育部,1998),為九年一貫課程的新興領域 (李坤崇,2011)。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前後總共歷經三次變革,第一次是 2000 年 9 月 30 日公布的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 2000),第二次是 2003 年 1 月 15 日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3),第三次是 2008 年 5 月 23 日修訂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 貫課綱要》(教育部,2008)。隨著總綱的變革,三次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變 革均伴隨著部份理念的演變與當時情境的省思(李坤崇,2011)。2014 年 11 月,教育部正式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 2014b),各領域的新課程綱要研修工作也隨之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綜合活動領 域的新課程綱要(草案)也已經研擬出部分內容。 茲將綜合活動領域的三次變革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新課程 綱要(草案)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主題軸、能力指標、核心素養(指定內 涵)、教材編選原則等六方面作探討與比較。 為了便於本章之說明與理解,以下根據教學現場習慣用語和教育部官方用 詞,將 2000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2000)簡稱為 90 年暫綱,2003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3)簡稱為 92 年課綱,2008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8)簡稱為 97 年課綱,2015 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 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草案)(教育部,2015)簡稱為新領綱。. 16.

(25) 壹、基本理念變革與比較 一、90 暫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 綜合活動領域的 90 暫綱提出四項基本理念: (一) 提供反思訊息:綜合活動課程提供學習者獲得直接經驗的機會,使學 習者檢證知識與體會意義,也將「學生是否能將所瞭解的、所感受 的、所熟練的知能實踐於生活中」的信息,提供給教育系統作為反思 的參考,使教育系統與學校能掌握學生「實踐」情況,以作為調整現 有各領域課程綱要或學校課程計畫之參考,使之更趨近知行合一的理 想教育目標。 (二) 擴展學習經驗:綜合活動課程讓學生以多種感官協調行動,提供他們 在學校中擁有一個更為開放的、多面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擴大了信息 選擇的方式、範圍與內容,並增加建構個人意義與實踐知識的機會。 (三) 推動整體關聯:綜合活動課程具有與其他六大學習領域同等份量的基 本時數,提供學校統整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 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之認知、情意與技能等學習內容的機會。綜合活 動課程不僅推動學校規劃各學習領域相互關聯課程,也協助學生瞭解 與實踐整體性的重要。 (四) 鼓勵多元自主:「發展學校特色」係此次九年一貫課程規劃所欲達成 的目標之一。因此,各校可依學校實際的需求,自行發展具有特色的 綜合活動課程;此外,各校綜合活動課程可由其獨特設計中,提供學 生發展個人興趣、專長、需求的學習機會,藉由活動的多樣性,提供 學生多元自主的學習(教育部,2000)。. 二、92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17.

(26) 綜合活動領域的 92 課綱的基本理念指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綜 合」是指萬事萬物中自然涵融的各類知識,「活動」是指兼具心智與行為運作 的活動,一個人對所知的萬事萬物要產生更深入的認識,需透過實踐、體驗與 省思,建構內化的意義(教育部,2003)。上述釐清「綜合活動」的意義,闡 述此學習領域與其他六大領域的差別在於著重實踐、體驗與省思,建構內化意 義的歷程(李坤崇,2011)。. 三、97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綜合活動領域的 97 課綱的基本理念指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旨在善用知 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 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 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教育部,2008b)。為落實上述理念,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如表 2-2-1。. 表 2-2-1 97 年《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四大 主題軸. 十二項 核心素養. 自我發展. 生活經營. 社會參與. 保護自我與環境. 自我探索. 生活管理. 人際互動. 危機辨識與處理. 自我管理. 生活適應與創新 社會關懷與服務. 戶外生活. 尊重生命. 資源運用與開發. 環境保護. 尊重多元文化.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頁 1)。臺北市:作者。. 18.

