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探討─以udn部落格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探討─以udn部落格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筱玫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探討 ─以 udn 部落格為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李皇萱.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2)

(3) 謝. 立. 誌.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i n U. v.

(4) 摘. 要. 具有 web2.0 精神的部落格誕生後,呼應其上傳、分享與建造關係的本質, 互動性機制陸續增加,提供部落客連結和建立關係的可能。使用部落格,不只是 為了滿足存在需求,也帶有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社交需求。然而,這樣的精神和需 求並未具體呈現在部落格上。部落格主要仍以部落客的發文,和瀏覽人數的跳動 為主,其他各項互動性機制的使用比例很低。 為了了解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回溯過往研究,從新聞 網站、特殊功用部落格、一般部落格和潛水族相關研究中,整理出人口變項、基 本使用情形、使用動機、機制設計、社群氛圍五大方陎的影響因素,並以 udn. 政 治 大. 部落格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因素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解釋力。. 立. 本研究先以內容分析蒐集 udn 部落格上互動性機制使用比例,了解使用情形. ‧ 國. 用的因素。. 學. 是否真的如此低落,再以內容分析和網路問卷調查了解影響部落客互動性機制使. ‧. 研究結果發現,udn 部落格上互動性機制使用比例極低,使用較為頻繁的互. y. Nat. 動性機制為「瀏覽>推薦>回應>引用」。而五大陎向的影響因素,人口變項和基. io. sit. 本使用情形不具解釋力,使用動機、機制設計和互動頻繁的社群氛圍是主要影響. n. al. er. 因素。不同使用動機,使用的互動性機制有所不同;機制設計的好壞對使用與否. i n U. v. 具有顯著影響,知覺易用性對回應和留言有解釋力,而知覺有用性則對其他機制. Ch. engchi. 有解釋力;社群氛圍中互動頻繁的特色和推薦機制使用密切相關,udn 部落格雖 帶有報系政治色彩,但並不影響部落客使用互動性機制。 從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差異來看,udn 部落客具有「喜歡互動,卻不主 動」的特性,雖然具有互動頻繁的社群氛圍,但整體帄台的機制設計並未體現社 群概念,仍停留於靜態互動的層次。在社群網站的興貣後,其互動性高、即時性 強的特色,瓜分部落客使用時間,但部落格「互動性定位更加明確」,部落格從 互動性較高的期待轉而被視為是書寫、論述和發表意見的空間,成為未來新的定 位。. 關鍵字:部落格、部落客、互動性機制、潛水族 ii.

(5)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三節 名詞解釋............................................................................................................8 第四節 研究流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聯合報系網路發展歷程..................................................................................10 一、udn 部落格誕生.......................................................................................10 二、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演進...............................................................12 三、網路服務發展歷程..................................................................................14 第二節 互動性..............................................................................................................15. 治 政 一、互動性的定義..........................................................................................15 大 立 二、互動性的類型..........................................................................................16 ‧. ‧ 國. 學. 三、互動性分析架構......................................................................................17 第三節 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18 一、線上新聞網站的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19 二、特定功能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21 三、一般性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22. Nat. y. sit. n. al. er. io. 第四節 影響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的因素......................................................24 一、使用部落格的動機..................................................................................24 二、互動性機制設計......................................................................................26 三、社群氛圍..................................................................................................27 四、部落格類型..............................................................................................30 第五節 小結與研究問題..............................................................................................31.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33 一、研究設計..................................................................................................33 二、類目建構和分析單位..............................................................................35 三、前測和編碼..............................................................................................36 第二節 網路問卷調查法..............................................................................................38 一、研究設計..................................................................................................38 二、問卷設計..................................................................................................39 三、統計方法..................................................................................................40 四、前測和正式施測......................................................................................41 第三節 深度訪談法......................................................................................................42 iii.

(6) 一、研究設計..................................................................................................42 二、訪談對象..................................................................................................43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5 第一節 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45 第二節 互動性機制使用因素探討..............................................................................46 一、問卷調查人口特質描述 ..........................................................................46 二、部落格基本使用情形..............................................................................48 三、使用部落格的動機..................................................................................52 四、互動性機制設計好壞..............................................................................54 五、udn 部落格社群氛圍...............................................................................57 六、udn 部落格政治色彩...............................................................................66 七、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意願的因素..........................................................70 八、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頻率的因素..........................................................75 第三節 部落格互動性定位..........................................................................................8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一、互動性機制使用差異..............................................................................80 二、在互動性機制之外..................................................................................83 三、部落格具有更高的互動性?..................................................................85 四、社群網站出現後......................................................................................87 第四節 本章小結..........................................................................................................90.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研究發現..........................................................................................................92 一、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92 二、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因素......................................................................94 三、部落格互動性定位..................................................................................96 三、小結..........................................................................................................98 第二節 研究意義..........................................................................................................98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01 一、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的計算................................................................101. Ch. engchi. i n U. v. 二、網路問卷調查代表性不足....................................................................101 三、設定訪談對象的限制............................................................................102 四、未來研究建議........................................................................................102 參考文獻........................................................................................................................104 附錄一 編碼表............................................................................................................ 111 附錄二 問卷................................................................................................................ 113 附錄三 訪談大綱........................................................................................................120 iv.

(7) 圖目錄. 政 治 大 udn 部落格主題分類 ........................................................................................34 立 下拉式選單 .......................................................................................................56 修正後研究架構圖 ...........................................................................................71 社群網站最新動態顯示 ...................................................................................88 udn 部落格管理帄台之動態訊息 ....................................................................97. 學. ‧. Nat. y.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5-1. 網路服務發展歷程 ...........................................................................................14 Krishnamurthy (2002)部落格類型 ...................................................................30 研究架構圖 .......................................................................................................32. io. sit. 圖 2-3 圖 2-4 圖 2-5 圖 3-1. n. al. er. 圖 1-2 圖 1-3 圖 1-4 圖 1-5 圖 1-6 圖 2-1 圖 2-2. udn 部落格的「文章推薦」功能 ......................................................................2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分佈圖示 ......................................................................2 黃彥達之 Web2.0 發展與人類需求關係圖 .......................................................4 udn 部落格首頁文章排行榜 ..............................................................................6 udn 部落格首頁最新文章、最新推薦文章顯示 ..............................................6 研究流程圖 .........................................................................................................9 網路城邦首頁 ................................................................................................... 11 udn 部落格「分享」機制 ................................................................................13. ‧ 國. 圖 1-1. Ch. engchi. v. i n U. v.

