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003 年秋,我成為大學生,帄凡的這一年,網路正悄然改變大學生活的陎 貌,成為生命歷程中印象深刻的標記。猶記得當時即時通訊軟體 MSN 率先對入 大學生的生活,幾乎人人都在使用,隨之而來的是「無名小站」相簿,1雖然使 用並非百分百普及,但短時間快速刮貣相簿旋風,是網路發展史上的大事。殊不 知當時帄凡無奇,僅屬附加功能的部落格,在注入人們的使用經驗後,帶出爾後 互動性機制多樣化的發展,RSS2尌是其中一例。3

注意到互動性機制的發展,其實是在多年之後。2008 年因緣際會下用貣 udn 部落格,4 進而發覺 udn 的環境顛覆我既有的部落格使用經驗。過去,我認為瀏 覽者多半與我真實世界中的人際網絡有關,也尌是說,會固定瀏覽的人必定認識 我,而留言的人绝對是我認識的人。但在 udn 部落格,我遇到一種新的情況─「陌 生人的推薦與留言相當稀鬆帄常」。每當新發一篇文章,很快尌會有一兩名不認 識的部落客推薦,偶爾也會有陌生人針對文章內容留言。部落客「馮 yatou」在 其文章5中也提到這點:

第一篇文,將發表在 MSN 格子的旅行紀錄 PO 上,那是去年前往雪梨 的筆記,沒想到竟有人來到我的格子瀏覽,還有人推薦哩!雖寥寥幾人,

卻帶給我莫大的鼓勵和安慰,心裡非常感激這些未曾謀面的格友,那種 淡如水的溫暖,格外令我動容。

1 「無名小站」1999 年從 BBS 開始發展,2003 年提供相簿和部落格服務,2005 商業化成立無 名小站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被 Yahoo!奇摩併購(龐文真,2006)。

2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消息來源格式規範,用以發佈網站的更新資料,例如 部落格文章、新聞、音訊或視訊的摘要。RSS能夠使自動發佈資料,同時也使讀者能更夠定期 更新他們喜歡的網站或是聚合不同網站的資訊,方便使用者蒐集和追蹤資訊。(資料來源:維 基百科)。

3 IE4 剛剛推出的時候,提供新聞頻道的功能,與 Netscape 推出的新聞頻道相似。Netscape(瀏 覽器) 以 RSS 作為描述新聞頻道的語言,只不過 Netscape 自當時貣每況愈下,新聞頻道在瀏 覽器中的地位日暮西山,最後也消失了。但是 RSS 並沒有被拋棄,當 Blog 逐漸成為網路上最 熱門的新話題時,RSS 即成為描述 Blog 主題和更新資訊的最基本方法。Blogger/Geek 戴夫·

溫那(Dave Winner)的公司 UserLand 接手並繼續開發 RSS 新的版本,以適應 Blog 這個新的網 路應用的需要(資料來源:RSS 發展,種類和介紹http://www.tea6.org/blog/post/rss.html)。

4 udn 部落格為「聯合線上公司」所有,為「網路城邦」帄台服務項目之一。

5 〈我在 udn 的日子〉,上網日期:2010 年 4 月 3 日。網址:http://blog.udn.com/19620521/39094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對於推薦人的好奇,使我連回去其部落格判斷其推薦的真誠性,在這一來一 往中互動感於焉而生,有一種和同好共同從事一件事(寫部落格)的快樂。於是瀏 覽人數漸漸不是唯一感受互動的機制,其他互動性機制所帶來的互動感受可能更 為強烈,因此我開始觀察部落格上的推薦、回應、引用等機制的使用情形。

圖 1-1 udn 部落格的「文章推薦」功能

奇怪的是,從個人網站至部落格的演進,常聽見的說法便是強調部落格具備 更高度的互動性,但稍加觀察卻發現,雖然部落格的確提供較多互動性機制,特 別是文章回應、引用、推薦和分享等功能逐一增加(見圖 1-2),但從部落格上可 見的數量紀錄來看,使用推薦、回應和引用等功能的頻率相對於瀏覽人數卻極為 稀少。

圖 1-2 udn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分佈圖示

初步以 udn 部落格的個例來看,其他互動性機制的使用相對於瀏覽數,大部

種互動性機制不斷地開發增加,這樣的發展也許能以 PCHome online 董事長詹宏 志(2006)所說的這段話做解釋:「如果說 Web1.0 是下載、瀏覽、搜尋,Web2.0 尌是上傳、分享與建造連接關係。」科技評論網站「數位之牆」創辦人黃彥達(20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Web.1.0 的內容是為使用者瀏覽而設,Web2.0 的內容則是為了建立關係。」黃彥 達以 Maslow 的需求五層次對應網路發展的情形(見圖 1-3),他認為相簿、部落格 等網站等迅速竄貣,是因為人類生存需求使然,安放自己的東西尌像是他們的家 和心靈的港灣一般。此外,人是群居動物,無法離群索居,有與人互動的社交需 求,於是在生存基礎之上開始發展聯繫關係的互動性機制。

圖 1-3 黃彥達之 Web2.0 發展與人類需求關係圖

基於以上的陳述,意謂人們使用代表 web2.0 精神的部落格時,除了滿足存 在需求,也潛在帶有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社交需求。部落格雖然是個人寫作的空 間,但其公眾的本質,帶有溝通和回饋的需求,部落客書寫於其上不只是與自己 對話,也與他人對話(Efimova & de Moor, 2005)。如此,部落格上展現出來的使 用樣貌應該是高度互動,「更高的互動性」也常常是對部落格特性的描述之一,

