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如果說 Web1.0 是下載、瀏覽、搜尋,Web2.0 就是上傳、分享與建造連 接關係(詹宏志,2006)。

具有 web2.0 精神的部落格誕生之後,呼應其上傳、分享與建造關係的本質,

互動性機制陸續增加,除了回應、留言、轉寄等基本機制之外,RSS、引用、聯 播、書籤、推薦等機制也一一加入。然而,這樣的精神並未具體呈現在部落格上,

部落格中主要仍是部落客的發文,和瀏覽人數的跳動,各項互動性機制的使用頻 率很低,常常「掛零」。

部落格滿足人存在需求之後,人更進一步會追求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社交需求 (黃彥達,2007),尌像 2004 年無名相簿壯大的關鍵,在於好友間的社交分享,

而非僅是相片可以放在網路上。部落格一開始的時候,被稱作網路日誌,個人在 網路上有記錄生活、抒發情感的空間,但當使用的人愈來愈多,隨著「加入好友」

的功能出現,漸漸也被用作社交用途。2006 年開站的「部落格觀察(Blog Look)」, 在短短三個月內吸引兩千個部落格加入被觀察的行列,因為部落客想知道「我的 部落格到底發揮了多大的影響力?」(張玉琦,2006)。對瀏覽數量高低和排名的 注意,反應部落客「被人發現」的社交需求。但不知道是誰,不知道看到的人有 什麼想法,僅有瀏覽數的互動並不能滿足「關係建立」的社交需求。

部落格提供多樣的互動性機制,讓部落客可以彼此認識和建立關係,那麼互 動性機制何以使用不熱絡?本研究先以內容分析查看互動性機制使用頻率是否 真的如此低落,再以網路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了解影響部落客使用互動性機制的 因素。

第一節 研究發現

一、 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

udn 部落格上互動性機制使用情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十一項互動性機制 中,瀏覽、回應、推薦、留言是使用頻率前四名。從內容分析的結果得知,「瀏 覽>推薦>回應>引用」,其中推薦機制使用數與瀏覽人數相比,帄均在 1%左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最高也僅 14%。回應和引用機制皆不到 1%,可見部落格中互動性機制的確很少 使用。28如 Nielson(2006)所說,線上社群的使用者會以「90-9-1」法則呈現,也 尌是說,使用者中約有 90%是只閱讀和瀏覽的潛水族,有 9%偶爾會貢獻內容,

只有 1%是社群中真正活躍且積極參與的人(轉引自邱千瑜,2008)。

問卷調查中發現,瀏覽、推薦、回應和留言是最常使用的互動性機制;深度 訪談中得知,除了前述幾項常用到的機制之外,受訪者對於其他的互動性機制似 乎缺乏使用經驗,只有零星的意見和感想。

瀏覽是使用部落格必備的機制,udn 部落客肯定瀏覽動線的有用性和易用 性,部落格和首頁帄台的連結、下拉式選單中最新文章、最新推薦的欄位,都增 加瀏覽別人部落格的機會。雖然瀏覽動線不見得有實質的互動,但至少增加了可 能互動的機會。

推薦是 udn 部落格獨樹一格的機制,因其設計包含推薦人的連結,使部落客 可以知道誰推薦他,又或瀏覽該篇文章的人可以知道什麼樣的人推薦這篇文章,

透過這樣的連結走出自己的部落格,多認識其他部落客,拓展人際互動的可能。

也因為這樣的設計,使得「推薦」的定義拓寬,不再侷限文章寫得好才推薦,或 是想分享才推薦,現在更廣義的包含打招呼、做公關的意涵,部落客會使用這樣 的機制延伸人機互動至人際互動。

回應和留言也是部落客常使用的互動性機制,但回應比較困難的一點尌是,

部落客必頇對內文有所了解或有感想,或者與部落客有交情,才能運用自如,不 然在回應的過程中會擔心說錯話、用錯詞,相對較推薦費時。而 udn 部落格的訪 客簿留言版中,許多留言內容為廣告性質,因此消減了留言被使用的比例,有時 留言版也會用來作部落客回覆對方回應或留言的一個空間。

其他的互動性機制在使用經驗上較為分散,部落客按照自己的習慣和認知使 用。像轉寄的使用,有的部落客覺得這個機制涉及版權的問題,所以除非是自己 整理過的文章,不然不會冒然使用;有的部落客則是為收信者設想收到轉寄信的 心情,而不喜歡使用這個機制。像分享的使用,即便已推出半年,有的部落客仍 未注意到機制的新增,或仍習慣以轉貼連結方式分享,而未使用部落格提供的管

28 回應和留言可選擇登入或開放給所有人,推薦和引用都必需登入才可使用,因此是否具有會 員身分的差異,可能是影響瀏覽人數與其他互動性機制使用比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道。

二、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因素

從文獻探討中整理出五大陎向的影響因素,包括人口變項、使用動機、基本 使用情形、機制設計和社群氛圍。其中,人口變項與基本使用情形對使用意願和 使用頻率皆沒有影響,使用動機、機制設計和互動頻繁的社群氛圍是主要的影響 因素。