(27) 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 綜合活動領域秉持「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生活 經驗,透過「核心素養」的落實,各教育階段學科內涵的連貫與跨領域/科目 間的統整,引導學生進行體驗、省思、實踐與創新等學習活動,建構內化意 義,涵養利他情懷(教育部,2015)。. 五、比較分析 90 暫綱雖然以闡述綜合活動的四項基本理念來揭示綜合活動領域的意義, 但其內容並未釐清綜合活動的「意義」,而著重在說明綜合活動的「功能」,學 者李坤崇(2011)認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雖然闡述綜合活動 理念,卻衍生出綜合與活動意義不清,以及學校本位課程混淆等疑惑。 因此,92 課綱於基本理念第一句話便說明「綜合」是指萬事萬物中自然涵 融的各類知識,「活動」是指兼具心智與行為運作的活動,並表示綜合活動需 透過實踐、體驗與省思以建構內化的意義,落實綜合領域設置的教育理念。學 者田耐青與張景媛(2003)指出,如果只進行活動而沒有引導出活動的意義, 就不算是綜合活動的活動。 92 課綱雖具體指出教學方法,但卻缺乏明確的內涵架構,使得領域發展茫 然,學校本位化、議題化與配課化日益嚴重(李坤崇,2011)。為突破此困 境,97 課綱列出綜合活動的四大主題軸和及對應的十二項核心素養,並以「培 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為課程總目標,因此更易於向教師、家長說明綜 合領域的基本理念。另外,97 課綱對「綜合」的詮釋以「知識統整與協同教 學」取代 92 課綱的「萬事萬物中自然涵融的各類知識」,強調知識統整的綜 合、協同教學達成的統整與綜合,免於讓教師、家長誤認為綜合活動的內涵就 是萬事萬物(教育部,2008a)。 十二年國教新領綱提出「自發」、「互動」及「共好」的三大理念,比過去 19.

(28) 更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與主體性,並且期待學生在體驗、省思、實踐之後能有 創新的能力,即為布魯姆(Bloom)的認知目標分類的創造(Create)層次。. 貳、課程目標變革與比較 一、90 暫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 90 暫綱的課程目標強調基於實踐與統整的理念,本學習領域設定四大目標 如下: (一) 生活實踐:一般學習領域多分認知、技能、情意三類學習目標,其中 常以認知的比重最重;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則特別強調學生在真實生 活中的實踐能力,協助學生表現自我與檢證學習內容。 (二) 體驗意義: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 義,在體驗的省思過程中增進對自己的瞭解,並從中發現人生的意 義。 (三) 個別發展: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針對學生不同能力、興趣、需求設計多 元的活動,給予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四) 學習統整:學校成立「綜合活動課程小組」,以獨立的設計,運用校 內外資源,進行若干學習領域的統整設計(教育部,2000)。. 二、92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92 課綱的課程四大目標為: (一) 實踐體驗所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引領學習者透過活動中的實踐、獲 得直接體驗與即時反饋訊息,從過程中應用所知,增進對自己的了 解。 (二) 省思個人意義: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鼓勵學習者在所參與活動中,有從 容地表達並省思自己的體驗之時間與機會,也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 20.

(29) 活動的意義。 (三) 擴展學習經驗: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希望學習者以多種感官來體驗世 界,提供開放、多樣性的學習環境,以擴大訊息選擇的範圍、來源與 方式。 (四) 鼓勵多元與尊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藉由多元的活動,讓每一位學習 者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尊重他人的體驗,並同時鼓勵 學習者參與社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教育部,2003)。. 三、97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97 課綱的課程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總目標之下發 展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四大主題軸即 97 課綱的課程四大目標,如 下(教育部,2008b): (一) 促進自我發展:探索自我潛能與發展自我價值,增進自我管理知能與 強化自律負責,尊重自己與他人生命進而體會生命的價值。 (二) 落實生活經營: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並做有效管理,覺察生活中 的變化以創新適應,探究、運用與開發各項資源。 (三) 實踐社會參與:善用人際溝通技巧參與各項團體活動,服務社會並關 懷人群,尊重不同族群並積極參與多元文化。 (四) 保護自我與環境:辨識生活中的危險情境以解決問題,增進野外生活 技能並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或改善環境以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 新領域課程綱要的課程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價值探索、經驗統整與實 踐創新」的能力,以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落實社會與 環境關懷,達成個人身心靈健全,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追求幸福的生活,進 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自然的永續發展。基於上述理念,綜合活動領域具 21.