(8) 表目錄. 學. 互動性機制使用相對比例 ...............................................................................45 樣本結構分佈 ...................................................................................................47 部落格基本使用情形 .......................................................................................51 部落格使用動機因素分析 ...............................................................................53 互動性機制設計有用性評估 ...........................................................................54. ‧. y. 互動性機制設計易用性評估 ...........................................................................55 udn 部落格社群氛圍調查 ................................................................................57 回應性質和留言性質次數分配表 ...................................................................60 文章類別次數分配表 .......................................................................................63 文章篇幅次數分配表 .....................................................................................63 內文格式次數分配表 .....................................................................................64 行文格式次數分配表 .....................................................................................65 聯合報系企業形象 .........................................................................................67 udn 部落格使用者形象 ..................................................................................69. io. al. n.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4-1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政 治 大 前測_形象認知結果 .........................................................................................42 立 受訪者基本資料 ...............................................................................................44. Nat. 表 3-7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4-5.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內容分析類目 ............................................................36 修正後 udn 部落格基本資料分析類目 ...........................................................37 編碼員同意度 ...................................................................................................38. sit. 表 3-3 表 3-4 表 3-5 表 3-6. er.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4 表 2-5 表 3-1 表 3-2.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觀察 ......................................................................3 聯合線上網路發展歷程 ................................................................................... 11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增列表 ........................................................................13 部落格之互動性分析 .......................................................................................17 各新聞網站的互動性機制列表 .......................................................................19 部落格互動功能編碼表 ...................................................................................26 研究母體與樣本 ...............................................................................................35 udn 部落格基本資料分析類目 ........................................................................35. ‧ 國. 表 1-1. Ch. engchi. i n U. v. 表 4-15 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意願因素之多元迴歸分析 .........................................74 表 4-16 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頻率因素之多元迴歸分析 .........................................79 表 4-17 使用意願與使用頻率影響因素比較 .............................................................80 表 4-18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頻率 .........................................................................81 表 5-1 不同動機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 ...............................................................94 表 5-2 不同動機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 ...............................................................95 表 5-3 社群氛圍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 ...............................................................96. v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003 年秋,我成為大學生,帄凡的這一年,網路正悄然改變大學生活的陎 貌,成為生命歷程中印象深刻的標記。猶記得當時即時通訊軟體 MSN 率先對入 大學生的生活,幾乎人人都在使用,隨之而來的是「無名小站」相簿,1雖然使 用並非百分百普及,但短時間快速刮貣相簿旋風,是網路發展史上的大事。殊不 知當時帄凡無奇,僅屬附加功能的部落格,在注入人們的使用經驗後,帶出爾後 互動性機制多樣化的發展,RSS2尌是其中一例。3. 政 治 大. 注意到互動性機制的發展,其實是在多年之後。2008 年因緣際會下用貣 udn 部落格,4 進而發覺 udn 的環境顛覆我既有的部落格使用經驗。過去,我認為瀏. 立. 覽者多半與我真實世界中的人際網絡有關,也尌是說,會固定瀏覽的人必定認識. ‧ 國. 學. 我,而留言的人绝對是我認識的人。但在 udn 部落格,我遇到一種新的情況─「陌 生人的推薦與留言相當稀鬆帄常」。每當新發一篇文章,很快尌會有一兩名不認. ‧. 識的部落客推薦,偶爾也會有陌生人針對文章內容留言。部落客「馮 yatou」在. sit. y. Nat. 其文章5中也提到這點:. n. al. er. io. 第一篇文,將發表在 MSN 格子的旅行紀錄 PO 上,那是去年前往雪梨 的筆記,沒想到竟有人來到我的格子瀏覽,還有人推薦哩!雖寥寥幾人, 卻帶給我莫大的鼓勵和安慰,心裡非常感激這些未曾謀面的格友,那種 淡如水的溫暖,格外令我動容。. 1. 2. 3. 4 5. Ch. engchi. i n U. v. 「無名小站」1999 年從 BBS 開始發展,2003 年提供相簿和部落格服務,2005 商業化成立無 名小站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被 Yahoo!奇摩併購(龐文真,2006)。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消息來源格式規範,用以發佈網站的更新資料,例如 部落格文章、新聞、音訊或視訊的摘要。RSS能夠使自動發佈資料,同時也使讀者能更夠定期 更新他們喜歡的網站或是聚合不同網站的資訊,方便使用者蒐集和追蹤資訊。(資料來源:維 基百科)。 IE4 剛剛推出的時候,提供新聞頻道的功能,與 Netscape 推出的新聞頻道相似。Netscape(瀏 覽器) 以 RSS 作為描述新聞頻道的語言,只不過 Netscape 自當時貣每況愈下,新聞頻道在瀏 覽器中的地位日暮西山,最後也消失了。但是 RSS 並沒有被拋棄,當 Blog 逐漸成為網路上最 熱門的新話題時,RSS 即成為描述 Blog 主題和更新資訊的最基本方法。Blogger/Geek 戴夫· 溫那(Dave Winner)的公司 UserLand 接手並繼續開發 RSS 新的版本,以適應 Blog 這個新的網 路應用的需要(資料來源:RSS 發展,種類和介紹 http://www.tea6.org/blog/post/rss.html)。 udn 部落格為「聯合線上公司」所有,為「網路城邦」帄台服務項目之一。 〈我在 udn 的日子〉 ,上網日期:2010 年 4 月 3 日。網址:http://blog.udn.com/19620521/3909476。 1.

(10) 對於推薦人的好奇,使我連回去其部落格判斷其推薦的真誠性,在這一來一 往中互動感於焉而生,有一種和同好共同從事一件事(寫部落格)的快樂。於是瀏 覽人數漸漸不是唯一感受互動的機制,其他互動性機制所帶來的互動感受可能更 為強烈,因此我開始觀察部落格上的推薦、回應、引用等機制的使用情形。.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1-1. udn 部落格的「文章推薦」功能. ‧. y. Nat. 奇怪的是,從個人網站至部落格的演進,常聽見的說法便是強調部落格具備. io. sit. 更高度的互動性,但稍加觀察卻發現,雖然部落格的確提供較多互動性機制,特. n. al. er. 別是文章回應、引用、推薦和分享等功能逐一增加(見圖 1-2),但從部落格上可. i n U. v. 見的數量紀錄來看,使用推薦、回應和引用等功能的頻率相對於瀏覽人數卻極為 稀少。. 圖 1-2. Ch. engchi.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分佈圖示. 初步以 udn 部落格的個例來看,其他互動性機制的使用相對於瀏覽數,大部 2.

(11) 分都是不到 1%的比例,點閱人氣愈高的部落格,雖然互動性機制看貣來使用頻 繁,但由於瀏覽人數更多,相比之下使用比例卻顯得更低。瀏覽機制使用高居榜 首,其他機制使用率卻普遍不高,可見多數人只瀏覽而沒有進一步的互動。在各 種互動性機制中,文章推薦普遍較回應使用得多,但政治人物部落格似有例外, 是否政治議題或政治人物在 udn 部落格易引貣互動,尚待更多部落格觀察,而引 用機制使用率在部落格中則是微乎其微(見表 1-1)。. 表 1-1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觀察6 無名小卒. 人氣部落格. 政治人物. 影視明星. (研究者). (黃創夏). (周玉蔻). (伊能靜). 瀏覽 (/篇). 111. 2353 治 11737 政0.60% 0.28% 大. 15752. 推薦%. 5.34%. 回應%. 0.18%. 0.54%. 0.41%. 0.07%. 引用%. 0%. 0%. 0%. 0%. 學. ‧ 國. 立. 0.77%. 資料來源:2009 年 10 月 21 日,研究者整理。. ‧. 從上述觀察現象,我好奇 udn 部落格上不同互動性機制使用多寡的原因及意. sit. y. Nat. 義,也不禁懷疑人在部落格上真的喜歡互動、想要互動嗎?如果說部落格的互動. io. er. 性機制設計,僅是提供使用者不時之需,那麼什麼樣的條件下會讓使用者使用互 動性機制?或者使互動性機制從不時之需變成習以為常?udn 部落格的陎貌拓. n. al. Ch. i n U. v. 展我對部落格的既有認知,也觸發研究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想法。. engchi. 第二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當相簿的鋒芒逐漸移轉到部落格後,互動性的土壤也開始變得肥沃,超連結 和留言版已變成最基本的配備,文章回應、引用、推薦、收藏、部落格聯播等各 種互動性機制不斷地開發增加,這樣的發展也許能以 PCHome online 董事長詹宏 志(2006)所說的這段話做解釋:「如果說 Web1.0 是下載、瀏覽、搜尋,Web2.0 尌是上傳、分享與建造連接關係。」科技評論網站「數位之牆」創辦人黃彥達(2007) 更明白的說:「Web1.0 詴圖滿足人的工具需求,而 Web2.0 滿足心理需求,所以 6. 黃創夏的部落格「News 2.0 工作室主站:野武士的自由報業」在 udn 部落格中擁有高人氣, 常上 TOP 10 的排行榜,同時也是主題部落格「政治異言堂」和「大媒體」的一員。因其文章 名稱多涉及政治人物,因此本研究將之視為談論政治的部落格。 3.

(12) Web.1.0 的內容是為使用者瀏覽而設,Web2.0 的內容則是為了建立關係。」黃彥 達以 Maslow 的需求五層次對應網路發展的情形(見圖 1-3),他認為相簿、部落格 等網站等迅速竄貣,是因為人類生存需求使然,安放自己的東西尌像是他們的家 和心靈的港灣一般。此外,人是群居動物,無法離群索居,有與人互動的社交需 求,於是在生存基礎之上開始發展聯繫關係的互動性機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圖 1-3. 黃彥達之 Web2.0 發展與人類需求關係圖. sit. y. Nat. io. er. 基於以上的陳述,意謂人們使用代表 web2.0 精神的部落格時,除了滿足存 在需求,也潛在帶有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社交需求。部落格雖然是個人寫作的空. n. al. Ch. i n U. v. 間,但其公眾的本質,帶有溝通和回饋的需求,部落客書寫於其上不只是與自己. engchi. 對話,也與他人對話(Efimova & de Moor, 2005)。如此,部落格上展現出來的使 用樣貌應該是高度互動,「更高的互動性」也常常是對部落格特性的描述之一, 因其包括迴響(回應)、引用、串連、RSS 和分類功能(宋旼諴,2009;鄭國威,2007)。 但研究者本身觀察時下部落格的互動情形,發現儘管部落格提供許多互動性機 制,卻不常被使用。 過去網路研究中已有相關討論,國外學者 Jakob Nielson(2006)研究線上社群 時指出,使用者會以「90-9-1」法則呈現,意指使用者中約有 90%是只閱讀和瀏 覽的潛水族,有 9%偶爾會貢獻內容,只有 1%是社群中真正活躍且積極參與的 人(轉引自邱千瑜,2008)。Forrester 對美國線上成年消費者的調查也發現,經常 使用網路的人口中僅有 13%為實際創作者,有 33%為消極旁觀者,53%為不活躍 4.

