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演奏詮釋與技巧探討

譜例 2- 2 斯克里亞賓之神秘和絃

和聲

1. 三和絃開始較少使用。(Baker 11)

2. 發展其獨特之神秘和絃(譜例 2-2):四度音程堆疊而成的和絃,

由下而上的音程為增四度、減四度、增四度、完全四度、完全四 度。以 C 音為基礎,在其上堆疊 F、Bb、E、A、D。(陳靖敏譯 82)

譜例 2-2 斯克里亞賓之神秘和絃。

3. 第二時期對屬七、屬九和絃偏愛,並配合變化的第五音出現,而

音響而與法國增六和絃相同。變化第五音的例如為:《升 F 大調前 奏曲 Op.33-2》的第 24-25 小節。(譜例 2-3)(任真慧 163;李宇 光譯 107-108)

譜例 2-3 斯克里亞賓,升 F 大調前奏曲 Op.33-2,第 24-29 小節。

4. 中期更常見以非傳統方式解決屬和絃、增六和絃,進而進行到主

調功能以外的和聲。(任真慧 163)

(四)

(六)

特殊語法

1. 逐步放棄他所認為與其思想理念不適合之音樂語彙。

2. 晚期音樂作品幾乎被稱為是「呈現內在渴望之行為」,藉由音樂之 儀式與宇宙結合而為一,以達到超乎人類意念之昇華的精神領 域。並將聽覺之外的感官刺激與音樂結合。例如:《普羅米修斯-

火之詩》中使用色光風琴。最後未完成之作品《最後的神秘》,更 是企圖融合各種感官而為一,而形成一件「全方位藝術」

(Omni-Art)之作品。(任真慧 160)

第二節 十首鋼琴奏鳴曲之風格演進

斯克里亞賓的十首鋼琴奏鳴曲被視為經典之作,一般認為代表早期風格的第一首、

第二首及第三首鋼琴奏鳴曲是受到蕭邦影響之作品,第四首與第五首鋼琴奏鳴曲為走出 傳統之實驗作品,從第六首之後的創作是為自我風格之代表。(馮萱 43)曲式上,早期 斯克里亞賓的鋼琴奏鳴曲,仍保有傳統奏鳴曲之曲式結構,呈現多樂章之形式;由第五 首鋼琴奏鳴曲開始,呈現單樂章型態,但仍具有奏鳴曲式(Sonata form)之結構:呈示 部、發展部、再現部。調性上,中期開始之後的作品更為自由,調性脫離了主屬相互呼 應的限制。

前一節提到不同音樂學者對斯克里亞賓的創作分期,可分為三個時期或四個時期。

此章節斯克里亞賓十首鋼琴奏鳴曲之風格演進,將其分為三個時期介紹。分期原因,主 要是依據國內外大多音樂學者的分期做為參考,另外,筆者也認同分成三期作介紹,其 原由是根據第二時期(1903-1908)的作品相同點提出看法,已於上一節「三個時期創 作手法」中說明過。

第一時期:1886-1902

斯克里亞賓第一時期創作之鋼琴奏鳴曲為:作品 6、作品 19、作品 23。(表 2-3)

表 2-3

譜例 2-4 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3 小節。

譜例 2-5 蕭邦,第二號奏鳴曲 Op.35 第三樂章,第 1-5 小節。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是甜蜜的回憶,寫作於斯克里亞賓前往黑海度蜜月之後。(Ogdon, EMI CD)1892 年,斯克里亞賓到拉特維亞(Latvia)旅遊時,對波羅地海的景色留下深刻

的印象;到了 1893 年,他到了牙塔(Yalta)時,看到黑海(Black Sea)在月光下的閃爍,更 加深他創作以海為主題的決心。直到 1895 年,他到熱那亞(Genoa)感受地中海的壯麗、

燦爛,才開始著手整理多年的創作動機,並譜寫此首《幻想奏鳴曲》。此曲創作共花了 五年時間,作品描繪大海的各種面貌:深沉、澎湃的海浪、洶湧的浪花及寧靜的月下海 灘,斯克里亞賓另加了幻想之詞,藉以引發聆聽者與演奏者之想像力。(馮萱 48;郭淑 慈 378)

此首幻想奏鳴曲僅有兩個樂章。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行板(Andante)g#小調。第