(30) 體的課程目標如下(教育部,2015): (一) 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發展自我潛能與自我價值,探索自我觀、人性 觀與生命意義,增進自主學習與強化自我管理,規劃個人生涯與促進 適性發展,進而尊重並珍惜生命,追求幸福人生。 (二) 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發展友善的互動知能與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 關係,培養團體合作與服務領導的素養,開發及管理各項資源,發揮 未來想像,經營與創新生活,並能省思生活美學議題,提升生活品 質,展現生活美感。 (三) 落實社會與環境關懷:辨識社會與環境中的各種挑戰與危機,發展思 辨能力與適切的處理策略,尊重多元文化,積極關懷人群與生態,養 成公民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並能參與戶外活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以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五、比較分析 由於 90 暫綱提出的四項目標無法充分說明「實踐、體驗與省思以建構內 化意義」的綜合活動基本理念(李坤崇,2011),於是 92 課綱的課程目標更深 入闡述,將基本理念充分融入課程目標當中,並且增加了鼓勵多元與尊重的目 標,期望學生能分享自我亦能尊重他人,同時鼓勵學習者參與社會及擔負自己 的責任。 為了修訂 92 課綱,辦理三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公聽會時,頗多 學者專家質疑 92 課綱的課程目標乃教學要領而非課程目標(李坤崇,2011)。 因此,修訂後的 97 課綱將 92 課綱的課程目標改為「教學要領」,在課程目標 新增本學習領域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總目標之下發展 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之下發展出能力指 標。. 22.

(31) 由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較九年一貫課程延伸了三年,綜合活動領域的 基本理念期望學生不僅能體驗、省思、實踐,更要能創新,因此將課程總目標 修訂為培養學生具備「價值探索、經驗統整與實踐創新」的能力。課程目標也 從四項縮減成三項,將原第三項目標實踐社會參與,和第四項目標保護自我與 環境合併在一起,成為新目標「落實社會與環境關懷」(教育部,2014b)。. 參、主題軸變革與比較 一、90 暫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與 92 課綱《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90 暫綱和 92 課綱均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分為四大主題軸:認識自我、生 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且均於綱要之附錄中說明四大主題軸及 其內涵,再從這二十項主題軸內涵之下發展出能力指標(教育部,2000, 2003)。茲將四大主題軸及其內涵分述如下: (一) 認識自我 1.. 探索自我潛能與肯定自我價值。. 2.. 尊重生命並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3.. 尋求自己在家庭與社區中的定位。. 4.. 尋求自己在文化與歷史中的定位。. 5.. 發展興趣、專長與終生學習的體認。. (二) 生活經營 1.. 注重日常生活衛生和營養,養成保健習慣。. 2.. 均衡工作、情感與休閒生活。. 3.. 重視家庭生活,發展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4.. 體驗大自然及培養野外生存技能。 23.

(32) 5.. 認識與規劃個人生涯。. (三) 社會參與 1.. 團體自治、負責與尊重紀律。. 2.. 發展人際關係並學習有效的人際溝通。. 3.. 發揮社會關懷,養成服務態度,實踐服務活動。. 4.. 認識社會資源,並能有效運用。. 5.. 尊重多元文化、建立國際觀。. (四) 保護自我與環境 1.. 辨識情境,學習自我保護。. 2.. 妥善運用空間,減低危險發生。. 3.. 抗拒誘惑、因應危機與解決問題。. 4.. 保護或改善環境,推動環境的永續發展。. 5.. 發揮互助精神,主動協助需要幫助的人、事、物。. 二、97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97 課綱從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之下發展四大主題軸與 十二項核心素養(教育部,2008b),分述如下,整理表格參閱表 2-1-1: (一) 自我發展 1.. 自我探索。. 2.. 自我管理。. 3.. 尊重生命。. (二) 生活經營 1.. 生活管理。. 2.. 生活適應與創新。. 3.. 資源運用與開發。. 24.