(13) 者,大多數的使用者事實上是觀看,或是下載他人提供內容的人(Li, 2007; 轉引 自 Van Dijck & Nieborg, 2009)。這種網路使用現象似乎同樣發生在部落格中,林 凱胤、王國華、蔡維真(2006)針對實習老師部落格社群進行迴響分析,發現雖然 研究對象自我評估認為迴響促進互動,但實際迴響紀錄分析卻得出迴響不佳的情 形。盧能彬和蘇文慧(2007)以 Blog 鄉村台灣站為分析對象,進行部落格的網絡 分析,結果發現部落格具有無尺度的特性,也尌是說大多數的文章其實是由少數 部落格提供。 在「部落格具備滿足社交需求」的論述基礎上,當符合需求的產物出現,其 上的互動情形卻不如預期熱絡,落差的關鍵為何?是人本身沒有這麼多的互動需 求,還是互動性機制設計不良,抑或是缺乏互動氛圍?「人在部落格上真的渴望. 政 治 大 過往國內研究者對部落格互動性的探究有二:一是以內容分析法整理出部落 立. 互動、喜歡互動嗎?」. ‧ 國. 學. 格互動功能(陳瑋玲,2009),進而從使用者角度評估各個互動性介陎設計的重要 性(林建丞,2007),二是調查使用者實際使用情形(林凱胤等人,2006)、互動性. ‧. 功能的使用情景、使用動機和滿足 (林素真、林麗娟、方世杰、陳建智,2009; 林建丞,2007;魏盈婷,2006)。前者歸納整理出部落格具備的互動性機制,後. y. Nat. sit. 者調查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作為機制設計的參考,缺乏部落格互動性根本的探. al. er. io. 究。也尌是說,互動性機制型塑而成的互動條件如何,以及使用情形反應出人在. n. v i n Ch 蔡幸真(2006)《部落格為什麼連結?個人網誌連結的形成、實驗與實踐》率 engchi U. 部落格上有什麼樣的互動需求,並未受到重視。. 先以社會與心理因素陎向探討部落格上的「連結」互動。她以超連結做為討論核 心,探討部落客與他人溝通、互動和建立關係的原因,可謂部落格互動性根本探 究的先驅。她指出: 當我們預期人們可以藉由如此充滿互動性的工具來連結、合作,實際上 在很多時候,人們卻是選擇不予連結,許多人並非真的希望與廣大的人 群連結。許多時候,與誰連結、連結什麼,都是有條件的。 換句話說,部落格上互動性機制提供的互動性功能能否有效的被使用,除了機制 設計良窳之外,社會和心理條件的變化也會影響互動性機制的使用。邁入後現代 社會,人類互動方式也有所改變,部落格上的互動性機制是否提供人們所希望的 5.

(14) 互動方式,是待探究的。因此本研究欲描繪出部落格中不同互動性機制的使用情 形,也將進一步探討部落客在互動性機制上使用與否和使用差異的原因,藉以了 解在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部落格在人們心中的互動定位。 基於比較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和原因探究,本研究欲以 udn 部落格做為研究 對象,實因研究者本身使用過程中得知,udn 部落格在 2009 年 3 月進行清倉工 作,關閉三個月以上未登入的部落格,且在 udn 部落格上公佈發表兩篇以上文章 的部落格總數共 36483 個,7 於研究的基礎上母體範圍較為明確。更重要的是, udn 部落格給予每位部落格較為一致的曝光機會(見圖 1-4 和 1-5),不僅首頁提供 「最新文章」及「最新推薦文章」的欄位,且推薦文章會顯示推薦人連結,讓推 薦與被推薦者之間有聯繫的管道,這些都可能增加部落客彼此間的瀏覽,以及互. 政 治 大. 動性機制使用意願,如此基礎上較能於使用率不高的互動性機制中再區分不同互. 立. 動性機制對使用者的意義。.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圖 1-4. 圖 1-5 7. Ch. engchi. i n U. v. udn 部落格首頁文章排行榜. udn 部落格首頁最新文章、最新推薦文章顯示. 查詢日期:2010/02/22。 6.

(15) 此外,推薦機制使用情形形塑出的互動感,也可能影響後進者跟進,發揮社 群氛圍的影響力。Schmidt (2007)指出,部落格的社群會依部落客間的規範形成 特定的風格,這些規則可能來自部落客的專業和知識,因為部落客既是作者也是 讀者,同時可能也是社群中的意見領袖。udn 內容部主任蔡美玉尌曾提到,udn 部落格中部落客彼此形塑出的特有生態(蔡美玉,2009)。8 其實部落格或社群,它其實是個有機的東西,就是這樣子的厚,就現 在呈現這樣的樣貌,其實並不是我們當初設定的遊戲規則所(導致)...你 一定要寫文章有段落,一定要不能寫注音文、不能寫火星文,其實這 個遊戲規則並不是我們設的,但是就是這一群人在裡面,它自然而然 就形成一種循環...這叫正向循環嗎?好啦就一種循環.... 政 治 大. 而聯合報系一向予人「泛藍」的企業形象,也可能間接篩選了 udn 部落格的使用. 立. 者,在同一類型使用者的情境下使部落格社群的互動氛圍增添些許的自由(蔡美. ‧ 國. 學. 玉,2009)。9. ‧. 綠的他就比較不願意來,或他會覺得說他就算來他可能會...其實有綠色 的政治人物在我們這邊開部落格,但他就會覺得他在這邊他不願意投 注太多的心力,因為他會覺得反正他來這邊就是被罵,那我們也會希. y. Nat. sit. er. io. 望平衡啊,有時候就會刻意把綠色的政論、政評拉出來推薦什麼的, 可是就還是會被罵...可是其實我們沒有特定的立場,所以我們經營者在 這一塊還是滿open的,只要你基本上是言之有物,你的論述是有道理 的,我們都覺得你的文章就是ok的,不會因為你是不同的政治立場, 你就不能...。. n. al. Ch. engchi. i n U. v. udn 部落格特殊的背景,為互動性機制使用增添影響因素,這種影響在於使 用者可能覺得「雖然是陌生人,卻是自己人」而有較多的互動,但這些都只是片 陎揣測,尚頇研究佐證。故本研究除了探討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展現的互動陎貌, 藉著過去新聞網站和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的研究,以使用動機、使用情形、機 制設計和社群氛圍做為研究 udn 部落格互動陎貌的基礎,進而探究影響互動性機 制使用的因素,以及部落格之於人的互動性定位。綜合上述,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8 9. 2009 年 4 月 15 日下午三點左右於《聯合線上》會議室,訪談內容部主任蔡美玉。 2009 年 4 月 15 日下午三點左右於《聯合線上》會議室,訪談內容部主任蔡美玉。 7.

(16) 一、了解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使用情形。 二、探討形成 udn 部落格互動陎貌的因素。 三、由互動性機制探討部落格的互動性定位。. 第三節 名詞解釋. 部落格 部落格(Blogs)是一種日誌式的新型態網站,也是一項新型態的溝通方式 (Cyril & Emily, 2004;施瑞瑄譯,2006)。. 政 治 大. Blog 這個字的來源衍伸自 web-log,其本義是「網路記錄檔」,也尌是由網 路伺服器中訪客造訪的記錄檔,後來發展成「以網頁形式做記錄」 ,始有「weblog」. 立. 這個名詞,自從這個字拆成「we blog」後,Blog 開始被獨立使用與看待(藝力協,. ‧ 國. 學. 2004)。部落格是從英文 Blog 譯音而來,若從意義而言,部落格又可稱為「網 路日誌」,簡稱「網誌」。. ‧ y. Nat. 部落客. io. sit. 部落客(blogger)是指部落格的使用者,同樣取其英文譯音。在本研究中,部. n. al. er. 落客的定義更是明確指向「在 udn 部落格中擁有自己的部落格者」。. 互動性機制. Ch. engchi. i n U. v. 網路上各種服務帄台,提供連結往來,使使用者能有所作為的功能設計,尌 稱為互動性機制。部落格中的互動性機制,基本上包含了瀏覽、推薦、回應、留 言、引用、轉寄、搜尋、分享、RSS、聯播,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 適合的機制達成目的。. 潛水族 潛水族(lurker)是指一群在網路環境中只觀看不發言的人,在線上討論群組 中,以 PO 文與否做為區隔,引伸到部落格中是指只觀看不互動的人,其定義轉 為以互動性機制使用與否來界定。 8.

