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戰後日本的「親華派」思想家-安岡正篤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戰後日本的「親華派」思想家-安岡正篤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戰後日本的「親華派」思想家-安岡正篤研究

指導教授:陳儀深博士

研究生:蘇育正撰

中華民國一零九年一月

(2)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謝辭

本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陳儀深老師撥空指導,在過程中得到陳老師不厭其 煩地建議與修正,是相當寶貴的經驗。陳老師對學生的耐心與包容是讓我在進度 落後的情況下仍能堅持完工的主要動力。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潘光哲老師、黃自進老師、林泉忠老師基於思想 史與日本外交史專業提供的各種意見也令我獲益匪淺;特別是潘光哲老師給予中 研院近史所的兼任助理機會,使我能經常接觸院內各圖書館的文獻,在論文選題 與資料收集上有極大助益,並且也因潘老師的建議而決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在求學過程中,所上的薛化元老師、陳文賢老師也給予學生不少幫助與建議; 薛化元老師與黃自進老師在百忙之際撥空擔任口試委員,並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令我得以修正先前未注意到的錯誤。另外也要感謝李禎祥、李承叡學長分享關於 學位口試的經驗與建議。 另外,在寫作本文的準備階段,日本成蹊大學的井上正也老師、東京大學的 川島真老師、清水麗老師,埼玉大學的 Roger H. Brown 老師提供的各種建議與參 考文獻都有很大幫助。很可惜在訪日期間因故未能與專門研究安岡氏的 Roger H. Brown 老師見面,希望本文完成後有機會彌補此一遺憾。 由於參加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舉辦的「碩博士論文訪日經費資助」 活動,得以造訪東京國會圖書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國立公文書館、東洋文庫 等機構,以及在日本訪問前述數位老師、造訪埼玉縣的安岡正篤紀念館,收集研 究所需的主要參考資料。感謝紀念館職員嶋田元子女士的接待,及介紹此地點的 德永囶典先生,德永先生的親身經歷也對我有很大啟發。可以說,如果沒有日本 臺灣交流協會對日臺學術交流的支援,本文將無法完成,因為大多數重要文獻在 臺灣都難以獲得。

(3)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安岡正篤的經歷... 9 第一節 戰前經歷 ...9 第二節 戰後經歷 ... 16 第三章 安岡正篤的活動... 23 第一節 民間運動 ... 23 第二節 政治運動 ... 33 第三節 人物紀念活動 ... 58 第四章 安岡正篤的政治思想... 68 第一節 保守主義 ... 68 第二節 反共主義 ... 79 第三節 對近代史的認識 ... 96 第五章 結論... 106 參考文獻... 112

(4)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次

表1 戰後變為親國民黨立場的日軍關係者... 43 表2 與緒方關聯的自民黨「親臺灣派」人士... 47 表3 已知的「素心會」成員... 50 表4 日本國內的蔣介石紀念物... 65

(5)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戰後日本的「親華派」思想家-安岡正篤研究

指導老師:陳儀深博士 研究生:蘇育正

摘要

在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的日本,支持、親近臺灣政府人士統稱為「親華派」或 「親臺灣派」,是日本與臺灣關係發展的主要憑藉。在戰前、戰後日本政界向有 聲望的思想家安岡正篤(1898-1983)即為此群體中有絕大影響力的關鍵人物。本 文根據其著述、相關人物記載、官方檔案等一手資料探討其政治思想與具體活動 成果。他從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即開始積極為其爭取日本政府與國會支持,及 推動日本與臺灣間經濟、文化與教育等各領域的交流;但因一貫秉持低調原則, 這些行動在現今兩國皆鮮為人知。其動機源於對共產主義的厭惡與日本戰敗時曾 受中國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幫助,為回報而在日本宣揚蔣「以德報怨」論,對日本 「親華派」群體的起源及歷史認識產生深刻影響,使保守派構成此群體的主力; 人脈與思想則體現日本與中華民國的歷史聯繫,為日本與臺灣關係「日華」與「日 臺」雙重結構中前者之代表案例。 關鍵詞:親華派、親臺灣派、安岡正篤、蔣介石、全國師友協會、素心會、 日華議員懇談會

(6)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PRO-TAIWAN POLITICAL THINKER OF

POSTWAR JAPAN - YASUOKA MASAHIRO

STUDIES

Advisor: PhD Yi-Shen Chen

Graduate student: Yu-Jheng Su

Abstract

People who support or have empathy with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in Postwar

Japan have been generally called pro-ROC group or pro-Taiwan group. The promo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after the World War II mainly rely on them. And the

famous Japanese political thinker, Yasuoka Masahiro (1898-1983) w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mong them. This thesis analyzes his political thoughts and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references such as the diaries, memoirs, letters of related people and Taiwan and Japan's official archives.

He had been working hard on lobbying for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it fled to Taiwan, and promoted for Taiwan and Japan's exchange in every aspects of

their societies, included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But today these facts are still unknown to the most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His motivations to support Taiwan were originated from his disgust at the

communism, and his experience which was once help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iang Kai-Shek when he was accused as a suspect for war criminal after Japan's surrender in World War II.

(7)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Yasuoka tried to spread the historical recognition that praised Chiang as a significant

benefactor of Japan by his good reputation in Japanese conservative society, and had major effectiveness on the thoughts of Japan's Pro-Taiwan organizations and groups. In the

history of Japan-Taiwan relations, hi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oughts represen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Japan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one aspect of the double

constructions.

Keyword: pro-Taiwan group, pro-ROC group, Yasuoka Masahiro, Chiang Kai-Shek, Zenkoku Shiyu Kyokai, Soshinkai, Nikka Giin Kondankai

(8)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戰後日本政界有一群與臺灣政府關係親近人士,他們大多數屬於自民黨內特 定派系,認為日本與臺灣具備共同的利益-包括地緣政治上的相互依賴、相近的 價值觀等,因此在臺灣與中國的對立中選擇支持臺灣,對中國則持防範態度,即 為本文所謂「親華(中華民國)派」或「親臺灣派」;同時也存在「親中國派」 人士,雙方各自組成了議員團體相互對抗。本文中「親華派」或「親臺灣派」是 指立場為同情中華民國的日本人,「親中國派」則為傾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者。 由於美國外交政策的轉變使親中國派逐漸佔優勢,日本政府也與臺灣斷交, 但在此後他們仍致力使雙方政府間維持非正式聯繫與促進對臺灣有利的政策,成 為兩國間往來最重要的媒介。由於無邦交關係的限制與中國力量的上升,這一群 體的行動逐漸轉趨低調,但仍持續存在,並且透過地緣與親緣關係將與臺灣政府 間建立的信賴延續至今。 在這一群體的早期成員中其實還有一位積極運作促進他們之間聯繫與合作 的思想家-安岡正篤(1898-1983)。他本身雖不直接從政,但始終對國內外政治 保持高度關切,且參與了戰後至其逝世為止各種旨在促進日本與臺灣之間政治、 經濟、文化交流的組織與活動,並為眾人提供支持臺灣的理論依據。本文目的即 在透過這位冷戰時期(1950-1980 年代)日本「親華派」重要人物的經歷、思想 與行動,探討該集團的構成背景與動機。

二、文獻回顧

在日本與臺灣關係史的通論方面,涵蓋範圍最完整的著作為川島真、清水麗、 松田康博、楊永明合著《日台関係史 1945-2008》1 ,研究對象大致以 1972 年兩 國邦交中斷為分界點,在此之前著重政治、外交,此後則變為經濟與文化領域。 本書將日臺關係區分為四階段,由四位作者分別執筆:第一階段的 1949-1957 年, 認為此時期確立了日本對臺灣政策的「政經分離」原則與「雙重結構」(日華/ 日臺);1958-1978 年為日本與臺灣斷交及建立替代交流管道的過程;1979-1994 年,此時期臺灣在外交受挫的情況下致力於發展經濟,獲得日本技術支援與出口 市場,加上後期與日本有特殊淵源的李登輝總統執政而成為臺日關係改善的轉機; 1 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日台関係史(1945-2008)》(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 年)。

