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安岡正篤的活動

第二節 政治運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家都見不到如此愚劣的文獻」37,為此還特地撰寫了一篇自己理想中的「教師憲 章」作為對照。

與他同樣厭惡日教組的門生、「愛媛縣師友會」會長竹葉秀雄於昭和 31 年

(1956)10 月被愛媛縣議會任命為縣教育委員長。在他鼓勵下,竹葉藉由在全國 率先實施教師勤務評定(針對教師表現評分決定其待遇與職位提升)政策的機會 重創了向有「日教組御三家」之稱的愛媛日教組38。「日教組」主張勤務評定將 導致教師間的差別待遇,因此從愛媛縣開始發起反對勤務評定運動;不久更擴大 為動員全國組織支援,但最後縣內各校卻都選擇配合縣教委政策,於是大多數愛 媛日教組的成員陸續脫離組織,「日教組」在當地活動從此一蹶不振。昭和 35 年

(1960),當地支持保守派史觀的教師們另組以「促進教育正常化」為宗旨的「愛 媛縣教育研究協議會」,囊括了超過九成教職員。這次被稱為「愛媛勤評鬥爭」

的事件奠定了往後當地成為自民黨優勢選區-所謂「保守王國」的基礎39。此外,

「千葉縣師友會」成員、船橋市立二宮中學校長越川春樹也在千葉縣發起反對日 本共產黨與日教組的運動,創立反日教組的「千葉縣教職員聯盟」及爭取當地教 職員加入40

曾在內閣中擔任主管教育事務的文部大臣一職的荒木萬壽夫、愛知揆一、灘 尾弘吉、坂田道太等議員強硬對抗「日教組」的立場據信也是受到安岡影響,因 為他們和同樣曾任文部大臣的清瀨一郎皆為安岡所指導的國會議員團體「素心會」

的成員。荒木公開拒絕如前任者松田竹千代一般與「日教組」的代表會面,並公 開聲明他排斥「日教組」的理由41;愛知揆一則在「全國師友協會」成立十五周 年大會上宣示反對「日教組」的決心 42;而灘尾和坂田在文部大臣任內也經常遭 遇日教組與左派學生團體的示威抗議。這一情況顯然與安岡從戰前就一直秉持對 政治家給予建議來間接實踐自身理想政策,對於文化與教育政策的格外重視有 關。

第二節 政治運動

37 安岡正篤,〈日本は危ない 内外情勢の根本的省察〉,《師と友》,17:4(東京:1965),頁 14。

38 竹葉秀雄,《竹葉秀雄先生著作集》(松山:竹葉秀雄先生著作集刊行会,1980),頁 145-151。

39 近藤美佐子,〈安岡先生と竹葉先生〉,《師と友》,36:3(東京:1984),頁 86-87。

40 越川春樹,《一隅を照らす:或る中学校長の記録》(東京:以文社,1992),頁 10-20。

41 《朝日新聞》,1960 年 6 月 29 日。荒木萬壽夫,〈日教組の誤れる諸点〉,《師と友》,14:1(東 京:1962),頁 14-18。

42 愛知揆一,〈百年の大計〉,《師と友》,17:1(東京:1965),頁 19-20。

6(1982.6),頁 410-415。

46 河原円,〈企画院創設に関する考察〉,《法政史学》,47(1995.3),頁 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委員49,著作《日本精神研究》與《東洋倫理概論》也被文部省列為「關於 思想問題的推薦書籍」50。在日中戰爭爆發之後,他還屢次應邀為內閣情報部針 對官員們舉辦的「思想戰講座」及文部省轄下的教職員團體「國民訓育聯盟」發 表演說51。昭和 19 年(1944)7 月,與結城豐太郎、青木一男一同出任大東亞省 顧問、20 年(1945)1 月任文部省「國史編修調查會」委員52。此外,安岡在戰 前的林銑十郎與戰後東久邇宮內閣中曾兩度受邀出任文部大臣,但皆予以婉 拒53