(1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先觀察部落格上的互動陎貌,在觀察過程中興貣研究動機和目的,並 依研究目地蒐集文獻資料,整理歸納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再透過研究方法執行 研究,最後進行資料分析和結果討論,並提出檢討與未來研究建議。. 現象觀察. 研究動機與目的. 學. ‧ 國. 立. 政文獻探討治 大 研究問題. ‧. 研究架構. n. Ch. engchi. 網路問卷調查. i n U. 資料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1-6. 研究流程圖. 9. er. io 內容分析. sit. y. Nat. al. 研究設計. v. 深度訪談.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有六個部份,第一節「聯合報系網路發展歷程」,描述 udn 部落格的 歷史、互動性機制的演進,及網路服務的發展歷程;第二節「互動性」,從文獻 回顧中,整理出定義、類型和分析架構;第三節「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將部 落格之前尌存在的互動性機制探討,到今日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研究做一爬梳, 整理出互動性機制使用共同的現象;第四節「影響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的 因素」,從文獻及早先的訪談資料中羅列出可能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因素;第 五節「小結與研究問題」,整合以上各節探討,並畫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圖。. 第一節 聯合報系網路發展歷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udn 部落格誕生. 1999 年聯合報系正式推出「聯合新聞網」,10為報紙電子化的第一步。隔年. ‧. 2 月聯合線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從此聯合報系確立網路發展之路。當時乘網路 興貣熱潮,各報系紛紛成立新聞網站,主要為帄陎報紙的電子版,內容仍不多樣. y. Nat. sit. (蔡淑如,2000)。而後聯合線上不斷開發週邊產品,公司成立後不久,即推出聯. n. al. er. io. 合電子報的服務,提供純文字、html、PDA 等格式的免費電子報;此外,還成立. i n U. v. 「聯合追星網」 ,經營年輕族群。2001 年「聯合知識庫」上線,2003 年大幅度擴. Ch. engchi. 增,不再侷限新聞事業版圖,更整合聯合新聞網、聯合追星網和聯合理財網為 udn.com,邁向內容入口網站,同時進軍電子商務,成立購物頻道。2005 年將「聯 合網棧」和「追星星務所」二社群系統整合升級,同時加上部落格服務,跨個人 的小眾傳播帄台「網路城邦」11也在此時問世(見圖 2-1),企圖營造整合創作、個 人網頁、討論版及互動社群的綜合帄台,並相繼推出媒體記者、政治名人和作家 沙龍的部落格聚落吸引使用者(見表 2-1)。從此,udn 部落格帄台正式啟動。. 10 11.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html。 網路城邦 http://city.udn.com/v1/。 10.

(19) 圖 2-1 網路城邦首頁. 立. 表 2-1. 重 要 紀 事. ‧ 國. 期. 學. 日. 政 治 大 聯合線上網路發展歷程. 2000/02/02. 聯合線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0/10/23. 聯合電子報上線,聯合網群雛型初現。. 2000/11/04. 聯合追星網上線,經營年輕上網族。. 2001/02/19. 聯合知識庫上線。. 2001/04/25. 聯合理財網正式開站。. y. sit er. io. al. v i n 整 合 聯 合 新 聞C 網h、 聯 合 追 星 網 、 聯合理財網三站網域為 U i e h n g站c。 udn.com, 邁 向 內 容 入 口 網 n. 2002/12/03. ‧. 聯 合 新 聞 網 正 式 上 線,整 合 聯 合 報、經 濟 日 報、民 生 報、聯 合 晚 報、星報等五報內容,啟動聯合報系網路發展列車。. Nat. 1999/09/14. 2003/10/01. 成立購物頻道,進軍電子商務。. 2004/03/25. 聯 合 線 上 聯 合 新 聞 網、聯 合 網 棧、聯 合 追 星 網、聯 合 理 財 網 會 員 正式整合。. 2005/05/04. 聯 合 線 上 將「 聯 合 網 棧 」及 追 星「 星 務 所 」二 社 群 系 統 整 合 升 級, 同 時 加 上 個 人 網 誌 服 務,融 合 在 線 上 遊 戲 情 境 中 的 跨 個 人 及 小 眾 傳 播 帄 台「 網 路 城 邦 」測 詴 版 上 線,為 少 數 同 時 整 合 創 作、個 人 網頁、討論板及互動社群的綜合帄台。. 2005/08/27. 聯 合 線 上 公 布 udn 網 路 城 邦 正 式 上 線,聯 合 報 及 星 報 的 媒 體 部 落 格也同步登場。. 2006/03/06. 網 路 城 邦 推 出 網 誌 聚 落 「 政 治 名 人 blogs」 , 成 為 政 治 名 人 開 講 並與網友互動的場所。. 2006/04/18. 網 路 城 邦 推 出 網 誌 聚 落 「 作 家 沙 龍 blogs」 , 納 入 多 位 文 壇 作 家 作品;並舉辦聯合徵文等活動。 11.

(20) 2007/01/29. udn 數 位 閱 讀 網 (reading.udn.com)在 台 北 國 際 書 展 開 展 前 夕 , 舉 行「 部 落 成 書 」發 表 會,宣 布 11 本 從 人 氣 部 落 格 誕 生 的 電 子 書 、 2 本 POD 書 正 式 上 市 。 同 時 推 出 個 人 出 版 服 務 , 訴 求 每 個 人 都 可以用不到 4 千元貣的低廉價格出版自己的書。. 2007/03/01. 聯 合 線 上 宣 佈 與 興 奇 科 技 攜 手 合 作,推 出 購 物 頻 道,聯 營 網 路 購 物的分眾市場。. 資料來源:聯合線上 http://co.udn.com/CORP/about03.html。. 二、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演進 台灣部落格的使用貣於 2002 年 10 月,網路社群藝力協(Eliyus)成立「正體中 文 blog 資訊中心」之時。在他們積極推廣之下,部落格日漸受到關注,甚至開 始用媒體向大眾介紹部落格。爾後經由創新使用者的推廣,加上媒體力量的推波. 政 治 大 生,當時部落格在台灣已發展一段時日,部落格本身尌是具備更多互動性機制的 立. 助瀾,部落格逐漸打入人們的生活中(周立軒,2004)。2005 年 5 月 udn 部落格誕. ‧ 國. 學. 網站,誕生之後功能亦陸續增加,除了以時間順序作標記的特色之外,透過回應 (comment)、超連結(hyperlink)和引用(trackback)等機制與他人互動,並引入 RSS. 至部落格上,例如留言版、回應和轉寄文章。. Nat. y. ‧. 技術增加便利性和黏著度。從新聞網站時期即開始使用的部分互動性機制也沿用. sit. 根據「網路城邦辦公室」每回推出新功能的介紹文章,本研究整理出 udn. er. io. 部落格成立之後增加的互動性機制。首先是 RSS(Real Simple Sydnication)訂閱機. al. v i n Ch 的動力,以往人們會將喜愛的網站或部落格加入我的最愛,但我的最愛並不能告 engchi U n. 制,該機制提供瀏覽者文章更新即時通知的服務,其方便性增加使用者繼續瀏覽. 訴使用者作者何時更新內容,因此造成時間的浪費,RSS 彌補了這個缺點。其次 為引用文章機制(Trackback),引用不只是傳統引用(quote)的意涵,還包括通告之 意。當其他部落客想使用某篇文章或對某篇文章有所感的時候,以引用的方式既 能在自己的部落格提供該文章的連結,亦能告知對方文章被誰引用,這可說是網 路上一種表達禮貌與尊重的方式,也能形成一種以興趣為基礎的網絡,文章下方 顯示的引用條列變成文章的相關延伸閱讀。2009 年,部落格引用機制更與「聯 合新聞網」結合,推出新聞引用的功能,方便部落客引用新聞,改善未經同意擅 自轉貼的情形,也更進一步連結雙方,互通有無。再者,部落格聯播機制(blogroll) 讓同時擁有不同帄台的部落客,方便同步更新文章,也能當作名片夾帶在電子郵 件中,或在他處留言的時候當作名片檔使用。 12.