(9)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95-2008 年更因東亞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國防安全逐漸取代前一時期的單純 經貿往來,成為雙邊關係的主軸。 清水麗的論文2 則指出臺灣政府在民主化前後分別以蔣介石與李登輝總統的 個人事蹟作為對日宣傳的重點;這包括蔣介石對大戰戰敗國日本的「以德報怨」 政策,李登輝推動臺灣民主化改革的貢獻,以及兩人與日本共享的價值觀、在日 本留學、服役經歷等特點。黃自進〈抗戰結束前後蔣介石的對日態度:以德報怨 真相的探討〉3 認為上述政策是出於對抗蘇聯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考量,但也確 實深受日本社會感激,並以岸信介、灘尾弘吉等自民黨要人的言論為例證。不過 本文並沒有進一步解釋這樣的歷史認識是如何形成。 現今關於日本「親臺灣派」的研究皆著重於政黨組織、派系與人物方面。本 澤二郎《日本政界的台灣幫》4 主旨為介紹日本政界親臺灣派的起源與構成,認 為以曾任首相的岸信介與佐藤榮作二人為中心形成了日本政界的「親臺灣派」。 這些國會議員們支持與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維持外交關係,在斷交以後則組織起 團體「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與「青嵐會」作為無邦交關係的替代方案。本書所 謂「親臺灣派」僅限於具國會議員身分人士,幾乎沒有提及此範圍以外的人物。

武見敬三〈The Role of the Pro-ROC Group in the LDP since 1972〉5

分析自民黨 親臺派議員們在 70、80、90 年代三個階段的主要活動,作者本身也是「日華關 係議員懇談會」成員,不過對本團體的組成背景並沒有多作說明。田才德彥〈自 由民主党にみる「親中国派」と「親台湾派」の相克--冷戦下における対立の要 因と諸相〉6 探討日本政界「親中國派」與「親臺灣派」勢力的對抗,兩派的主 要成員、形成過程與動機。徐年生〈戦後の日台関係における日華議員懇談会の 役割に関する研究:1973-1975〉7 則針對日華議員懇談會為維護中華民國外交財 產與解決日臺航線兩件具體議題向日本政府遊說的經過。本文在日華懇成立的背 景解釋中,特別指出日本舊官僚與軍人基於敵視共產主義和報答蔣介石的思想影 響而構成早期「親華派」人士的主力。 新井雄的論文〈日本自由民主黨友台派之研究(1955-2000)〉8 將自民黨親臺 灣派的歷程分為三階段:戰後至斷交前的「萌芽期」、斷交後的「聚集期」、關係 進展的「開拓期」,並且根據「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成員名單分析自民黨親臺 2 清水麗,〈蒋経国・李登輝時期の日台関係の変容--日華・日台の二重構造の遺産〉,《問題 と研究》,41:3(2012.9),頁 1-31。 3 黃自進,〈抗戰結束前後蔣介石的對日態度:以德報怨真相的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集刊》,45(2004),頁 143-194。 4 本澤二郎著,吳寄南譯,《日本政界的台灣幫》(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年)。

5 Takemi Keizou,The Role of the Pro-ROC Group in the LDP since 1972.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Tokai University, 25(March, 1994), pp.1-26.

6 田才德彥,〈自由民主党にみる「親中国派」と「親台湾派」の相克--冷戦下における対立の要 因と諸相〉,《横浜商大論集》,39:2(2006.3),頁 49-87。 7 徐年生,〈戦後の日台関係における日華議員懇談会の役割に関する研究:1973-1975〉,《ジュ ニア・リサーチ・ジャーナル》,10(2004.1),頁 123-151。 8 新井雄,〈日本自由民主黨友台派之研究(1955-2000)〉,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4 年。

(10)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灣議員的構成,得知他們絕大多數都與戰前殖民地或軍方有關聯。這點解釋了何 以此時期的日本親臺派政治人物同時也都是反共主義、民族主義者。本文雖指出 安岡正篤為 60 年代成立的議員團體「素心會」的幕後指導者,但對此並沒有任 何進一步討論。井上正也〈第二次吉田書簡與日台關係〉則認為「素心會」成員 包含大多數親臺灣、反中國立場的自民黨議員,因此可視為早期主要「親臺灣派」 團體之一,但對此團體的構成同樣沒有深入討論。 與日本特定親臺灣人物相關的研究則有新井雄《親台湾派・桑原寿二の思想 と政治活動》9 、劉晃銘《情報與歷史-岡崎久彥建構的日本、中國與世界》10 等 論文,分析這些政治評論家對近代史與國際關係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後者提 及岡崎久彥曾在安岡門下學習漢學並且對其思想十分推崇。岡崎為現任首相安倍 晉三所重視的外交政策顧問,而安岡與安倍的家族長輩、前首相岸信介(外公) 與佐藤榮作(叔公)之間也有類似的聯繫。 李炯喆〈佐藤栄作の対外認識とアジア政策〉11 與黃自進〈收回琉球與佐藤 榮作首相的「親美反共」戰略〉12 指出作為親臺灣派主要人物之一的佐藤榮作在 外交政策上堅持親美反中的立場使日中關係在他任內毫無進展;相對地,和臺灣 政府的關係則是自戰後以來最為良好的時期。兩文皆認為佐藤榮作重視「道義」 的個性與保守史觀是堅持此政策路線的原因之一,但並未進一步討論他的性格與 歷史認識是如何形成。本文推測佐藤對安岡的尊敬與信賴可能有所影響。 至於與安岡正篤個人直接關聯的著作與研究已有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 類: (一)、從親屬或門生的角度記述相處經歷。包括伊藤節子《父安岡正篤を 語る》、安岡定子《素顔の安岡正篤―わが祖父の想い出》、林大幹《四十にして 志を立つ安岡正篤先生に学ぶ》、宮本惇夫《安岡正篤と伊藤肇―師と弟子》、林 繁之《安岡正篤先生隨行錄》、《安岡正篤先生動情記》13。其中只有身為安岡秘 書的林繁之有提及安岡對現實政治的參與。 (二)、傳記:包括須田耕史《政財界の指南番安岡正篤》、塩田潮《昭和の 教祖-安岡正篤の真実》、神渡良平《宰相の指導者 哲人安岡正篤の世界》、奧 9 新井雄,〈親台湾派・桑原寿二の思想と政治活動〉《問題と研究》,39:4(2010.10),頁 125-152。 10 劉晃銘,《情報與歷史-岡崎久彥建構的日本、中國與世界》,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2 年。 11 李炯喆,〈佐藤栄作の対外認識とアジア政策〉《県立長崎シーボルト大学国際情報学部紀要》 4(2003.12),頁 21-31。 12 黃自進,〈收回琉球與佐藤榮作首相的「親美反共」戰略〉,《亞太研究論壇》,59(2013.12), 頁 1-48。 13 伊藤節子,《父 安岡正篤を語る》(大阪:関西師友協会,2005 年)、安岡定子,《素顔の安岡 正篤―わが祖父の想い出》(東京:PHP 研究所,1988 年)、林大幹,《四十にして志を立つ 安 岡正篤先生に学ぶ》(東京:竹井出版,1988 年)、宮本惇夫,《安岡正篤と伊藤肇―師と弟子》 (東京:致知出版社,1998 年)、林繁之,《安岡正篤先生隨行錄》(東京:竹井出版,1987 年)、 《安岡正篤先生動情記》(東京:プレジデント社,1988 年)。

