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演奏詮釋與技巧探討

譜例 2- 8 斯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35-38 小節

1904 年斯克里亞賓完成第三號交響曲《神聖詩》之後,即著手創作另一部管弦樂作 品《狂喜之詩》,直到 1907 年 12 月他在瑞士的洛桑(Lausanne)度冬時,耗盡心力完 成了整部作品。而其創作靈感卻未隨著《狂喜之詩》完成而結束,在譜寫完《狂喜之詩》

之後短短的數天之內,斯克里亞賓立即完成了第五號鋼琴奏鳴曲。斯克里亞賓曾在信中 描述他對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的喜愛:「《狂喜之詩》令我身心交瘁,你認為我必然要休息 一番,對吧?一點也不!我今天快要完成第五號鋼琴奏鳴曲。這一部為鋼琴而作的大型 詩篇,也是目前我認為最好之鋼琴作品。我真不知是怎樣的奇蹟讓我完成…」(馮萱 54;

焦元溥 371)雖然,《狂喜之詩》與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兩首作品於結構上並無關聯,但

創作的精神與表現之理念卻是一致的。(馮萱 54)這兩首曲子皆受到神祕主義之影響, 的術語,例如:渴望(con voglia)、專橫的(imperioso)、衰弱無力(Languido)、愛撫 的(accarezzevole)等術語,呈現於樂譜上;就如同象徵派的詩作,試圖表現出「情緒」,

“ I call you to life, oh mysterious forces!

Buried in the obscure depths Of the creative mined, sketchy

Outlines of life, to you I bring my proud spirit ”

(Poem of Ecstasy, page 11)

第三時期:1909-1915

斯克里亞賓第三時期創作之鋼琴奏鳴曲為:作品 62、作品 64、作品 66、作品 68、

作品 70。(表 2-5)

表 2-5

斯克里亞賓第三時期之奏鳴曲

作品號碼 作品編號 樂章 調性 創作年代 別名 第六號鋼琴奏鳴曲 Op.62 單樂章 無調 1911-1912

第七號鋼琴奏鳴曲 Op.64 單樂章 無調 1911-1912 白色彌撒(White Mass)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Op.66 單樂章 無調 1912-1913

第九號鋼琴奏鳴曲 Op.68 單樂章 無調 1912-1913 黑色彌撒(Black Mass)

第十號鋼琴奏鳴曲 Op.70 單樂章 無調 1912-1913 昆蟲奏鳴曲

(Sonata of Insects)

第六號鋼琴奏鳴曲寫作於 1911-1912 年,此曲開始,調號已不再存在,而曲子的中 心調仍存在,是 G 和 Db調。此曲是斯克里亞賓口中「恐懼、黑暗、神秘、污穢、危險」

的作品,斯克里亞賓未曾公開彈奏此曲,因為他認為此作品是「邪惡的夢饜」的詩篇。

(Ogdon, EMICD;郭淑慈 379)

第七號鋼琴奏鳴曲寫作於 1911-1912 年,斯克里亞賓稱為「白色彌撒」,是斯克里 亞賓最喜愛與最常演奏一首曲子,此曲意義為:「這裡充滿了大氣的芳香,音樂屬於神

祕的世界,請洗耳恭聽這寧靜的喜悅。」曲中出現了教堂彌撒的鐘聲,但斯克里亞賓所

之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樂章數目在三個時期都各有不同,第一時期除了第二號鋼 琴奏鳴曲為二個樂章外,其餘皆為四個樂章。第二時期只有兩首鋼琴奏鳴曲,第四號鋼 琴奏鳴曲為二個樂章;第五號為單一樂章,並加重了發展部的份量。特別的是,由第五 號開始至第三時期的後五首鋼琴奏鳴曲,皆為單一樂章。調性上,第一時期至第二時期 的第四號鋼琴奏鳴曲仍屬於調性音樂,而在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已無法由調號中判斷出 樂曲之調性,但仍可分析出樂曲之調性。第三時期開始,斯克里亞賓已不在樂譜上標示 出調號,而是以臨時升降記號標示,此時期已屬於無調性音樂。在和聲上,也可見到斯 克里亞賓之創作發展,第一時期常使用三和絃,和絃基本上多用在 I、V 級;第二時期 開始出現四度堆疊之神秘和絃,大小七和絃配合變化的第五音出現;發展至第三時期,

