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安岡正篤的活動

第三節 人物紀念活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人物紀念活動

於發展成熟的「人物學」教學之中,大多數被安岡作為正面典範評論者都屬 於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不過卻有王永江、汪兆銘、湯恩伯、蔣介石四位中國友 人例外。王永江為張作霖幕僚,曾勸告張放棄南下爭權野心,是安岡青年時在滿 洲旅行時所結識,譽為可與諸葛亮、王猛相提並論的智者。日中戰爭期間,他由 於支持和談而結識了國民黨主和派的首腦汪兆銘,戰後又因感謝蔣介石與湯恩伯 對日和解的主張而主動提出希望建立友誼。安岡對於四人都有相當高的評價,並 且在戰後生涯中致力於各種紀念、宣揚他們事蹟的活動。

一、王永江

王永江字岷源,生於奉天省,因奉系軍閥張作霖部下袁金鎧推薦而獲得重用,

歷任奉天省稅務局長、警務處長、財政廳長、省長等職務。他將近代的警察制度 引進奉天,對奉軍的財政、稅務改革也有很大貢獻,因此成為奉系「文治派」官 員的領袖。由於安岡相當關注滿洲問題,且經常前往當地旅行而結識了王永江,

此外金州(大連)南金書院校長、戰後加入「全國師友協會」的岩間德也也是王 氏親近的日本友人,兩人甚至還結為義兄弟174

王曾屢次勸告張作霖不該介入北京政府、南下參戰,應當專心發展東三省領 地勢力,但因建議不被聽從而決定主動辭職返鄉。他在不到兩年後就病逝,但往 後安岡仍然時常提起兩人之間的談話及其贈詩,並且稱譽他是能與東漢的諸葛亮 和東晉的王猛相提並論的賢人,不僅政治能力卓越,對時局的預測也非常準確。

王在去世前不久與安岡見面時,曾悲觀地表示張作霖已是死到臨頭,在北京就任

「陸海軍大元帥」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 175。數月後張即在撤退回奉天途中的皇姑 屯車站遭日本關東軍炸死。

根據與王氏討論的心得,安岡認為,張作霖是因為接待過日本皇室的閑院宮 載仁親王而產生「有為者亦若是」、想成為「王者」的野心,也批評日本陸軍的 野心過大,導致日本帝國與張作霖同樣不知節制地「入侵中原」而落得失敗的結 局176

174 安岡正篤,《十八史略(下) 激動に生きる強さの活学》(東京:PHP 研究所,2005),頁 219-220。

175 安岡正篤,《十八史略(下) 激動に生きる強さの活学》,頁 221-224。

176 安岡正篤,《十八史略(下) 激動に生きる強さの活学》,頁 2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湯恩伯

湯恩伯本名克勤,光緒 25 年(1899)生於中國浙江省武義縣。民國 10 年(1921)

至日本明治大學留學,在呂公望與陳儀幫助下,於 1924 年轉至日本陸軍士官學 校第十八期步兵科。返國後曾在孫傳芳部隊任職,後由陳儀推薦投效國民政府。

他在中日戰爭期間成為中央軍的要角,和日軍多次交戰,日本戰敗時則被任命為 負責接受上海、南京日軍投降的第三方面軍司令官。上海是當時日本中國派遣軍 主要的歸國港口,在蔣介石指示下,湯宣稱:「日華之間的爭鬥已經結束。如今 兩國應當回歸原先堅定合作之姿態。」對等候遣返的日軍與僑民特別優待,同時 也試圖防止他們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在稍後的國共戰爭期間,他還主張將日 軍戰犯全數提前釋放送回日本177。由安岡與友人成立的「湯恩伯紀念會」成立宗 旨中寫道:

將軍在終戰時被選為上海方面的接收長官,始終以寬容與溫情對待日本軍人、

官員、民眾,及早完成送還,且伴隨形勢變化主張將我國戰犯全數無罪釋放送回 內地,近來對訪問臺灣的日本人也全無遺漏地熱切款待,以上之事已經是眾所周 知。

特別是我國國體、天皇的地位、日本對於亞洲的使命與責任等,深得有識見 的日本人所佩服。這正是將軍心中所擁有的純真無垢天性、情操,如將軍般顯露 於外,如此透澈的日華提攜信念,鮮少有人能夠相提並論。我們認為「湯將軍堪 與日本人之中的真正日本人匹敵」,持絕高的評價。如今湯將軍不幸逝去,與我 們相處隔世,但相信將軍的英魂必能引導兩國、兩民族間的友誼。我們將繼承將 軍的遺志與理想,深感有必要報答其友情與對日本的恩義178

湯在訪日期間獲得眾多前日軍將領與日本皇室的高松宮宣仁親王(前海軍大 佐)殷勤接待,但因為對共產黨作戰連番失敗,逐漸喪失蔣介石的信任,被迫退 出現役,轉任無實權之總統府戰略顧問,甚至一度被禁止離開臺灣;但在蔣的友 人山田純三郎說情下獲准出國治療179。1953 年 1 月,湯為療養胃病到東京住院,

還訪問關西、九州等地;五月底一度返回臺灣,由於病情惡化到慶應義塾大學附

177 湯恩伯記念会,《湯恩伯将軍:日本の友》,頁 389-391。

178 湯恩伯記念会,《湯恩伯将軍:日本の友》,頁 411-412。

179 陳鵬仁,〈根本博在古寧頭戰役之角色及其貢獻〉,《軍事史評論年刊》,24(臺北:2017),頁 309-3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設醫院進行手術,但最終由於手術失敗引發併發症而死去。

