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四節 互動模式與協作問題解決能力

在分析互動模式與協作問題解決能力之間的關係,整體在前、後測的差異中 可以歸納出小組成員在後測時協作問題解決能力與前測之間的差異及變化情形,

可能與其小組互動模式比例改變有關,可以發現,小組成員彼此之間的協作問題 解決能力因為有人進步或退步而使彼此之間能力的差異變大,在互動模式的部分 也觀察到協作問題解決能力差異較大的分析單位很多都呈現破碎型互動,因此能 力差異以及互動模式之間應該是存在著關聯(如表 4-4-1)。

表 4-4-1 整體前、後測協作問題解決能力與互動模式改變比較

能力變化 互動模式比例改變情況

A 組 兩人進步,一人退步 I-3 上升、I-5 下降 B 組 三人分屬進步、不變以及退步 I-3 上升、I-5 下降

C 組 三人同時進步 I-3 下降、I-4 上升、I-5 上升 D 組 四人分屬進步、不變以及退步 I-3 上升、I-5 下降

在分析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被評定為理想的互動模式時,其小組成員協作 問題解決能力並不一定都是高層次的,下面會以各組在前、後測被評為理想型互 動模式的對話內容作為例子,用來說明不一定只有高層次能力時才會出現理想型 互動模式。在 C 組前測的辨識議題的階段,這個例子當中可以看到,三人在此對 話當中,都有對彼此做出回應,但是卻沒有清楚的說明跟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何關 聯,以及小組為何需要知道此資訊,獲得資訊之後要接著進行什麼動作,只說出 了造成問題可能的面向。因此在此階段三人的協作問題解決能力都被評為 Level2,

但其成員們彼此之間平等的互動,因此互動模式為理想型互動(參閱下列逐字 稿)。

-76-C 組前測-辨識議題

Cb1:我怎麼不覺得(討論)

Cb3:所以冬天是落山風 Cb2:冬天是...

Cb3:落山風

Cb2:冬天的問題應該不是,應該是溫度太低,我這裡上面寫溫度太低的話他 那個...(討論)

Cb3:我剛剛還有看到一個東西

Cb2:會沒辦法生長,還有樹苗那些都會枯掉(討論)

Cb3:阿,我沒有存起來,算了,我焚風這邊寫喔

-77-

而在同樣是 C 組前測的例子當中,當小組正在進行方案重建的步驟時,應該 是要進行資料的組織以及使用,但是小組成員卻是處在不同的狀態中,而阻斷了 小組討論活動繼續進行,但此對話當中,他們的發言都是同時對另外兩個小組成 員,並且彼此給予回應,但小組成員協作問題解決能力卻都為 Level1(參閱下列 逐字稿)。

-87-C 組前測-方案重建

Cb3:等一下,我們剩不到一個小時,先不要聊天 Cb1:恩,對,是,那個第二個問題我可以幫你

Cb3:好,等一下,我現在忘記要怎麼寫了,同行競爭下...

Cb2:我們還要設計一個解決方法耶

Cb1:現在條件 OK 了嗎?我們先把問題回答完再來顧這個 Cb3:好

Cb2:對阿,就第四題阿 Cb1:先求有再求好 Cb2:不是啦,第五題

-87:30-

又或是 B 組在辨識議題的步驟中,小組成員只是確定紙本記錄單有幾分,因 此能力都被評定為 Level1,但是其互動卻是理想型互動(參閱下列逐字稿)。

-77:45-B 組前測-辨識議題 Bb1:好啦,開始吧

Bb2:好,耶,我第一面寫完了

Bb1:沒有用電腦的原因是,第一個是我懶,第二個是我覺得太簡單了 Bg1:這個意思是一組有幾分?一個人一份?還是...