(11)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田哲郎《安岡正篤物語 鄉土偉人伝》14 等多種。它們所根據的材料大多數都引 用自前述親屬、門生與友人公開發表的文字,其中最為詳盡者為塩田潮《昭和の 教祖-安岡正篤の真実》,但由於成書時間的限制(相關政府檔案絕大多數當時 還未公開),關於安岡在戰後參與的政治事務,除他本人與林繁之公開透露的部 分之外並未多著墨。而且對於他與中華民國政府或臺灣的關係也幾乎是完全略過。 (三)、對其思想的研究。包括川井良浩《安岡正篤の研究:民本主義の形成と その展開》、〈戦後の安岡正篤の思想〉,下村澄、清水榮一《安岡正篤.中村天 風の帝王学》、武田鏡村《図解安岡正篤の行動学》、《図解安岡正篤の人間学》、 吉田和男《日本人の心を育てた陽明学―現代人は陽明学から何を学ぶべきか》、 粕谷一希〈安岡正篤と林達夫〉15。它們分析安岡的政治哲學、對陽明學的理解 與其獨創的「人物學」理論,但並不涉及具體政治活動。 (四)、發表於大眾媒體的評論,如保坂正康〈「昭和史の影武者」安岡正篤〉、 高野孟〈昭和史の黑幕.安岡正篤の權勢〉、楠田實〈安岡正篤という存在-政. 財.官界の陰の指南役〉16 等數篇。作為研究參考資料的不足之處與傳記類相同。 (五)、安岡本人的著作或講座內容輯錄。包括《人生をひらく活学:現代に 生かす東洋学の知恵》、《活学としての東洋思想: 人はいかに生きるべきか》、 《日本の伝統精神: この国はいかに進むべきか》、《運命を創る》、《運命を開く》、 《人物を創る》、《知命と立命》、《干支の活学》、《人生の大則》、《禅と陽明学》、 《人物を修める》、《「人間」としての生き方》、《論語に学ぶ》、《いかに人物を 練るか》、《人生は自ら創る》、《人生と陽明学》等上百種。 而在日本以外各國與安岡有關的著述幾乎皆為學術論文。小田部雄次將他視 為戰前日本「保皇派中的親英美派」之代表人物17 。中國研究者陳濤《「昭和的 教祖」安岡正篤政治思想體系研究》18以安岡的政治思想為主題,認為他在戰後 一貫堅決反對共產中國與支持臺灣,但對於他與臺灣官方的具體聯繫僅用了一頁 篇幅。除了簡略提及國民黨曾試圖透過他爭取佐藤榮作內閣在聯合國議題上的支 14 須田耕史,《政財界の指南番安岡正篤》(東京:新人物往来社,1993 年)、塩田潮,《「昭和の 教祖」安岡正篤の真実》(東京:ワック,2006 年)、神渡良平,《宰相の指導者 哲人安岡正篤 の世界》(東京:講談社,2002 年)、奧田哲郎,《安岡正篤物語 鄉土偉人伝》(八尾:河內新聞 社,1992 年)。 15 川井良浩《安岡正篤の研究:民本主義の形成とその展開》(東京:明窓出版,2006 年)、〈戦 後の安岡正篤の思想(上)〉,《専修法研論集:専修大学大学院紀要》,50(2012.3),頁 1-45、〈戦 後の安岡正篤の思想(下)〉,《専修法研論集:専修大学大学院紀要》,51(2012.9),頁 37-98。下 村澄、清水榮一,《安岡正篤.中村天風の帝王学》(東京:プレジデント社,2000 年)。武田鏡 村,《図解 安岡正篤の行動学》(東京:PHP 研究所,2007 年)。吉田和男,《日本人の心を育て た陽明学―現代人は陽明学から何を学ぶべきか》(東京,恒星出版,2002 年)。粕谷一希,〈安 岡正篤と林達夫〉,《諸君!日本を元気にするオピニオン》,11-1(1979.1),頁 124-132。 16 保坂正康,「昭和史の影武者」安岡正篤〉《潮》,282(1983.10),110-122 頁。高野孟〈昭和 史の黑幕.安岡正篤の權勢〉,《現代》,16:6(1987.6),304-308 頁。楠田實〈安岡正篤という 存在-政.財.官界の陰の指南役〉,《中央公論.經營問題》,1977,105-115 頁。 17 小田部雄次,〈天皇制イデオロギーと親英米派の系譜--安岡正篤を中心に〉,《史苑》,43:1 (1983.5),頁 25-38。 18 陳濤,《「昭和的教祖」安岡正篤政治思想體系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年)。

(12)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持一事之外並沒有更深入的探討。

法國學者 Eddy Dufourmont 的論文〈Sato Eisaku, Yasuoka Masahiro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of February 11th as National day〉19

從日本紀元節在二戰後重新被定 為國定紀念日的歷程探討佐藤榮作內閣、議員團體「素心會」與安岡之間的密切 關聯。該文認為安岡實際上持反戰立場,日本左翼歷史學者稱安岡為「軍國主義

者」、「法西斯分子」並不符合事實;與陳濤之研究視安岡為戰爭支持派的觀點相

反。

專門研究安岡思想的美國學者 Roger H. Brown 著有數篇論文:〈A Confucian

Nationalist for Modern Japan: Yasuoka Masahiro, the Nation-state, and Moral Self-cultivation, 1898-1983〉20

、〈Shepherds of the People: Yasuoka Masahiro and the New Bureaucrats in Early Showa Japan〉21

、〈Yasuoka Masahiro's 'New Discourse on Bushido Philosophy': Cultivating Samurai Spirit and Men of Character for Imperial Japan〉22

(Yasuoka Masahiro and Takushoku University〉23

。主旨皆為分析安岡在二戰前發表 的政治評論與著作,認為他是一位深受「新康德主義」哲學、大正至昭和初期的 「教養主義」影響,並且將儒學與愛國思想相結合的「儒教國家主義」思想家, 在此基礎上努力推行對官僚、軍人與民眾的教化運動。不過對於他在戰後日本持 續活躍的經歷完全沒有涉及。 相較於前述各國對安岡氏研究的多樣化,臺灣的相關論著則相當罕見;他的 著作只有少部分曾在臺灣出版,而名號通常也只在中國思想史的研究中作為現代 日本儒學、陽明學者的代表人物出現24 。歷史學研究中僅有陳翠蓮〈大正民主與 臺灣留日學生〉和何義麟〈1930 年代臺灣人的國族認同─以台中「東亞共榮協 會」之發展為中心〉二篇,分別述及他在戰前時代曾在臺灣留學生組織的機關刊 《台灣》投稿、以及與赴日訪問的仕紳林獻堂等人結識之事。25 這也是他與殖民 地時期的臺灣僅有的關聯。 前述各先行研究都未提及或者深入探討安岡與戰後臺灣的關係,儘管實際上

19 Eddy Dufourmont, Sato Eisaku, Yasuoka Masahiro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of February 11th as National day.Wolfgang Schwentker and Sven Saaler,The Power of Memory in Modern Japan.pp. 204-222. Folkestone, UK: Global Oriental, 2008.

20 Roger H. Brown, A Confucian Nationalist for Modern Japan: Yasuoka Masahiro, the Nation-state, and Moral Self-cultivation, 1898-1983. Los Angeles, Califoni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ibraries, 2004.

21 Roger H. Brown, Shepherds of the People: Yasuoka Masahiro and the New Bureaucrats in Early Showa Japan.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35:2(Summer, 2009), pp. 285-319.

22 Roger H. Brown, Yasuoka Masahiro's 'New Discourse on Bushidō Philosophy': Cultivating Samurai Spirit and Men of Character for Imperial Japan. Social Science Japan Journal, 16:1(Winter, 2013), pp.107-129.

23 Roger H. Brown,Yasuoka Masahiro and Takushoku University. Takushoku University History Review, 10(July, 2002), pp.1-17.

24 如陳弱水編《中國史新論 思想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2 年),頁 349、廖慶洲,〈安

岡正篤與陽明學在日本之薪傳〉,《臺北市銀月刊》,15.2(1984.2),頁 21-27。

25 陳翠蓮,〈大正民主與台灣留日學生〉《師大台灣史學報》,6(2013.12),頁 90。何義麟〈1930

(13)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在日本國外就屬與臺灣政府及民間人士往來最為密切。陳濤《「昭和的教祖」 安岡正篤政治思想體系研究》雖是目前為止所有相關研究中範圍與時間跨度最為 齊全的,但參考資料完全依賴日文出版品,並不包括日記、信件、政府檔案等一 手資料及日本以外人士的記錄。因此對於安岡在國外的人際關係與活動幾乎沒有 討論。