由於湯在經上海返國的日本人中有著相當良好名聲,七月三日在東京青山齋 場舉行告別式時,高松宮宣仁親王與總理吉田茂、副總理緒方竹虎、外務大臣岡 崎勝男、防衛廳長官木村篤太郎等政要都專程到會場致意180;在安岡號召下,湯 在日本的友人們還一同成立「湯恩伯紀念會」,出版宣傳其事蹟的紀念集,編輯 工作主要正是由安岡本人負責。絕大多數紀念會的贊助者皆為日本政府官員或軍 人,除安岡外的發起人也都是戰時曾被派駐中國的陸海軍將官 181。即使離終戰已 有一段時間,且此時國民黨也喪失中國領土,但這些舉動仍被眾多日本帝國政府、

軍方、僑民關係者銘記在心;因此,可以說國民黨藉戰後處置爭取日方的措施確 實有一定成效。

安岡對湯恩伯持極高的評價,常對聽眾與學生們稱譽他為「擁有正宗武士精 神的人物」、「至誠之士」,更舉出他對待日本軍人與僑民的各種表現作為例證。

如在為湯恩伯紀念集所撰寫的跋中寫道:

湯恩伯將軍實為至「誠」之士。如春天般和煦,皎潔如白日正是他為人的風 格。如本書中所記述的,如此至誠之人的偉大事蹟使日本人陸續前來弔問,也令 與將軍平生相知的人們相擁而泣。《三國志》之中有則知名的故事,即使遭諸葛 孔明免職的廖立也因聽到孔明之死而不禁痛哭失聲。此事誠為美談,如今也有相 同的情境。湯將軍曾與日本軍交戰多年,是曾給予日軍痛擊,使其吞下敗戰的敵 將。對於這位為了治療重症,駁斥周圍眾多前往美國的建議,而選擇日本就醫的 敵將,日本有志之士們都因沒能及時救治將軍之病而極為遺憾。回想遺忘了平生 恩仇而與日本人相交的湯將軍,眾多知音相擁而泣之事,可謂及於孔明的佳話。182 據安岡說,作為國民政府軍負責接收上海、南京地區的司令官,湯恩伯不僅 親切地接待當地日軍的投降代表土居明夫中將,在土居前來時主動出門迎接,還 告訴土居自己曾研究日俄戰史,讀過當初日本外交官小村壽太郎因簽訂「樸茲茅 斯條約(Treaty of Portsmouth)」而在返國時遭到民眾非難的經歷,令土居不禁當 場感動落淚。另外,因聽聞上海的日本僑民擔憂當地神社可能會遭到破壞,湯恩 伯還下達命令稱:「日本的神社是神聖之物,絕對不可加以侮辱。」對於日軍在 戰爭期間用以宣傳士兵英勇事蹟的「爆彈三勇士」雕像,他則表示:「就讓它留 在那裡吧,這些人不只對於日本,即使對我軍而言也是士兵的模範。只要把上面

180 湯恩伯記念会,《湯恩伯将軍:日本の友》,頁 392。

181 湯恩伯記念会,《湯恩伯将軍:日本の友》,頁 412、416-418。

182 湯恩伯記念会,《湯恩伯将軍:日本の友》,頁 406-4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碑文去除就可以了183。」由於上述表現,他獲得眾多駐華日軍將領的尊敬與友 誼,其中最親近者除土居外還有陸軍大將岡村寧次、陸軍中將根本博、辰巳榮一 等數人。

從友人處得知這些故事的安岡因此希望主動要求結識湯184,訪問臺灣時更與 其一見如故,立即成為至交。期間某日二人投宿於南投日月潭旁的旅館,在夜間 對談中,湯表示,當初在中日戰爭期間,自己曾制定一個「徹底擊垮日軍」的戰 略,但在有機會付諸實行時卻不被蔣介石所允許,因此前去當面詢問:「總統是 怎麼想的呢?」蔣氏則露出沉痛的神色說道:「我很了解你的意見與戰略,可是,

一旦將日軍徹底擊倒,亞洲人就永遠無法趕上歐洲,中國與日本互相提攜、創造 相對於歐洲人的王道國家與真正的和平將成為不可能之事。因此我們不能將日軍 徹底打倒,這樣說你能理解我的想法了嗎185。」

雖然湯在不久後就病逝,兩人實際往來的時間並不長,但即使到近二十年後 安岡再次訪臺之時,仍不忘要求到其墓地致意與慰問眷屬,可見他對這段短暫卻 深刻的友誼十分重視。

三、蔣介石

從湯恩伯處得知善待投降的日本軍人、僑民政策是受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所指 示,並且因其援助而免於被列為戰犯嫌疑的安岡,因而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在戰後 日本最忠實的支持者之一。此後他一直積極宣揚蔣介石對日本的恩情,包括在蔣 逝世後參與追悼活動,以及協同友人在日本各地建立紀念設施。

蔣介石於昭和 50 年(1975)4 月 5 日逝世後,交流協會、日本中華聯合總會、

亞東關係協會東京辦事處、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決定於同月 16 日在東京都文京

亞東關係協會東京辦事處、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決定於同月 16 日在東京都文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