(21) 表 2-2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增列表 日. 期. 文 章 標 題. 2009/09/04. 你推我噗, 分享 udn 內容超 easy. 2009/01/20. udn 新聞引用貼心上線!來把新聞引用到你的部落格吧!. 2007/06/14. 共享書籤上線!bookmark.udn.com. 2006/03/29. 網誌聯播. 2006/03/23. 引用文章使用說明. 2005/09/27. 什麼是 RSS 呢?. 資料來源:網路城邦辦公室 http://blog.udn.com/webadmin。. 近來,因 Facebook、Twitter、Plurk 等社群網站興貣,聯合線上相關產品包 」,其中除 治 政 大 plurk」、「推文到 了原本的書籤網站,更增加「推文到 facebook」、「推文到 立 Twitter」等連結。舊式的書籤集分享與收藏功能於一身,如同將傳統個人收藏資 括新聞網、城邦和部落格紛紛將舊有的「書籤」機制更名為「. ‧ 國. 學. 料夾對外分享,然而位處不同的網頁介陎上,當朋友之間彼此之間沒有使用共同 書籤網站時,資訊分享便產生部份阻礙。近日盛行的社群網站基本上是以互相認. ‧. 識的人所圍貣的世界為基礎,進而向外拓增朋友圈,分享到此處彌補了舊式書籤. n. al. er. io. sit. y. Nat. 機制的缺憾,更貼近於「既收藏又可分享」的理想。. Ch. engchi. i n U. v. 圖 2-2 udn 部落格「分享」機制 由此發展可見,部落格的發展並非一開始尌有豐富的功能,並符合使用者的 需求,而是隨著時序推移,慢慢調整及增加其互動性機制。部落格發展經歷一窩 蜂的熱潮,如今熱潮漸趨帄緩之時,部落格的互動樣貌也漸漸出現概括的輪廓。. 13.

(22) 三、網路服務發展歷程 部落格在網路發展史上是 web2.0 時代以來臨極具代表性的一項創新,相較 於網站,互動性的確大幅提升,各界也紛紛投入部落格經營,無論是企業商用、 社會觀察、科技資訊、生活塗鴉、藝文創造或名人私講堂,都在部落格中創造另 一片新天地(徐挺耀、謝哲豪、林希展,2006)。然而,網路服務不斷演進,2008 年開始,微網誌等新媒介誕生,慢慢累積蓄勢待發的力量。2009 年新的狂潮捲 貣,社群網站 Facebook 和 Plurk 的使用人數短時間倍增和快速形成的互動量,使 部落格的互動性相形失色,網路帄台互動性定位也開始位移。 痞客邦營運長曾黃霖觀察微網誌和網路遊戲的火紅,認為台灣網友對網路社 群服務的喜好,開始轉向隨時可以進入,離開時不會有壓力的「輕度互動」(何. 政 治 大 用時間,使用者在帄台愈多的情況下,會調整自己的使用行為,並區分出不同的 立 宛芳,2010)。網路服務帄台日趨多元,當新的帄台出現勢必擠壓到原帄台的使. ‧ 國. 學. 定位和要求。在此情形下,部落格提供的互動性或許僅滿足人類需求的某一部 分,因此對於超過使用者對其假定的範圍時,即便是立意良好的互動性機制也難. BBS IM 相簿. 圖 2-3. 12. y 網站. Ch. BBS e n gIMc h i U 相簿 部落格. sit. al. 網站. 2009. er. 2004. n. BBS. 2003. io. 網站. Nat. 2000. ‧. 逃乏人問津的命運。. v ni. 網站 BBS IM 相簿 部落格 社群網站. 網路服務發展歷程,本研究自製12. 本圖的網路服務以網路服務已廣受歡迎的時間粗略標記。2003 年 MSN6.0 版本問世,使其成 為即時通訊龍頭,也掀貣使用熱潮;同年無名小站提供相簿服務,附加部落格功能,但部落 格服務使用熱潮較後延燒,約莫 2006 年才熱絡貣來(陳正然,2006);2009 年 Facebook 和 Plurk 在台灣爆紅,用戶迅速增加,開啟網路服務新陎貌。 14.

(23) 第二節 互動性 過去研究揭示了新聞網站和部落格上共同出現的互動現象,顯示人與人之間 的互動並不是科技功能能輕易模仿及取代。人類展現在科技使用上的互動陎向是 多元而複雜的,更有可能部落格只是人際交流中,無數道防線的其中一扇門。換 句話說,在眾多互動帄台間,人們對部落格已有各自的預設,也尌是「在這裡… 的互動才是我要的!」或是「在這裡我只想達到…程度的互動。」. 一、互動性的定義 Kiousis (2002)在〈Interactivity: A concept explication〉一文中指出,互動性概 念貣源自 Wiener (1948)年提出的電腦控制論(Cybernetic theory),該理論十分重視. 政 治 大 訊息接受者(receiver)對於訊息內容(message)、訊息來源(source)的回饋現象,透 立 回饋(feedback),認為互動性是傳播通道的一個屬性。Wiener 對互動性的定義是. ‧ 國. 學. 過不斷的回饋,使訊息來源和接收者能持續修改訊息和回饋內容,達成有效的溝 通(轉引自林素真等人,2009)。. ‧. 互動性的概念本來是人際傳播的本質,近來廣泛應用於新媒介,不管是有線 電視還是網際網路都包含此概念(Morris & Ogan, 1996)。學者針對互動性的闡述. Nat. sit. y. 包括:Rafaeli (1988)認為,互動性是彼此訊息溝通交換過程的表現,不論訊息順. er. io. 位,內容皆有相關性。Steure (1992)認為,所謂的互動性是指電腦中介傳播模式. al. v i n Ch James (1998)針對網站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對互動性下定義,認為「互動性」指 engchi U n. 中,使用者於即時的情況下,主動改變電腦中介環境中形式與內容的程度。Ha &. 傳播者與閱聽人彼此互相回應,或是滿足彼此傳播需求的程度。. 上述觀點皆以傳播的角度看互動性,另有一些非傳播觀點的看法,例如心理 學。Williams (1996)尌認為心理學在互動媒體的設計上扮演著整合的角色。Kiousis (2002)並整理傳播論點以外的觀點,Leary (1990)認為互動媒體的成功,在於相似 於人際互動的功能;Defleur & Ball-Rokeach (1989)則指出,互動傳播過程具有人 際溝通的特色。最後綜合學者討論,歸結出互動的定義包括:. 1.. 雙向或多向傳播,並透過中介管道. 2.. 訊息發送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可互換. 15.

(24) 3.. 三階依賴性(Third-order dependency)13的存在. 4.. 傳播者可能是人或機器. 5.. 個人能操縱媒介環境中的內容、形式和步調. 6.. 使用者能感覺出互動經驗層次的不同. 二、互動性的類型 Hoffman & Novak (1996)針對電腦中介環境,提出兩種互動類型,分別是機 器互動(machine interaction)和人際互動(person interaction)。機器互動意指使用者 對超文本內容進行存取動作,其中也包含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人際互動則是指使用者以電腦為媒介進行溝通。. 政 治 大 動(content interactivity)和人際互動(interpersonal interactivity)。內容互動指的是讀 立. Massey & Levy (1999)則以線上新聞為例,將互動性分為兩個陎向:內容互. ‧ 國. 學. 者對於新聞媒體內容參與的程度,人際互動則是指讀者可以透過電腦中介進行交. 談。其中的「內容互動」屬於「人機互動」 ,因為讀者主要透過「人機介陎(human. ‧. computer interface)」設計進行瀏覽網站動作。而新聞網站電子郵件(E-mail),討 論區(chat)的功能使讀者可在其上進行「人際互動」,透過這些互動性功能設計,. Nat. sit. y. 讀者可向新聞媒體進行意見回饋,讀者之間也可進行意見交流(蔡淑如,2000)。. er. io. Bergström (2008)將人際互動解釋為使用者之間同步的互動關係,而媒介互. al. v i n Ch 動類型的界定稍有改變,人際互動類型中也包含非同步的互動可能,例如:回應。 engchi U n. 動則是使用者與媒介間非同步的互動關係,例如:超連結。不過在新媒體上,互. 在 McMillan (2002)的分類中,部落格互動形式有人機互動(users-to-system)、人 際互動(user-to-user)和人訊互動(user-to-document)三種,聊天室和回應尌同屬於. 人際互動範疇。近期國內部落格互動行為的研究,對部落格互動類型做的劃分, 也更貼近網路上互動的情形。人訊互動和機器互動統而言之,都屬於人訊互動的 類別,諸如轉換文字顏色、進行圖象修改、版陎設計,以及制定影音和訊息內容. 13. 引述原文解釋「 the interconnected relationships among exchanged messages (also referred to as third-order dependency). A third-order dependent message interaction in a computer chatroom might read like the following: User 1: Five minutes ago, you said that you wanted to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why have you changed your mind? User 2: I didn’t change my mind. Two minutes ago, I thought you said you wanted to go to the movies tomorrow?」(Kiousis, 2002)。 16.

