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主要照顧者的壓力源

第三節 主要照顧者的壓力源

一、壓力與負荷的來源

造成照顧者壓力之常見因素有:主要照顧者與病患目前之關係、病前關係、性別、

職業狀態、照顧病患心態、病人行為障礙困擾程度、社會支持需要之程度等正相關因

16

素;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社會支持足夠度等負相關的變項(湯等,1992;楊,1990;

Almberg, Grafstrom,& Winblad, 1997)。

壓力的形成是一種不斷變動的過程,由於環境、個人認知及特質反應等因素的交 互影響下,使得外在的環境成為可能的刺激來源,也可能是個體藉以對相對的刺激做 出的反應,其反應的結果會影響到個人及環境。

照顧失能老人是一項極度繁瑣好似無休止的工作,在時間、體力、精力及情緒上 均受到的影響與限制。當家中有慢性病患者會使家庭氣氛沈悶,照顧者覺得被過度依 賴,照顧者照顧的意願不足,感到沉重、缺乏自尊、感到孤獨、焦慮、憂鬱、挫折與 疲倦。當此負面負荷大過正面情緒,加上長期因為照顧工作累積就會形成壓力。所有 內在或外在的壓力源會減弱照顧者的因應能力,導致他們在身心上易受到傷害,更由 於 因 角 色 的 改 變 影 響 既 有 的 人 際 互 動 軌 道 , 也 會 造 成 社 會 層 面 的 問 題 (Meneses etal,1993),如生活作息受到限制,無法如期完成該完成的事,無法參與正常的社交 活動、外出購物、旅行、休閒(邱等,1988;戴等,1990)。

根據文獻記載將主要照顧者的壓力來源歸納為五方面:

(一) 生理壓力

鎖碎零散的照顧工作;日夜不停的付出,形成照顧者及家庭巨大的壓力。經常因 照顧病患經驗不足虛耗體力而造成體力不支,因此照顧者身體可能出現各種症狀,如:

疲倦、睡眠困擾、無食慾、頭痛、精神不振、筋骨酸痛等,其中睡眠困擾的情形最為 嚴重(秦燕,1994)。若主要照顧者本身年紀大,也罹患慢性病,則可能使健康退化或 病情惡化(楊珮琪,1990;陳光耀等,1993;李孟芬,1993)

(二) 心理壓力

負擔照顧工作而引起情緒困擾或心理症狀。例如:否認、丟臉、失落、擔心、不 安、憂鬱、沮喪、焦慮、生氣、害怕、孤單、無奈、無助感、無望感、罪惡感等(楊珮 琪,1990;羅靜心,1990;Binstock & George,1990;Stephens et al.,1991;陳 光耀等,1993;李孟芬,1993;葉炳強等,1993;秦燕,1994;蕭金菊,1995)。

再者旁人得閒言閒語,家人的不同建議都會造成照顧者情緒負擔。多數的照顧者需放

17

棄一些社交或宗教活動( Bass & Noelker,1987;Yaffe,1988;邱惠慈,1993;蕭金菊,

1995)。若是老人病情嚴重需住院治療,主要照顧者需面對醫院環境的壓力(像辦手續 與醫護人員的關係)、病情發展和治療過程(對病情發展治療、方式、治癒後的療養不 熟悉、不適應)、對照顧病人的方法和知識不足等都造成壓力(卓春英,1986;Bass &

Noelker,1987;Yaffe,1988;Baillie,et.,1988;Binstock & George,1990;羅 靜心,1990;楊珮琪,1990;Stephen et al.,1991;陳光耀等,1993;邱啟潤,1993)。

沮喪是照顧者最常見的情緒,嚴重時照顧者甚至會因為壓力太大而有輕生得念頭。

(三) 經濟壓力

擔任照顧老年人必須分擔經濟責任,嚴重時還要辭去工作,在沒有經濟來源情下 作照顧工作,導致經濟上的困頓,家庭生活品質改變,關係惡化。人際關係疏離等。

(四) 社會壓力

家人不諒解,手足對他不滿意,導致家庭關係緊張。被照顧者若不配合時也使照 顧者產生的壓力。

照顧者的壓力、照顧者身體心理的健康、經濟的壓力、照顧技能的不足、需求無 法得到滿足,這些都是壓力來源。且通常需要照顧十年以上,以致於他們原本的生涯 規劃被迫停歇改變,醫療、輔具等開銷龐大使得財務耗竭,社交休閒也逐漸被剝奪,

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生活的全部幾乎與病者綁在一起,甚至精神上也要承受病者的 負向情緒,加上病者的不配合和病情通常每下愈況、無法期待能夠復原,使得辛勤的 付出欠缺成就感,長此以往而折煞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看不見未來的希望,照顧的漫 漫長路不知何時才能終止。

(五) 沒有尋求資源,對政府社會資源資訊不足

照顧者在照顧期間,有些需要是可從政府或設回福利政策中取得,如交通接送,

居家護理,居家復健,沐浴服務及喘息服務,甚至環境改善服務。照顧者若知道並能 利用這些資源可以降低很多的壓力及經費的開銷。

二、壓力與負荷的反應

根據 Goodman(1986)的定義「負荷」為因被照顧者的問題使家庭成員覺得不利的影

18

響;Poulshock 和 Deimling 認為照顧者因照顧事經歷了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的問 題。一般來說,主要照顧者通常負責最多,工作繁複而且是最具壓力的。根據以往研 究顯示,主要照顧者所執行任務愈多,其壓力與負荷也愈高。「照顧」這件工作本身帶 給照顧的生活、空間、作息、經濟、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與壓力影響甚鉅,諸如:疲 倦、食慾不振、無助、孤立、過度被依賴、經濟負擔加重…等。此等問題綜合多位學 者(劉梅君,1997;呂寶靜,1996;Dwyer,1994;吳味鄉,1993)針對主要照顧者的壓 力與負荷方面的討論結果,將之歸納如下:

