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演奏詮釋與技巧探討

譜例 4- 13 五對二兩手合一的節奏

5.五對六的複節奏:

五對六的複節奏出現在曲子的多處地方,例如在第 272 小節,此處已經無法用算術 來算出如何彈奏,若非得要算出正確五對六的複節奏,則必須算到兩者最小公倍數 30,

這樣實在不是很方便彈奏,故只需要將一小節想成兩大拍,在拍子穩定的狀況下左右手 分手連續的練習,並將節奏彈得平均而穩定,最後再將兩手合起來即可。

(八)大跳:

在第五號鋼琴奏鳴曲中第一主題中上聲部有許多困難的七度大跳和絃,每一個和絃 需準確到跳到下一和絃,再跳回原來的和絃,甚至需不斷的連續重覆跳耀。此大跳技巧 為之困難,故開始練習時需用非常慢的速度練習,確定和絃位置與整齊度,並深深的將 和絃彈入琴鍵以加強手的記憶力與感覺,跳躍至下一個和絃時需運用手臂活動的方向練 習音程的距離感,由慢的練習漸漸再加快練習至曲中應有的速度。也可分解練習:1.兩 個和弦一組由上而下練習。(譜例 4-15)2.兩個和弦一組由下而上練習。(譜例 4-16)3.

三個和弦一組,低高低、高低高的練習。(譜例 4-17)4. 四個和弦一組,低高低高、高 低高低的練習。(譜例 4-18)

譜例 4-14 斯克里亞賓,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第 59-60 小節。兩個和弦一組由上而下練 習。

譜例 4-15 斯克里亞賓,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第 59-60 小節。兩個和弦一組由下而上練 習。

譜例 4-16 斯克里亞賓,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第 59-60 小節。三個和弦一組,低高低、

高低高的練習。

譜例 4-17 斯克里亞賓,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第 59-60 小節。四個和弦一組,低高低高、

高低高低的練習。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出現的大跳有時不只在單手時出現,有時候左右兩手也同時出現 大跳音程。此時仍需分手慢慢練習,慢練每一組大跳的音程,接著雙手合起來練習,並 特別訓練左右兩手的平衡及建立兩邊音程的大跳的觸感,直到能練到靠著移位位置感覺 隨時彈奏大跳音程。

(九)指法設計:

指法的設計因人而異,即使譜上標示使用的指法,並不一定是適合每一個人,因為 每一個人的手大小各不同,而指法也應依照每個人不同的手形有所變動。除了依照手形 而使用不同指法,最重要的是應該針對音樂線條的連貫性作指法設計,為了音樂內容、

思想的表達,需嘗試試驗各種指法,找到最適合的指法,以達到音樂中要求的線條與內 容及作曲者的精神與風格。(王潤婷譯 64-65;汪啟璋、吳佩華譯 163-165)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中有許多寬音域的和絃需要兩手互相協調與幫忙的,例如在第 26 小節(譜例 4-19)左手和絃音域有 11 度寬,故左手上方音 D#需要右手幫忙彈奏,而右 手需在第一拍上同時彈奏 D#與 G#,右手使用指法為 12→4→5→4。

譜例 4-18 斯克里亞賓,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第 25-26 小節。

第一主題中連續七度大跳和絃是困難的技術,故指法的設計特別重要。例如第 60 小節上(譜例 3-10),雖然譜上已經將右手和絃的指法標示上,彈奏起來似乎蠻順手。

但是在「快速」跳躍的彈奏上,手部會顯得有些吃力,因為右手 2、4 指一直保持在完 全四度上,沒有放鬆的直到彈完連續的七度大跳和絃結束為止。故此時可將 G#、C#、E 和絃指法更改為 135 指法,手部的肌肉也變得較輕鬆(譜例 4-20)。

譜例 4-19 斯克里亞賓,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第 59-60 小節。

指法的設計是需經過許多不同的試驗,才能找出適合樂曲的線條、適合自己的手形 的指法,不要因為已經將某一指法彈得太過熟悉而害怕拒絕嘗試其他指法。有時在樂曲 中自己以為不順的指法所彈出的效果,並不代表不適合樂曲的音色。相反的在樂曲中自