Bb2:一組一份

Bb1:一組一份

Bg1:喔,真的喔,好啦好啦,我看

-78-

在上述三個情形可以發現,不一定是有高的協作問題解決能力才會產生理想 型的互動模式,在 C 組前測中所出現的五個理想型互動模式中,都是能力中、低 的情形。但在 C 組後測時,除了有更好的能力,同時也有好的互動品質。這下面 的範例中,C 組成員已經在最後的反思及協商階段,Cb1 和 Cb3 都提出解決方案 所需要改善的地方,也能夠評估方案品質,並且說明理由,且顧及小組成員的想 法,但 Cb2 卻沒有更進一步的說明理由,因此在此階段中,Cb1 和 Cb3 被評為能 力 Level3,而 Cb2 被評為 Level2,但是他們互動情形是良好的(參閱下列逐字稿)。

-96:45-C 組前測-反思及協商 Cb3:只剩最後

Cb2:我們要決定我們的方案是好的還是...(詢問看法)

Cb3:我覺得還好阿(辨識品質)

Cb1:可接受(辨識品質)

Cb3:可接受或是好(辨識品質)

Cb1:好喔 Cb2:好久喔

Cb3:原因是都有顧到,就是當然會耗時間,當然會有缺點,所以選第二或第 三個(理由說明)

Cb1:就好久喔,我覺得她剛開投入的資本額有點太大,個人覺得不錯啊(理 由說明)

Cb2:青心烏龍的價格比金萱還要高 Cb1:可是就很難種出來啊

Cb2:是沒錯

Cb1:那我就寫好囉

-98-

研究者歸納了在理想型互動模式中各成員的能力,發現甚少出現同時有高、

中、低三種能力的情形,而多是會有其中兩人能力相當的情形,甚至是三能人力 都相同時,但此能力分布情況還是有機會出現理想型互動模式,例如在 B 組後測 的從事探索階段,Bg1 主動提供了資料,並且說明了自己接下來即將進行的動作,

在這階段,Bb1 被評為 Level1、Bb2 被評為 Level2、Bg1 被評為 Level3(參閱下列

-20:15-B 組後測-從事探索 Level3 的人在溝通交流,在此情況中,小組成員在討論問題的相關因素有那些,

Ab1 甚至沒有加入討論,在進行 CWISE 的作答,在此例中 Ab3 為 Level3、Ab2 為

只是回報自己的進度,因此 Db1 及 Db2 的能力為 Level3、Db3 為 Level2 以及 Db4 為 Level1,並且在此討論的過程中,Db1 和 Db2 都沒有和 Db4 有互動到,因此為 破碎型互動(參閱下列逐字稿)。

-142:15-D 組前測-反思及協商

Db1:我們提出的方案覺得最大的缺點就是….我覺得沒甚麼優點缺點耶,只 是很麻煩而已,因為要顧一個茶園…(說明理由)

Db2:對阿,你要耗錢耗力耗時間,無法達成…(說明理由)

Db1:還有器材

Db2:無法達成立即的效果,水分沒有了(說明理由)

Db1:好,那我就直接寫了 Db2:欸,要寫在那個 Db1:沒有,這是 CWISE Db2:喔

Db3:诶,水分沒有耶 Db4:我在打我在打

Db3:好,那我等下可以寫,我先寫其他的

Db2:要寫在那個…CWISE,那我就寫耗錢耗力耗時間 Db1:這是你的還我的,你寫自己的吧

Db2:好,你寫你的

-143:00-

研究結果顯示,互動模式與協作問題解決能力並無一定的關係,只能歸納出 大概的模式,在理想型的互動模式中,小組成員的能力結構並無一定的模式,成 員能力相同或是不同時都可能出現,但是以組內過半人數能力相當時較容易形成 理想形互動模式,例如成員能力都高時,或是成員能力都較低時都有可能形成,

而組內成員能力分布都不相同時,雖然一樣可以出現理想形互動的情形,但較少 出現,並且主要都是能力高的人在進行互動,因此當成員能力都不同時較常形成 破碎型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