(33) (三) 社會參與 1.. 人際互動。. 2.. 社會關懷與服務。. 3.. 尊重多元文化。. (四) 保護自我與環境 1.. 危機辨識與處理。. 2.. 戶外生活。. 3.. 環境保護。. 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草案) 為落實十二年國民教育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綱要的理念:「綜合活動領域 秉持「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透過「核心 素養」的落實,各教育階段學科內涵的連貫與跨領域/科目間的統整,引導學 生進行體驗、省思、實踐與創新等學習活動,建構內化意義,涵養利他情 懷。」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發展出三個主題軸與十二個主題項目(教育部, 2015)如表 2-2-2。. 表 2-2-2 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新領綱之內涵架構 主題軸. 1.自我與生涯發展. 2.生活經營與創新. 3.社會與環境關懷. a.自我探索與成長. a.人際互動與經營. a.危機辨識與處理. b.自主學習與管理. b.團體合作與領導. b.社會關懷與服務. c.生涯規劃與發展. c.資源運用與開發. c.文化理解與尊重. d.尊重與珍惜生命. d.生活美感與創新. d.環境保育與永續. 主題項目. 25.

(34)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 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草案)(頁 5)。臺北市:作者。. 四、比較分析 90 暫綱與 92 課綱均將綜合活動領域分為四大主題軸:認識自我、生活經 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97 課綱將綜合活動領域分為自我發展、生活 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等四大主題軸,其中將 90 暫綱與 92 課綱的 「認識自我」改成「自我發展」,其餘維持不變。97 課綱於總目標之下發展四 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之下發展出六十九項能 力指標,將總目標、主題軸、核心素養及能力指標縱向連貫,環環相扣(李坤 崇,2011)。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將四個主題軸縮為三個主題 軸,詳細內容已於探討課程目標變革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肆、能力指標(學習表現)變革與比較 能力指標係編輯教材的依據、確立教學目標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前提、教師 實施教學評量的準則,以及基本學力測驗的基準(李坤崇,2011)。教育部於 1994 年修訂之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尚未有「能力指標」這個項目,而是以「教材 綱要」臚列出國中階段各學年應學習的內容。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之國中童軍科學習重點,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能力指標)和學習內 容,故於本項特別探討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之教材綱要內容。. 一、83 年《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 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之教材綱要以表格方式呈現如表 2-2-3:(接下 頁). 26.

(35) 表 2-2-3 83 年《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之教材綱要 第一學年 類別 壹、行善服 務. 綱要. 項目. 一、童軍精神. (一)諾言、規律、銘言的意義 與實踐 (二)小隊制度 1. 小隊編組:職務和分工 2. 小隊精神:隊名、隊. 教學 節數 11. 呼、隊歌、隊聲、隊徽 和隊誌 (三)童軍禮節. 備註 項目上 方有符 號 「△」 者,可 選擇實 施。. (四)操法 1. 基本動作:立正、稍 息、整隊、報數、原地 轉法、行進間轉法△ 2. 手號:集合、立正、稍 息、解散、馬蹄形、圓 形、縱隊、橫隊、安靜 和注意 3. 哨音. 貳、野外生 活. 一、童軍資訊. (一)世界童軍運動的起源與發 展 (二)童軍訓練的類別. 二、服務活動. (一)家庭服務 1. 分擔家務 2. 家庭防火逃生演練 (二)班級服務 1. 保持班級環境的整潔 2. 維持班級紀律與安全. 一、露營的基 本知識與 技能. (一)營地的選擇 (二)露營的裝備 (三)露營的計畫 1. 活動的準備 2. 活動的注意事項. 21. (續下頁) 27.

(36) 3. 活動後的處理 (四)觀察 1. 追蹤記號及野外追蹤技 巧 2. 街市觀察 3. 假案偵查 (五)結繩 1. 繩頭及繩索的整理方法 2. 平結、接繩結、縮短 結、雙半結、雙套結、 營繩結、瓶口結、袋口 結、活結、8 字結等常 用繩結的結法以及在露 營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六)野外炊事 1. 刀、斧、鋸的使用和維 護。 2. 野外建灶、生火、小隊 炊事和滅跡 (七)營火 1. 架柴與點火 2. 節目安排與進行 3. 活動的參與和領導 4. 營火的安與餘燼的處理 (八)營帳的搭架、拆收和保養 (九)露營的安全與衛生 1. 營地的安全 2. 飲水安全 3. 食物的調理和儲存 4. 拔營滅跡 (十)露營中的環保工作 二、戶外活動. (一)炊事實習 (二)隔宿露營. 28. (一)與 (二)全 學年各 至少舉 行一 次。 (續下頁).