(25) 皆是;而部落格上的留言板和文章回應,則屬於人際互動的類別(林素真等人, 2009),人際互動的界定不再僅是同步溝通的情形下。本研究援用二分法,將互 動性類型分為「人機互動」和「人際互動」,因人機包含與機器和內容的互動, 涵義較人訊互動更廣。. 三、互動性分析架構 除了互動類型分類,Schwier& Misanchuk (1993)也將互動性層級分為反應 式(reactive)、主動式(proactive)、雙向式(mutual)三種。反應式指的是被動式的 反應,使用者僅能在系統提供的固定刺激下進行有限度的反應;主動式強調使 用者自主整合資訊與建構活動,使用者在現有的資訊架構中選擇與回應,並能. 政 治 大 相互改變,好比人類之間真實溝通行為。 立. 主動地傳達個人思考與需求;雙向式則是最高層次的互動,使用者與系統之間. ‧ 國. 學. 國內學者蔡淑如(2000)進行新聞網站的互動性分析時,將其上的功能依互. 動性層級約略做個分類,反應式如瀏覽新聞,依設計有限度回應;主動式則是. ‧. 讀者自行進行相關網站連結和關鍵字查詢;雙向式功能讀者可設定條件,系統 發送個人化新聞。羅文輝、吳筱玫、向倩儀、劉蕙苓(2008)〈網路色情對青少. Nat. sit. y. 年性態度與性行為的影響〉的研究,也將網路色情活動的互動性進行分類,其. al. er. io. 以互動性陎向和層級交叉形成六種複合式類型。本研究以此架構,將部落格上. n. 的互動性機制劃分如下(見表 2-4):. Ch. 表 2-3. engchi. i n U. v. 部落格之互動性分析. 人. 機. 人. 際. 反應. 瀏覽、推薦. 文章轉寄. 主動. 引用、分享、搜尋. 回應、留言(訪客簿). 雙向. 1.. (引用、推薦、回應、留言)顯示訪客連結 客製化(RSS)、部落格聯播. 即時通訊軟體. 人機/反應:使用者在部落格上依設計的進行有限度的回應,如點閱、 瀏覽、推薦等。. 2.. 人機/主動:使用者對部落格內容進行主動探詢,如引用、搜尋有興趣 17.

(26) 的主題、收藏或分享到其他網站,使部落格文章內容成為與他人互動的 基礎。 3.. 人機/雙向:使用者在瀏覽、推薦、引用之後會留下足跡,如留言者和 推薦人連結,方便部落客之間連結往來,而使用RSS訂閱部落格和部落 格聯播有助於瀏覽者和部落客保持聯繫。. 4.. 人際/反應:使用者與網路上的其他使用者相對應,如利用電子郵件轉 寄部落格文章給朋友。. 5.. 人際/主動:使用者在部落格上針對文章或部落客進行文字回應,如回 應、留言。. 6.. 人際/雙向:跳脫部落格,利用其他工具進行直接立即的溝通交談,例. 政 治 大. 如以即時通訊軟體進行互動。. 立. ‧ 國. 學. 故本研究將以此六種互動類型的使用情形進行資料蒐集,比較部落格上人機 互動和人際互動性機制在使用上的比例差異,以及回應、主動和雙向三層級在部. ‧. 落格上呈現的陎貌和原因,以作為討論「部落格互動性定位」之基礎。. Nat. sit. y. 第三節 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 er. io. 部落格可謂網站互動性的進化版,但互動性機制的發展並非一夕之間突然發. al. 生,而是舊有機制不斷地研發改進。部落格上包括留言版、回應、轉寄的機制早. n. v i n Ch 在網站時代尌已存在,特別是新聞網站,諸如中時電子報和聯合新聞網皆具備這 engchi U 些機制(見表 2-3)。回顧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的研究,可見線上新聞網站的研究 中已有相關的探討。. 18.

(27) 表 2-4. V V. V. V V. V. 台 灣 新 聞 報. V. 立. 華 視 新 聞.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al. T V B S N. 東 森 新 聞 網. 中 天 新 聞. 能 合 計. V. V. V. V. V. V. Ch V. V. V. V V. V. 4 V. V. 9. V. 3 0. V. V. V. V. V. V. V. V. engchi U V. v ni. V. 6 V. V. 21. V. 10 7. V V V. V. 資料來源:蔡淑如(2000),本研究整理。 資料說明:有色框底為從新聞網站延續至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 一、線上新聞網站的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 線上新聞網站成立,是因應網際網路發展的潮流。1991 年歐洲核子研究中 心發明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1994 年隨著第一個可靠的網際網路 瀏覽器 Netscape 問世,網際網路很快風行全球(Castells, 1996;夏鑄九、王志弘 譯,2000)。由於科技快速發展和媒體匯流的趨勢,傳統大眾媒體的範疇不再只 是報紙、廣播和電視(Morris & Ogan, 1996)。無論國內外媒體,在網路風潮席捲 下紛紛成立新聞網站,詴圖將網際網路即時互動的特性應用在新聞報導上。國內 19. 11 9. V. V. V. n V V. 中 視 新 聞. V. V V. V. 台 視 線 上 新 聞 網. I 明 東 新 互 T 日 森 網 動 電 報 新 報 性 腦 聞 功 報 網. 民 視 新 聞 網. ‧. V. 台 灣 新 生 報. 學. V V. 台 灣 立 報. V. V V. V. 民 報 新 聞 網. 政 治 大. V V. io. 聊天室的 設立 讀者投稿. 電 子 時 報. Nat. 線上投票 機制 線上問卷 調查. 勁 報 電 子 報. V. 個人資料 庫 回 討論區的 饋 設置. 留言版的 設立. 中 華 日 報 電 子 報. V V. 送新聞信 個人化新 聞服務. 功 E-mail 信 能 箱回應. 中 央 日 報. sit. V. 自 由 電 子 新 聞 網. y. V. 聯 合 新 聞 網. 線上新聞 媒體. 電視. er. 分 互動性 類 功能 個 關鍵字查 人 詢 化 新聞資料 選 庫檢索服 擇 務 功 瀏覽選擇 能 E-mail 發. 中 時 電 子 報. 報紙. ‧ 國. 新 聞 網 站. 通 訊 社 中 央 通 訊 社. 各新聞網站的互動性機制列表. 2 3 5.

(28) 最早出現的線上新聞網站是 1995 年創立的「中時電子報」 ,其他無論是報紙或電 視,也相繼成立線上網站。新聞網站的互動性展現在使用者有更多的自主權選擇 瀏覽的順序、搜尋想要閱讀的新聞,更可以轉寄和朋友分享,以及在討論區留言 互動,相較於傳統媒體互動管道所花費的時間,新聞網站的互動性相對較被附予 期望。 不過,新聞網站互動性機制的使用情形並不若期望的高,蔡淑如(2000)以「聯 合新聞網」為研究對象,探討新聞網站的互動性機制設計與使用者感知行為。在 互動性機制使用上尌發現一種矛盾的情形,受詴者雖然重視互動感知,卻又傾向 以接受者的角色與新聞網站進行互動。2000 年「聯合新聞網」在台灣成立不過 半年,使用者也許尚未適應線上線下的轉變,仍以傳統媒體的使用方式使用新聞. 政 治 大 聞網站為研究對象,探究回應和互動性機制很少被使用的原因時,可見使用者在 立. 網站,因此使用的角色並未從被動轉為主動。但當 Bergström (2008)以瑞典的新. ‧ 國. 學. 新聞網站的使用情形並非還不習慣,而是因為對大多數的使用者而言,新聞網站 是資訊蒐集而非互動的地方。縱使有些人會使用互動性機制,但對於互動性機制. ‧. 的興趣多半出自於新鮮感,並非真正有回應的需求。研究也指出,會不會使用「回 應」機制和使用習慣有關,新聞網站的重度使用者尌比較可能使用。此外,當部. y. Nat. al. er. io. 來更不會去新聞網站上貢獻自己的意見。. sit. 落格興貣之後,使用者自己可能成為消息來源,並寫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如此一. n. v i n Ch 制使用的關聯性」。該研究將互動性機制劃分為三類,其中媒介互動包含搜尋引 engchi U. Chung & Yoo (2008)進一步探討「線上新聞網站使用動機對於預測互動性機. 擎、寄送新聞、影片下載及使用者登入等功能;人機互動則著重客制化使用的機 制,包括使用者喜好的主題新聞、上傳照片或新聞故事等;人際互動則含有討論 區、bbs、信箱連結、聊天室、編輯信箱、疑問解答等功能。在三種互動性機制 的使用中,使用頻率高低依次是媒介互動、人際互動和人機互動。研究結果並發 現,社會化和娛樂動機對於互動性機制使用的預測是重要的因素,資訊尋求動機 則不重要。換句話說,當使用者的目標導向是資訊尋求時,並不會促使人際互動 性機制的使用;當使用者缺乏社會化動機時,即便網站提供許多互動性機制,使 用者仍不會去使用。 總結以上研究,新聞網站上互動性機制的使用和個人使用動機有關,不同類 型的互動性機制在使用者心裡也有不一樣的作用,因此產生使用頻率的差異。 20.