己以為很順的指法所彈出的音樂,有時並不適合樂曲中所想要的效果。故所有的指法並 非絕對的,需要耐心的花點時間研究找出適合音樂內容並適合自己指法。

第五章 結論

的奏鳴曲。雖為單樂章型式,但仍保有傳統快板奏鳴曲式:「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 赤裸的文字敘述。例如:渴望的(con voglia)、愛撫的(Accarezzevole)、神祕而急喘 焦慮的(misterioso affanato)、具有幻想性的興奮(con una ebbrezza fantastica)等感官 性術語,藉以表達其恍惚情慾之世界。

演奏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在樂曲技術上是具有挑戰性的,必須克服各式各樣的難 題。首先,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此作品中的速度、情緒與音量上變化之對比性。此樂 曲對比變化極為快速,演奏者需隨著樂曲快速地調整心情。因為斯克里亞賓具有極端的

思考方式,因此在音樂上呈現出多變的對比效果。例如:在導奏前十二小節為狂熱如放

色,發展部則呈現不同混合情緒之音色氣氛。所以,音色若脫離了音樂的內涵,樂曲將

設計上,要依照每個人不同的手形有所變動。即使譜上標示建議使用的指法,也並不一

參 考 書 目

一、西文書目:

Baker, James M. The Music of Alexander Skriabi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86.

Boris de Schloezer. Scriabin: Artist and Mystic. Trans. Nicolas Slonimsky. Los Angel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 nia, 1987.

Bowers, Faubion. The New Scriabin. New York: St. Martin’s, 1973.

Brook, Donald. Six Great Russian Composers. London: Salisburg Square, 1946.

Burge, David. Twentieth-Century Piano Music. Lanham, Maryland: Scarecrow, 2004.

Gillespie, John.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New York: Dover, 1972.

Garcia, Susie Patricia. Alexander Skryabin and Russian Symbolism: Plot and Symbols in the Piano Sonatas. Austin, Tex.: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93.

Hull, A. Eagleffield. A Great Russian Tone-Poet: Scriabin.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And CO. LTD, 1916.

Kirby, F. E. Music for Piano: A Short History. Cambridge: Amadeus, 1995.

Macdonald, Hugh.“Skryabin, Alexander.”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by Stanley Sadie, Vol. 17 p. 370-375, London: Macmilan. (1980).

Sabbagh, Peter.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y in Scriabin’s Works. Florida: Universal Publishers /uPUBLISH.com, 2003.

二、西文期刊 :

Bennett, Beulah. “The Young Scriabin I Remember”by Modest Altschuler Clavier (1972 ):

31-32.

Bowers, Faubion. “Centennial Reflections.” as reported by Elder, Dean. Clavier Vol. XV, no.1 (1972): 17-18.

Brown, Malcolm.“Skriabin and Russian “Mystic” Symbolism.”

19th-Century MusicⅢ/1 (1979): 42-51.

Randlett, Samuel. “Gongs and Moires.” Clavier Vol. XI, no.1 ( 1972): 10-16.

三、西文論文:

Goldwire, Bettsylynn Dunn.〝Harmonic Evolution in the piano poem of Alexander Scriabin.〞

D. M. A. Dis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u, 1984.

林勝儀譯。古典名曲欣賞導聆 6:鋼琴曲。台北:美樂,1998。

林公欽。舒曼鋼琴曲集。台北:四章堂,2005。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台北:世界文物,1994。

約瑟夫.馬吉利(Machlis, J.)。當代音樂介紹。蘇同右譯。1990。

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汪啟璋、吳佩華譯。北京:人民音樂,1963。

赫洛德.荀伯格。不朽的鋼琴家(The Great Pianists)。顧連理、吳佩華譯。台北:世界文 物,1998。

Vincent Persichetti。二十世紀和聲學。謝朝鐘譯。台北:九宮,1990。

五、中文期刊:

張己任。「德布西與印象主義」聯合文學(1993):第 38-43 頁。

馮萱。「分析三首鋼琴奏鳴曲以闡述斯克里亞賓的創作思想」實踐大學第二十九期

(1998):第 37-78 頁。

塚谷晃弘,林宜學譯。「神秘與陶然的世界—談史克里亞賓」全音音樂文摘第二卷第四 期(1973):第 85-88 頁。

顏心童。「神秘主義者與色彩幻化家—史克里亞賓」古典音樂第四十九期(1994):第 32-35 頁。

譚瑪拉.尼可萊伍娜、格倫—股爾基麥洛 合著,李靚譯。「史克里亞賓與其詮釋者」,

全音音樂文摘第十卷第九期(1986):第 113-121 頁。

六、中文論文:

李宜盈。〝探討斯克里亞賓【鋼琴詩曲 作品 32】:從創作手法到演奏技巧的運用及詮釋〞。 碩士論文,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2002。

紀孟婷。〝斯克里亞賓鋼琴奏鳴曲作品三十與作品五十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南 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1996。

七、報紙:

焦元溥。「奇妙的和諧 聯覺人的色音幻境」聯合報。2005 年 09 月 27 日

八、樂譜版本:

Scriabin, Alexander. Ten Sonata. 台北:全音。

Chopin, Frédéric. Piano Sonata. Opus 35 台北:全音。

九、有聲資料:

Ashkenazy, Vladimir.Scriabin The Ten Sonata. By Alexander Scriabin. Germany Decca, 1975-1987.

Ogdon, John. Scriabin Piano Music. By Alexander Scriabin. EMI Music Company, 1971.

十、網路資訊:

「鄧泰山大師課」。發表日期:2007/11/22。搜尋日期:2009/03/14。

<http://tw.myblog.yahoo.com/zam-philia/article?mid=2561>

鍾華敏。「說出是破壞 暗示是創造-談象徵的表現手法」。更新日期:2003/01/01 搜尋日期:2007/09/09 <http://www.tnajh.ylc.edu.tw/~yst/chinese/chinese-i.htmG.>

焦元溥。「焦元溥談魯迪與史克里亞賓」。NSO。發表日期 96 年 2 月 7 日。

搜尋日期:2007/09/09 <http://nso.ntch.edu.tw/news/detail/id/28>

「共感覺(Synaethesia)」。搜尋日期:2009/03/14

<http://tw.myblog.yahoo.com/jw!IvIPfCqECRKRX0obres1d8rL/article?mid=2673>

「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維基百科。

更新修訂日期:2008/11/12 搜尋日期:2008/12/12 <http://zh.wikipedia.org/wiki/>

douglin。「20 世紀交響曲 4:史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 (1905-1907)」。來去音樂網。

發表日期:2001/10/30 搜尋日期:2007/09/09 <http://comemusic.com/index.php>

維若妮卡。「旅歐藝術手記」。發表日期:2006/05/19 搜尋日期:2008/12/12

<http://www.leestudio.net/Piano/chinese/pianist.htm>

附 錄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演奏組 林似宣碩士學位鋼琴獨奏會曲目 時間:2009 年 6 月 9 日(二)P.M.7:00 地點:藝術大樓一樓音樂廳 指導教授:陳幸利教授

音樂會演出曲目:

德布西:練習曲集《為四度的》、《為六度的》、《為八度的》

Claude Debussy : Twelve Etudes for Piano

《Pour les quartes》 《Pour les sixtes》 《Pour les octaves》

馬水龍:雨港素描

Shui-Long Ma : A Sketch of the Rainy Harbor

斯克里亞賓: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幻想奏鳴曲》,作品十九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

Alexander Scriabin : Piano Sonata No.2, Op.19 Piano Sonata No.5, Op.53 林進祐:農家生活組曲

Chin-Yow Lin : Agricultural Villa Suite for Piano 李斯特:但丁讀後-奏鳴曲風幻想曲

Franz Liszt : Après une Lecture de Dante~Fantasia quasi Son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