(37) 第二學年 類別. 綱要. 壹、行善服務 一、童軍精神. 項目 (一)實踐諾言、規律、銘言 1. 積極參與小隊事務,善 盡小隊一份子的責任 2. 熱心參與班級及學校活 動,發揚榮譽精神 (二)參與社區活動 1. 敦親睦鄰、守望相助 2. 認識鄉里,維護鄉土文. 教學 節數. 備註. 9. 化 (三)敬愛國旗、關心國事 1. 知道國旗的正確使用及 保存方法 2. 國旗的製作△ 3. 關心國家大事. 貳、野外生 活. 二、童軍資訊. 我國童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三、服務活動. (一)學校服務活動的設計與實 施 (二)社區服務活動的設計與實. 學校服 務、社 區服務. 施 (三)宣慰服務活動的設計與實 施 (四)日常生活中災變處理的演 練. 或宣慰 服務全 學年至 少舉行 一次. 一、旅行的基 本知識與 技能. (一)旅行的種類與裝備旅行 1. 參觀旅行 2. 追蹤旅行 3. 採集旅行 4. 炊事旅行 5. 調查訪問旅行 6. 其他 (二)旅行的計畫 (三)方位. 23. 綜合旅 行可配 合露營 活動實 施,全 學年至 少舉行 一次 (續下頁). 29.

(38) 1. 指北針的使用 2. 利用太陽、星座推測方 向 3. 時錶測方位 4. 利用自然物或其他方法 推測方位 (四)繩結 1. 牧童結、繫木結、槓桿 結、方回結、十字結、 剪立結等常用繩結的結 法與應用 2. 簡易繩棍應用與營地建 設 (五)現代炊具的使用與維護 (六)旅行的安全 1. 有毒生物的辨識 2. 野外急救與搬運 (七)大地遊戲的設計與實施 (八)自然景觀的欣賞與維護 1. 國家公園 2. 風景特定區 3. 森林遊樂區 (九)人文環境的欣賞與維護 1. 名勝古蹟 2. 民俗文物 (十)旅行遊憩中的環境教育 二、戶外活動. 綜合旅行或露營活動. 綜合旅 行可配 合露營 活動實 施,全 學年至 少舉行 一次 (續下頁). 30.

(39) 第三學年 類別 壹、行善服 務. 貳、野外生 活. 綱要. 項目. 一、童軍精神. 世界公民的素養 1. 友誼 2. 和平. 二、童軍資訊. 童軍國際活動現況. 三、服務活動. (一)社會服務活動的設計與實 施 (二)響應並宣導促進全人類福 祉的活動. 一、戶外休閒 活動的基 本知識與 技能. (一)戶外休閒活動的種類、裝 備、方法與安全 1. 休憩性戶外休閒活動 (1) 登山、健行 (2) 單車旅行 (3) 賞鳥 (4) 垂釣 (5) 賞雪 (6) 滑草 (7) 其他 2. 冒險性戶外休閒活動 (1) 泛舟 (2) 海釣 (3) 潛水 (4) 衝浪 (5) 滑雪 (6) 溜冰 (7) 其他 (二)休閒活動的生涯規劃. 教學 節數. 備註. 4. 社會服 務全學 年至少 舉行一 次 28. 以上各 項休閒 活動之 教學, 除登山 必須講 授外, 其餘各 項,教 師可視 實際需 要、地 理環境 和教學 設備選 授。. (三)團康活動的設計與領導 (四)估測 1. 永備尺 2. 測距離 3. 測高度 (續下頁) 31.

(40) (五)繩結:稱人結、雙稱人 結、椅結、漁人結、鞦韆 結、貓爪結、背縴結等常 用繩結的結法與應用 (六)無具炊事 (七)氣象觀察 1. 閱讀天氣圖 2. 雲的變化 3. 自然現象與天氣變化 (八)通訊 1. 無線電對講機的使用 2. 雙旗通訊 3. 聲光通訊 4. 單旗通訊△ (九)野外求生 1. 山難的預防 2. 野外可食植物的辨識與 簡易烹調 3. 庇護所的尋找與搭建 4. 水源的尋找與濾水方法 5. 求生訊號 (十)地圖的應用 1. 讀圖的目的與方法 2. 地圖的使用 3. 繪製露營地區、旅行路 線或校園的簡圖 (十一) 戶外休閒活動的環境教 育 1. 野生動植物保育 2. 公害防治 (十二) 戶外活動的安全 1. 安全守則 2. 自然災害的防範 二、戶外活動. (一)無具炊事實習 (二)戶外休閒活動. 32. (一)全學 年至少舉 行一次配 合學學環 境及設施 (二)全學 年擇項實 施一次.

