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主要照顧者需求之相關研究

失能老人帶給家庭諸多影響。各項研究顯示,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顧者,由照護理 論來看,Shanas(1979) 及 Cantor(1979,1983)提出的「代替原則」(Principle of Substitution)認為此時需要協助時會依次配合,由成年子媳、親戚、朋友或其他養護 機構來照顧。而提供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顧者,多以年齡偏高的女性居多。與相關研究 (邱啟潤等, 1988;吳淑瓊、林惠生,1999)所指出女性照顧者約占 7~8 成是一致的,

身份以配偶、女兒及媳婦最多,年齡以 40~46 歲者為居多。在照顧過程中,被照護者 活動功能障礙越嚴重則需要越多的照護服務,尤其是長期臥病或行動不便者,瑣碎的 照顧工作;無日夜的付出,形成照顧者及家庭巨大的壓力。

除秦燕 (1994)發現老年病患主要照顧者之需求有三方面:(1)需要人力協助以減 輕主要照顧者生理負擔及得到情緒支持,(2)對醫療和照護的訊息了解與服務改善,及 (3)經濟方面的協助外。洪百薰 (1995)的研究中,失能老人主要照顧者的首要需求為 每月領取補助款、實施失能老人保險,其次需求為續辦居家護理、有替換看護提供照 顧知識及技巧,以及養護中心的設立。在老人照顧的領域中,家庭照顧者的需求不可 忽視,否則可能因身心長期壓力導致身體健康狀況惡化,增加家庭危機,降低照顧品 質。嚴重者甚至虐待老人,或因家庭不堪負荷又難尋合適之機構安養而陷入更多的困 境。

31

楊珮琪(1990)將照顧者的需求分成私人需求及制度化需求。私人需求包括:適度 的休息、健康維護、足夠睡眠、親友支持、對於病情尋求再保證、希望有社交活動、

角色替代、分擔責任、宗教信仰支持及保持職業工作。而制度化的需求包括醫護人員 衛教及照顧技巧之教導、醫療費用補助、醫院療養院之設備、支持團體、成人日托中 心、交通、法律及社會服務 (包括經濟補助、諮商及居家服務員提供)。(邱啟潤等人,

1993)則綜合國外研究及其對失能主要照顧者的研究表示,家庭照顧慢性患者最需要學 會照顧病人的技巧需要更多鼓勵、支持和適度休息。

事實上依老人健康狀況、支持系統各階段的不同,需要各種不同的照護服務,而 目前長期照護的問題未臻周延,設施與人力資源嚴重缺乏、未立案機構充斥、多類機 構同類病人造成使用與管理的困擾、法規與機構設置標準不合理、護理人員與病患服 務員欠缺、服務提供與管理分屬社會與衛生局缺乏有效組織與管理、缺乏制度化的財 務來源等(吳淑瓊,1996),都使得照顧者承擔極大的負荷,很需要成立長期照護的管 理中心,以個案管理方式,有效運用現有資源,協助照顧者為老人安排妥適的照護。

Longman 和 Atwood(1992)研究發 現:家庭照顧者的需求包括:(1)個人的照護 (personal care);(2)活動的處理 (activity management);(3)有關健康照護方面 (involvement with healthcare),例如:照顧者需要持續獲得有關病人的情況、病情 改變的訊息、獲得醫師的指示以及如何有效評估緊急狀況;(4)照顧者之人際互動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5)工作(work);(6)經濟(finance)等方面之需求。

研究亦指出有 28~60% 的照護需求沒有被滿足,且家庭照顧者本身對照護需求的多寡,

也會影響主要照者執行居家的照護情形 (Naylor, Campbell & Foust,1993)。

吳、胡、姚 (1991)等人研究發現:主要照顧者希望獲得之協助:本身的身體健康 狀 況、續辮居家護理、有他人替換照顧。經集中取樣 (cluster sampling)調查訪問 全省 65 歲以上失能老人家庭,結果顯示,主要照顧者需要的支持主要分為人力、精 力、資訊、物質四方面,其中以「交換照顧經驗」、「指導照顧方法」、「贈送物品或金 錢」、「協助煮飯或做家事」最多,希望獲得的協助則以「每月領補助款」、「實施殘障 老人健檢」需求為首。並且研究發現:照顧者獲得家人及獲朋友支持者程度偏低,未

32

獲支持以「交換類似照顧殘障老人經驗」及「指導照顧殘障老人的方法」等兩項程度 最高;以「每月領補助款」及「實施殘障老人保險」為希望獲得協助之需求。(屈、白、

鄧與王,1996)等人指出:大約有 80%的受訪者社交活動受到限制,即使照顧者身體不 舒服仍須勉強地照顧病人;50%的人無論是在週間或週末均無法獲得其他家屬的協助;

有 2/3 以上的人表示,需要獲得由社會工作人員、醫療儀器維修人員、復健人員、醫 師、護理人員、和居家照顧機構中,所訓練並且能替代主要照顧者暫時照顧病人之工 作人員之服務(簡、徐,2000)。

綜合各專家學者的看法,與家庭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要照顧者的需求可分為:

一、醫療保健服務:

在主要照顧者個人的需求上,尤其是自身健康的維護為主。如:有適度的休息、

足夠的睡眠、希望有社交活動等。

二、心理諮詢服務:

民間政府的社會支持團體、情緒支持、朋友分享、心理協談。有人主動電話關懷 鼓勵之服務專線。

三、經濟補助、社會福利服務:

如:生活費、醫療費、看護費、保險費等補助及針對被照顧者亦能由國家社會提 供心理輔導的服務。

四、老人照顧輔助的認知及使用:

人力的替代照顧支援、專業人員、宗教團體義工之協助、理想養護機構的設立、

短期臨托服務、日間照護中心。

五、醫療照護訊息的提供:包含照顧的知識技巧和健康諮詢服務及其他生理照顧治療 事項及醫療服務…等次訊的提供。

小結:

概括來說,家庭失能老人其主要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除了在面臨各樣困境時有 學習的需求,病患的情況、在身體狀況、主要照顧者的特質、個性、健康情形、年齡、

對醫療概念認知、送安養機構看法、所獲得支持系統、所需要的資源訊息等情形,也

33

會有不同的壓力或需求呈現,以上所述之需求對患者、主要照顧者、社會福利體系及 對醫療系統,政府未來在長期照護政策上的擬定是一個重要方向。

34

35

二、研究流程

(一)文獻探討與題目擬定

基於研究者的實際經驗及對研究主題的興趣,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選定研究方向,

之後進行文獻探討以確定研究問題與假設,並進一步確定研究內涵。

(二)蒐集參考文獻

本研究蒐集國內外與失能老人照顧者壓力、因應方式及學習需求之相關文獻,將 不同的、已有的觀點,做一個分類,以了解相關之理論背景與行為動機為可以提供本 研究一個研究基礎。

(三)選取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來選取研究對象,以確定有一定程度的研究結果。

(四)擬定訪談稿

訪談對象決定後開始擬定訪談稿。訪談過程以受訪者的意願為主,訪談稿內容可 依當時情況更改。

(五)研究倫理

尊重受訪者意願,受訪者之姓名以代號登錄,絕不公開受訪者個人資料。訪談期 間,受訪者如有任何需要協助之處,均盡量予以協助。

(六)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將訪談所得錄音或資料進行記錄,將有較特殊的情況或反應,先行記錄於筆記本當中,

予以編碼,再分別將資料依照編碼鍵入電腦,建檔完畢後,進行資料核對與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