(一)情緒反應的問題

由於照顧者對工作的投入,被照顧者:日常一切食、衣、住、行等事務打理,對 照顧者依賴甚深,使得照顧者陷入了有限封閉的生活環境裡。此種遙遙無期的照顧生 涯,使他們可能變得神經質、嘮叨、易怒、憂鬱、孤立、沮喪、睡眠不足、食慾不振、

沒有自信、沒有盼望、對未來的生活無所規劃與掌握等,此種不確定性讓心中因而充 滿疑懼。也可能因這身心長期壓力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增加家庭危機,降低照顧 品質,嚴重者甚至會虐待老人或產生輕生念頭。

(二)家庭關係的問題

在家庭內,照顧者和其他家人對照顧形式認知上有差異可能會產生歧見,被照顧 者情狀的嚴重性及需求上的認知也會因不同的親人對被照顧者所注入的關切及重視程 度而有所不同。因此家庭關係緊張,幸福感降低。

(三)社會互動的問題

為了滿足照顧工作的需要,照顧者可能辭去工作,脫離了社會參與、社交機會減 少、娛樂活動缺乏、無法滿足個人及人際需求。這是一個極具封閉的生活情境,不僅 很難再度投入社會生態的行列,更可能隨著家庭生活改變、參與社會性活動的次數減 少,形成了自我封閉的狀態,導致失去對生活得熱情和指望。

(四)經濟問題

退出有酬的工作職場,轉而投入扮演照顧家庭的無薪角色,若在年輕時沒有完善 的理財規劃,政府的年金制度、社會保險、政策未能周延,此種無酬性質的工作更注

19

定其在經濟上的依賴及脆弱,加上醫療住院費用、看護費及安養費、居家設備費用等

(Donaldson,Tarrier & Burns, 1997; Weiler, Chiriboga, & Black, 1994;Zarit, Anthony & Boutselis, 1987),使較年長的女性照顧者可能陷入貧窮及經濟依賴的不 安。

(五)照顧問題

主要照顧者在照顧的過程中二者之間看似單純的照顧,卻是因被照顧者的病情、

病因、病人的喜好、行為特質等因素影響到雙方互動的品質。對於被照顧者照護醫療 技巧知識資訊的缺乏亦會降低照顧者持續照顧的意願。甚而導致病患病況、其他合併 症發生以及與照顧者負荷之間的惡性循環。

小結:

綜觀以上可知,扮演一個家庭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其所投入的時間、體力、精力 是不斷的耗盡,被照顧者的健康情形也可能不會因照顧者縝密盡心參與而成正比。主 要照顧者以女性居多,不論是配偶、子女、媳婦大部份因照顧工作,而導致身體變差、

辭去工作、沒有經濟來源,也因照顧者必須面對及適應被照顧者病情日益加重或其他 狀況的產生,此負擔愈來愈多的照顧工作,諸多壓力負荷之下,甚至家庭功能、家人 互動及可能增加的社將成本都會面臨更嚴苛的考驗。

第四節 主要照顧者壓力因應

一、因應之概念(coping)

Lazarus 及 Folkman(1984)發展出的壓力因應模式理論,理論中認為並非每個人 對於相同外在環境刺激的反應都會相同,而是必須透過個體的「認知評估」(cognitive appraisal)的過程而產生,因應是針對某事件並決定如何去做的過程,又稱之為調適,

但無法預期結果是否會成功,也是個人採取某些方法解決壓力所帶來的衝擊,避免本 身焦慮或受傷害的反應,使本身能調整至平衡,亦即為處理問題使個人內在認知、情 緒及外在行動上所做調適的努力情形,其目的是在減輕個人所感 受之焦慮、抒發情緒

20

及克服困境(姜,2010;黃,2009)。若個體可成功的因應,則可調整之後的生活 並重 新開始,若因應失敗,則會造成個體的痛苦加深。

二、照顧者力與壓力因應

壓力是個人知覺及認知現象,是一種心理過程,在人與環境交互作用後所產生的 事件,經個人認為會超過個人所負荷,並會危及個人原本之安適平衡狀態時,稱之為 壓力(Lazarus & Folkman, 1984),壓力若無處理除會影響個人身、心負荷,也可能 導致影響他人及家庭。 McKinny & Melbey 在 2002 年亦提及壓力是一種個人感受,

本身認為其穩定狀態受到破壞,而產生一些情緒如悲傷、難過等反應,個人需要重新 適應。

在主要照顧者研究中壓力感受度分數越低(壓力越低),生活品質滿意度越好(林,

2008;呂,2001;羅等,2002),照顧者壓力狀況為影響生活品質因素之一(呂,2005),

照顧者在整體生活品質上與整體壓力感受呈負相關,亦即壓力感受越高則生活品質越 差(呂,2005)。個案日常生活功能越差,依賴程度越高者、照顧者之壓力指數也越高(林,

2008),而照顧者壓力越大,其健康生活品質就越差(楊等,2012)。

壓力感受是因人而異,個人面對壓力或生理、心理產生威脅時,其情緒、行動與 認知所做出的反應也不同,其過程是連續非單一的(張,2008)。當有困擾時,每個人 處理問題的態度並非相同。早期認為因應是個體的特質,個人對外在事件的因應方式,

壓力感受是因人而異,個人面對壓力或生理、心理產生威脅時,其情緒、行動與 認知所做出的反應也不同,其過程是連續非單一的(張,2008)。當有困擾時,每個人 處理問題的態度並非相同。早期認為因應是個體的特質,個人對外在事件的因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