(41) 資料來源: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作者。. 二、90 暫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 綜合活動領域的能力指標編號有三碼「a-b-c」,其中「a」代表主題軸的編 號,「b」代表學習階段的編號, 「c」代表能力指標的流水編號。90 暫綱合計有 51 項分段能力指標如下(教育部,2000): (一) 認識自我 1-1-1. 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1-1-2. 說出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1-2-1. 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1-2-2. 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2-3. 舉例說明兩性的異同,並欣賞其差異。. 1-3-1. 欣賞並接納他人。. 1-3-2.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1-3-3. 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3-4. 舉例說明台灣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 動的體驗。. 1-3-5. 瞭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1-3-6. 瞭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1-4-1. 體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 1-4-2. 透過各式各類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4-3. 描述自己的文化特色,並分享自己對文化所建立的意義與價 值。. 1-4-4. 應用基本的外語能力,展現自己對國際的理解與文化的學習。. (二) 生活經營. 33.

(42) 2-1-1. 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1-2. 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 2-1-3. 蒐集並分享各類休閒生活的資料。. 2-1-4. 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2-2-1. 做好日常保健,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及一般禮儀。. 2-2-2. 操作一般的家庭工具及家電用品,參與家庭生活並增進與家人 互動品質。. 2-3-1. 參與家事,分享維持家庭生活的經驗。.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3-3.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4-1. 分享自己與家人溝通的方式,並體驗經營家庭生活的重要。. 2-4-2. 規劃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並學習野外生活的能力。. 2-4-3. 規劃並準備自己升學或職業生涯,同時瞭解自己選擇的理由。. (三) 社會參與 3-1-1.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並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 驗。. 3-1-2. 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3-2-1. 參與各類團體自治活動,並養成負責與尊重紀律的態度。. 3-2-2. 參加各種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 並願意與人溝通。. 3-2-3. 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的心得。. 3-2-4. 認識鄰近機構,並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 3-3-1. 認識參與團體自治活動應具備的知能,並評估自己的能力。. 3-3-2.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3-3-3. 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及他人。 34.

(43) 3-3-4.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3-4-1. 體會參與各類團體活動的意義,並練習改善或組織團體活動的 知能。. 3-4-2. 學習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 3-4-3. 蒐集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瞭解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 備的能力。. (四) 保護自我與環境 4-1-1. 觀察住家和學校週遭環境,並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 4-1-2. 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並說明如何安排空間。. 4-1-3.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4-2-1. 辨識各種人為的危險情境,並演練自我保護的方法。. 4-2-2. 瞭解空間的妥善運用可以減低危險的發生。. 4-2-3. 瞭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學習抗拒誘惑。.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4-3-1. 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並實際演練如何應對。. 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 環境。. 4-4-1. 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 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4-4-2. 分析各種人為和自然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擬定並執行 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三、92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92 課綱的能力指標編號含意與 90 課綱相同,合計有 51 項分段能力指標如 下(教育部,2003):. 35.

(44) (一) 認識自我 1-1-1. 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1-1-2. 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1-2-1. 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1-2-2. 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2-3. 舉例說明兩性的異同,並欣賞其差異。. 1-3-1. 欣賞並接納他人。. 1-3-2.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 1-3-3. 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3-4. 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動的 體驗。. 1-3-5. 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1-3-6.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1-4-1. 體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 1-4-2. 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4-3. 描述自己的文化特色,並分享自己對文化所建立的意義與價 值。. 1-4-4. 應用多元的能力,展現自己對國際文化的理解與學習。. (二) 生活經營 2-1-1. 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1-2. 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 2-1-3. 蒐集相關資料並分享各類休閒生活。. 2-1-4. 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2-2-1. 做好日常保健,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及一般禮儀。. 2-2-2. 操作一般的家庭工具及家電用品,參與家庭生活並增進與家人 36.