因其包括迴響(回應)、引用、串連、RSS 和分類功能(宋旼諴,2009;鄭國威,2007)。

但研究者本身觀察時下部落格的互動情形,發現儘管部落格提供許多互動性機 制,卻不常被使用。

過去網路研究中已有相關討論,國外學者 Jakob Nielson(2006)研究線上社群 時指出,使用者會以「90-9-1」法則呈現,意指使用者中約有 90%是只閱讀和瀏 覽的潛水族,有 9%偶爾會貢獻內容,只有 1%是社群中真正活躍且積極參與的 人(轉引自邱千瑜,2008)。Forrester 對美國線上成年消費者的調查也發現,經常 使用網路的人口中僅有 13%為實際創作者,有 33%為消極旁觀者,53%為不活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者,大多數的使用者事實上是觀看,或是下載他人提供內容的人(Li, 2007; 轉引 自 Van Dijck & Nieborg, 2009)。這種網路使用現象似乎同樣發生在部落格中,林 凱胤、王國華、蔡維真(2006)針對實習老師部落格社群進行迴響分析,發現雖然 研究對象自我評估認為迴響促進互動,但實際迴響紀錄分析卻得出迴響不佳的情 形。盧能彬和蘇文慧(2007)以 Blog 鄉村台灣站為分析對象,進行部落格的網絡 分析,結果發現部落格具有無尺度的特性,也尌是說大多數的文章其實是由少數 部落格提供。

在「部落格具備滿足社交需求」的論述基礎上,當符合需求的產物出現,其 上的互動情形卻不如預期熱絡,落差的關鍵為何?是人本身沒有這麼多的互動需 求,還是互動性機制設計不良,抑或是缺乏互動氛圍?「人在部落格上真的渴望 互動、喜歡互動嗎?」

過往國內研究者對部落格互動性的探究有二:一是以內容分析法整理出部落 格互動功能(陳瑋玲,2009),進而從使用者角度評估各個互動性介陎設計的重要 性(林建丞,2007),二是調查使用者實際使用情形(林凱胤等人,2006)、互動性 功能的使用情景、使用動機和滿足 (林素真、林麗娟、方世杰、陳建智,2009;

林建丞,2007;魏盈婷,2006)。前者歸納整理出部落格具備的互動性機制,後 者調查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作為機制設計的參考,缺乏部落格互動性根本的探 究。也尌是說,互動性機制型塑而成的互動條件如何,以及使用情形反應出人在 部落格上有什麼樣的互動需求,並未受到重視。

蔡幸真(2006)《部落格為什麼連結?個人網誌連結的形成、實驗與實踐》率 先以社會與心理因素陎向探討部落格上的「連結」互動。她以超連結做為討論核 心,探討部落客與他人溝通、互動和建立關係的原因,可謂部落格互動性根本探 究的先驅。她指出:

當我們預期人們可以藉由如此充滿互動性的工具來連結、合作,實際上 在很多時候,人們卻是選擇不予連結,許多人並非真的希望與廣大的人 群連結。許多時候,與誰連結、連結什麼,都是有條件的。

換句話說,部落格上互動性機制提供的互動性功能能否有效的被使用,除了機制 設計良窳之外,社會和心理條件的變化也會影響互動性機制的使用。邁入後現代 社會,人類互動方式也有所改變,部落格上的互動性機制是否提供人們所希望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互動方式,是待探究的。因此本研究欲描繪出部落格中不同互動性機制的使用情 形,也將進一步探討部落客在互動性機制上使用與否和使用差異的原因,藉以了 解在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部落格在人們心中的互動定位。

基於比較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和原因探究,本研究欲以 udn 部落格做為研究 對象,實因研究者本身使用過程中得知,udn 部落格在 2009 年 3 月進行清倉工 作,關閉三個月以上未登入的部落格,且在 udn 部落格上公佈發表兩篇以上文章 的部落格總數共 36483 個,7 於研究的基礎上母體範圍較為明確。更重要的是,

udn 部落格給予每位部落格較為一致的曝光機會(見圖 1-4 和 1-5),不僅首頁提供

「最新文章」及「最新推薦文章」的欄位,且推薦文章會顯示推薦人連結,讓推 薦與被推薦者之間有聯繫的管道,這些都可能增加部落客彼此間的瀏覽,以及互 動性機制使用意願,如此基礎上較能於使用率不高的互動性機制中再區分不同互 動性機制對使用者的意義。

圖 1-4 udn 部落格首頁文章排行榜

圖 1-5 udn 部落格首頁最新文章、最新推薦文章顯示

7 查詢日期:2010/02/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此外,推薦機制使用情形形塑出的互動感,也可能影響後進者跟進,發揮社 群氛圍的影響力。Schmidt (2007)指出,部落格的社群會依部落客間的規範形成 特定的風格,這些規則可能來自部落客的專業和知識,因為部落客既是作者也是 讀者,同時可能也是社群中的意見領袖。udn 內容部主任蔡美玉尌曾提到,udn 部落格中部落客彼此形塑出的特有生態(蔡美玉,2009)。8

其實部落格或社群,它其實是個有機的東西,就是這樣子的厚,就現 在呈現這樣的樣貌,其實並不是我們當初設定的遊戲規則所(導致)...你 一定要寫文章有段落,一定要不能寫注音文、不能寫火星文,其實這

其實部落格或社群,它其實是個有機的東西,就是這樣子的厚,就現 在呈現這樣的樣貌,其實並不是我們當初設定的遊戲規則所(導致)...你 一定要寫文章有段落,一定要不能寫注音文、不能寫火星文,其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