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容分析在高中英文科教科書方面的應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內容分析在高中英文科教科書方面的應用

以下先就英文科教科書的相關研究做一闡述,以說明英文科教科書的研究取 向,再就英語科教科書內容分析研究來說明內容分析法在英文科教科書內容分析 上的應用情形以及與本研究的關係,茲將各研究的研究方法說明如下,並加以討 論。

一、英文科教科書相關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著重於教科書的使用意見 陳貞廷(2002)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大台北地區高中學校英文老師及學生對 英文教課書選用情形進行分析,並將問卷內容焦點集中於英文科教科書的選用過 程與教師的採用觀點。研究結果發現:(一)大部分老師贊同,新教材整體而言 優於舊教材;(二)各校英文科教科書遴選委員,多為該校英文老師擔任;(三)

藉由使用評量表及未使用評量表進行教科書評鑑;近半數使用評量表的教師群,

其評量表來源為校內英文科召集人。而未使用評量表的學校,則是參考出版社提 供的樣書,進行開會討論以選用教科書;(四)教師們認為,有關高中新式教材 與國中教科書銜接上,是有待改進;(五)學校更換教科書因素,大多與教材不 符該校學生的程度;(六)每套教科書均有其瑕瑜,因此教師們須先了解學生需 求,並配合溝通式教學法的趨向,作為選擇教科書前的參考,以做出最符合該校 學生教科書之抉擇。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高中英文老師及學生,其研究方向在於 了解地區性的教科書選用過程。該研究發現,教師很可能忽略英文科教科書內容 的個別差異,理由在於沒有使用評量表的情境下,通常是出於直覺性的判斷選用 教科書;研究同時指出,英文教科書內容未經過分析的情形下,會影響教師在未 全面性了解前便做出選擇版本之決定。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高中英文教科書的 內容分析研究,使英文教科書之內容得以整體呈現

19

對於國民中學英語教科書之評估,吳思葶(2002)同樣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來 蒐集國中英語教師對於英語科教科書之意見,問卷內容包括編寫原則、主題、份 量及難易度。該研究雖然涉及教科書的內容,然而並未採取內容分析的研究方 式,而是直接以教師的意見來建構未來國中英語教科書適用之編寫指引,關於教 科書內容的研究發現如下:(一)新式國中英語教科書包含溝通式教學法原則,

但僅採納部分原則;(二)新式英語教科書編寫通則之使用,仍需再加強;(三)

而日常生活、節慶及電腦等生活化課程主題,較受教師們歡迎;(四)新式英語 教科書之份量及難易度雖為適中,惟兩者並未平均應用於各冊。該研究之研究對 象為高中英語教師,研究方向在於其對英文科教科書之意見。因此得出,教師們 大多認同英語教科書份量與難度應達到適中且平均,以及課文編排上避免過於太 難或太簡單的意見回饋。受該研究的啟發,本研究對於課文的可閱讀性亦照此觀 點來進行分析與討論。

以桃園縣國民中學為對象,王輝榮(2001)採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的研 究方法,進行對英語教科書評量與選用規準的研究:先透過一次對 100 位左右的 國中英語教師的試測以確定問卷的初稿,再加上後續三輪的小組問卷調查,整合 專家的意見來設立國中英語教科書評量與選用的規準。選用是教師經過對英語教 科書內容的評鑑,來選擇一本適合學生的教科書,強調英語教科書的內容必須適 合學生的英文程度,單純的直接評鑑往往訴諸於教師個人主觀對該教科書的看法 與意見,但是如果輔以內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可以讓教師對於英語教科書有更多 的認識與了解。

針對南臺灣高中英文教師對高中英文教材之意見及使用情況進行調查,陳嘉 鴻(2000)得到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 受廣泛使用的高中英文教科書出版社為遠東、南一書局及龍騰。

2. 大部分教師會使用補充教材,如不同版本的教科書、雜誌期刊、參考書

20

和文法書,作為輔佐主要教科書。

3. 排除課文難度是否循次而進之疑慮,普遍教師對新式英文教材之內容表 示贊同。

4. 新式英文教材兼顧聽、說、讀、寫及字彙和文法的訓練,惟其他份量與 聽讀技巧相比,明顯不受重視。

5. 普遍英文教師認為,與使用舊式國編本的學生相比,使用新式教材的學 生更能與教材內容產生共鳴。

6. 過半數教師認為,與使用舊式國編本學生對照,採用新式教材的學生更 能融入課堂活動。

7. 一些教師發現:在聽和說技巧上,使用新式教材的學生比舊版國編本學 生傑出。

8. 有英文教師反映在字彙及文法上,使用舊版國編本學生的基礎比使用新 式教材學生較紮實。惟較多數英文教師認為兩者差異不大。

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高中英文教師,研究的取向為對高中英文科教科書的使 用現況進行調查。該研究與本研究的關聯如下:(一)作為本研究選擇欲分析版 本的參考(龍騰版);(二)多數教師對於英文教科書的難度分配不滿意,因此本 研究將根據課文難度進行分析,探究難度的差異與分配情形;(三)該研究顯示 教師認為用新式教材的學生與使用舊式國編本的學生在字彙上沒有差異,本研究 也將分析字彙的常用度,檢視字彙分布情形在兩個不同版本的英文教科書中是否 具有差異。