二、戰時的活動

雖然他並未公開表示反對戰爭,但由於在歐洲的旅程(昭和十三年十二月至 隔年七月)中親身體驗國際輿論普遍對日本不利,而表露對時局的憂慮。他曾在 內閣情報部主辦的「思想戰講座」中表示:「今日我國無論在經濟還是民族關係 上皆孤立無援」、「遭受來自全世界的反感攻擊」,甚至以「有史兩千六百年以來 的大難局」形容日本當前面臨的狀況54;根據自身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心得,他也 認為中國獨特的民族性與環境使外來者始終難以將其征服55。另一方面,對於出 訪滿洲國、朝鮮時所目睹當地日本官員與移民的頹廢,以及國內媒體在開戰以來 煽動民眾、歧視與醜化中國人的行徑也有不少批評56

有論者認為,安岡雖然公開批判主戰派的東條英機首相,但不能代表安岡就 屬於反戰派,其舉動只不過是基於對東條個人的不滿57。然而,這一判斷其實並 不準確,因為其根據僅是基於他在戰爭期間出版的《世界之旅》一書中的表述。

由於戰時的出版物審查制度,《世界之旅》無法體現作者真正的意向:該書內容 遭到東條當局的刪改58,後來憶及日本投入戰爭的起因時,安岡也表示自己基於

49 昭和六年(1931)成立,委員長由文部大臣鳩山一郎兼任。〈学生思想問題調査委員会名簿〉,

《思想対策協議会参考資料》,國立公文書館藏,典藏號:資 00231100。

50 文部省学生部編,《思想問題に関する良書選奨》(東京:文部省学生部,1933),頁 2、7-17。

51 內閣情報部成立於 1937 年 9 月,1940 年 12 月升格為局,負責統籌戰時的情報收集、宣傳、

管理出版品與廣播。安岡正篤,〈教育者と世界觀〉,国民訓育聯盟編,《皇民錬成師道行》(東京:

第一出版協会,1940),頁 3-23、〈思想戦講座第 3 輯日本精神と思想戦〉,《思想戦講座》,國立 公文書館藏,典藏號:ヨ 393-0033。

52 「第二次大戦期日本語教育振興会の活動に関する再評価についての基礎的研究 報告 2」

www.tufs.ac.jp/research/js/archive/files/f4250481c0d01a6c55ef737b5117255a.pdf,2018 年 5 月 1 日閱覽。

53 安岡正篤先生年譜編纂委員会編,《安岡正篤先生年譜》,頁 33。

54 安岡正篤,〈教育者と世界觀〉,国民訓育聯盟編,《皇民錬成師道行》,頁 4-5。

55 安岡正篤,〈識者は支那事変を如何に観るか〉,《內外時政の根本問題》(東京:日本外交協 会,1943),頁 4-8。

56 安岡正篤,〈支那を救ふもの〉,《中央公論》,52:11(東京:1937),頁 5。

57 陳濤,《「昭和的教祖」安岡正篤政治思想體系研究》,頁 46-48、131。

58 安岡正篤,《活讀論語》(臺北:中央日報,1990),頁 164。

雑纂第三巻》,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典藏號:A-5-0-0-1_003。

61 林繁之,〈終戰余錄(二)〉,《師と友》,28:5(東京:1976),頁 14-15。 真,《潛行三十年》(東京:文言社,1977),頁 144-149。

66 蔣介石堅信日本現代化與明治維新的成功是受到陽明學的影響。黃自進主編,《蔣中正先生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安岡,向自己指導的埼玉縣「日本農士學校」學生發表了

〈休戰之際的公告〉,指出日本已陷於腹背受敵的絕境,並強調此次戰敗的原因 有兩方面:在內為「道義的頹敗」,在外則是「科學力與政治力不足」;同時預言 戰敗後的社會狀況將是「小人奸人跋扈」、「異端邪說橫行」,勉勵學生們忍耐恥 辱與持續鍛鍊自身68