三、研究材料與架構

目前關於安岡正篤這位思想家的研究與著作普遍不涉及他與臺灣官方或民 間的互動;即使提及者亦只簡單交代他支持國民黨政府的立場,細節方面則一切 從缺。這可能是由於臺灣在日本與其他國家史學界不受重視;又或許因政治活動 涉及國家機密,當事人與知情者不便公開宣揚,故長期缺乏相關研究。但現今其 本人逝世已有三十餘年,日本與臺灣政府相關外交檔案也逐步公開的條件下,其 實已經足以彌補此一主要障礙。 本文擬以其作為代表案例,探討戰後日本國內的「親臺灣派」人士這一群體 背景、思想與行動的特性。在已瞭解他為日本「親臺灣派」早期(臺灣解除戒嚴 前)重要人物之基礎上,根據與其往來各國人士記錄、政府檔案、本人著作與演 講等資料深入探討他對日本與臺灣乃至其他國家關係的見解、活動與影響,作一 較為全面研究。 雖然陽明學研究與論證理想人格典範的「人物學」在他的著述中所佔數量最 多,並且以此聞名,相關書籍直至今日仍時常再版,但本文探討對象僅針對其中 涉及政治思想者,其餘如論宗教、修身、人際關係等與此主題較無關係部分則略 過。 主要參考文獻內容包括: (一)《師と友》月刊: 為安岡於戰後創立與主持的團體「全國師友協會」會刊,初名《師友》,1954 年更名。每月發行一本,自 1949 年「全國師友協會」成立至 1983 年解散為止他 每期都為本刊撰寫卷頭詞,並至少發表一篇文章或講座輯錄。本刊繼承戰前「金 雞學院」會刊《東洋思想研究》地位,為研究戰後安岡思想最重要的材料。本刊 撰稿者主要為「全國師友協會」成員,部分為日本政界人士,也經常有臺灣學者 或政府官員來稿。 另外,「全國師友協會」解散後,一些分支團體仍存續並發行會刊,如大阪 市「關西師友協會」的《関西師友》、埼玉縣「安岡正篤紀念館」的《鄉学》等。 其中偶有安岡家屬或門生關於其生平、思想之憶述。 (二)書籍: 安岡正篤著作與演講輯錄(後者有相當部分與《師と友》內容重複),弟子 新井正明、龜井正夫、岡崎久彥、關根茂章等人的著作;旁及《安岡正篤先生年 譜》、各種傳記等。

(14)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信件、日記、回憶錄、口述歷史: 日文資料有安岡友人佐藤榮作與石井光次郎日記、佐藤之妻寬子、芳澤謙吉、 畑俊六、今村均、根本博等人的回憶錄,次子安岡正泰、弟子林大幹、林繁之、 片岡菊雄、德永圀典、牛尾治朗等人的回憶錄或口述採訪;中文資料則有唐君毅、 胡蘭成、徐復觀、黃旭初、湯恩伯、王新衡、林獻堂、蔡培火、葉榮鐘、林金莖 等友人的日記、回憶錄或口述歷史、與安岡間通信。國民政府官員高宗武、雷震 的回憶錄或日記也有相關記載。 (四)文告: 安岡親自為日本內閣修改的《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投降後為外務省撰 寫的論文《政体と日本天皇制》、於投降前夕向「金雞學院」學生發布的公告26 、 為汪兆銘等人的追悼會(1975 年 12 月)撰寫的〈中日和平運動殉難烈士祭文〉, 為蔣介石追悼會(1975 年 4 月)撰寫的祭文等多篇。上述文章除終戰詔書外皆由 安岡獨力執筆,亦為瞭解其思想的重要材料之一。 (五)檔案: 含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檔案、國立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 室藏《牧野伸顯文書》、中華民國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蔣經國總統文 物》、《嚴家淦總統文物》、《陳誠副總統文物》、《外交部檔案》。《牧野伸顯文書》 中收錄安岡與內大臣.牧野伸顯通信,其他日文檔案則主要為安岡赴德國訪問、 參與太平洋戰爭終戰相關活動、戰時對日本政府官員之演講與建議內容,涵蓋時 間為昭和 14 年至 22 年(1939-1947);中文檔案為戰後安岡及其友人與中華民國 政府往來紀錄,涵蓋時間為民國 38 年至 69 年(1949-1980)。其中多數為近幾年 內公開,有很高研究價值。 (六)其他資料: 新聞報導如臺灣《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日治時期的《興 南新聞》;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地方報紙《山形新聞》; 及民間團體「日本鄉友聯盟」、「日本遺族會」、「日本李登輝之友會」、「大阪日台 交流協會」發行的宣傳資料。 另外,研究過程中獲得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資助,得以造訪位於日本埼玉縣的 「安岡正篤紀念館」及訪問安岡的弟子德永圀典(鳥取縣),成果頗有助益。該 紀念館為平成 3 年(1991)12 月設立於「日本農士學校」舊址,德永則曾由安岡 介紹赴臺灣訪問並接受官方招待,為其門人中少數目前仍在世者之一。 安岡正篤的一生橫跨日本大正與幾乎整個昭和時代,與國內外政要、名人多 有往來,得以見證甚至親身參與許多日本、中國與臺灣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雖然 以一在野學者自居而謙稱「瓠堂」27 ,但涉入現實政治之深與政商人脈廣大實非 大多數政治學者所能及,並且為戰後日本知識界極少數堅定支持臺灣、推進日臺 26 関西師友協会編,《安岡正篤と終戦の詔勅:戦後日本人が持つべき矜持とは》(大阪:関西 師友協会,2015 年),頁 202-210。 27 安岡自號「瓠堂(こどう)」,意為「無用之物」。

(15)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交流的異類28 ,因此本文認為以其作為戰後日本「親臺灣派」這一研究對象的代 表案例相當適合。 本文主要結構分為四段。第一部分為安岡的生平經歷,從其經歷與人脈網路 說明政治觀、歷史觀的塑造過程,特別是對以往各傳記、相關研究中普遍忽略之 國外(臺灣、韓國為主)關係補充完整。 第二部分為探討安岡生涯中所參與的政治與社會活動。因戰後初期遭遇「公 職追放」,有一段時間淡出,但其戰前與戰後的行動間可看出明顯連貫性。作為 戰後日本「親臺灣派」的核心成員、在兩國執政黨(自由民主黨與中國國民黨) 內皆備受敬重的人物,他在促進日本與臺灣關係中的作用將為本章主軸,如其主 持的政界團體、民間社團與臺灣的往來,更根據新近公開之官方檔案探討他成為 「親臺灣派」樞紐的起源、參與日本與臺灣政府的秘密活動內容。由於韓國在此 時期為兩國的共同盟友,也將涉及他與韓國的關聯。 第三部分為安岡的政治思想,分析其一貫堅持的日本民族主義、保守主義理 念,對共產主義思想、政權、人物的批判,對抗日本社會左傾風潮與支持臺灣政 府的理論基礎。也討論他關於共產黨侵略史及中國現況的研究,對東亞各國近代 史的理解、對各國政要評價等。 第四部分為結論,綜合上述人生經歷、思想與行動內容,為安岡在戰後日本 「親臺灣派」群體中的影響與歷史意義作一總結,並說明本研究未能解釋之問題 與限制。 28 桑原壽二,《賢人が見つめた中国―桑原寿二論文集》(東京:産経新聞ニュースサービス, 2002 年),頁 450。另據臺灣行政院新聞局駐東京新聞處主任張超英記載,直至 1980 年代初期, 日本新聞界仍對臺灣完全不關注;主要報社如每日新聞、讀賣新聞等甚至禁止和臺灣政府官員接 觸。張超英口述,陳柔縉紀錄,《宮前町九十番地》(臺北:時報文化,2006 年),頁 177-178。曾 任日本朝日新聞駐臺北支局長的野島剛則證稱,朝日新聞社內到 1990 年代後期都還嚴格維持「禁 止和臺灣往來」的內部規定,連職員進修目的地都不得選擇臺灣。野島剛,《台灣十年大變局: 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臺北:聯經出版,2017 年),頁 53-56。

