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歷程-量化分析

5.1 數學學習態度量表問卷調查之成果分析

5.1.1 第二階段:分組合作學習

為了瞭解學生在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後,觀察是否有別於傳統教學之成效,所以研究 者在此項目的問卷調查裡,前測成績指的是在接受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所問答數學學 習態度量表之成績,而後測成績指的是在接受分組合作學習方式下,學生所問答數學學 習態度量表之成績。利用 PASW 採用相依樣本 t 檢定的方法,將統計結果整理,如表 3~

表 7:

表 3 「分組合作學習」學習態度相依樣本 t 檢定結果

N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t P

M SD M SD

25 25.20 4.45 27.52 4.22 -3.60 .001

**p<.05 ,**p<.01,***p<.001

由表 3 可知,學生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前在學習態度量表上之平均得分為 25.20,

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後之平均得分為 27.52,t(24)=-3.60,p=.001,故可了解學生在接 受「分組合作學習」教學後,在學習態度上後測得分高於前測得分,並存在顯著差異。

在此說明,「分組合作學習」相對於傳統教學方式,確實對於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 上具有正面影響。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表現得相對比較主動,並且認同 學習數學及相關事物是具有意義的。甚者,讓低成就的學生,從對過去學習數學課程的 恐懼害怕或索然無味的負面消極經驗,轉變成願意嘗試或主動學習的正面積極態度 (在 後面第六章質性研究,加以說明) 。

表 4 「分組合作學習」學習動機相依樣本 t 檢定結果

N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t P

M SD M SD

25 21.96 0.67 22.24 .90 -0.37 .72

*p<.05 ,**p<.01,***p<.001

由表 4 可知,學生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前在學習動機量表上之平均得分為 21.96,

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後之平均得分為 22.24,t(24)=-0.37,p=.72,故可了解學生在接 受「分組合作學習」教學後,在學習動機上雖然後測得分高於前測得分,但是不存在顯 著差異。

本研究中,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動機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根據問卷調查之結果,

*p<.05 ,**p<.01,***p<.001

當然,提升學習動機的因素有許多,在研究者的教學觀察裡,不難發現學生因為學 習模式改變而產生動機,其中很大部分來自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老師的互動產生 很大改變,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並持續下去。(在後面第六章質性研究,加以說明)

表 6 「分組合作學習」個人自我效能相依樣本 t 檢定結果

N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t P

M SD M SD

25 27.20 6.01 29.40 6.87 -1.94 .065

*p<.05 ,**p<.01,***p<.001

由表 6 可知,學生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前在個人自我效能量表上之平均得分為 27.20,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後之平均得分為 29.40,t(24)=-1.94,p=.065,故可了解學 生在接受「分組合作學習」教學後,在個人自我效能上雖然後測得分高於前測得分,但 是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 7 「分組合作學習」群體自我效能相依樣本 t 檢定結果

N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t P

M SD M SD

25 23.72 5.34 26.60 4.22 -3.198 .004

*p<.05 ,**p<.01,***p<.001

由表 7 可知,學生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前在群體自我效能量表上之平均得分為 23.72,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後之平均得分為 26.60,t(24)=-3.198,p=.004,故可了解 學生在接受「分組合作學習」教學後,在群體自我效能上後測得分高於前測得分,並存 在顯著差異。

根據表 6、表 7 的資料結果呈現,我們可以整理出:當學生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後,

在個人自我效能表現上,雖然沒有顯著的差異,但仍有正面的成長。而在群體自我效能 表現上,則是有達到顯著差異的正面成長。

研究者就實體教學現場的觀察和互動經驗來解讀以上表 6、表 7 之結果,歸納出: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分組合作學習提升了學生在學習情境中互助合作及表達自我想法 的能力,並且在同儕互助的團隊中完成自我負責的任務及角色。反而,在個人自我效能 方面的提升,沒有這麼大的差異,其中的原因可能在於分組合作學習是充滿友善的鷹架 學習環境,而當學生個人獨自完成學習任務時,缺乏自信或能力不足,使得學生認為在 個人自我效能上提升的幅度太少。甚至,沒有同儕人際壓力的監督下,學生在自行完成 學習任務的完整度,有時就會缺少羈絆,顯得容易放棄或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