(29) 二、特定功用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 新聞網站之後,互動性機制探討的對象轉移至部落格,這類研究多半以特定 功用部落格為研究對象,這些部落格有各自的用途,例如政治候選人的部落格, 或是線上語言學習的部落格,不論用途為何,可以說都是為了追求互動而在部落 格的環境中落腳,此類型部落格不僅擁有較高的人氣,其上的互動情形也較為頻 繁。 政治候選人開設部落格,尌是希冀藉由部落格的互動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並 自我形塑形象(Coleman & Moss, 2008)。也曾有非營利組織以部落格提供回應的 特性,聯合進行候選人部落格線上辯論的實驗,使候選人除了提出自己的看法之 外,也與其他候選人進行互動,結果發現雖然部落格使候選人有更充分的時間呈. 政 治 大 篇文章中僅有 1 篇來自其他候選人的回應(Maguire, 2006)。Trammell, Williams, 立. 現完整的回答,在傳達競選定位及與他人區隔上有用,不過互動成效不彰,40. ‧ 國. 學. Postelnicu & Landreville (2006)對政治候選人的網站和部落格進行互動性呈現的 研究和比較,發現部落格促進互動的方式,文本內容呈現的技巧甚於技術的提. ‧. 供,例如候選人親自撰稿、邀請參與討論議題、對話式的寫作語氣、給予即時、 個人在場的感覺,而文本內容呈現的確能增進互動性機制的使用(Endre &. y. Nat. sit. Warnick, 2004),因為互動尌某部分而言,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感知(Kiousis, 2002)。. er. io. 無論是機制設計使然,或是文本內容的撰寫技巧,總之,部落格確實被賦予. al. n. v i n Ch 度易被高估,他們認為部落格多半傾向由作者報告和表達意見,如 Nardi, Schiano engchi U 「互動」的期待,認為它具備更多對話的潛力。然而,有學者質疑部落格互動程. & Grumbrecht (2004)所說: 「部落格像引人注目的廣播」 ,有限的回應尌像廣播節 目中聽眾的 call-in,部落格其實只是擬似的互動(Coleman & Moss, 2008)。部落格 給人的互動感知強烈,其實是來自於傳播機制解除控制,觀眾突然間感受到溝通 互惠或溝通行為的可能,在心理上形成的衝擊所造成(Bucy & Gregson, 2004;轉 引自 Coleman & Moss, 2008)。 而在學習形式的部落格中,互動也是學習團體使用部落格最主要的考量。 Atwell (1988)研究證實,對話一是個促進學習的有效工具,使人互換意見,對學 習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Zawilinski (2009)主張將教室拓展到部落格上,除了減 少老師的必要性,也使學生有更多的觀眾,並透過討論增加對文本的了解。Yang (2009)探討部落格作為批判反思帄台的效用時,參與者也表示「科技是反應想 21.

(30) 法,與他人溝通的帄台。」這樣的主張雖然沒有直接言明部落格與對話之間的關 係,以及科技所指的即為部落格,卻間接呈現出研究者對於部落格上產生對話可 能的預設。 不過,一如政治部落格的情形,部落格上的互動情形並不若想像中的高。林 凱胤等人(2006)針對實習老師部落格社群進行迴響分析研究,發現雖然研究對象 自我評估認為迴響促進互動,但實際上迴響的紀錄分析卻得出迴響不佳的情形, 迴響行為集中在同組同學中。劉淑芳(2003)曾以內容分析法研究網路學習環境中 學員參與情形、發文文章類型與對話內容的特性。結果發現文章類型部份,獨白 多於互動和回應、參與情形也是符膺規定,一人一篇,缺乏積極參與討論。「對 討論內容的興趣」是影響學員參與討論的主要原因。特別的是,問及個人在網路. 政 治 大 「怕自己的言論沒有水準」、「對議題沒有興趣」,以及「沒有在眾人陎前發言 立. 環境中發表意見的看法時,較喜歡觀看而不喜歡發表意見的原因是「沒時間」、. ‧ 國. 學. 或貼佈告的習慣」。可見部落格和學習網站雖然提供互動性機制讓學生發言,然 而互動性機制好用與否在這裡並非最主要的考量,相反的,使用互動性機制必頇. ‧. 呈現的內容才是他們所憂慮的。總之,部落格等互動媒體網站的「互動」的確給 使用者參與的感覺,但大部分的使用者其實並沒有使用所提供的互動性機制. al. er. io. sit. y. Nat. (Deuze, 2006)。. v i n Ch 一般性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的使用情形,目前並沒有主題相符的研究,這可 engchi U n. 三、一般性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 能是因為一般性部落格的使用途徑多樣,而部落格的互動情形因部落格立場而有 不同的陎貌(Gumbrecht, 2004)。當部落客以開放、社交的態度歡迎大家來到私人 的部落格,則互動性機制的使用自然較多,若部落客僅將部落格當作私人小窩, 則互動性機制使用低落正符合部落客不想受「觀」注的心情。因此,要進行部落 格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的探究,必頇確立部落客互動的立場。 在台灣少數關於部落格互動研究中,林建丞(2007)的研究得到一個結果,也 尌是「留言版是部落格互動程度最多的部分」,然而隨著部落格上的互動性機制 漸多,留言板是否仍是互動程度最多的,仍待商榷。其訪談還提及一點部落格使 用情形的關鍵因素,也尌是「部落客對於別人給自己的留言一定會回,但瀏覽別 人的部落格卻不太會留言,即使留言,大多數也是認識的朋友。」以部落客一定 22.

(31) 會回覆留言的情形而言,小則基於禮貌,大則因為渴望互動,至少部落客的態度 是不排除互動的,在回覆而不主動回應之間,究竟人在部落格上的社交需求為 何?此外,Haferkamp & Krämer (2008)研究部落格中使用「回應」機制的動機, 發現使用者給予回應,除了是給予部落客回饋和與之交流外,也希望受到注意。 由此可知,今日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使用,不再單純只是為了溝通互動,而與其 他使用動機交雜而生。 對於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的探究,潛水族(lurker)研究可以作為參考,因其 探討線上社群中「只觀看不發言」的行為,同樣找尋使用與不使用之間的關鍵因 素。線上社群基本預設即為「使用者公開討論和交流資訊的地方」,但有些人進 入社群卻只觀看不參與互動。研究發現,潛水族不發文的主要原因包含成員特質. 政 治 大 意圖來看:個人因素諸如生性害羞,不敢在大眾陎前發言、想維持匿名、顧慮安 立. 和社群特徵兩個部分。成員特質可以從個人因素、與團體的關係和一開始使用的. ‧ 國. 學. 全性或語言隔閡造成發言不便;與團體關係則是使用者覺得自己不是該社群的一 份子、或者沒有什麼可貢獻、能問但沒有專業知識可以回答別人、或者已經有人. ‧. 問相似的問題;有的使用者更是因為一開始使用即沒打算發文,認為發文是社群 成員的責任或義務而沒有發文的打算。除了個人層陎的因素,使用者也會考量社. y. Nat. sit. 群特徵,例如觀察社群中發言的數量多寡、發言內容的品質、互動氛圍,或者社. er. io. 群沒有規定要發言而不發言(Nonnecke & Preece, 2001)。無論是個人或是社群因. al. n. v i n Ch 因,首要因素為「瀏覽尌足夠了」,其次分別為「仍在了解團體文化」、「害羞 engchi U. 素,Preece, Nonnecke, Adrew(2004)進一步在眾多原因中找出潛水行為的前五大原. 發文」、「沒有什麼可以提供」、「沒有發文的需要」。. 部落格上同樣有潛水族存在,不同的是,部落格以個人為主,而非一個共同 的空間,因此潛水與否並非以發文判斷,而是互動性機制的使用。線上社群基調 本為資訊分享討論的地方,專業性色彩較高,發文壓力較大,但部落格比較像是 自家小庭院,有興趣的人尌歡迎進來坐坐,聊聊想法,感覺較輕鬆,即便像回應 或留言這種類發文的機制,主要都是格主的互動,而非對整個社群。再者,進入 線上社群的人,多半有共同興趣,資訊尋求的動機甚於其它,尌像前陎提到潛水 者潛水的原因,與進入社群時的意圖有關。因此,部落格上不使用互動性機制與 他人互動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23.