兩天後,應內閣書記長官迫水久常委託,協助修改將由天皇公開宣讀的《大 東亞戰爭終結之詔書》,為詔書增添典故與精簡文字。他為詔書草案修改的段落 主要有三處:分別是將「時運之所趨」改為「義命之所存」、「寢食難安」改為「五 內為裂」、「欲確保永遠和平」改為「欲為萬世開太平」。他對迫水再三強調「義 命之所存」與「為萬世開太平」兩句是詔書全文的精髓所在,絕不可再予更動。

根據他的解釋,「義命」之意為「道義」、「皇道精神」,而「為萬世開太平」則是 他一向非常喜愛的漢文典故,為宋代儒學家張載的名言 69。但「義命之所存」一 句最後還是因被內閣成員們認為詞彙過於艱深、令國民無法理解,而又更改為「時 運之所趨」。他對此非常遺憾與不滿,甚至直稱此一改動是「日本史上一大失敗」70。 其他細節還包括將原稿的「美英二國、蘇聯及重慶政權」改為「美英中蘇四國」

以示對蔣介石政府的尊重71

三、戰後的活動

日本投降後的同年 12 月,為向駐日盟軍總部(Supreme Command of the Allied Powers, SCAP)爭取保留「國體」(即天皇制),日本外務省調查局秘密委託國內 政治學者提供關於天皇制度的研究72作為「積極且合理的根據」。而這些意見書 中的第一號正是安岡所撰寫的《政體與日本天皇制》。

該文架構分為兩部:首先簡要分析西方各派政治哲學,從古希臘的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中世的馬基維利、阿奎納到近代的盧梭、孟德斯鳩、史萊馬赫、英 國首相鮑德溫等人關於君主制和民主制的理論,不過並未加以評論。其次為針對 日本政治的分析,主張天皇制對日本社會具有極重要的意義;他強調,日本民族

68 原題〈休戦ニ際スル告辞〉。関西師友協会編,《安岡正篤と終戦の詔勅 戦後日本人が持つ べき矜持とは》,頁 28-34。

69 安岡生涯中經常引用此一銘言,與原文的「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被中 國哲學研究者馮友蘭合稱為「橫渠四句」。出自張載《張子語錄》。

70 安岡正篤,《酔古堂剣掃を読む》(東京:致知出版社,2016),頁 149-150。

71 関西師友協会編,《安岡正篤と終戦の詔勅 戦後日本人が持つべき矜持とは》,頁 120-121。

72 除安岡外,其他參與者還有岡田宣治、早稻田大學教授中村彌三次(法學)、帆足理一郎(哲 學)、京口元吉(歷史學)、京都帝國大學教授高山岩男(哲學)、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矢部貞治(政 治學)六人。〈研究資料 第1巻〉,《帝国憲法改正関係一件》,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典藏號:

A'-3-0-0-2_2_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擅長在維持自身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外來事物、秉持「在生活中實踐政治」的原則,

而已存在千年以上的天皇制正是這一傳統的體現;天皇並不擁有實權,而是作為 民族象徵的存在,一旦廢除天皇必將導致日本社會長久混亂73。同時他也譴責東 條一派因「自身威嚴不足」而假藉「聖慮」(天皇的想法)名義壓制異己。

不過,儘管駐日盟軍總部首腦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上將最後確實 同意維護天皇與不追究其戰爭責任,但缺乏進一步的根據判斷這是否有受到安岡 的建議影響。安岡參與修改終戰詔書之事在其生前已廣為人知,但此事則是近年 才隨政府檔案公開。這些行動顯示了他對皇室的重視。

不過,儘管駐日盟軍總部首腦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上將最後確實 同意維護天皇與不追究其戰爭責任,但缺乏進一步的根據判斷這是否有受到安岡 的建議影響。安岡參與修改終戰詔書之事在其生前已廣為人知,但此事則是近年 才隨政府檔案公開。這些行動顯示了他對皇室的重視。

相關文件