和聲出現五度音下行變化的大小七和絃、變化的九和絃及以四度和聲為基礎之音響。由 十首鋼琴奏鳴曲中發現,斯克里亞賓不僅發明神秘和絃,在音樂語法、術語、節奏、音 響等,不斷的革新創造改變,創造出引領聽眾靈魂走入之另一世界。

第三章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

第一節 曲式結構與調性設計

斯克里亞賓的十首鋼琴奏鳴曲中,前四首為多樂章的形式,由第五號鋼琴奏鳴曲開 始,在結構上首次採用單樂章奏鳴曲形式,之後的鋼琴奏鳴曲皆呈現單一樂章。由此可 見單樂章之形式,為斯克里亞賓中、晚期創作中獨特的一面。中期的第五號鋼琴奏鳴曲 雖為單樂章作品,仍然呈現傳統奏鳴曲中快板奏鳴曲式之曲式結構。他將特有的幻想與 超越自我的表徵,展現在創作哲思裡,進而將其哲學的感受化為音樂,聲音在其手中幻 化為詩歌、狂喜,為中期轉變至後期之重要作品。(李哲洋主編,名曲 17 28;焦元溥 371)

一般所稱的奏鳴曲及其形式,是指由古典時期所作的奏鳴曲為標準形式,(陳藝苑 10)古典時期鋼琴奏鳴曲往往是由三至四個樂章組成(表 3-1)。

表 3-1

古典時期鋼琴奏鳴形式

古典時期鋼琴奏鳴曲 三個樂章 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快板 快板

第二樂章 慢板 慢板

第三樂章 快板 小步舞曲

第四樂章 快板

第一樂章大多為奏鳴曲式(Sonata Form)。往往這樣的曲式是以對比、發展、統一

的原則為基礎。典型的奏鳴曲式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呈示部(Exposition)、發展部

(Development)、再現部(Recapitulation),一般在樂章前後可加入導奏(Introduction)、

尾聲(Coda),但導奏與尾聲並不屬於奏鳴曲式之標準格式。(表 3-2 傳統鋼琴奏鳴曲式)

(潘皇龍譯 103)

表 3-2

傳統鋼琴奏鳴曲式(吳祖強 215-299;楊沛仁 175-177;朱象泰 52-53)

組成 主題 特色 調性

以下揀選由巴洛克至浪漫派時期之代表作曲家的奏鳴曲第一樂章,將這些奏鳴曲第

D. Scarlatti

(1685-1757)

奏鳴曲 L.281/K.239

單樂章

海頓

J. Haydn

(1732-1809)

鋼琴奏鳴曲 Hob.XVI:50

奏鳴曲式 呈示部

Open Pedal

5. 調性曲式上,呈現傳統奏鳴曲之作法。

莫札特

W.A.Mozart

(1756-1791)

貝多芬

舒伯特

F. Schubert

(1797-1828)

蕭邦

F. Chopin

(1810-1849)

舒曼

(1811-1886)

b 小調鋼琴奏

再現部

再現部

A. Scriabin

(1872-1915)

B 大調

(朱象泰 54-65;陳藝苑 10-39;張美惠 293-303;鄭興三 380-385;吳祖強 237-242、

260-299;林公欽,舒曼鋼琴曲集 308-315;李哲洋主編,名曲 16 1-5)

上述表格 3-3 所列出的曲目皆為作曲家的第一樂章。在曲式上,除了史卡拉第的奏

去所未曾見過的大膽的手法。力度與表情記號記法上,除了與鋼琴的發展上有極大之關

合、混合而成的。在舒曼的第三號鋼琴奏鳴曲,發展部也如同斯克里亞賓的作法,素材 皆來自於呈示部之內容。另外,在李斯特 b 小調鋼琴奏鳴曲中,發展部也是源自於呈示 部之動機,並以不同或相同面貌出現或混合出現。發展部的素材來自於呈示部之內容,