二樂章以 A-B-A-Coda 的形式呈現,速度為急板(presto)。在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中 的第二樂章,仍可見蕭邦對斯克里亞賓的影響,在斯克里亞賓第二樂章結尾的三連音音 型與音響處理上(譜例 2-6)與蕭邦第二號奏鳴曲作品 35 的第四樂章(譜例 2-7)相比 較下,可見兩者相似之處。(馮萱 12-13)

譜例 2-6 斯克里亞賓,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08-110 小節。

譜例 2-7 蕭邦,第二號奏鳴曲 Op.35 第四樂章,第 71-75 小節。

第三號鋼琴奏鳴曲中,顯示出重於色彩渲染的傾向,輪廓模糊,斯克里亞賓稱此作 品為「靈魂的狀態」(李鴛英譯 79)因為此時,他正受婚姻問題而苦惱,作品也表現出 精神、靈魂上的經歷與變化:受苦、抗爭、享樂等感受。此曲以複音凸顯出主題,具有

歌劇式的誇張手法,並帶有李斯特和法朗克作風般的主題與循環之曲式。(郭淑慈 378;

Ogdon, EMI CD)

第二時期:1903-1908

斯克里亞賓第二時期創作之鋼琴奏鳴曲為:作品 30、作品 53。(表 3-2)

表 2-4

斯克里亞賓第二時期之奏鳴曲

作品 作品編號 樂章 調性 創作年代

第四號鋼琴奏鳴曲 Op.30 二個樂章 F#大調 1903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 Op.53 單樂章 調性模糊 1907

第四號鋼琴奏鳴曲為斯克里亞賓作曲發展上新的時期,可說是斯克里亞賓音樂風格 改變發展之轉彎處。自此曲開始,他漸漸遠離如似蕭邦的風格,同時也放棄了奏鳴曲結 構中,數個樂章之形式。(Boris 328)此曲寫於 1903 年熱戀時期,開始標記著「為遙遠 星球來的光」、「以最小形式容納最大的音樂思想」來描寫情緒,樂曲被形容為是星際的 夢中之旅,具有期待之官能感受與異國之趣味。(郭淑慈 378)第四號鋼琴奏鳴曲有兩 個樂章,但樂章之間是無停頓的進行,整體才屬於一個完整作品,而樂曲由導奏的緩板

(Lento)開始,一直加快到最後。(Boris 328)斯克里亞賓描述此曲曾說:「我希樣此曲 能彈得越快越好,像光一樣的速度般飛向太陽,此為一首大型的詩曲,是我最好的鋼琴 作品。」(李宜盈 8)調性上,第四號鋼琴奏鳴曲可說是影響轉變至無調性之開始,在

第一樂章中,第一、二主題不再遵循主屬之轉調關係。雖然此曲為其音樂發展上創新的 開始,但曲中仍可見浪漫派影響。例如:譜例 2-8 為奏鳴曲的主題變奏,譜上記有持續 音(tenuto)記號為主題旋律,加上持續低音、琶音式伴奏支持和聲,上方另加入高音 聲部的第四聲部。在不同層次理變化裝飾,為浪漫派之寫作手法。(郭淑慈 378;任真 慧 161)

譜例 2-8 斯克里亞賓,第四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35-38 小節。

1904 年斯克里亞賓完成第三號交響曲《神聖詩》之後,即著手創作另一部管弦樂作 品《狂喜之詩》,直到 1907 年 12 月他在瑞士的洛桑(Lausanne)度冬時,耗盡心力完 成了整部作品。而其創作靈感卻未隨著《狂喜之詩》完成而結束,在譜寫完《狂喜之詩》

之後短短的數天之內,斯克里亞賓立即完成了第五號鋼琴奏鳴曲。斯克里亞賓曾在信中 描述他對第五號鋼琴奏鳴曲的喜愛:「《狂喜之詩》令我身心交瘁,你認為我必然要休息 一番,對吧?一點也不!我今天快要完成第五號鋼琴奏鳴曲。這一部為鋼琴而作的大型 詩篇,也是目前我認為最好之鋼琴作品。我真不知是怎樣的奇蹟讓我完成…」(馮萱 54;

焦元溥 371)雖然,《狂喜之詩》與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兩首作品於結構上並無關聯,但

創作的精神與表現之理念卻是一致的。(馮萱 54)這兩首曲子皆受到神祕主義之影響, 的術語,例如:渴望(con voglia)、專橫的(imperioso)、衰弱無力(Languido)、愛撫 的(accarezzevole)等術語,呈現於樂譜上;就如同象徵派的詩作,試圖表現出「情緒」,

“ I call you to life, oh mysterious forces!

