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空間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探討都市快速發展下之綠地變遷情形,以及影響變遷之原因,並以台 灣人口發展稠密、經濟發展程度高的台北都會區做為研究範圍。首先,利用地理 資訊系統(GIS)建置台北都會區土地利用圖層資料,依本研究所需,將土地利用 型態重新分類,並將台北都會區劃分成幾個次分區做探討;其次,藉由網格計算 得出不同土地利用之轉移情形,了解綠地是否轉移成為其他土地利用型態;再者,

評選符合本研究所需之景觀指數,以此量測綠地變遷情形;最後,建構二元羅吉 斯迴歸模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來分析造成土地利用變遷之驅動力。

第一節 空間分析

一、土地利用圖層資料建置

整理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1995 年第一次國土利用現況調查,以及 2006 年第 二次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資料,在地理資訊系統(GIS)內處理地理圖層資料,設定 為 TWD67 座標系統,將土地利用類別重新分類,成為林地、農地、草地、水體、

建地、裸露地等六類,詳細分類如附表 1 與附表 2 所示,其中綠地即涵蓋林地、

農地與草地,分類完之台北都會區土地利用圖呈現如圖 3-1、圖 3-2 所示。

又為配合本研究需要,在參考過去文獻後(林余真,2007;徐千雲,1996;

張郁旎,2001),利用 clip 功能將台北都會區分成五大分區,分別為都會中心、

都會中心外圍區、衛星市鎮、都會郊區以及次分區,分區範圍如表 3-1 及圖 3-3 所示。將圖層屬性資料 dissolve 後轉換為 100m×100m 的網格型態,接著再轉換 為 ASCII 類型檔案,以利放入 FRAGSTATS 做指數計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2

圖 3-1 1995 年第一次國土利用調查 圖 3-2 2006 年第二次國土利用調查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表 3-1 台北都會區研究次分區範圍表

研究分區 所含行政區

都會中心 松山區、大安區、大同區、中山區、中正區、萬華區、信義區 都會中心外圍區 北投區、士林區、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

衛星市鎮 板橋區、三重區、永和區、中和區、新店區、新莊區、土城區、

蘆洲區

都會郊區 樹林區、鶯歌區、三峽區、淡水區、汐止區、五股區、泰山區、

林口區、深坑區、石碇區、三芝區、石門區、八里區、金山區、

萬里區、烏來區 次中心 基隆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圖 3-3 台北都會區研究次分區範圍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土地利用轉移

透過網格計算,得出林地、農地、草地、水體、建地和裸露地等各種土地利 用型態在 1995 年到 2006 年間之轉移網格數,看有多少維持原土地利用,又有多 少轉移成其他土地利用類別,以此製作成土地利用轉移矩陣。透過土地利用轉移 矩陣,可看出增加之土地利用類別是在犧牲何種土地利用下,而減少之土地利用 類別轉移成為何種土地利用;其中綠地包含林地、農地與草地,將此細分成不同 的綠地型態,可進一步了解不同綠地型態間的變化關係,以及何種綠地轉移情形 較嚴重。

土地利用轉移分別從台北都會區整體與各次分區做計算,以探討台北都會區 整體土地利用轉移和各分區間之差異,並從轉移面積與百分比兩方面比較轉移之 面積多寡與比例。

體、某類別的嵌塊體,或整個景觀的空間結構(Leitao et al., 2006),依據量測空間 格局之不同,可分為嵌塊體層級(patch level)、類別層級(class level)以及景觀層級 (landscape level)來計算。本研究欲探討各類別土地利用在不同年期與區域間之變 化,故採用類別層級(class level)指數做計算。

景觀指數之數量繁多,且部分指數在解釋上有重複的情形,故僅選取對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