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北都會區整體土地利用變遷趨勢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台北都會區整體土地利用變遷趨勢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5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台北都會區整體土地利用變遷趨勢

一、土地利用轉移情形

利用 1995 年與 2006 年之國土利用調查資料,藉由 GIS 內網格計算之方式,

可得出 1995 年至 2006 年土地利用轉移情形以及面積、百分比變化等資訊,其轉 移矩陣與百分比分別整理於表 4-1 與表 4-2。從表中可得知,以台北都會區整體 來看,維持原有土地利用類別最完整的是林地,有 90.36%的林地面積未轉移他 用;建地次之,有 77.01%的建地仍維持原土地利用;第三是水體,有 51.55%的 水體面積無轉移情形。面積增減方面,林地與建地面積分別增加 3,351 公頃(2.02%) 與 6,190 公頃(18.72%),其餘土地利用類別面積皆減少,農地面積減少 2,369 公 頃(12.27%)、草地面積減少 3,393 公頃(31.96%)、水體面積減少 2,652 公頃(27.98%)、

裸露地面積減少 1,127 公頃(18.17%)。

進一步分析各土地利用類別間的轉移關係。就面積增加之土地利用類別觀之,

林地的增加主要是農地轉移為林地所造成、其次為草地轉移為林地、第三為建地 轉移為林地,分別轉移了 7,901 公頃、5,108 公頃和 3,842 公頃;建地大幅增加,

主要為林地轉移成建地有 5,094 公頃,其次為農地與裸露地,分別轉移了 2,967 公頃和 2,881 公頃為建地。就面積減少之土地利用類別觀之,農地減少其中有 7,901 公頃轉移為林地,2,967 公頃轉移為建地;草地大幅減少主要轉移為林地、

其次為農地、第三為建地,分別轉移了 5,108 公頃、1,982 公頃和 1,556 公頃;水 體分別轉移為林地(1,155 公頃)、草地(1,303 公頃)和建地(1,295 公頃);裸露地主 要轉移為建地(2,881 公頃),其次轉移為林地(1,367 公頃)。

由以上土地利用轉移情形來看,台北都會區整體發展趨勢是建地的增加,林 地也呈上升趨勢,而草地是土地利用轉移下被犧牲掉最多的土地。綠地(含林地、

農地與草地)之間有大幅度的土地利用轉移,而綠地與建地之間發生轉移之情況 仍有,但相較之下幅度較不大,建地的增加主要是在犧牲林地的情形下,但林地 並未減少,反而增加,此乃因農地與草地轉移為林地所致,也有部分之建地再轉 移為林地。在都市成長下建地逐漸增強在台北都會區的主導性,綠地呈減少趨勢,

但以綠地所擔負支持都市之環境、生態、景觀與社會層面等功能上來看,應能維 持其故有功能,綠地並未因建地的開發而發生嚴重破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7

面積上升,而小嵌塊體趨向面積減少;在形狀方面,平均形狀指數(MSI)略為減 少,但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增加,顯示雖然林地整體形狀趨向規律,

但大面積之林地形狀卻趨向複雜,可見林地有自然增加的情形;旋轉半徑指數 (GYRATE_MN)減少,但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AM)增加,表示大面 積的嵌塊體連接度增加,而小面積之嵌塊體連接度降低,此也與大嵌塊體面積上 升,而小嵌塊體面積減少有關。整體來說,林地是整個景觀的基質,且面積仍略 微增加,在景觀中的主導性未被動搖。

(二)農地

農地佔整個景觀之百分比(PLAND)略微下降,單位面積中之嵌塊體數目(PD) 上升,平均嵌塊體面積(MPS)下降,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AWMPS)下降更為 明顯,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MN)無顯著變化,但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離 (ENN_AM)上升,由此顯示景觀內之農地在 1995 年至 2006 年間面積略微下降,

逐漸呈現破碎化,農地被細碎分割,且大面積的嵌塊體被分割較明顯;在形狀方 面,平均形狀指數(MSI)略為減少,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亦同樣減少,

顯示農地在趨向破碎零散的同時,邊緣形狀趨向規律,可能是人為的農地分割;

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MN)減少,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AM)亦減 少,表示農地嵌塊體連接度下降,延展性降低。

(三)草地

草地佔整個景觀之百分比(PLAND)下降,單位面積中之嵌塊體數目(PD)上升,

平均嵌塊體面積(MPS)下降,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AWMPS)同樣下降,平均 最鄰近距離(ENN_MN)上升,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AM)同樣上升,顯 示景觀內之草地在 1995 年至 2006 年間面積減少,逐漸呈現破碎化,草地間隔離 度上升,且破碎化情形較農地更為嚴重;在形狀方面,平均形狀指數(MSI)略為 減少,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亦同樣減少,顯示草地整體形狀趨向規律;

