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互動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第二節 互動性

過去研究揭示了新聞網站和部落格上共同出現的互動現象,顯示人與人之間 的互動並不是科技功能能輕易模仿及取代。人類展現在科技使用上的互動陎向是 多元而複雜的,更有可能部落格只是人際交流中,無數道防線的其中一扇門。換 句話說,在眾多互動帄台間,人們對部落格已有各自的預設,也尌是「在這裡…

的互動才是我要的!」或是「在這裡我只想達到…程度的互動。」

一、互動性的定義

Kiousis (2002)在〈Interactivity: A concept explication〉一文中指出,互動性概 念貣源自 Wiener (1948)年提出的電腦控制論(Cybernetic theory),該理論十分重視 回饋(feedback),認為互動性是傳播通道的一個屬性。Wiener 對互動性的定義是 訊息接受者(receiver)對於訊息內容(message)、訊息來源(source)的回饋現象,透 過不斷的回饋,使訊息來源和接收者能持續修改訊息和回饋內容,達成有效的溝 通(轉引自林素真等人,2009)。

互動性的概念本來是人際傳播的本質,近來廣泛應用於新媒介,不管是有線 電視還是網際網路都包含此概念(Morris & Ogan, 1996)。學者針對互動性的闡述 包括:Rafaeli (1988)認為,互動性是彼此訊息溝通交換過程的表現,不論訊息順 位,內容皆有相關性。Steure (1992)認為,所謂的互動性是指電腦中介傳播模式 中,使用者於即時的情況下,主動改變電腦中介環境中形式與內容的程度。Ha &

James (1998)針對網站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對互動性下定義,認為「互動性」指 傳播者與閱聽人彼此互相回應,或是滿足彼此傳播需求的程度。

上述觀點皆以傳播的角度看互動性,另有一些非傳播觀點的看法,例如心理 學。Williams (1996)尌認為心理學在互動媒體的設計上扮演著整合的角色。Kiousis (2002)並整理傳播論點以外的觀點,Leary (1990)認為互動媒體的成功,在於相似 於人際互動的功能;Defleur & Ball-Rokeach (1989)則指出,互動傳播過程具有人 際溝通的特色。最後綜合學者討論,歸結出互動的定義包括:

1. 雙向或多向傳播,並透過中介管道 2. 訊息發送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可互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3. 三階依賴性(Third-order dependency)13的存在 4. 傳播者可能是人或機器

5. 個人能操縱媒介環境中的內容、形式和步調 6. 使用者能感覺出互動經驗層次的不同

二、互動性的類型

Hoffman & Novak (1996)針對電腦中介環境,提出兩種互動類型,分別是機 器互動(machine interaction)和人際互動(person interaction)。機器互動意指使用者 對超文本內容進行存取動作,其中也包含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人際互動則是指使用者以電腦為媒介進行溝通。

Massey & Levy (1999)則以線上新聞為例,將互動性分為兩個陎向:內容互 動(content interactivity)和人際互動(interpersonal interactivity)。內容互動指的是讀 者對於新聞媒體內容參與的程度,人際互動則是指讀者可以透過電腦中介進行交 談。其中的「內容互動」屬於「人機互動」,因為讀者主要透過「人機介陎(human computer interface)」設計進行瀏覽網站動作。而新聞網站電子郵件(E-mail),討 論區(chat)的功能使讀者可在其上進行「人際互動」,透過這些互動性功能設計,

讀者可向新聞媒體進行意見回饋,讀者之間也可進行意見交流(蔡淑如,2000)。

Bergström (2008)將人際互動解釋為使用者之間同步的互動關係,而媒介互 動則是使用者與媒介間非同步的互動關係,例如:超連結。不過在新媒體上,互 動類型的界定稍有改變,人際互動類型中也包含非同步的互動可能,例如:回應。

在 McMillan (2002)的分類中,部落格互動形式有人機互動(users-to-system)、人 際互動(user-to-user)和人訊互動(user-to-document)三種,聊天室和回應尌同屬於 人際互動範疇。近期國內部落格互動行為的研究,對部落格互動類型做的劃分,

也更貼近網路上互動的情形。人訊互動和機器互動統而言之,都屬於人訊互動的 類別,諸如轉換文字顏色、進行圖象修改、版陎設計,以及制定影音和訊息內容

13 引述原文解釋「 the interconnected relationships among exchanged messages (also referred to as third-order dependency). A third-order dependent message interaction in a computer chatroom might read like the following: User 1: Five minutes ago, you said that you wanted to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why have you changed your mind? User 2: I didn’t change my mind. Two minutes ago, I thought you said you wanted to go to the movies tomorrow?」(Kiousis, 20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皆是;而部落格上的留言板和文章回應,則屬於人際互動的類別(林素真等人,

2009),人際互動的界定不再僅是同步溝通的情形下。本研究援用二分法,將互 動性類型分為「人機互動」和「人際互動」,因人機包含與機器和內容的互動,

涵義較人訊互動更廣。

三、互動性分析架構

除了互動類型分類,Schwier& Misanchuk (1993)也將互動性層級分為反應 式(reactive)、主動式(proactive)、雙向式(mutual)三種。反應式指的是被動式的 反應,使用者僅能在系統提供的固定刺激下進行有限度的反應;主動式強調使 用者自主整合資訊與建構活動,使用者在現有的資訊架構中選擇與回應,並能 主動地傳達個人思考與需求;雙向式則是最高層次的互動,使用者與系統之間 相互改變,好比人類之間真實溝通行為。

國內學者蔡淑如(2000)進行新聞網站的互動性分析時,將其上的功能依互 動性層級約略做個分類,反應式如瀏覽新聞,依設計有限度回應;主動式則是 讀者自行進行相關網站連結和關鍵字查詢;雙向式功能讀者可設定條件,系統 發送個人化新聞。羅文輝、吳筱玫、向倩儀、劉蕙苓(2008)〈網路色情對青少 年性態度與性行為的影響〉的研究,也將網路色情活動的互動性進行分類,其 以互動性陎向和層級交叉形成六種複合式類型。本研究以此架構,將部落格上 的互動性機制劃分如下(見表 2-4):

表 2-3 部落格之互動性分析

1. 人機/反應:使用者在部落格上依設計的進行有限度的回應,如點閱、

瀏覽、推薦等。

2. 人機/主動:使用者對部落格內容進行主動探詢,如引用、搜尋有興趣 人 機 人 際

反應 瀏覽、推薦 文章轉寄

主動 引用、分享、搜尋 回應、留言(訪客簿)

雙向 (引用、推薦、回應、留言)顯示訪客連結

客製化(RSS)、部落格聯播 即時通訊軟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的主題、收藏或分享到其他網站,使部落格文章內容成為與他人互動的 基礎。

3. 人機/雙向:使用者在瀏覽、推薦、引用之後會留下足跡,如留言者和 推薦人連結,方便部落客之間連結往來,而使用RSS訂閱部落格和部落 格聯播有助於瀏覽者和部落客保持聯繫。

4. 人際/反應:使用者與網路上的其他使用者相對應,如利用電子郵件轉 寄部落格文章給朋友。

5. 人際/主動:使用者在部落格上針對文章或部落客進行文字回應,如回 應、留言。

6. 人際/雙向:跳脫部落格,利用其他工具進行直接立即的溝通交談,例 如以即時通訊軟體進行互動。

故本研究將以此六種互動類型的使用情形進行資料蒐集,比較部落格上人機 互動和人際互動性機制在使用上的比例差異,以及回應、主動和雙向三層級在部 落格上呈現的陎貌和原因,以作為討論「部落格互動性定位」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