(45) 互動品質。 2-3-1. 參與家事,分享個人維持家庭生活的經驗。.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3-3.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2-4-1. 覺察自己與家人溝通的方式,並體驗經營家庭生活的重要。. 2-4-2. 規劃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並學習野外生活的能力。. 2-4-3. 規劃並準備自己升學或職業生涯,同時了解自己選擇的理由。. (三) 社會參與 3-1-1.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並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 驗。. 3-1-2. 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3-2-1. 參與各類團體自治活動,並養成負責與尊重紀律的態度。. 3-2-2. 參加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並能表達自我以及 與人溝通。. 3-2-3. 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的心得。. 3-2-4. 認識鄰近機構,並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 3-3-1. 認識參與團體自治活動應具備的知能,並評估自己的能力。. 3-3-2.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3-3-3. 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及他人。. 3-3-4.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3-4-1. 體會參與團體活動的意義,並嘗試改善或組織團體活動。. 3-4-2. 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 3-4-3. 認識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了解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備的 能力。. 37.

(46) (四) 保護自我與環境 4-1-1. 觀察住家和學校週遭環境,並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 4-1-2. 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安全的環境。. 4-1-3.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4-2-1. 辨識各種人為的危險情境,並演練自我保護的方法。. 4-2-2. 妥善運用空間,減低危險的發生。. 4-2-3. 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學習抗拒誘惑。.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4-3-1. 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並實際演練如何應對。. 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 環境。. 4-4-1. 覺察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 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4-4-2. 分析人為和自然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擬定並執行保護 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四、97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97 課綱的能力指標編號含意延續 90 暫綱及 92 暫綱的格式,97 課綱首次 將能力指標與十二項核心素養相互對應,能力指標也增加到六十九項,以下以 表格方式呈現分段能力指標與十二項核心素養的關係:(接下頁). 38.

(47) 表 2-2-4 97 年《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與十二項核心素養之關係 主題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核心素養 軸 (1-2 年級) (3-4 年級) (5-6 年級) (7-9 年級) 自我探索 1-1-1 1-2-1 1-3-1 1-4-1 探索並分享對 欣 賞 並 展 現自 欣賞並接納他 探索自我發展 自 己 以 及 與 自 己的長處,省思 人。 的過程,並分享 己 相 關 人 事 物 並接納自己。 1-3-2 個人的經驗與 的感受。 1-2-2 參與各項活動,感受。 1-1-2 參 與 各 式 各 類 探 索 並 表 現 自 1-4-2 區 辨 自 己 在 班 的活動,探索自 己 在 團 體 中 的 展現自己的興趣 級 與 家 庭 中 的 己 的 興 趣 與 專 角色。 與專長,並探索 行為表現。 長。 自己可能的發 展方向。 自我管理 1-1-3 1-2-3 1-3-3 1-4-3 自我 體 會 自 己 分 內 辨 識 與 他 人 相 探 究 自 我 學 習 掌握資訊,自己界 發展 該做的事,並身 處 時 自 己 的 情 的方法,並發展 定學習目標、製 體力行。 緒。 自 己 的 興 趣 與 定學習計畫並執 專長。 行。 1-3-4 1-4-4 覺察自己的壓 適當運用調適 力來源與狀態,策 略 來 面 對 壓 並能正向思考。力處理情緒。 尊重生命 1-1-4 1-2-4 1-3-5 1-4-5 體會、分享生命 觀 察 自 然 界 的 覺 察 生 命 的 變 體 會 生 命 的 價 降 臨 與 成 長 的 生 命 現 象 與 人 化與發展歷程。值,珍惜自己與 感受。 的關係。 他人生命,並協 助他人。 生活管理 2-1-1 2-2-1 2-3-1 2-4-1 經常保持個人 實踐個人生活 規劃個人運用 妥善計劃與執 的整潔,並維護 所需的技能,提 時間、金錢,所 行 個 人 生 活 中 班 級 與 學 校 共 升生活樂趣。 需 的 策 略 與 行 重要事務。 生活 同 的 秩 序 與 整 2-2-2 動。 2-4-2 經營 潔。 覺察不同性別 探討人際交往 者在生活事務 與未來家庭、婚 的異同,並欣賞 姻的關係。 其差異。 (續下頁). 3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viding different modes of support in learning tasks (e.g.. You are a summer intern in the publicity team of Go Green, a 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