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MN)減少,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AM)無明 顯變化,表示草地嵌塊體連接度下降,延展性降低。

(四)水體

水體佔整個景觀之百分比(PLAND)略微下降,單位面積中之嵌塊體數目(P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8

無明顯變化,平均嵌塊體面積(MPS)下降,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AWMPS) 同樣下降,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MN)上升,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AM) 同樣上升,顯示景觀內之水體面積在 1995 年至 2006 年間略為減少;在形狀方面,

平均形狀指數(MSI)略為減少,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亦同樣減少,顯 示水體整體形狀趨向規律;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MN)減少,面積權重旋轉半 徑指數(GYRATE_AM)亦減少,表示水體嵌塊體連接度下降,延展性降低,此情 形也與水體面積略微下降有關。

(五)建地

建地佔整個景觀之百分比(PLAND)上升,單位面積中之嵌塊體數目(PD)同時 上升,平均嵌塊體面積(MPS)略微下降,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AWMPS)上升,

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MN)下降,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AM)亦下降,

顯示建地面積在 1995 年至 2006 年間增加,且主要是大面積嵌塊體面積增加,而 小面積嵌塊體趨向減少;在形狀方面,平均形狀指數(MSI)趨於平緩,面積權重 平均形狀指數(AWMSI)增加,顯示大面積的建地形狀趨向複雜;旋轉半徑指數 (GYRATE_MN)減少,但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AM)大幅增加,表示 建地小面積嵌塊體連接度下降,延展性降低,而大面積的嵌塊體連接度大幅增加,

此情形與大面積嵌塊體面積增加有關。

(六)裸露地

裸露地佔整個景觀之百分比(PLAND)略為減少,單位面積中之嵌塊體數目 (PD)微微上升,平均嵌塊體面積(MPS)略微減少,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 (AWMPS)卻略微增加,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MN)上升,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 離(ENN_AM)上升幅度較小,顯示裸露地面積在 1995 年至 2006 年間略微下降,

小面積嵌塊體更為零碎破散,大面積嵌塊體呈較為聚合;在形狀方面,平均形狀 指數(MSI)與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皆趨於平緩,顯示裸露地在形狀上 無明顯變化;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MN)略微減少,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 (GYRATE_AM)亦略微減少,表示裸露地嵌塊體連接度略微下降。

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AWMPS) 99916.34 150184.4 192.0084 139.859 平均形狀指數(MSI) 1.3571 1.2185 1.2315 1.1817 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 21.6828 35.6577 3.5256 3.3205 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MN) 262.344 263.6614 283.1768 280.5251 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AM) 200.7894 200.6734 229.0784 237.967 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MN) 148.3703 104.911 87.4018 76.1834 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AM) 14477.97 18481.91 552.9302 480.1223

景觀指數 草地 水體

1995 年 2006 年 1995 年 2006 年 景觀百分比(PLAND) 4.3362 2.9504 3.8714 2.7883 嵌塊體密度(PD) 0.8487 1.0006 0.8238 0.8148 平均嵌塊體面積(MPS) 5.1092 2.9486 4.6996 3.4221 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AWMPS) 119.2797 75.5238 1365.512 519.9301 平均形狀指數(MSI) 1.1631 1.1098 1.1002 1.0814 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 2.6174 2.0587 4.9851 3.643 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MN) 350.6699 381.5637 357.3461 388.4936 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AM) 268.6346 311.3787 245.6785 274.1836 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MN) 79.4444 69.0542 70.7639 67.3456 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AM) 428.9983 365.2341 3383.659 1935.391

景觀指數 建地 裸露地

1995 年 2006 年 1995 年 2006 年 景觀百分比(PLAND) 13.5073 16.0355 2.5326 2.0723 嵌塊體密度(PD) 1.1934 1.5602 0.6547 0.6943 平均嵌塊體面積(MPS) 11.3183 10.278 3.8684 2.9847 面積權重平均嵌塊體面積(AWMPS) 6398.243 13397.57 53.3016 54.1387 平均形狀指數(MSI) 1.1632 1.159 1.1414 1.0888 面積權重平均形狀指數(AWMSI) 11.8688 16.605 1.9521 1.9183 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MN) 295.1801 277.1634 380.909 447.4372 面積權重平均最鄰近距離(ENN_AM) 214.9752 211.4268 332.5181 365.1951 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MN) 80.0258 75.2047 74.6255 65.8975 面積權重旋轉半徑指數(GYRATE_AM) 3462.509 4796.658 282.0048 279.4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