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0

第三節 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

一、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

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適合用來分析樣本非常態分 配之二元依變數,依變數以 1 或 0 來表達兩種可能結果的資料,此外,二元羅吉 斯迴歸模型可在自變數同時存在連續或離散資料時使用。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表 示如下:

Pi:事件發生的機率 1 - Pi:事件不發生的機率

在探討土地利用變遷驅動力時,欲了解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政府計畫等各 項驅動力對於土地利用變遷與否之影響,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為適宜之分析方法,

故已被運用在土地利用變遷相關研究上(Verburg et al., 2004 ; 吳振發,2006 ; 張 伊芳,2010 ; 張曜麟,2005 ; 黃依卿,2005)。本研究採用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 分析各種土地利用變遷趨動力對於綠地是否變遷之影響。

二、模型建構

本研究為探討促使綠地變遷之驅動力,在模式建構上,依變數為 1995 年至 2006 年綠地變遷與否,自變數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計畫環境三個層面探 討。本研究之自然環境驅動力有與河川距離、高程、坡度;社會經濟驅動力有與 道路距離、與建物距離;計畫環境驅動力有與捷運站距離、與都市計畫區距離。

表 3-3 顯示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建構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1

表 3-3 二元羅吉斯迴歸模型建構表

變數類型 變數名稱 類別/單位 預期符號

依變數 1995 年至 2006 年綠地 變遷與否

1:綠地變遷為非綠地 0:綠地仍維持綠地

(依變數)

自變數

自然 環境

與河川距離 公尺(m) +

高程 公尺(m) -

坡度 百分比(%) -

社會 經濟

與道路距離 公尺(m) -

與建物距離 公尺(m) -

計畫 環境

與捷運站距離 公尺(m) -

與都市計畫區距離 公尺(m)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土地利用圖層資料建置上分成土地利用型態與驅動力變數兩個部分,以下 解釋變數選取原因與圖層資料建置情況。

(一)土地利用型態

在土地利用型態方面,將前述 1995 年及 2006 年國土利用調查土地利用重分 類之林地、農地、草地、水體、建地、裸露地等六類,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 空間分析(Spatial Analyst)之 reclassify 功能,概括分成綠地與非綠地。綠地包含林 地、農地與草地,非綠地包含水體、建地與裸露地。再透過網格計算,建立 1995 年至 2006 年綠地變遷之圖層資料,網格大小同樣為 100m×100m,其中,1995 年之綠地至 2006 年變遷為非綠地設定為 1,1995 年之綠地至 2006 年仍維持綠地 設定為 0。綠地變遷之情形顯示如圖 3-4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2

圖 3-4 台北都會區 1995 年至 2006 年綠地變遷區域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驅動力變數

驅動力變數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計畫環境三個層面:

1.自然環境變數 (1)與河川距離

早期都市發展多位於河川周圍,以利於水源取得及水運交通,現今河川周邊 常被規劃為綠帶或各種親水空間,可見與河川距離之遠近會影響綠地的變遷。過 去之研究中也將與河川距離視為土地利用變遷的因素之一(Verburg et al., 2004;

吳振發,2006;吳佩蓉,2008;張伊芳,2010),故本研究將此因素納入探討。

本研究利用內政部營建署區域計畫土地使用管理系統台灣河川圖層,以 GIS 空 間分析工具 straight line 功能,計算每一網格至河川的最鄰近距離。

(2)高程

高程亦對土地利用型態造成影響,如都會發展中心多位於平原地區,而高度 較高的地區人為開發程度多較低,過去文獻中亦指出高程對土地利用變遷之影響 (Kok and Veldkamp, 2001 ; Verburg and Veldkamp,2004 ; Verburg et al., 2004 ; 吳振 發,2006;吳佩蓉,2008;張伊芳,2010)。本研究採用農林航測所 40m×40m 網 格大小之數值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透過 GIS 內 Resample 工具 轉換網格大小為 100m×100m,以配合本研究所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3

(3)坡度

坡度會對土地利用型態造成影響,坡度過於陡峭將不利於建築開發,在「非 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內」即規定坡度之級別與開發限制,坡度超過 30%

之山坡地不可開發成住宅區,又坡度超過 40%之山坡地完全禁止開發,相對來說,

即較利於綠地的保育,相關文獻中亦提及坡度對土地利用變遷的影響(Kok and Veldkamp, 2001 ; Verburg and Veldkamp,2004 ; 吳振發,2006;吳佩蓉,2008;張 伊芳,2010)。本研究採用農林航測所之數值地形模型,以 GIS 空間分析工具 slope 功能,選用百分比進行坡度計算。

2.社會經濟變數 (1)與道路距離

道路的開發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之地區,相對道 路也較密集,同樣的,道路的開發也會導致人口、產業之聚集,影響周邊之土地 利用型態,過去研究文獻亦指出與道路距離的遠近對土地利用變遷存在影響(Kok and Veldkamp, 2001 ; Su et al., 2010 ; Verburg and Veldkamp,2004 ; 吳振發,2006;

吳佩蓉,2008;張伊芳,2010;鄒克萬、張曜麟,2004)。本研究利用內政部營 建署區域計畫土地使用管理系統之內政部路網,以 GIS 空間分析工具 straight line 功能,計算每一網格至道路的最鄰近距離。

(2)與建物距離

建築物的興建反映人為開發程度,人為開發程度高的地區建物分布也較密 集,同時會影響周邊土地利用情形,過去文獻有使用與建物距離來檢測人為開發 程度對土地利用變遷之影響者(吳振發,2006;吳佩蓉,2008;張伊芳,2010),

故本研究採用與建物距離探討影響綠地變遷之原因。本研究利用內政部營建署區 域計畫土地使用管理系統之建物分佈圖,同樣以 GIS 空間分析工具 straight line 功能,計算每一網格至建物的最鄰近距離。

3.計畫環境變數 (1)與捷運站距離

捷運站的設置為政府重大公共建設的一環,捷運站的開發將產生新的人流物 流,促進人口產業聚集,吸引人為開發,影響周邊土地利用型態。過去探討土地 利用變遷之文獻中,有將與最鄰近火車站(Verburg et al., 2004 ; 吳振發,20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4

機場(Verburg et al., 2004)、港口(Kok and Veldkamp, 2001 ; Verburg et al., 2004) 等 之距離納入為土地利用變遷之驅動力,以台北都會區來看,在 1995 年至 2006 年間有多條捷運線開發通車,在此段期間成為台北都會區重要之交通場站設施,

故將與捷運站距離做為驅動力變數探討綠地變遷之原因。本研究利用內政部營建 署區域計畫土地使用管理系統之捷運站圖,同樣以 GIS 空間分析工具 straight line 功能,計算每一網格至捷運站的最鄰近距離。

(2)與都市計畫區距離

都市計畫地區是在政府政策規劃下所開發地區,反映政府規劃引導之方向,

在土地使用分區上也限制了部分土地利用型態,同時影響周邊土地利用,過去文 獻同樣將與都市計畫區距離視為土地利用變遷驅動力之一(吳振發,2006;吳佩 蓉,2008;張伊芳,2010),故本研究亦將此納入可能造成綠地變遷之變數。本 研究利用內政部營建署區域計畫土地使用管理系統之都市計畫圖,同樣以 GIS 空間分析工具 straight line 功能,計算每一網格至都市計畫區的最鄰近距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