(16)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安岡正篤的經歷

第一節 戰前經歷

一、成長背景

安岡正篤於明治 31 年(西元 1898 年,以下同)2 月 13 日生於日本大阪市順 慶町,為地主崛田喜一與悅子的第四子,由於中學時過繼給安岡家當養子而改姓。 因父親經常出外旅遊,安岡童年時的啟蒙教育是由母親負責,從小閱讀漢學經典 《四書》、《五經》與《太平記》、《日本外史》、《十八史略》等史書1 。最初就讀 於當地的芝尋常小學(今石切小學),後因日本實施義務教育制度而轉到孔舍衙 小學。 中學時期,進入大阪府立四條輟中學,主要興趣為劍道與讀書,曾擔任該校 劍道部主將,並在關西的中學劍道大會中獲得優勝;專注於劍道的原因在於他認 為劍道是修練自身精神以接近日本武士道傳統的最佳途徑。此時安岡結識了位於 住家附近春日神社的宮司-淺見晏齋;淺見在日本傳統文化與漢學上的造詣頗深, 收藏了許多日文與漢文古書,也十分欣賞安岡對學問的興趣,於是安岡便在他教 導下努力學習漢文、漢詩與歷史知識。同時,安岡也與兄長崛田真快一同向於生 駒山下滝寺隱居的陽明學者岡村閑翁學習2 。總之,可以說安岡正篤一生對儒學、 漢學的興趣是由淺見晏齋所奠定,而選擇陽明學作為具體研究主題則是受岡村閑 翁的影響3 。 中學畢業後,由於崛田家經濟困難,無法繼續支持升學,安岡被過繼給中學 時老師島長代的朋友-安岡盛治為養子並改姓;大學期間又娶安岡盛治的女兒婦 美為妻,因此安岡盛治既是其養父又是岳父。安岡生父崛田氏的遠祖中有一位名 叫崛田彌五郎正泰的武將,為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名將楠木正行的部下,與楠木正 行在對抗北朝主將足利尊氏的戰役中一同陣亡4 。楠木正行與其父楠木正成始終 忠於南朝的「正統」後醍醐天皇,故自明治時代開始被尊稱為「大楠公」、「小楠 公」,並追封正一位、建立「湊川神社」以資紀念,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日本政 1 安岡正篤,《運命を創る:人間学講話》(東京:プレジデント社,2015),頁 12。 2 安岡正篤先生年譜編纂委員会編,《安岡正篤先生年譜》(埼玉:郷学研修所安岡正篤記念館, 1997),頁 19。 3 安岡正篤,《王陽明:その人と思想》(東京:致知出版社,2016),頁 8。 4 安岡正篤,《日本精神の研究》(東京:致知出版社,2005),頁 247。

(17)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府推崇的愛國、忠君典範人物。養母光惠的父親安岡良亮5 則為德川幕府末期活 躍的勤王倒幕派,在熊本縣令任上的「神風連之亂」事件遭對明治政府不滿的叛 亂士族襲擊身亡。 崛田彌五郎正泰與安岡良亮的事蹟都體現了對天皇的忠誠,由安岡對他人津 津樂道兩位祖先事蹟6 ,甚至用以為次子取名的表現,可以判斷這樣的家族背景 是奠定日後安岡強烈「尊皇」思想的主因之一。另外,大正四年的大正天皇即位 式舉行時,安岡曾於中學校刊上發表一首題為《奉祝即位大典》的漢文詩7 ,也 佐證天皇在當時的他心中就已具備神聖不可侵犯之地位。 大正 5 年(1916)9 月,安岡進入東京的第一高等學校德國法律科,入學後 的三年時間大部分都待在圖書館閱讀書籍,尤其是哲學與政治學。期間潛心於研 讀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與西田幾多郎的哲學思想,甚至曾將費希特的 《告德意志國民書》翻譯成日文,然而,對西方思想的積極學習反而使他對於近 代西洋文明產生懷疑,更加深了對日本傳統的認同8 。作為從第一高等學校畢業 的紀念,安岡在《帝國文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蘇東坡的生涯與人格〉一度引 起很大反響,據說甚至產生了某位中國學者閱讀後相當欽佩,而誤以為作者是東 京帝國大學教授的插曲9 。安岡與第一高等學校的國文教授沼波武夫相當親近, 進入大學後更經由沼波介紹,結識了後來成為知名法西斯主義理論家的北一輝、 大川周明、滿川龜太郎等人,成為他與戰前日本右翼運動的淵源。沼波是一位強 烈的尊皇主義者,「虎之門事件」10 發生後曾發表一首長詩表達對日本未來命運的 不安,對他的價值觀形成有深刻影響11 。 大正 8 年(1919),安岡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對於陽明學的 興趣與日俱增,也開始展現學術研究成果,於畢業前的大正 11 年(1922)3 月發 表了生涯第一本著作《王陽明研究》12 。本書奠定了安岡以陽明學者身分聞名於 世的地位,並使其得以結識一生中最重要的幾位貴人-海軍大將八代六郎、酒井 忠正伯爵、牧野伸顯伯爵13 ;負責審查出版品的內務省官員大塚惟精與後藤文夫 5 安岡良亮(1825-1876),生於土佐藩(今高知縣),初代熊本縣令,知名事蹟為將「新選組」組 長近藤勇處刑,在明治九年(1876)的「神風連之亂」被叛軍重傷而死。見陳水逢,《日本近代 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頁 68。 6 林繁之,〈隨緣遊講(十四)〉,《師と友》,31:5(東京:1979),頁 24-25。 7 安岡正篤先生年譜編纂委員会編,《安岡正篤先生年譜》,頁 19。 8 安岡正篤先生年譜編纂委員会編,《安岡正篤先生年譜》,頁 20。 9 関根茂章,《師父列傳 わが内なる師父たち》(埼玉:邑心文庫,1996),頁 270。 10大正 12 年(1923)於東京皇居外虎之門發生的暗殺皇太子裕仁親王未遂事件,導致山本權兵衛 內閣總辭。犯人為山口縣出身的共產主義者難波大助,隔年被處死刑。 11 安岡正篤,〈全國師友協會とその敎学〉《師と友》,10:4(東京:1958),頁 12。 12 安岡正篤,《王陽明研究》(東京:玄黃社,1922)。 13 安岡正篤次子正泰在父親去世後整理遺物,發現三人皆列名於父親在佛壇中供奉的「諸恩人

(18)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於讚賞此書而將他推薦給酒井14 。往後安岡與戰前日本官僚階層與財界的密切 聯繫起源即奠基於他在政治思想研究上的表現。 除陽明學之外,在沼波武夫的朋友、詩人寒川鼠骨建議下,大學在學期間的 安岡也開始向月刊《日本與日本人》投稿,談論自己對蘇軾、白居易、曾國藩等 歷史人物的心得,後結集為《支那思想與人物講話》一書15 。儘管此時安岡的「人 物學」思想還未形成完整體系,只是零散的案例分析,但基本上已奠定以道德與 人格超越常人的「英雄」人物為研究對象的方向。

二、參與社會運動

安岡的理想並不侷限於單純的學術研究,深受王陽明「知行合一」的信念影 響,始終對現實社會與政治保持關注,希望能將所學付諸實現、改進社會。於大 學畢業前,當時的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長上杉慎吉就曾親自邀請安岡留校任教, 希望他繼承自己的學者之路,但卻遭到安岡以「想投身於政治實踐」的理由婉 拒16 。 大學期間,安岡就因第一高等學校的恩師沼波武夫引薦而結識北一輝與大川 周明,並滿懷熱情地加入兩人所發起的政治團體「猶存社」。據說在得知安岡同 意加入時,北一輝興奮得立即發電報給當時人在國外的大川周明道:「我們所期 待的青年終於出現了,請快回來一見。17 」;大川也在讀過安岡的著作之後大加讚 譽:「如同一道掃去烏雲的暖風……使日本精神的光明再次閃耀於世。18 」約在此 事前後,安岡還結識了日後發動恐怖襲擊的「血盟團」主使者井上日昭。 然而,不久後由北一輝與大川周明所領導的民間右翼運動就開始出現分裂; 因兩人間的意見對立,「猶存社」於大正 12 年(1923)解散,大川周明與其支持 者於隔年另行組織了「行地社」。隨著北與大川的衝突激烈化,僅一年後行地社 內部又再次分裂。大正 14 年(1925)初的「安田共濟生命事件」使安岡發現, 北與大川雖然高喊政治改革口號、實際上卻利用企業內部的紛爭趁機斂財,完全 違背「國家革新」之理想19 。再加上對於他們提倡的暴力與政變行徑(二人後來 靈位」。安岡正泰,〈卷頭言から見る『郷學』のあゆみ〉,《郷學》,100(埼玉:2017),頁 70。 14 安岡正篤先生年譜編纂委員会編,《安岡正篤先生年譜》,頁 24。 15 安岡正篤,《支那思想及人物講話》(東京:玄黃社,1921)。 16 塩田潮,《「昭和の教祖」安岡正篤の真実》,頁 148-150。 17 安岡正篤,〈全國師友協會とその敎学〉《師と友》,10:4(東京:1958),頁 12。 18 大塚健洋,《大川周明と近代日本》(東京:木鐸社,1990),頁 154-155。轉引自 Roger H. Brown, 〈安岡正篤と拓殖大学〉,《拓殖大学百年史研究》,17:1(東京:2002),頁 5。 19 由於安田共濟生命公司的內部派系糾紛,包括大川周明門生在內的數十位員工遭解雇,委託 大川和北一輝協助與公司交涉。但北私下又向安田副社長結城豐太郎要求金錢,然後便違背對委