由以上對英文科教科書的相關研究論述,研究者發現不直接涉及英文科教科 書內容的研究,多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運用教師對英文科教科書 的意見與觀點來對教科書的選用、評估與實際使用狀況進行分析,將許多意見作 整合與分析,研究結果能從意見中得到英文教科書內容的大概,可以與內容分析

21

相互參照,提供更多有關英文科教科書內容的資訊,而內容分析法可以對教科書 內容進行分析,並針對教科書中某一單元或是概念進行分析,以數據資料來呈現 英文教科書內容的完整情形,主要目的固然在於分析,研究結果亦可以提供選用 與評鑑的參考。

二、英文科教科書內容分析:以主題、活動設計、練習方式等作為分析對象

探討英文科教科書相關研究之後,研究者發現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差異之外,

其研究結果在應用上也有所不同差別,如:評鑑、選用與分析的應用,但其共同 研究方向皆從教科書的內容著手,因此對於教科書的內容分析更顯得重要,以下 將討論與英文科教科書內容分析相關的研究。

卓建宏(2002)對於高中英文教科書的文化內涵進行內容分析,分析的對象 為高中英文教科書、英文教師與學生,以內容分析法來研究英文科教科書中的文 化內涵,而以問卷調查法來調查英文教師與學生對培養社會文化能力的課程安排 之滿意度及建議,分析結果為高中教科書加強對本土與其他文化的課程安排,但 在題材的選擇上,仍是偏向文學作品的取材,對其他較生活化的主題,仍稍嫌不 足。該研究以社會文化能力的觀點對於高中教科書的文化內涵面向進行分析,而 用問卷調查法加以輔助,問卷的輔助可以作為內容分析研究的參照,亦可以在教 科書內容分析上給予不同的觀點。

許珮甄(2002)比較 1986 年初版「舊版教科書」及初版 1998 年出版「新版 教科書」兩者的課程活動設計。加以 Littlewood(1981)將英語教學活動劃分兩 大類為「溝通前之練習」及「溝通式活動」。再根據 Pauston and Bruder (1976) 對

「溝通前之練習」之見解細分為 (A) 機械化記憶練習 (Mechanical Memorizing Drill) ; (B) 機 械 化 測 驗 練 習 (Mechanical Testing Drill) ; (C) 有 意 義 的 練 習

22

(Meaningful Drill);(D) 溝通式練習 (Communicative Drill)。而依照 Littlewood

(1981)將「溝通式活動」區分為:強調語意功能的溝通式活動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Activity) 及 強 調 社 交 身 分 的 溝 通 式 活 動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y)兩類。透過以上分類方法分析英文科教科書之教學活動,所得出研究結 果顯示英文教科書僅是讓學生反覆練習句型,而實際上極少運用習得的語言進行 溝通。且在新舊版本的比較方面,發現新版教科書確實比舊版教科書更符合「溝 通式活動」的基本原則。該研究之研究對象為高中英文教科書,研究方法為內容 分析法,該研究偏向溝通式教學與版本的比較,而本研究較著重教科書的文本特 性,如:字彙常用度、課文可閱讀性等,因此在內容分析法上所著重面向不同。

蘇順發(1991)對高中英文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主要探討三個面向,包括:

(一) 課程學者及英(語)文學科專家對課程理論之基礎、(高中)英文課程目標與 內容的觀點(即「理想課程」);(二) 透過理論基礎及文獻分析結果,設計問卷 以瞭解高中師生對現行英文課程目標與編譯館編撰六冊英文課本的看法 (即涵 蓋教師「知覺課程」、教室「實施課程」及學生「經驗課程」的「實際課程」);

(三) 經由研究結果,分析目前高中英文課程目標與內容,探究理想與實際差 異之因素,並提出建議,作為未來修訂之考量。

為達成研究目的,該研究者根據理論基礎及文獻分析結果,編製「六冊內容 分析類目表」,以及自編「高中英文課程目標與內容調查卷」,其中調查問卷以英 文教師及高三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研究、資料收集整理後,採用百分比及卡方檢 定等統計方法,分析受試者對各問題的意見差異,而在「六冊內容分析類目表」

的部分僅將內容呈現,並未以統計方法分析,在分析上較為簡短。

的部分僅將內容呈現,並未以統計方法分析,在分析上較為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