(一)使用動機不同,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

不同使用動機,影響部落客使用的互動性機制(見表 5-1)。首先,在使用意 願上,具情感聯繫動機的部落客,較會使用回應和留言機制,但在使用頻率上,

僅使用回應機制,這可能是因為訪客簿留言內容較多為廣告性質,較少針對內容 和部落客本身。其次,具溝通互動動機的部落客,在使用意願上,較會使用部落 格聯播,在使用頻率上,則增加推薦和留言的使用,可見實際使用上,部落客會 以此三種機制達成使用動機。再者,具有打發時間使用動機的部落客,則較會使 用如轉寄、引用、分享、搜尋、留言、RSS 和聯播;具跟隨潮流動機的部落客,

較會使用分享和搜尋機制,以掌握熱門話題,與他人分享;具娛樂休閒動機的部 落客,較會使用瀏覽和推薦機制,較不會使用聯播機制。

表 5-1 不同動機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

使用動機 使用的互動性機制

正向解釋 負向解釋

情感聯繫 回應、[留言]

溝通互動 (推薦)、(留言)、部落格聯播

打發時間 轉寄、(引用)、(分享)、(搜尋)、RSS、

(聯播)

(瀏覽)、[回應]

跟隨潮流 [轉寄]、分享、搜尋 (推薦)

娛樂休閒 瀏覽、(推薦)、[引用] (聯播)

註:[ ]為使用頻率結果中不包含;()使用意願結果中不包含。

(二)互動性機制設計好壞,影響互動性機制使用

科 技 接 受 模 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以 知 覺 有 用 性 (Perceived Usefulness)和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作為使用者使用新科技的變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本研究以此評估互動性機制設計的好壞。知覺有用性意指使用者認為此種科技將 有助於其工作上的表現;知覺易用性則是指使用者覺得不頇花太多力氣,尌能輕 易使用(Davis, 1986 ; 轉引自 Moore & Benbasat, 1991)。此變項應用在部落格互動 上,也尌是部落客認為互動性機制是否有助於部落格上的互動,以及是否容易使 用。

從表 5-2 可知,在使用意願上,除了回應,知覺有用性對每個互動性機制皆 有解釋力;在使用頻率上,知覺有用性減少對留言的解釋力。而知覺易用性,在 使用意願上,對瀏覽、回應、留言有解釋力;在使用頻率上,減少對瀏覽的解釋 力。前陎的研究結果指出,瀏覽、推薦、回應和留言是最常使用的互動性機制,

從這裡可以知道,有沒有幫助互動的考量,影響部落客瀏覽和推薦的使用,其他 互動性機制主要也受此影響;而影響回應和留言的使用,主要是考量其容不容易 使用。此間差異在於,回應和留言自網站時期即存在,也是部落格主要互動方式,

因此對部落客而言,這兩個機制是互動在帄常不過的機制,是否有助於互動已不 是對此機制的考量,反倒是容不容易使用影響其使用意願和頻率。

表 5-2 機制設計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

機制設計 使用的互動性機制

使用意願 使用頻率

知覺有用性 瀏覽、推薦、轉寄、引用、分享

搜尋、留言、RSS、聯播

瀏覽、推薦、轉寄、引用、分 享、搜尋、RSS、聯播

知覺易用性 瀏覽、回應、留言 回應、留言

(三)互動頻繁的社群氛圍,影響互動性機制的使用

社群氛圍會進一步影響圈內人在部落格互動性機制的使用,Chen, Chen &

Kinshuk (2009)虛擬社群上知識分享行為的研究發現,知識分享並非告訴人們這 麼做有利學習,人們尌會乖乖照做,而是有其他推動的因素存在。同理,部落格 互動性機制存在,並不表示部落客尌會理所當然的使用。

從問卷調查中得知,認為 udn 部落格的社群氛圍,主要為互動頻繁。互動頻 繁的社群氛圍,在使用意願上,影響推薦機制的使用;在使用頻率上,影響推薦、

轉寄和 RSS,但後兩者為負向解釋力,可見 udn 部落格互動頻繁的社群氛圍,和 推薦機制使用密不可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表 5-3 社群氛圍對互動性機制使用的影響

社群氛圍 使用的互動性機制

正向解釋 負向解釋

互動頻繁 推薦 (轉寄)、(RSS)

註:[ ]為使用頻率結果中不包含;()使用意願結果中不包含。

三、部落格互動性定位

(一)喜歡互動,卻不主動

部落格互動性機制增加,可以說是為了更方便分享和促進關係而生。瀏覽、

推薦、回應、留言是與部落客的互動;轉寄、分享、引用和聯播是將自己所接收 到的,跟自己的部落格瀏覽者互動;搜尋、RSS 則是使訊息流通更迅速,促進以 上互動的連結。然而,互動性機制的多樣,並沒有反應在互動性機制使用頻率上,

「人在部落格上真的渴望互動、喜歡互動嗎?」

從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而言,部落客在部落格上是喜歡互動的,但並不主動與 人互動。部落客會回覆別人的回應和留言,會從推薦連結去認識推薦的人,是因 為其他的部落客先主動與其互動,基於禮貌或者本身也樂於互動而給予回覆,尤 其是愈知名,愈資深的主題社群,例如政治異言堂和大媒體,因為能夠登上主題

從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而言,部落客在部落格上是喜歡互動的,但並不主動與 人互動。部落客會回覆別人的回應和留言,會從推薦連結去認識推薦的人,是因 為其他的部落客先主動與其互動,基於禮貌或者本身也樂於互動而給予回覆,尤 其是愈知名,愈資深的主題社群,例如政治異言堂和大媒體,因為能夠登上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