並非創新之作法,值得注意的是,斯克里亞賓將第五號鋼琴奏鳴曲中,呈示部所呈現之 許多小動機相互結合與改變,運用在此曲龐大的發展部中,並呈現出不同面貌之神秘音 樂內容,實在令人佩服。

以下將斯克里亞賓第五號鋼琴奏鳴曲之曲式與結構,作出整理並加以分析說明(表 3-4),另將出現的動機與音型內容列於表格加以說明(表 3-5)。

表 3-4

(Allegro Impetuoso Con stravaganza) 急板(Presto)

動機 a、動機 b 導

13-46 B 大調 微弱的( Languido )

愛撫的,撫慰的( Accarezzevole )

動機 b、動機 c、

幻想的快板(Allegro fantastico)

騷動熱烈的急板

(Presto tumultuoso esaltato)

動機 a、動機 h 動機 c、動機 i

激烈的快板(Allegro impetuoso)

微弱的( Languido )

輕捷地(Leggierissimo volando)

詼諧的急板(Presto giocoso)

導奏、第一主

幻想的快板(Allegro fantastico)→

稍慢(Meno vivo)

→快板(Allegro)→稍慢(Meno vivo)

→快板(Allegro)

導奏第二部分、

最急板(Prestissimo)

稍慢(Meno vivo)

快板(Allegro)

急板(Presto)

動機 i、動機 h、

動機 b、c、d、e

、第一主題、導 奏第一部分

表 3-5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出現的動機與音型內容

動機1 音型 第一次出現的小節

動機 a 三全音(tritone) 第 1 小節

動機 b 完全四度 第 7 小節

動機 c 切分音型 第 14 小節 動機 d 上行三度 第 17-18 小節 動機 e 「神秘和絃」(Mystic Chord) 第 19-20 小節

動機 f 半音階 第 28-29 小節

動機 g 連續小六度下行 第 96 小節 動機 h 「小號動機」(quasi trombe) 第 114 小節 動機 i 複點節奏音型 第 140-141 小節

1 動機(Motive)一詞可當作音型的同義詞。(潘皇龍譯,黎翁斯坦(Leon Stein)著。音樂結構與風格,

導奏

導奏第一部分在短短十二小節中,即用了兩種變化速度:激烈幻想的快板(Allegro

Impetuoso Con stravaganza)、急板(Presto)。音響開始時為上下聲部大九度或稱小二度 的衝突性音程,營造出詭異的氣氛。第一部分的導奏,是由顫音及裝飾奏(滑音音型)

構成的,而在第三小節出現連續上行的滑音音型,在導奏第一部分不停的出現。這是由 連續五個音的上行,構成的滑音音型,其音程有兩種:一、完全四度加上全音音階(例 如:第三小節第一大拍)。二、大三和絃加上全音音階(例如:第七小節第二大拍)。這 兩種滑音音型的前後兩音之間的音程,距離為大七度音程,而滑音音型代表著飛翔之意 念。(Garcia 95)到了第 9-12 小節急板(Presto),前三小節猶如迅速地飄上天空一般,

其動機來自於前方的裝飾奏(滑音音型)。右手重音以完全四度上行,而左手低音音程 上,可見到減五度(三全音)與完全五度交錯,讓聽者感受到奇異的音響變化,最後一 小節為全休止符的延長記號。(李哲洋主編,名曲 17 28)

在樂曲的使用動機上,導奏前十二小節左手使用減五度(此也可稱是三全音),與 完全五度。筆者將三全音動機稱之為動機 a,而右手在音程上,呈現完全四度,這完全 四度稱之為動機 b。

動機 a:三全音(tritone)(第 1 小節)。這是一種很不協調之音程,令人不安詭異的感 覺,故有人稱之為魔鬼音程。在前十二小節的左手部分,都是以三全音(減五度)(譜 例 3-1,圈出部分)與完全五度構成的(譜例 3-1,方形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