(19)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分別涉及「二二六事件」及「五一五事件」兩起重大軍事政變)越發反感,往後 安岡便逐漸疏遠了民間右翼運動,將心力專注於自身的教學活動20 。 昭和 7 年(1932)東京發生日蓮宗僧侶井上日昭所指揮的恐怖主義行動、以 「一人一殺」為宗旨的「血盟團事件」。井上日昭主張激進的國家改造計畫,而 具體實行方式就是暗殺他與追隨者們認定「為了私利不顧國民利益」的日本政府、 財閥要人。他們先後殺害民政黨選舉委員長井上準之助與三井財閥總帥團琢磨, 但集團很快便遭警方破獲,井上日昭被迫自首。因安岡所主持的私塾「金雞學院」 學生四元義隆等人參與了暗殺計畫,又與時任警保局長松本學熟識,井上一直認 定是安岡為自保向政府告密21 。此事更加堅定安岡徹底反對激進暴力革命的想法, 體現於事件後他對金雞學院學生們發表的公告〈告青年同志書〉22 ,深信只有透 過教化方式才能實現改變社會的理想。

三、教育事業

安岡在教育事業方面的支持者主要為大學畢業後遇見的第一位貴人-酒井 忠正伯爵,係經由酒井之友原田政治的介紹而結識23 。酒井氏為舊姬路藩主,財 力雄厚且熱中政治、積極支持各種國家主義團體,因此安岡也得以認識眾多出入 酒井家的右翼運動家與青壯官僚、軍人,如陸軍的荒木貞夫大佐、外務省的廣田 弘毅、內務省官員大塚惟精、後藤文夫等人。大塚與後藤由於負責書籍審查工作 而讀過《王陽明研究》,一向對其非常敬佩。 大學畢業後安岡曾任職於文部省,但僅半年就辭職。大正 11 年(1922)10 月,他接受酒井建議,於酒井家擁有的「金雞園」內設立「東洋思想研究所」, 發行機關誌《東洋思想研究》,並在該刊陸續發表〈支那思想研究〉、〈天子論及 官吏論〉、〈王佐的偉人諸葛孔明〉等文。大正 15 年(1926)10 月,在酒井忠正 與安田財閥總帥結城豐太郎資助下,進一步於「金雞園」內創立了私塾「金雞學 院」,由酒井任院長,安岡則擔任學監,後藤文夫、松本學、赤池農、結城豐太 郎為幹事。安岡在開幕典禮上宣稱:「本院為敬虔的道場、君子之會館、研究聖 託者的承諾。此事導致大川與北的關係破裂。田原總一朗,《なぜ日本は「大東亜戦争」を戦っ たのか:アジア主義者の夢と挫折》(東京:PHP 研究所,2011),頁 250。 20 塩田潮,《「昭和の教祖」安岡正篤の真実》,頁 163-164。 21 對象包括元老(井上稱「特權階級」)西園寺公望、牧野伸顯、伊東巳代治,政治家若槻禮次 郎、犬養毅、床次竹二郎、幣原喜重郎、鈴木喜三郎、井上準之助,財閥首腦岩崎小彌太、團琢 磨、池田成彬等人。警察思潮社編,《五・一五事件の真相:附・血盟団の全貌》(東京:警察思 潮社,1933),頁 204-212。 22 安岡正篤,〈青年同志に告ぐ〉,《金雞会報》,30(東京:1932)。 23 原田政治,《原田政治論策・饒舌余瀝》(三島:原田愛子,1983),頁 108。

(20)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賢之學的場所。」有馬良橘、荒木貞夫、中野正剛、永井柳太郎、大川周明等名 人皆應邀出席。該學院為住宿制,招收學生至昭和 6 年(1931)、位在琦玉縣的 日本農士學校設立;以後則轉型為社會教育機構,每月舉辦兩次公開講座並持續 發行《東洋思想研究》、《金雞會報》等刊物,直到昭和 21 年(1946)被駐日盟 軍總部24 下令關閉為止25 。 昭和初期,日本國內深受世界性的經濟不景氣影響,而農村的凋敝危及社會 穩定,許多積極參與政變的下級軍官即出身自農村地區。基於農業對國家前途有 重大影響之認識,在三菱、三井、安田、住友等財閥資助下,安岡在郊區的琦玉 縣創立了以培養農村自治人才為目標的「日本農士學校」26 。他在說明創校宗旨 的〈日本農士學校創立趣旨〉中寫道: 糜爛的文化會消滅人們的理想與奮鬥精神。平安時代的公卿與江戶時代的旗 本、御家人都因此滅亡了。此時,能發揚國家新生命的唯有不受頹廢文化之流毒 影響,持有純潔生活信念、質樸剛健的鄉間武士。這一真理直到今日也未改變。 思考著國家的未來、人類幸福的人們終需前往地方的農村,在此磨練信仰、哲學, 以自己的手拿起鋤頭,堅定而不動搖,從自身周圍的町村做起,如同努力建設眾 多小型的獨立國家一般。如此新自治主義方為能真正振興日本的策略。27 金雞學院與日本農士學校的教材以安岡自身對陽明學與日本、中國歷史人物 研究的心得為主,主張學問意義在於對現實社會產生影響、強調知識與實踐相結 合,並稱之為「活學」。雖然日本農士學校的入學門檻僅為舊制中學畢業,但也 有師範學校與大學畢業生慕名而來;第一期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以後皆為一年, 分為上午的學科教學與下午的實作課程。農士學校於昭和 8 年(1933)以天皇賞 賜的資金設置了紀念性的「恩賜文庫」。此時期的安岡也在拓殖大學講授東洋哲 學思想28 ,並與猶存社的同志大川周明、滿川龜太郎一同指導大學內的民族主義 社團,如東京帝國大學的「日之會」與拓殖大學的「魂之會」29 ,有些學生更因

24 全名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在日本也常稱為 GHQ(General Headquarters 之縮 寫)。日本投降後美國為執行單獨佔領政策而設立之機構,以美國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Douglas MacArthur)為總司令官。 25 安岡正篤先生年譜編纂委員会編,《安岡正篤先生年譜》,頁 24-25。 26 保阪正康,〈昭和史の影武者‧安岡正篤〉,頁 116。 27 吉田宏成,《財団法人金雞学院.日本農士学校に寄せた安岡先生の想い》(橫濱:安岡教学 研究会,2016),頁 5-7。 28 渥美堅持、伊達宗義、長塩守旦、沼田幹夫、福田勝幸、池田憲彥,〈佐藤慎一郎(東洋史) 教授の中国(支那)学足跡〉,《拓殖大学百年史研究》,4:31(東京:2000),頁 11。 29 Roger H. Brown,〈安岡正篤と拓殖大学〉,頁 5。

