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四節 主要名詞釋義

(一) 同一版本第一冊各課課文可閱讀性分布情形為何?

(二) 兩個版本第一冊課文長度分布情形為何?

第四節 主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的重要名詞有高中英文科教科書、字彙常用度、課文可閱讀性、內 容分析等,分別敘述如下:

一、 高中英文科教科書

本研究所指的高中英文科教科書,係經由教育部審核通過符合民國 100 年普 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以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所印行的第一冊英文教科書與龍 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印行的第一冊英文教科書為準;對象以教科書本身為 主,不包含教師手冊、隨堂手冊、隨堂評量、教學光碟、朗讀光碟等附屬教材。

選擇此兩種版本的原因,除了此兩種版本為研究者任教學校所選用的兩個高中英 文教科書版本,亦是使用率最高的英文教科書版本(Lo, Li-wen, 2010; 沈姍姍、周 淑卿,2001)。

二、 字彙常用度

本研究所指的字彙,係指兩個版本英文教科書中各課課文後所附,以中文或 英文加以解釋的生字列表(vocabulary;三民版名稱為 vocabulary for production, 龍 騰版則以 vocabulary to use 稱之)。而本研究所稱的字彙常用度,係指採用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2006) 中的字彙常用帶(frequency bands)而得到的生字常用分類方式。其分類方式有如下四種:第一常用度

〈◆◆◆〉、第二常用度〈◆◆◇〉、第三常用度〈◆◇◇〉、無常用度〈無符號〉,

代表各字彙在 Collins Cobuild 英語字典中語料庫使用頻率的高低。

8

三、 課文可閱讀性

Harris 和 Hodges(1981)將可閱讀性定義為:由於文章寫作風格(style of writing)的不同,影響讀者的認知或理解;意即文章本身的變項、讀者自身的變 項以及兩者交互作用下,造成文章的可閱讀性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導致文章可閱 讀性的變項有形式、字體、內容、文體和風格、字彙難度、句子複雜度、概念的 密度、一致性等。讀者本身的變項則包括:先備知識、動機、能力和興趣等。

而本研究所稱的課文可閱讀性,係指根據內建於 Microsoft Word 文書處理 軟體的可閱讀性統計,進行三民版與龍騰版英文教科書第一冊各課課文的計算後 所得到的結果。選擇該公式的理由,在於微軟(Microsoft)所推出的視窗(Windows) 作業系統,在整個伺服器作業系統市場獨占鼇頭,在取得與使用上最為便利。可 閱讀性統計內容包含下列兩者:

(一) Flesch Reading Ease 公式

此公式係由 Flesch 於1943年發展出來,依據所計算對象的文章中句子的長 度、字首字根的總數,以及在每100個字中,人稱字(personal references)的數 字來計算文章的難易程度。經過多次改版後,1948年所修正得出的公式版本叫做 Reading Ease Formula,計算方法是依據每100個字的音節數和文章中句子的平均 字數來評估衡量文章難易程度(Flesch, 1948),可說是最傳統且最為廣泛使用的 可閱讀性公式(Harris & Hodges, 1981):

Flesch Reading Ease公式是RE = 206.835–(1.015 × ASL)–(84.6 × ASW)

RE代表Reading Ease閱讀容易程度

ASL=Average Sentence Length,句子的平均長度(總字彙數/句子總數)

ASW= Average number of Syllables per Word,字彙的平均音節數(音節總數/字 彙總數)

The Flesch Reading Ease Formula分數由 0 到 100,得出的分數愈高代表愈容易

9

閱讀。

大部分標準文件經計算後所得到的分數,平均大約落在60到70分。據此公式 的解釋,一般5年級學生,應能理解90-100分的文章,;8-9年級生能理解的文章,

分數則是60-69分;大專畢業生能了解的文章分數,則落到了0-30分的區間。依 此公式,最容易的文本內容,應包括較短的句子和音節數。

(二) 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 公式

基本上,此公式是轉換Flesch Reading Ease的分數後所得出相對應的年級程 度分數,值得注意的是,分數係依據美國年級程度的系統。這公式是依據句子的 平均長度(總字彙數/句子總數)和字彙的平均音節數(音節總數/字彙總數)來 計算適合閱讀的年級程度。然而,Flesch-Kincaid傾向於低估文本的難度,約略兩 個年級程度。

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公式=(0.39×ASL)+(11.8×ASW)–15.59 ASL =Average Sentence Length,句子的平均長度(總字彙數/句子總數)

ASW = Average number of Syllables per Word,字彙的平均音節數(音節總數/

字彙總數)

上述公式亦獲美國國防部標準測驗所採用(Johnson, 1998),也可計算成 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公式=(0.4×ASL) +( 12×ASW)–16(Fry, 2002)(引 自陳海泓,2012)

四、 內容分析

社會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一書的作者 Earl Babbie(1995) 認為,內容分析法是對於各種不同的溝通形式,例如書籍、雜誌、詩集、報紙、

歌曲、畫作、演講、信函、法條等社會(製)成品(social artifacts)加以分析的 一種研究方法,因此內容分析法為社會科學方面具備客觀與科學的研究方法。

10

王文科、王智弘(2012)提到,內容分析是一種研究技術,除具備客觀的、

系統的特質外,還包含明顯量的描述的傳播內容。歐用生(2005)對內容分析的定 義如下:「透過量化的技巧以及質的分析,以客觀及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 行研究與分析,藉以推論產生該文件內容的環境背景及其意義的一種研究法」。 在教育研究的範疇中,內容分析法是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包括教科書的課 程教材,更是當前課程研究的重要領域(黃光雄、簡茂發,1991)。

內容分析的紀錄單位常見的有單字(詞)或符號、主題、性格、句子或段、

項目。研究者依據所決定的類別、紀錄單位後,即決定量化資料的方法(計數系 統),常見的計數系統有簡單的二元編碼、類別在文件中呈現的次數、某類別在 文件中佔有的空間或篇幅、陳述句的強度(王文科、王智弘,2012)。研究者即 是利用此種方式來研究教科書的內容,字彙依照字彙常用帶來分類、課文可閱讀 性指數則為分別使用 Flesch Reading Ease 公式以及 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 公 式計算後得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