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研究歷程-質性研究

6.2 心得分享

本節將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及數位分組合作學習的實體教學中,將其學習心得感想 整理出「教學實況」、「學習氣氛及學習效果」、「減壓現象」、「補救教學」、「課前預習與 小組上台分享」、「角色任務」及「iPad 數學之王活動」等層面,來進行記錄及摘要(如 附錄 G1~G7)。並在本章節,分析比較傳統教學、分組合作學習與數位分組合作學習的 優缺點及研究者在實體教學上得到的省思。

6.2.1 教學實況

在本研究的第三章已介紹過,研究者將如何安排實驗流程及如何執行課程設計之內 容,以下為摘錄學生分別對第二階段-分組合作學習及第三階段-數位分組合作學習的看 法,以做為實驗真實性的佐證,並從中整理出重點給予教學上的啟發(詳細資料,請參 閱附錄 G1)。

【第二階段-分組合作學習實境】

S1 生表示:

數學課這種上課方式,對我來說還算蠻新穎的,而且這學期採取自由分組,

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們坐一組,就更覺得國中的數學課是很有趣的…,

讓學生自己講解課本中的內容,然後從旁協助,

學生沒講到的重點,老師在一一講解,

既能讓學生練習上台後該如何做事,也不會讓沒學到重點就這樣讓它過去,

並且在講解完後,發下隨堂測驗,讓學生練習,

以確認自己是真的懂了還是需要在加強、在了解的階段

【第三階段-數位分組合作學習實境】

S1 生表示:「還有錄影,並放到網路上,讓不懂的同學,在課餘時間還能繼續了解,

學生線上提問、老師及時回答,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S2 生表示:「我覺得第一次去電腦教室時,登進網站裡看影片…,

一般教學方式就只是老師講解而已,但這一種並不一樣,因為還有小組的 報告。」

S1 生表示:「上課的時候,最近採取學生上台講解的方式,並且採取評分標準,

讓每組發表完後,讓每一組包括上台分享的組別,為上台分享的組別打分 數,…第一次以這種方式上課,評分標準也不太了解,所以分數落差會有

點大…。」

S3 生表示:「各組的發言人上台上課,老師帶攝影機到教室後面,…會給要上台的同學 一些時間,把數學要講的重點寫到黑板上,發言人和黑板手要發表的時 候,我們就要聽台上的人講話,…。老師會發下評分表對台上的同學的意 見,等到台上講上的同學講完,…會發下考卷給我們寫,看我們有沒有專 心聽講。」

S4 生表示:「剛開始是由 T3 老師來上課,老師先發了一張這學期要做數位教學的通知 單,…在家裡先看網路教學。」

在這種教學方式下,…由小組同學上台講解題目,讓上課氣氛更加熱絡,同學也可 以獲得表達演練的機會。另外老師也提供冰淇淋兌換卷給我們,應該是要鼓勵我們多多 看影片吧!另外有些課本以外的影片也很有趣,有卡通,有演講,有廣告。…。另外建 議是不是把課程都先放在網路上,這樣我就可以自己控制進度。

因此研究者將本研究分組合作學習及數位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流程設計,依照學生 的反應歸納出幾個重點來做說明如下:

1. 只要分組,透過學生自己討論出結果,就會有趣;

2.「Q5 重點」搭配「上台分享」讓學生學習更有系統、更有方向;

3. 數位資源一直都是輔助的配角,重點在實體的教學設計;

4. 隨堂測驗或評量,是為了確定學生自我的學習的階段;

5. 在小組競賽或小組互評時,評分的標準要明確且有示範;

6. 數位資源課程,應該盡早安排設置好,以便學習者掌控進度。

6.2.2 學習氣氛及學習效果

分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之間,讓師生感受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學習氣氛和學習互動 的關係。而本研究將受試學生對學習氣氛及學習效果的反應做出摘要及統整,進而歸納

出給教學者應該留意的教學指標。整理如下(詳細資料,請參閱附錄 G2):

S5 生表示 :「因為這樣不會只是老師在台上講而已,還可以聽聽其他同學的意

見,…。讓上課變得更有趣…變得更有精神,不像傳統的數學課(或其他 學科課),上的很枯燥乏味,根本就是在折磨人…」

S8 生表示:「我喜愛老師問問題,讓我們深思解答是什麼時那種感覺…,我認為對 我最有效的還是分組討論,…

我喜歡有問題問同學的感覺,

因為我們是同儕,所以感覺特別親切,特別友善,特別歡樂…。」

S6 生表示:「每次只要請教他們,他們就會慢慢講解給我聽…,

學會了之後就覺得,好像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難,反而會覺得數學超簡單 啦~~」

S7 生表示:「我覺得上課的氣氛很好,比較不會害怕,…」

所以在相較於傳統教學來說,「分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氣氛及學習效果,

反應是相當不錯。其原因歸納成三方面,做為參考:

1. 友善的學習環境:

有同儕在旁擔任協助者角色,教材也經教學者解構設計,課室裡充滿鷹架作用的友 善學習環境。

2. 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

從過去教師單一方向的講述,轉換成學生與學生及學生與老師的多元互動,讓課室 的氣氛活化起來。

3. 學習的高峰經驗:

在滿足前二項的條件下,在課室的情境裡加上安排學生學習的高峰經驗,將會讓學

6.2.3 減壓現象

在本研究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想要了解學生在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及數位分組合作 學習之後,在學習上是否有減輕學習認知負荷、壓力、挫折或困難的現象。以下選錄摘 要學生對此反應的心得感想(詳細資料,請參閱附錄 G3):

S2 生表示:「老師用這種方式教我們,很輕鬆也可以學習講解...。

大家都會一起討論該怎麼講解方法比較適合,也許有些人不會算,但經由 小組的講解後都懂了,第一次用這種方法教學,我覺得很輕鬆不會有壓 力…。

我認為在上數學課前,應該上網站去看影片,對課題有些了解…。

而且我發現數學越來越簡單,好像很容易算。越來越不會有壓力,反而會 很喜歡上數學課…。」

S9 生表示:「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分工合作,不用自己一個人分擔所有的事,讓自己有 太多的壓力,……。」

S10 生表示:「只要有報告或答題,大家就會一起討論待會該怎麼做、該怎麼分工。

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經由小組成員的幫忙後都懂了。這樣的方式學習,

我覺得很輕鬆,壓力也減輕不少。」

由此我們不難知道:學生在接受分組合作學習及數位分組合作學習後,覺得學習上 的壓力減輕了不少。研究者將學習者減輕壓力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可以與同儕商討,尋求協助;

2. 可以分工合作,減輕負擔;

3. 可以課前預習,然後在課堂上容易得到好的表現。

6.2.4 補救教學

當分組合作學習要融入數位資源,補救教學就是成為本研究想要觀察的目的及 待答問題之一。雖然本研究因為時間與操作上的因素限制,無法執行量化的統計研究,

但是從學生使用分組合作學習及數位資源平台 Moodle 的情況來看,分組合作學習及數 位分組合作學習具補救教學的功能,而效果如何就待續相關研究發展。以下為受試學生 參與課程的情況及回饋(詳細資料,請參閱附錄 G4):

S4 生表示:「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重來再看一遍…。」

S9 生表示:「一開始進去 Moodle 的時候覺得有點麻煩…。

後來才知道 Moodle 是一種多好用的東西,不但可以知道上課的資訊,

還可以把上課沒聽懂的地方再重新看一遍,…。」

S11 生表示:「在網路看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看,只要有網路就可以看,不怕沒上到,

我喜歡!」

S12 生表示:「像是第一章,我前幾天都沒有人來,也不知道教到哪裡?…。

本來然不會,但是在他們的教導下,我也慢慢的抓到技巧會算題目!之後 我也慢慢進入課程…。」

S13 生表示:「因為老師要分秒必爭把那一堂課進度給趕完,所以我有很多的地方完全 聽不懂,幸虧有這計畫我才可以課後溫習…。只是我家沒有電腦,而且我 還是電腦白痴,還好有老師會留我下來…。」

就補救教學方面,研究者對此進行教學上的反思及歸納,將實行分組合作學習與數 位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中,該留意的部分做說明:

1. 補救教學應該在課堂上完成,而不是在課堂後。

2. 協助者可以是老師,更可以是學生。

4. 數位分組合作學習的課程設計,應該解構再解構。若能搭配線上即時評量,應該更 具學習及補救教學的效果。

6.2.5 課前預習與小組上台分享

在本研究的課程設計中,課前預習及小組上台分享是多種的教學活動之一。不過,

在研究者及學生在實際教學的互動中,對於課前預習及小組上台分享反應非常良好。因 此,在學生的活動成果和心得感想來對此做整理和歸納(詳細資料,請參閱附錄 G5):

S14 生表示:「有準備的小組就很胸有成竹的上台,用流利和精簡的文字筆調來示範,

讓同學聽了容易了解…,沒有準備的小組,上台教學都看不見重點,照本 宣科,發表的沒有十全的把握,吱吱嗚嗚,聽的不僅很「霧煞煞」…。這 就是重點,若不事先預習,就無法將自己的結論交待給同學,況且以這種 發表速度,容易拖延數學科的進度,… 。」

S15 生表示:「以前是老師教學生,到了下學期變的是學生教學生。雖然時間的控制可 能無法掌握,…,但這樣也可以學到多種的解題技巧。…讓同學去親身體 驗在台上教學,有利於提升同學的勇氣…。平常上課有專心聽同學分享、

做筆記的同學,回家又有看影片預習,相信老師在測驗時,要拿到 90 分 應該不難…。每個組別上台分享…,可讓同學之間更合作,這種效果比老 師單純在上面教還要來的有效果…。」

S16 生表示:「…個性非常的內斂,…,雖然一開始會很沒自信、沒勇氣,但不可否認 的,這是一個爭取小組榮譽的好機會,更是磨練自己的方式之一;…本來

S16 生表示:「…個性非常的內斂,…,雖然一開始會很沒自信、沒勇氣,但不可否認 的,這是一個爭取小組榮譽的好機會,更是磨練自己的方式之一;…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