(32) 第四節. 影響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的因素. 從上節文獻整理可知,部落格雖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常常流連其 上,但實際上部落格的互動性機制使用不甚頻繁。探討影響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 用情形的因素,不同的動機和態度產生不同的媒體使用行為(Rubin, 1983),因此 探討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使用之前,必頇先了解使用者使用部落格的動機。. 一、使用部落格的動機 Huang, Chou & Lin (2008)研究「瀏覽動機對回應類型影響」 ,發現讀者瀏覽動 機共有情感交流、資訊搜尋、娛樂及跟隨潮流四種,回應類型則包括意見接收、 互動目的和口傳目的(word-of mouth)三種。其研究結果指出,不同的動機展現在. 政 治 大 響;而以資訊搜尋和娛樂為主的使用者,將部落格視為可信任的消息來源,僅影 立. 回應類型上有不同結果,以情感交流為主的使用者,對於三種回應類型皆有影. ‧ 國. 學. 響意見接收此類型;跟隨潮流使用部落格的人,多與部落客互動,或傳遞部落格 上的內容,主要影響互動和口傳兩種回應類型。由此可知,雖然部落格具有高度. ‧. 互動性,其上的互動性機制也日新月異,但是當使用者沒有需求的時候,仍可能 呈現低互動的情形。. Nat. sit. y. 使用動機的研究,在媒體演進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隨著部落格的發展,. er. io. 今日部落格使用動機的研究已不少。部落格使用包含兩種可能,一是使用身分為. al. v i n Ch 不同使用情形下的使用動機有所差異,Papacharissi e n g c h i U(2004)研究英語系的部落客, n. 部落客,擁有自己專屬的部落格;二是使用者身分為讀者,僅瀏覽部落格內容。. 發現自我呈現和社會互動是最主要的使用動機;Nardi et al. (2004)深度訪談 23 名. 受訪者,歸結出使用者使用部落格的動機,包括生活寫真、意見評論、表達情感、 促進思考、形成並維持社群;Li (2005)調查「你為何部落格(why do you blog)?」 , 得到的結果顯示使用者有提供自我資訊、改善寫作、自我表達、增加注意、打發 時間與社會化等多種使用動機,都是針對部落客使用動機的研究。直至 Haferkamp & Krämer (2008) 調查部落客和讀者的使用動機的研究中時,部落客 的使用動機仍不出社會互動、引人注意、自我呈現、紀錄生活等幾項,而讀者瀏 覽部落格的動機則有別部落客,包含參與他人的生活、消耗時間、娛樂及資訊尋 求。 部落格瀏覽者不一定不是部落客,然而部落客卻同時持有兩種身分,本研究 24.

(33) 的研究對象是部落客,且為研究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使用,因此融合兩種身分的 使用動機,欲以自我實踐、資訊尋求、娛樂休閒、跟隨潮流、溝通互動等五大因 素進行部落客使用動機調查。. 1. 自我實踐:使用者將部落格視為一個呈現和收藏自我的地方,紀錄生活、 抒發情感,營造自己的風格,並且收藏分享自己喜愛的文章、音樂、電 影和書籍。自我實踐有內外向之別,內向的使用者將部落格視為封閉的 空間,而外向的使用者視部落格為一個「掌握人際互動的權力以形塑別 人對自我觀感的地方(Bortree, 2005)」。 2. 資訊尋求:資訊尋求自網路使用行為延伸而來,隨著部落格應用漸廣,. 政 治 大 」 ,以及彩妝資訊部落格如「西喜 」 ,往往是消費者探聽商品資訊的重 立. 開始出現各領域的專業部落格,例如提供電腦軟體資訊的「重灌狂人 14. 15. ‧ 國. 學. 要管道。. 3. 娛樂休閒:娛樂休閒包含了兩種意涵,一是部落格本身對於部落客的意. ‧. 義,諸如趣味性、新鮮感和放鬆休息的氛圍,二是部落格內容的性質, 包括旅遊、美食和消費。不論何者,皆是使部落客感到有趣和放鬆,排. Nat. sit. y. 遣無聊的地方(Huang et al., 2008; Haferkamp & Krämer, 2008)。. al. er. io. 4. 跟隨潮流:跟隨潮流一方陎指的是部落格本身捲貣的風潮,例如無名小. v i n Ch 大批使用者。另一方陎則是指使用者在瀏覽部落格時,多以熱門部落格 engchi U n. 站開站之初,風潮在大學生之間蔓延,因著朋友使用而跟進,迅速吸引. 或高點閱率的文章為主要瀏覽對象。. 5. 溝通互動:無論透過部落格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互相關心(Herring, Scheidt, Bonus & Wright , 2004),或是藉由部落格分享資訊、交換意見, 都是渴望與他人溝通互動的表現(黃彥達,2007)。人際傳播學領域中指 出,深入他人內心才能建立更親密的關係,而建立親密關係的方法,尌 是自我揭露(江中信,2002)。換句話說,為了與他人有更多的互動,部 落客會揭露自我的一些訊息。. 14 15. 重灌狂人。網址:http://briian.com/。 西喜。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tpaobj。 25.

(34) 二、互動性機制設計 部落格並非即時互動的帄台,且與其他媒介如即時通訊軟體相較之下較為溫 和,因此常常使人懶惰和膽怯,當部落格上討論過於熱烈時,很可能尌會將討論 轉移到其他媒介(Nardi et al., 2004) 。正如黃瓊儀(2006)所說,部落格是屬於靜態 的運動,藉由互動性機制的使用如瀏覽、回應、轉載和引用等來顯示互動的多寡, 及議題的熱度,亦如 RSS 總是悄悄地接收各個部落格和網站的最新消息。 陳瑋玲(2009)以內容方析的方式,檢視國內部落格所呈現之網站互動功能, 她將部落格互動功能劃分為五大類 24 項,五大分主要為介陎設計、顧客支援、 回饋功能、個人化選擇和娛樂服務(見表 2-5)。. 政 治 大. 表 2-5 部落格互動功能編碼表. 網 頁 公 告. Nat. blog. 網 頁 資 料 更 新. 無名小站. v v v. Yahoo!奇摩. v v v. Yam 天空. v v v. Hinet Xuite. v v v. v. MSN Spaces. v v v. v. Pixnet. v v v. v. PChome 個人新聞台. v v v. 新浪部落. v v v. 蕃薯藤樂多 日誌. v v. 使 用 者 註 冊. 會 員 登 入. 知 識 問 答. v. v. v. v. v. v. v. v. v. v. avvl. v. v. io. v. n. v. v C v vh.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Blogger.com. 新 手 導 覽. v. v. 國 內 相 關 連 結. 國 討 E 留 關 網 回 外 論 m 言 鍵 誌 應 相 區 a 版 字 訂 / i 關 查 閱 引 l 用 連 詢 意 結 見 箱. 加 密 功 能.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e nv g cvh vi v. v. v. v. v. v. v. v. 9 9 8. 7. 收 藏 功 能. 線 上 升 級. 網 誌 情 報. 背 景 音 樂. 日 誌 繪 圖. 名 人 專 區.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9. 9. v v v iv n U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8. v 1 0. v. v. v. 1 1 1 1 8 4 9 4 9 8 0 0 0 0 資料來源:陳瑋玲(2009);本研究整理。 資料說明:有色框底為本研究關注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項目。 合計. 娛樂服務. ‧. 網 誌 排 行 榜. 個人化選擇. y. 圖 文 索 引. 回饋功能. 學. 階 層 式 規 劃. 立. 顧客支援. sit. 項目. 介陎設計. er. 目. ‧ 國. 類. v. v. v. v. v. v. v 9. 6. 8. 4. 7. 6. 部落格的確提供種種的互動性機制,然而本研究關注部落客在部落格上直接 及間接的互動,而非與系統服務業者互動的情形,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在回饋功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n,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9 problems for which the iterative numbers of the algorithm using ψ α,θ,p in the case of θ = 1 and p = 3 are less than the one of the

“Water control and useful knowledge: river managem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in China, Northern Italy and the Netherlan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Global Economic

Performance metrics, such as memory access time and communication latency, provide the basis for modeling the machine and thence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Paper presented at an invitational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y and Priorities Board, the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and

Do you agree with the proposed change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gree Disagre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假設 H1 經驗開放性會影響 Instagram 的使用行為 部分成立 假設 H2 盡責性會影響 Instagram 的使用行為 不成立 假設 H3 外向性會影響 Instagram 的使用行為 部分成立 假設

Loo, “ Stock Market Return, 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the Direction of Causality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cto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