Buried in the obscure depths Of the creative mined, sketchy

Outlines of life, to you I bring my proud spirit ”

(Poem of Ecstasy, page 11)

第三時期:1909-1915

斯克里亞賓第三時期創作之鋼琴奏鳴曲為:作品 62、作品 64、作品 66、作品 68、

作品 70。(表 2-5)

表 2-5

斯克里亞賓第三時期之奏鳴曲

作品號碼 作品編號 樂章 調性 創作年代 別名 第六號鋼琴奏鳴曲 Op.62 單樂章 無調 1911-1912

第七號鋼琴奏鳴曲 Op.64 單樂章 無調 1911-1912 白色彌撒(White Mass)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Op.66 單樂章 無調 1912-1913

第九號鋼琴奏鳴曲 Op.68 單樂章 無調 1912-1913 黑色彌撒(Black Mass)

第十號鋼琴奏鳴曲 Op.70 單樂章 無調 1912-1913 昆蟲奏鳴曲

(Sonata of Insects)

第六號鋼琴奏鳴曲寫作於 1911-1912 年,此曲開始,調號已不再存在,而曲子的中 心調仍存在,是 G 和 Db調。此曲是斯克里亞賓口中「恐懼、黑暗、神秘、污穢、危險」

的作品,斯克里亞賓未曾公開彈奏此曲,因為他認為此作品是「邪惡的夢饜」的詩篇。

(Ogdon, EMICD;郭淑慈 379)

第七號鋼琴奏鳴曲寫作於 1911-1912 年,斯克里亞賓稱為「白色彌撒」,是斯克里 亞賓最喜愛與最常演奏一首曲子,此曲意義為:「這裡充滿了大氣的芳香,音樂屬於神

祕的世界,請洗耳恭聽這寧靜的喜悅。」曲中出現了教堂彌撒的鐘聲,但斯克里亞賓所

之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樂章數目在三個時期都各有不同,第一時期除了第二號鋼 琴奏鳴曲為二個樂章外,其餘皆為四個樂章。第二時期只有兩首鋼琴奏鳴曲,第四號鋼 琴奏鳴曲為二個樂章;第五號為單一樂章,並加重了發展部的份量。特別的是,由第五 號開始至第三時期的後五首鋼琴奏鳴曲,皆為單一樂章。調性上,第一時期至第二時期 的第四號鋼琴奏鳴曲仍屬於調性音樂,而在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已無法由調號中判斷出 樂曲之調性,但仍可分析出樂曲之調性。第三時期開始,斯克里亞賓已不在樂譜上標示 出調號,而是以臨時升降記號標示,此時期已屬於無調性音樂。在和聲上,也可見到斯 克里亞賓之創作發展,第一時期常使用三和絃,和絃基本上多用在 I、V 級;第二時期 開始出現四度堆疊之神秘和絃,大小七和絃配合變化的第五音出現;發展至第三時期,

和聲出現五度音下行變化的大小七和絃、變化的九和絃及以四度和聲為基礎之音響。由 十首鋼琴奏鳴曲中發現,斯克里亞賓不僅發明神秘和絃,在音樂語法、術語、節奏、音 響等,不斷的革新創造改變,創造出引領聽眾靈魂走入之另一世界。

第三章 第五號鋼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

第一節 曲式結構與調性設計

斯克里亞賓的十首鋼琴奏鳴曲中,前四首為多樂章的形式,由第五號鋼琴奏鳴曲開 始,在結構上首次採用單樂章奏鳴曲形式,之後的鋼琴奏鳴曲皆呈現單一樂章。由此可

斯克里亞賓的十首鋼琴奏鳴曲中,前四首為多樂章的形式,由第五號鋼琴奏鳴曲開 始,在結構上首次採用單樂章奏鳴曲形式,之後的鋼琴奏鳴曲皆呈現單一樂章。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