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交互教學法與應用

交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是由 Palinscar 和 Brown 兩位學者所設計的,

教學過程符合社會學習理論的原則,教學內容偏重訊息處理模式與閱讀技巧訓練 (邱上真,2003),其涵義、閱讀理解策略與教學應用說明如后。

一、交互教學法的涵義

Palinscar 根據 Vygotsky「可能發展區」及「專家鷹架」二概念,和 Brown 發 展出交互教學法,並將之用於指導閱讀(Palinscar, 1984, 1986)。可能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由 Vygotsky 提出,係指介於個體能獨立解決 問題的實際發展水準,與經由師長指導或同儕協助之下而解決問題的潛在水準,

兩者間的差距即為可能發展區。Vygotsky 主張可能發展區內的教學可以拓展學生 的認知發展。鷹架(scaffolding )指的是學習之初給予個體支持性的協助,根據其 認知能力的可能發展區去預估,在這過程中提供支持以輔助個體學習,臻至學習 後期,個體能力逐漸提升,則將學習責任漸次轉移到個體身上,支持亦漸次減少

(Gardner & Rogoff, 1984 )。

二、交互教學法的閱讀理解策略

交互教學法係透過師生的對話進行閱讀理解的教學(Palinscar & Brown, 1984 )。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輪流引導對話,討論的方式係透過預測

(predicting)、提問(questioning)、澄清(clarifying)、摘要(summarizing)四 種策略將用來建構閱讀理解(許麗霞,2008;Palinscar, 1986;Connors & Hashey, 2003 )。四項閱讀理解策略之內容,說明如下:

(一)預測

預測策略係指,學生運用其先備知識,針對文章主題進行推估,預期文章可 能發生的內容。預測策略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有關文章的主題、結構,使學生積 極投入閱讀,並滿足其好奇心(林建平,1997;許映伶,2002)。閱讀過程中,

會對預測進行驗證,進而加以修正或重新預測(張媖媜,2010;Palinscar, 1989)。

(二)提問

提問策略係指,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一開始是大範圍、

概括性的問題再慢慢聚焦,而形成問題的過程幫助自己更深層思考,以檢核自我 的理解(Connors & Hashey, 2003 )。外國學者 Walsh 和 Sattes(1991)指出以往的 中學、小學課室教學現況,95%提問者是教師,而交互教學法裡的提問策略試圖 讓學生對自己的理解有更積極的監控,如 Palinscar(1987)以「6W」形成題幹產 生問題來教導學生發問,即人(「誰」who)、事物(「什麼」what)、時(「何時」

when)、地(「何地」where)、方式(「如何」how)和原因(「為什麼」why)。

(三)澄清

透過重新閱讀、搜集相關參考資料、找尋文章脈絡線索,以明確瞭解文章的意義,

改善閱讀理解的程度(楊榮昌,1998)。

(四)摘要

摘要策略係指,閱讀過後,學生能夠將文章的重要概念或是要義簡明扼要地 呈現出來,學生若無法找出概要,教師即時診斷學生理解困難,施以重新閱讀、

要求澄清等補救措施(Palinscar & Brown, 1984 )。

三、英語繪本應用交互教學法

交互教學法(許麗霞,2008;胡美娥,2008;顏鳴琳,2012;Palincsar, 1987 ) 可分為單純交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 only, RTO)和教學前明確策略指導的 交互教學法(explicit teaching before reciprocal teaching, ET-RT )兩種模式。

第一種為單純交互教學法(RTO),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特別針對四項閱讀策 略進行說明,而是直接在對話過程,直接引導學生、給予程序上的示範與提示,

如:上課時,教師請學生依據繪本封面預測故事內容,以 6W 幫助學生對故事內 容提出問題,最後幫助學生澄清與摘要。

第二種則是教學前明確策略指導的交互教學法(ET-RT),在教學之前,教師 明確介紹四項閱讀策略,告知學生使用方式與時機,在師生對話討論時,學生會 使用閱讀策略,對話過程中教師扮演協助者角色(何嘉雯、李芃娟,2003;鄒心 蓓,2010)。學生熟悉四種閱讀策略之後,教師再逐漸減少示範,讓學生能力得 到提昇,對話責任遂逐步轉移給學生,賦予了學生責任感、更培養學生獨立學習 的能力,同時結合了合作學習的精神(許麗霞,2008;Oczkus, 2003)。

交互教學法講求透過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主動積極對話,來促進和監 控閱讀理解,和互動式閱讀教學精神是不謀而合的。交互教學法亦已被證實對學 生的閱讀能力有提升的效果,並且有遷移和保留的功能,要能達到預期效果,則 需要選擇適當的材料、告知學生所要學習的策略是什麼,並有足夠的時間練習(邱 上真,2003),而 Barrentine 亦主張閱讀過程中的對話可以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對 話中的口語互動能超越他們的獨自建構(谷瑞勉譯,2004)。

四、小結

為配合使用英語繪本進行互動式閱讀教學,研究者將採用單純交互教學法

(RTO),希望在對話過程中直接引導學生、給予程序上的示範與提示,如:上 課時,教師請學生依據繪本封面預測故事內容,以 6W 幫助學生對故事內容提出 問題,最後幫助學生澄清與摘要,而不特別針對四項閱讀策略進行說明。待學生 對於交互教學法有初步的認識,期盼學生能夠以自身已具備的英語單字為基礎,

再透過教師的引導去使用這四項閱讀理解策略,經由師生互動與對話,建構主動 的閱讀,以提升自己和同儕的閱讀能力。

因此,本研究將以交互教學法,帶領學生進行英語繪本閱讀,冀望經由師生 對話、同儕互動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喜歡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