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階段實驗後測與延後測學生綜合表現之探討

(2) 二項式絕對值方程式解的個數及解法:

5. 第二階段實驗後測與延後測學生綜合表現之探討

組間 2474.471 6 412.412 2.487*

組內 45761.155 276 165.801 總和 48235.625 282

*p<.05 *p=.023

5. 第二階段實驗後測與延後測學生綜合表現之探討

經過二階段的實驗及後測與延後測成績ANOVA分析之後,對於教學實驗的結果,

我們已有了一個明確的結論,動態幾何系統可以確實有效的提升學生長期的學習成效,

短期的學習成效其實並不顯著。因此接下來我們要比較的是學生學習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從試題事後分析比較後,發現在後測(參考附錄)當中差異最顯著的試題是Q5&Q10,

以下針對這兩個問題,就學生所產生的認知問題分別做探索:

Q5. 若 ax2 + 2ax − 1 > 0 無實數解,求實數 a 的範圍。

解法一:

圖4-2-10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常犯的錯誤(六)

解法二:

圖4-2-11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常犯的錯誤(七)

解法三:

圖4-2-12 動態幾何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解題模式(三)

從解法一、二、三可以發現學生在解題時的一些迷失問題,分別描述如下:

(a) 解法一:多數的學生都是採取這樣的做法。學生一看到題目寫著無實數解,二 話不說馬上就用判別式小於0,計算出不等式答案。學生會採取這種解法,研 究者認為是純粹是由於學生的學習經驗所養成的反射動作,學生並沒有經過仔 細思考的解題方式。

(b) 解法二:這種做法的同學已經注意到不等式大於 0 無實數解,其實有兩種可能 性,所以判別式可能會小於或等於0,依此計算出不等式的答案,但是卻未注

意到開口方向必須朝下,也就是 a<0 是必要條件。

(c) 解法三:透過圖形思考解題,各項細節較容易被注意到,學生的解題想法較為 完整。

Q10. 已知 f(x)為一多項式,若 1 ( ) ( )

g x = f x ≧0 的解為 x <−1、−1 < x < 1 或 2 < x,

求 f(x)≧0 的解。

解法一:

圖4-2-13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常犯的錯誤(八) 解法二:

圖4-2-14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快速解題 解法三:

圖4-2-15 動態幾何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解題模式(三)

從解法一、二、三發現學生在解題時的一些迷失問題,分別描述如下:

(a) 解法一:採取這樣做法的學生其實數學能力不差。會想辦法利用已知條件求出 符合條件的函數,然後再解出不等式的答案寫,不過由於學生做了一些不適合 的假設,經過反覆的計算後產生了一些由假設衍生出來的問題,雖然學生畫出 圖形,但是還是產生了錯誤的解答。

(b) 解法二:採取這種做法的同學已經注意到分式不等式的等號問題,透過簡單的 思考,很快的就寫出答案,根本不需要計算,這是很棒的解題方法,只可惜跟 第一階段實驗的後測所發現的問題一樣,傳統做法中學生較容易有統整答案的 問題。

(c) 解法三:類似於解法二,學生將不等式的答案圖像化,透過圖像思考解題,各 部分的細節較容易注意到,統整答案的能力較佳。

而在延後測(參考附錄)的結果分析發現,除了後測時差異就很顯著的Q6及Q8之外,

在延後測中Q2、Q4、Q6、Q7、Q8及Q9差異性也一樣顯著。表示經過了一個半月的時 間,學生的學習記憶雖然會衰退,但是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動態幾何系統,的確有效的延 長學生的學習記憶,從實驗組與對照組兩次測驗成績的差異性越來越顯著,可以做為最 佳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