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互動視訊學習

由於科技發達,現今的教學趨勢已不再僅侷限於傳統的教室內,學習 者學習空間與時間也得以擴大,甚至結合視訊技術,使學習更為自主、有 趣、更富彈性。本節將就互動視訊在教育的應用及互動的重要性予以說明。

一、互動視訊在教育的應用

面對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新的需求與應用不斷增加,靜態的文字、

圖片已無法滿足現今講求新奇、有趣、快速的學習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可 依個人學習速度、隨選隨取便捷的數位化學習;但傳統的電腦輔助教學較 缺乏互動性,無法持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從認知立場而言,

為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使其能沉浸於自我學習環境中,互動視 訊媒體的學習環境是可以被設計的(Hong et al.,2008)。因此,透過生 動的聲音、影像與視訊需求日益高張,能夠滿足視覺、聽覺動態的多媒體 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互動視訊及虛擬實境等因應而生。

互動視訊帶來新型態的視覺科技教育,讓學習者能夠觀察到實體和擬 真的場景,可以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此種型態的視訊科技教育所支 持的學習效果類似於面對面的教學(Zhang,Zhou,Briggs & Nunamaker, 2006)。此特性可以在任何教學的場合中,同步且有效地增進學生學習的 效果及學生的記憶、理解、應用與和反應能力(Hong, Ho & Wu,2007)。

互動視訊媒體其所支持之效果是同面對面的教學,可應用於任何教學 場合,同步增進學習的效果,以培養記憶力、理解力、應用能力及反應技 巧(洪榮昭,2006a;何雅娟,2007)。職是之故,此類新型的動態視覺媒 體成了學習中增進教與學互動性的重要裝置,達到更快更好的學習效果

(洪榮昭,2006a),讓孩子更容易地去處理並理解這些被呈現的訊息 (Piaget,1978; Schwan & Riempp,2004)。

然而圖形視覺媒介不應該被認為只是一個簡易的方式,只是用來儲存 及傳達視覺訊息而已,它應該是被理解為訊息以媒體方式來呈現,且是其 主要的優點之一;此也意味著學習內容是可以配合參與者的認知需求而作 彈性自主地調整(Hong, Ho & Wu,2007)。Schwan 與 Garsoffky (2004) 亦指出,連續且複雜的活動與單純去描述活動,將會導致不同的心理表 現,同時也可以減少參與者特意地去選擇並統整活動相關的訊息部分 (Schwan & Riempp,2004)。

用簡單的方式說明,利用視覺媒體的訊息呈現方式,如照片、圖片或 影片等不只是能有效的再現實際訊息,也是增進訊息處理的有效工具。因 此,我們可以了解,利用視覺媒體教具是可以強化學習經驗,而此卻是以 一般觀察學習者所無法擁有的,此正是促動視覺媒體教具製作者能不斷去 學習、改良,讓學生在寓教於樂的學習氛圍下,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的最佳動力。

視覺媒體提供的不僅是一個擬真的動畫,更是一種動態的展示。其除 了呈現一個真實世界可以看得見的過程,透過動態的再現與空間的分配,

可以讓學習者用視覺去感受到一個完整的學習內涵(Hegarty,2004)。事實 上,若以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而言,幾乎是不可能達到個別獨立的接收訊 息的差異(Hong, Ho & Wu,2007)。因應資訊科技的持續研發改進及師生 教與學的需求,結合網路環境的學習互動討論系統有其發展之必要性。

以現在的互動媒體,由於能夠屏棄作者與使用者的嚴格分野,而能達 到更生動有趣的互動式教學,對於部分訊息產生及呈現的過程將回歸給使 用者(Hong, Ho & Wu,2007)。透過互動媒體可以讓使用者(學習者)適 應此種呈現方式,以主動的方式去決定「什麼」是答案,而易達到其個人 認知的需要(Hong, Ho & Wu,2007),使學習更有趣,利於達成學習目標。

Kirsh 與 Maglio (1994)就指出,此即為由使用者所起動的行為,會

針對外部訊息所呈現的行為而加以修正,可以說是一種「認知行為」,能 夠達到重要的認知目標。尤其使用者經由此種行為,一方面縮減記憶中需 要被儲存的單位素,另一方面也減少需要心理認知處理的步驟,或者讓使 用者在整個認知的過程,覺得更安全穩定,心理認知的過程會被簡易化。

Kirsh 與 Maglio (1994) 曾以一項電腦遊戲為例,做詳盡的分析。在研 究過程中,遊戲者必須藉由上下移動電腦屏幕,推斷出各式各樣的形狀和 物體之間的關係。

如前所述,該種認知動作的核心必須是學生理解該遊戲內容,而其對 內容的了解,則是經由互動過程而獲得的結果,其中包含了姿勢與身體動 作的協助與利用。因此,例如若以「which one」代表請回答,當出現「pick up that one」時,則遊戲者必須回答該問題,此便形成互動式的遊戲。