(21)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被吸引加入金雞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歷史人物研究還對友人、作家吉川英治的暢銷小說《宮 本武藏》產生深刻影響30 ;由於主人公宮本武藏的相關文獻缺乏甚至互相矛盾, 對安岡深感敬佩的吉川在描寫其性格與故事情節時,主要參考對象其實就是安岡 在此時期出版的《日本精神的研究》、《日本武道與宮本武蔵》31 等書。 安岡生涯中的第二位貴人-日本海軍元老八代六郎大將一向以陽明學專家 自居。大正 12 年(1923),由於《王陽明研究》一書而得知安岡之名的八代六郎 要求與他見面,並因對陽明學見解的差異而產生激烈辯論;兩人約定經深思熟慮 於一週後再次會面,然而到了約定之日,八代居然主動到安岡家門口拜訪,並且 說:「先前的爭論是我錯了,請收我為弟子」32 。當時安岡年僅二十六歲,八代六 十三歲,但他在學術上的造詣使年長許多且位高權重的八代六郎也十分折服,尊 稱為師長。因八代六郎的推薦,他開始到海軍大學校講授「日本武將論」等課程, 為期約一年半33 ,期間結識了許多海軍軍官、如預備役的有馬良橘大將、山本五 十六中佐、米內光政大佐等人,由此建立了在海軍高層的人脈34 。 大正 13 年(1924)7 月,安岡獲得宮內大臣牧野伸顯伯爵召見,由於其談論 的主題-東洋歷史與哲學令牧野深感興趣,會面時間持續了遠長於預定時間的近 兩小時。這讓許多想會見牧野的重要訪客都被迫在門外等候,其中甚至包括牧野 的妹夫、外務大臣伊集院彥吉。牧野伸顯從此對安岡極為賞識,成為安岡的靠山 和接近皇室、政府高層的管道,更將他介紹給自己的女婿吉田茂35 ,安岡對戰後 政界發揮影響的基礎正由此而來36 。北一輝與大川周明甚至曾有向牧野推薦安岡 為皇太子(後來的裕仁天皇)導師、影響皇太子思想,進而實現他們「國家改造」 政治主張的計畫;然而安岡由於個人生涯規劃考量拒絕了此一提議,故並未付諸 實行37 。

四、政治活動

身為青年學者的安岡在思想研究上的成就使其聲名鵲起,快速擴展在皇室、 30 松本昭,《人間吉川英治》,東京:学陽書房,2000,頁 146-147。 31 安岡正篤,《日本武道と宮本武蔵》(東京:金雞学院,1931 年),頁 2-32。 32 安岡正篤,《王陽明:その人と思想》,頁 11-13。 33 楠田實,〈安岡正篤の世界(3)〉,《アジアレポート》,16:202(東京:1988),頁 22。 34 楠田實,〈安岡正篤の世界(2)〉,《アジアレポート》,16:201(東京:1988),頁 20。 35〈安岡正篤書翰〉,《牧野伸顕関係文書(書翰の部)》,国立国会図書館憲政資料室藏。 36 吉田茂(1878-1967)與受其提拔的官僚池田勇人、佐藤榮作在戰後相繼成為總理大臣;中曾 根康弘雖與吉田一派無關,但從踏入政壇開始也一直試圖接近安岡。吉田去世後安岡還為其在東 京都千代田區.北之丸公園的銅像撰寫紀念碑文。 37 安岡正篤,《知命と立命―人間学講話》(東京:プレジデント社,2015),頁 271-272。

(22)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政府、軍方、財閥各方面的人脈與影響力,而其階段性成果就是昭和 7 年(1932) 1 月 1 日,基於安岡所倡導的「國家維新運動」而成立的「國維會」。「國維會」 本部設於東京金雞會館,由近衛文麿公爵擔任會長,岡部長景、吉田茂38 、香坂 昌康、荒木貞夫、大島辰次郎、酒井忠正、後藤文夫、松本學等八人為幹事。組 織成員遍布日本政府各部門,發展十分迅速,不久即達到一萬人以上,參加者被 稱為「革新官僚」;以昭和 9 年(1934)7 月成立的岡田啟介內閣為例,外務大臣 廣田弘毅、內務大臣後藤文夫、大藏大臣藤井真信、內閣書記長官河田烈都是「國 維會」的成員。甚至連皇室關係的要人內大臣牧野伸顯、宮內大臣湯淺倉平、宗 秩寮總裁木戶幸一、樞密院議長一木喜德郎也都參加了「國維會」。他聲稱「國 維會」成立的宗旨為「以發揚日本精神圖政教之維新」39 。 然而,由於「國維會」的幹部們陸續就任政府要職,在權力糾紛導致彼此矛 盾頻發的情況下,安岡認為「國維會」已背離了自己「超越爭奪權力的紛爭,為 國運之維新而鞠躬盡瘁」的初衷,而決定將其解散。 在此時期,安岡除了辦學、著書之外,也積極到日本國內外巡迴演講,宣揚 自己的政治理想。應朝鮮總督宇垣一成、總督府警務局長池田清之邀,曾多次到 朝鮮講學;基於提攜弱小民族的「亞洲主義」思想,也廣泛結交亞洲各國與殖民 地人士,包括退隱的前中國奉天省長王永江、北洋直系軍人首領吳佩孚、流亡日 本的印度獨立運動家拉斯.比哈里.鮑斯(Rash Behari Bose)與來自朝鮮的朴錫 胤、臺灣的林獻堂、蔡培火等人。

日中開戰後的昭和 13 年(1938),安岡與學生細野軍治一同從神戶出發,乘

輪船到歐洲與北美洲旅行,為期半年,並將旅遊心得寫成《世界之旅》。期間令

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屬在德國的見聞,透過日本外務省安排,會見納粹德國副 元首赫斯(Rudolf Walter Richard Hess)等高官,並在元首希特勒五十歲生日紀念

(1939 年 4 月 20 日)時即興作一漢詩稱其為「梟雄」40 。返國後,為瞭解東亞各 地民情與時局而又接連赴中國、滿洲國、朝鮮、臺灣訪問,於昭和 15 年(1940) 在南京與日本支持的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汪兆銘會面,作紀念詩二首41 ,又在北平 與中國青年黨主席曾琦會談42 。根據戰後結識的中國友人徐復觀的記述,他在此 38 與前述牧野伸顯女婿吉田茂(1878-1967)同名同姓的內務省官員(1885-1954),並非同一人。 39 木下半治,《日本国家主義運動史》(東京:福村書店,1971),頁 141。 40 原詩無題:萬家棊布曲江長,兩岸青林映水光;行見紅卍旗幟影,梟雄今日氣如王。安岡正 篤,《新編 世界の旅》(東京:エモーチオ 21,1994 年),頁 170。 41 原詩題為〈駕飛行機去燕京〉、〈和汪兆銘主席見寄〉。八幡師友会,《ああ八月十五日:終戦 の思ひ出》(北九州:八幡師友会,1966),頁 205。 42 雷震著、傅正編,《雷震全集 35 第一個十年(五)(雷震日記)(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 頁 148-149。

(23)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時期還參與了中日之間的秘密調停工作,但細節則不得而知43 。 昭和 18 年(1943)1 月,眾議院議員中野正剛發表在《朝日新聞》的政論〈戰 時宰相論〉觸怒了當權的東條英機首相,《朝日新聞》因而被禁止發行;為此, 安岡特地於《讀賣新聞》投稿〈山鹿流政治論〉44 一文,藉江戶初期儒學者山鹿 素行的學說為中野辯護及暗中批判東條。東條原欲將《讀賣新聞》也查禁,但在 警保局長今松治郎勸阻下作罷45 。 戰爭期間,安岡曾屢次在日本內閣情報部為政府官員與軍人所舉辦的「思想 戰」講座發表演說,並於昭和 19 年(1944)8 月,應小磯國昭內閣的大東亞大臣 重光葵之邀,與青木一男、結城豐太郎一同出任大東亞省顧問。除大學畢業後曾 在文部省短暫就職之外,這是他一生中僅有的一次公職經歷,被當時的媒體報導 譽為「我國思想界的一方之雄」、「全心投入發揚日本精神的人物」46 。 昭和 20 年 8 月 9 日,日本政府召開御前會議,由裕仁天皇親自裁示接受「波 茨坦宣言」向同盟國投降。內閣會議決定由內閣書記長官迫水久常負責撰寫終戰 詔書大綱,迫水久常又請求安岡與另一位漢學家川田瑞穗協助修改原稿47 。修改 完成後由裕仁天皇認可並蓋御璽,即為 8 月 15 日向全國廣播的《大東亞戰爭終 結之詔書》48 。

第二節 戰後經歷

一、公職追放

就在日本向同盟國投降之前不久,安岡曾一度從軍方友人管道得知自己也被 美軍列入即將發表的戰爭罪犯名單,然而最後卻未列名其中。據日後他對親友所 43 徐復觀,〈日本真正的漢學家安岡正篤先生〉,黎漢基、李明輝編,《徐復觀雜文補編-思想文 化卷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頁 36-39。 44 山鹿素行(1622-1685),江戶初期的儒學者。本文主張政治有五項要點:「威」、「愛」、「清」、 「簡」、「教」,即威嚴、愛民、清廉、簡明、教化,官吏須透過修養自身使民眾安心。《読売新聞》 (東京),1943 年 1 月 10 日。 45 今松為安岡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時的同學。安岡正篤,《論語の活学―人間学講話》(東京: プレジデント社,2015),頁 252-253、258-259。 46 《読売報知》(東京),1944 年 8 月 26 日。 47 迫水本人的回憶稱他與另外二位官員一同完成草稿,而安岡與川田的友人、同為漢學者的木 下彪則宣稱川田正是原稿作者。雖然對於誰才是草稿真正的作者尚有爭議,但最後交由安岡修改 這點是無庸置疑的。見木下彪,〈私観安岡先生〉,《師と友》,36:3(東京:1984),頁 75、山田 敏之,〈終戦の詔書--史料で読み解く二つの疑問〉,《国立国会図書館月報》,593(東京:2010), 頁 5-6。 48 安岡正篤,《酔古堂剣掃を読む》(東京:致知出版社,2016),頁 149-150。

(24)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述,原來是因為身為同盟國一員的中國國民政府首腦-蔣介石向美方提出異議而 得以平安無事49 。儘管在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外交檔案中都未發現相關記錄,但至 少他從此視蔣介石為自身與日本的恩人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雖倖免於戰犯嫌疑,但因與眾多日本政府和軍方要人之間的密切往來,安岡 仍被駐日盟軍總部列入「公職追放」對象,他所主持的「金雞學院」與「日本農 士學校」也被下令關閉,一時陷入人生的低潮。儘管不久後駐日盟軍總部又將「日 本農士學校」校地與財產發還,校名改為「日本農學校」並繼續營運,但由於戰 後的財閥解體政策,學校失去三井、三菱集團等主要資助來源,只維持了一小段 時間就被迫終止50 。 在這期間撰寫的著作《老莊思想》中,安岡曾憤慨地批評道: 正如英國的貝文外相51 所感嘆的,現在以『民主人士』自居,稱別人為『法 西斯』的人到處都是。在戰時罵人為『非國民』的人,一到戰爭結束居然又毫無 反省地以『封建的』、『反民主的』之類言論來貶低他人。簡直是顛倒黑白52 。 日後他在講座中也屢次抨擊某些日本文化界人士在國家戰敗後立即見風轉 舵、改變立場的行徑 53 ,可見對此十分在意。雖然他並未直接指名道姓,但仍然 可以從一些當時的研究中瞭解可能的指涉對象54 。

二、以「全國師友協會」為中心的行動

在短暫的受挫後,安岡很快振作起來,於昭和 24 年(1949)成立了「師友 會」作為宣傳思想與組織運動的基地,於昭和 29 年(1954)更名為「全國師友 協會」,並陸續在日本全國各地成立「關西師友協會」等分支。一些協會成員曾 形容這個組織的性質是「如同行星繞著太陽旋轉一般,以安岡老師為中心環繞在 其周圍」。「師友會」初成立時會長為前商工大臣中島久萬吉,更名後則由安岡親 49 安岡正泰,〈わが父・安岡正篤を語る--自分の節を守り通した男〉,《月刊経営塾》,14:9(東 京:1999),頁 44-47;林繁之,《安岡正篤先生随行録》(東京:竹井出版,1987),頁 113-115。 50 安岡正篤先生年譜編纂委員会編,《安岡正篤先生年譜》,頁 24。 51 Elnest Bevin(1881-1951),英國工黨的政治家,於 1945 年至 1951 年任英國外交大臣,參與創 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52 安岡正篤,《老莊思想》(東京:福村出版,2006),頁 18。 53 安岡正篤,《禪と陽明学(上)》(東京:プレジデント社,2016),頁 346-347。 54 例如:全貌社全貌編集部編,《進歩的文化人:学者先生戦前戦後言質集》(東京:全貌社, 1957);本書指出,作為「進歩文化人」代表的清水幾太郎、吉野源三郎等數十位日本學界左派 人士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公開支持政府,戰後卻試圖隱藏以往言論、甚至立即自稱反戰派的對照, 批判這些人是投機份子。

(25)

政 治 大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出任會長,定期舉辦講座、討論會、研習營等活動,並發行月刊《師與友》作 為「金雞學院」會刊《東洋思想研究》的後繼者。 當時,因二戰後國際情勢的變化、國民黨在中國的全面失敗,日本同時面臨 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北韓等共產黨國家威脅。這使一向對社會主義、共產主 義毫無好感的安岡產生強烈危機意識,除了在「全國師友協會」活動中發表批判 蘇聯與中國的演說之外,也試圖號召持反共立場的日本國會議員團結一致對抗日 本共產黨、社會黨等國內親共勢力。 在如此背景下誕生的就是在昭和 34 年(1959)10 月,由一百多位來自各派 閥的自民黨國會議員組成的團體「素心會」,以安岡為最高顧問,眾議員千葉三 郎任發起人與會長。「素心」為安岡所命名,典故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移居 二首〉,意為「未曾被利害關係、名利欲、功名心等世間紛雜汙染的純真之心」。 該團體成員中的千葉三郎、大坪保雄、濱田幸雄、增原惠吉、林大幹等多位議員 同時也是「全國師友協會」幹部55 ;林大幹為安岡在金雞學院的門生,後在安岡 建議下出馬競選眾議員。 美日安保條約修訂爭議日漸激烈的昭和 33 年(1958),作為支持安保改定與 修改憲法運動一環的「新日本協議會」成立。其組織綱領為「以正確的愛國心與 民族自覺為基調的民主主義建設日本」、「保衛祖國的獨立與自由」、「排除威脅我 國國民和平與自由的共產主義與外國陰謀」,以安岡、安倍源基、木村篤太郎三 人為代表理事。在成立宣言中,安岡以中歐、東歐各國遭受蘇聯的暴力侵略為例, 強調共產主義對日本的威脅。昭和 49 年(1974),他又與神社本廳、生長之家等 宗教團體聯合成立「守護日本之會」,為成立該團體的代表委員之一。「守護日本 之會」後與「守護日本的國民會議」於平成 9 年(1997)合併為現今日本規模最 大的民間保守社團「日本會議」。 以「全國師友協會」成立為契機,宣揚反共、保守主義思想的安岡在日本政 商界的名聲扶搖直上。從自衛隊創立初期,他的著作就被列為配發給隊員的愛國 教育教材之一56 。自吉田茂以降,包括岸信介、池田勇人、佐藤榮作、福田赳夫、 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等歷任首相在內的眾多自民黨派閥領袖都曾向安岡請教意 見,因而被媒體譽為「首相的指導者」。其中又以佐藤榮作與福田赳夫二人和安 岡的關係最為親近57 ;佐藤榮作在其長達七年八個月任期中,總共二十一次的施 55 安岡正篤著、劉金鴻譯,《開啟心眼》(臺北:宏觀文化,1996),頁 123-124;安岡正篤,《運 命を創る:人間学講話》,頁 244-245。 56 藤原彰、吉田裕、伊藤悟、《天皇の昭和史》(東京:新日本出版社,2007 年),頁 195-196。 57 昭和 4 年(1929)安岡即在第一高等學校的同學、後來成為大藏省官員的副島勝介紹下認識了 副島在大藏省的後輩福田赳夫。塩田潮,《「昭和の教祖」安岡正篤の真実》,頁 47。與岸信介、 佐藤榮作的關係則是源於兩人的叔父池上作三醫師為安岡家的鄰居,經由池上介紹而結識。安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ater, though, people learned that Copernicus was in fact telling the

Although Taiwan stipulates explicit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organic production process,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penalties for organic agricultural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price of systematic volatility risk found by the option pricing studies, we see lower average raw returns, CAPM alphas, and FF-3 alphas with higher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modern era is often busy with work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sometimes not in fact do not want to clean up the environment, but in a full day of har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