學生在遊戲過程中能夠理解物件意義,或者理解內容與物體之間的關係等 能力的判斷依據(Fernaeus & Tholander, 2006)。

由此可見,使用者(學生)的肢體活動在遊戲進行的重要性,我們可 以從此種具高教育科技的例證中,明確地被凸顯出。肢體運用確實能夠促 進學習的樂趣;以目前資訊科技發展已能提供雙向影音功能。但是國內校 園網路教學系統仍大多以文字討論為主,不僅較缺乏互動影音討論之功 能,亦尚未能將互動視訊科技充分應用於教育上,殊為可惜。因此,為提 高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可以提供互動影音的 web 教學系統之需求是越來越 高,同時為提高工具使用率,其操作須簡單易用、介面親和力亦應如此,

提供使用者更便捷的操作,才是有效提升互動視訊學習的不二法門。

我們可以很清楚了解經驗學習應用於教育現場己有多年,惟實際上在 教室現場,學習仍是需藉助教師的講授。假若我們的學習都必須借由教 材,而教材又需經由教師課堂的講授,在這個前提下,是無法像目前的數 位學習環境一樣,可以提供學習者無限次的練習。若此,我們要支持學習

者由印刷世界轉到數位環境,必須提供一個無威脅的學習氛圍。而數位遊 戲可以讓學習者自由的選擇不同難度的遊戲,學習具挑戰性且無威脅性的 活動(Chandler,Burnett & Lopez,2007)。

同樣地,對於認知學習能力較遲緩者而言,互動視訊遊戲就像是一個 綜合性的遊戲,可以被視為像是電影、文學或舞台劇一般媒體的經驗。在 最新的媒體研究(Bolter & Grusin,2000)中指出,參與遊戲者並不只是單純 的參與這些活動而已;根據互動視訊遊戲的理論,遊戲者必須能夠熟練的 操作與組織遊戲其中的各項事件,才能在遊戲中勝出。「完整的練習」意 指了解遊戲的整體狀況,像是結局、意義、規則、設備和應有的動作 (Eskelinen,2004)。

因此,玩遊戲就像是一種經歷各種現象的過程,經由每次不同的元素 組合,而產生不同的結果(Eskelinen & Tronstad,2003)。換言之,對每一個 參與遊戲的個體其所歷經的過程,每一次的經驗都會產生出一個獨特的解 釋空間;一位熟練的遊戲者是可以享受於整個流暢的遊戲玩程,同時也很 清楚了解遊戲中辨識的規則,及可以幫助他們過關與獲得高分的相關綜合 資訊。

近年來由於互動視訊程式或遊戲的流行,使得許多創作者在遊戲製作 或互動程式製作上產生興趣。以目前互動視訊所使用的主要影像處理方 法,如動態偵測、前景偵測等,並嘗試將較精確的肢體判定,如膚色偵測 等技術應用於遊戲控制中。因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幼兒,期結合 webcam 運用技術,研發一種可提供使用者(學習者)直覺性的手勢控制方式之新 型態的互動視訊遊戲軟體,以提高目前互動視訊遊戲的運用模式,透過複 雜的影像處理與辨識程序,不僅能有效地協助使用者於進行遊戲時肢體互 動上功能之輔助,並期透過資訊科技的利用紀錄其學習情形,提供較可靠 的資料與數據,以確實掌握及分析其學習情形。

二、互動的重要性

互動的觀念起源於Dewey與Bentley(1949),互動意謂著「環境、個 人與行為模式的交互作用」(黃盟升,2005)。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學生 學習的方式,同時也改變了師生互動的模式,也因此影響教材呈現的方 式。Kerres 與Witt (2003) 以及 Fernandes 等人 (2005)均指出「互動」

是混成學習中重要的元素之ㄧ。Vygotsky (1978)更是極力倡導師生間的互 動,他認為師生間的對話,不僅可以幫助老師對於知識的傳輸,另一方面 則可以讓學習者,從檢視對學習概念的理解、重組與轉換的過程中,而獲 得啟發有助於學習。

因此,師生的教學互動對於學習效率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具有相當的意 義。就互動的目的與重要性而言,互動是為了維持學習者主動學習的態 度 , 朝 向 學 習 目 標 前 進 , 以 確 保 學 習 的 成 功 (Baker,1989; Repman &

Logan,1996),且對於學習(如學習滿意度、學習成效等)會產生正面的影 響(Rovai,2000)。Wagner (1994)認為互動是個人與團體間彼此影響的相 互作用。是以,互動的進行需要兩個對象及兩個行動的相互作用。

Perraton (1987)認為理想的互動應達成下列目標:一、鼓勵;二、

修正錯誤;三、指出學習者困難所在;四、告知教學者或教材設計者;五、

允許學習者和教學者共同調整教學方向等五個目標。在傳統教室教學中,

互動是面對面的進行,教學者可以不斷地向學習者提出問題,教師也可以 經由學習者語文及非語文的行為反應,而了解其在課堂上的表現,比較容 易評估學習者的學習情形,然而這些互動觀察,在遠距學習中就不太容易 產生(Moore & Kearsley,1996),但此並不代表師生互動在遠距學習中並 不重要,只是改變其形式。事實上,從互動的角度來看,人機互動不應只

互動是面對面的進行,教學者可以不斷地向學習者提出問題,教師也可以 經由學習者語文及非語文的行為反應,而了解其在課堂上的表現,比較容 易評估學習者的學習情形,然而這些互動觀察,在遠距學習中就不太容易 產生(Moore & Kearsley,1996),但此並不代表師生互動在遠距學習中並 不重要,只是改變其形式。事實上,從互動的角度來看,人機互動不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